择日走红 第410节

  他们当然不会吃这种亏。

  -

  而在这个时候,九月底,《年轻的日子》第二季也完成了所有的筹备工作。

  陆严河接到导演组的通知,准备录制这档节目了。

  节目第一季给所有的嘉宾都带来了一些事业上的加持,尤其是颜良、苏晓、萧云他们几个。

  这一季仍然是原班人马。

  导演组都没有想到。

  李真真说:“李治百和陆严河两个人要求原班人马才肯参加第二季,实际上,他们两个肯回归,其他人当然也会愿意。”

  这档节目对于其他人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要说没有什么作用,也就是对陆严河和李治百没有什么作用了。

  这两个人一不缺人气,二不缺话题,三不缺热度。

  回归这档节目,纯粹是他们对这档节目录得比较开心,也很愿意跟这一帮人继续录节目。

  而回国将近一年的柳智音本来都要缺席这一季的录制了。

  她的工作重心已经全部投入到了《偶像时代》这档节目的筹备之中,准备舞台,为年底推出的专辑做准备。

  但是李真真用一番话打动了柳智音。

  “智音,国内跟韩国娱乐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在国内,无论你是歌手还是演员,或者是偶像,或者是脱口秀演员,或者是综艺人,无论什么身份,最重要的都是要有观众喜欢你,这个喜欢不仅仅是对你业务能力的喜欢。”李真真说,“《年轻的日子》能够帮你补足这一块,没有任何一档节目可以比《年轻的日子》更让大家见到真实的、可爱的你。”

  柳智音去年回国以后,就是靠《年轻的日子》第一季打开了自己的工作局面。

  她也知道,她目前作为偶像艺人,地位其实有点虚高。

  因为国内没有多少认识她的人,大部分都是跟着女团时代积累来的粉丝,然后就是《年轻的日子》这档节目带来的粉丝。

  后面柳智音也录过其他的节目,可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她这种积极主动、充满胜负欲的性格,不是很适应国内综艺节目的环境。

  简单来说,在国内的综艺环境里,大家还是更喜欢不那么具备攻击性的艺人。

  但唯有在《年轻的日子》里,因为都是年轻人,而且因为节目的设置,柳智音这种不肯服输的性格反而能够得到很好的表现,获得大家好感。

  所以,在李真真找过她以后,柳智音跟经纪人一商量,决定还是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节目。

  经纪人也说了:“从明年开始,国内的天星奖就要开始了,咱们肯定要冲着天星奖去的,你在国内女偶像里是处于拔尖位置的,你回来的这个时机很好,智音,也许你会赶上国内偶像艺人发展的最大风口。现在,你需要尽快打开你的知名度,巩固你的粉丝群体。”

  只是这样一来,柳智音去准备《偶像时代》的时间就变少了。

  有得就有失,关键还是要看她现阶段最需要什么。

  -

  而在录制《年轻的日子》第二季之前,又有一档节目找到了陆严河,想要让陆严河担任常驻嘉宾。

  陈梓妍说:“是一档主打知识竞赛的节目,你看你想不想去。”

  “我去做什么?”

  “就做嘉宾,对每个参赛选手做点评。”陈梓妍说。

  陆严河一听就直接拒绝了,“那我不去,我一个大二的学生去给一群参加知识竞赛的选手做点评,何德何能啊。”

  他非常顾忌这种事情——因为他现在很红,话题度高,现在他在工作场合,常常被人喊哥和老师,明明大部分都是他的前辈,年龄比他大。

  陆严河真的很怕这种场面,他不喜欢仅仅因为自己更红就被人抬到一种超越了他现在这个位置的高度。

  尤其是被人称作老师。

  陆严河还专门跟人解释过:“我在学校就是一个学生,你现在喊我老师,让我觉得我冒犯了我的老师们。”

  他这个解释也让大家颇为接受,没有让大家觉得陆严河是不喜欢他们才这么说。

  不过,陆严河自己也是真心这么觉得的,自己才什么程度啊就被人喊老师,这得多厚的脸皮才应得下来。

  陈梓妍说:“那我就拒绝他们了,其实这档节目的录制档期还挺适合你的,正好是每周六录制,也不影响你上课。”

  陆严河摇头,说:“我自己过不了我心里面那一关,我在那个节目里说不出什么话来。”

  “嗯。”陈梓妍说,“行,我尊重你的意见,这个工作本身也可接可不接。”

  陆严河说:“梓妍姐,如果以后有像《三山》那样客串的好角色,你多帮我接一点。”

  “上次我不是给你拿了一些剧本吗?怎么样?有看上的吗?”

  “还没有看完,看完的里面,感觉《青蓝之谋》那个剧本写得很好。”

  “眼光挺好啊,《青蓝之谋》很多人都看上了。”陈梓妍说,“我听说何英姿也看上了一个角色,想要给郎侠演。”

  陆严河:“啊?那我大概知道是哪个角色了。”

  这个剧本里面适合郎侠演的角色只有一个,是个配角,那个角色是唯一适合他和郎侠演的,其他的角色都不是二十岁左右的男性。

  陈梓妍说:“据说导演是希望你来演的,所以何英姿那边去帮郎侠争取,也还没有争取上,在等我们这边的决定。”

  陆严河:“在等我们这边的决定?”

