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江一口老血都快要喷出来了。
这件事越闹越大。
他们几个人之间的骂战,也在高涨的热度下,登上了热搜。
陆严河前脚还没有从《年轻的日子》的热搜上下来,现在就因为这件事上了另一个热搜。
自从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陆严河这个常态化挂在热搜上的名字,就成为了网络上当之无愧的顶流。
有路人不明就里,问:陆严河做主编有什么问题吗?虽然说他是年轻了点,也不是作家,可能让书卖出去,能让很多作者发表作品,被更多人认识,那个叫郁江的作者为什么这么看不顺眼?
评论区很多人都在回复:
——没问题啊,所以我们都说郁江就是嫉妒和愤怒,可能是因为陆严河没有跟她约稿吧。
——郁江一个写青春校园小说的,不知道哪来的大脸,觉得自己可以代表整个出版行业了。
——我认识的出版圈的人都说陆严河干了一件很厉害的事情,很多人都希望陆严河这本书能够做成一个长期出版的书系,只有郁江,看不得别人好,还指责别人。
——现在这个年头,刚上市就卖出了七万册,这是什么概念,他们知道吗?更何况,这还是叶脉网都已经开放了三天免费期,让很多人可以免费读完的情况下卖出去的数据。
……
网络上风起云涌,各种发言、态度、议论。
辛子杏、许小茵、陆严河和陈思琦四个人有一个群聊,辛子杏就在群里说:现在网上这个热度,感觉我们任何宣传和营销都不用做了,《跳起来》我们叶脉网的销售数据增长得很厉害,本来以为免费期过去,上架销售的销量不会很高,没想到碰到今天这么件事,竟然带来了很多人对这本书的关注,目前电子书已经销售了3.2万册了。
许小茵说:实体书各个渠道反馈回来的数据也很好,我们又一次加印了,现在是第四次加印了,这一次一口气加了三万册。
陈思琦:郁江为什么总是针对陆严河?
许小茵:家镇说,他有一次跟郁江一起参加一个活动,听到过她编辑说郁江很针对严河,是因为严河之前拒绝过一部改编自郁江小说的网剧,郁江觉得自己被侮辱了。
陈思琦:???什么玩意?
许小茵:嗯,你没听错,我也很诧异。
辛子杏:因为拒绝一部改编自她小说的网剧,就认为陆严河侮辱她?这是什么逻辑?
陈思琦:她现在就跟条疯狗一样,在网上到处咬人。
许小茵:她其实一直就是这样的性格,我们都听说过,很难搞,跟她合作的出版社是昆仑出版社,如果不是因为她的书特能卖,估计早就跟她结束合作了。
辛子杏:我个人觉得,严河不用再对她所说的话做任何回应了,这个人油盐不进,说道理也她也只会胡搅蛮缠,断章取义,现在网上大多数人都是支持严河的,这就够了。
许小茵:是这个道理,比起这个,我们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尤其是要讨论一下后面的书怎么做了。
陆严河终于冒泡了:刚下课,没想到郁江说了那么多话,小茵姐,你跟家镇哥和明音姐都说一下,请他们不用再帮我说话了,没有关系,随便她说去吧,如果出版社和叶脉网这边都愿意继续做下去,那我们就准备启动第二期的制作了。
许小茵:当然没有问题,现在这个销售情况,远远超出了预计,我们甚至准备拿一个杂志号出来,专门给《跳起来》用。
陆严河:嗯,那关于后面怎么制作的事情,等思琦回来,我们一起见个面吧?
许小茵:没问题。
辛子杏也说:根据现在的情况,我们肯定是愿意追加每一期的制作经费的。
陆严河:嗯,我跟思琦也商量一下,看看后续把每一期的制作经费定在什么标准,之前制作第一期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正好这一次一起解决了。
辛子杏:OK。
-
陆严河跟她们聊完,从教室离开,去图书馆自习室。
走在路上,他在认真地思考《跳起来》后续的制作问题。
第一期的《跳起来》一炮而红,无论是电子书还是实体书,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最终呈现出销售飘红的盛况。
各方面的反应也比陆严河想象中要好很多。
哪怕有郁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可也无伤大雅。尤其是从侧