  “嗯,如果我们决定不演了,他们才会去找别的演员。”陈梓妍说。

  陆严河:“这一下搞得我压力有点大了。”

  “这压力有什么大的。”陈梓妍摇头,说:“只是一个配角,又不是主角,你暂时不做决定,也不影响他们整部戏的筹备。”

  陆严河反应了过来,他误会了。

  他还误以为自己不做决定的话,这部戏就一直等着他呢。

  他高估了自己。

  陈梓妍:“总而言之,你尽快把剧本看完,挑好要演哪个,我这边去帮你跟他们谈。”

  “好。”

  陈梓妍又问:“还有,你给别人写了那么多剧本,怎么就没有见你给自己写个剧本?”

  -

  保底六千+昨天欠了四千+今天(月票5378-昨天4720)需要写六千,共需要更新一万六千字,这一章一万三千字,还差三千,等会儿就写完了哦。

  今天大家的战斗力没有昨天强了啊,我还以为要到明天才能把作业补完,没想到今天就可以补完了。

  得意的小脸。

  大家还有票要砸加更吗?(嚣张的笑容,哇咔咔咔咔!)

第291章 剧本太差怎么办?

  陈梓妍的问题在陆严河脑海中回响了很久。

  他也在想,为什么他没有想过给自己写一个剧本?

  想来想去,觉得原因大概是因为他潜意识里已经很清楚地知道那些电影演出来是什么样子了,他知道自己如果给自己写剧本的话,会陷入一种复杂的纠结之中。

  这种纠结,是他下意识地模仿原作的纠结,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是无法超越原作的那种隐隐作祟的羞耻感。

  但是,陆严河也无法跟陈梓妍解释这些。

  为什么他能够以平常心来阅读这个世界的剧本?

  因为这些剧本在他脑海中没有成型的影像,也没有一个已经完成的表演,他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

  但是他自己写的剧本——来自他穿越之前那个世界的影视剧,都是已经有着成片的作品。陆严河写剧本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就是成片里的画面。

  一哭一笑,或愤怒,或悲伤,全已经有了参照物。

  陆严河会下意识地模仿。

  但是一旦表演成了下意识的模仿,哪怕模仿得再像,也失去了表演最关键的部分,来自灵魂深处的代入和共情。

  而且,他会下意识地觉得自己演得不如原作。

  没有了自信心,演员的表演会变得无比脆弱。

  陆严河脑子里面划过这么多的念头以后,又忍不住感慨,他才演了几部戏,就给自己讲了这么多头头是道的道理。

  说白了,还是给自己的行为找动机,找借口。

  陆严河深吸一口气。

  -

  陆严河把修改好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胭脂扣》剧本发给了陈碧舸:

  碧舸姐,剧本初稿已经写好。

  搞定了这件事,陆严河松了口气。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写了三個剧本,后面的第四个剧本,将是给李治百和颜良准备的《阿呆与阿瓜》。

  原版电影由金·凯瑞和杰夫·丹尼尔斯主演,是一部很经典的喜剧电影。

  陆严河改编自己记忆中的电影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故事情节足够强。

  很多电影,陆严河也很喜欢,也很经典,但那并不是强在剧本,如果真看剧本的话,可能就是一个很无聊、很简单的故事,或者是一篇没有主线故事的散文,或者是电影的好并不是主要好在剧本,那些电影都被陆严河给pass了。不是他不喜欢,是无法通过剧本来复制。比如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比如好莱坞一个很有名的歌舞片《妈妈咪呀》。

  《阿呆与阿瓜》是陆严河跟同学一起看的,陆严河直到现在还记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他跟同学笑得前仰后翻的情形。

  而这部电影也是陆严河第一部想起来的,适合李治百和颜良一块儿主演的电影。

  只不过这部电影需要被他做一点改编,两个主角的年龄要改得稍微小一点。当然,陆严河选中它,也恰恰是因为整个剧情都适合由李治百和颜良来演,只要放得开。

  而陆严河也不想改动这个名字。

  把Dumb and Dumber翻译成阿呆与阿瓜,完全遵循了中文的表达感受。

  呆瓜组合。

  一个《阿呆与阿瓜》,一个《鱿鱼游戏》,陆严河正在写的就是这两个剧本了。

  胡思维这个时候找了过来。

  “剧本初稿已经写好了。”他来跟陆严河说,“这是剧本。”

  胡思维将一个剧本交到了陆严河的手上。

  八集短剧,《屋檐下》。

  陆严河一愣。

  这个名字……莫名就让他觉得不是很能火的样子。

  “关于剧本,你看看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告诉我。”胡思维说,“这只是前四集初稿,后面应该还会做很多的修改。”

  陆严河点头。

  他说:“我先看一下。”

  胡思维说好。

  《屋檐下》的剧本虽然看着厚,但字数其实没有很多。

  陆严河几乎只花了一个下午,就把剧本给读完了。

首节 上一节 410/1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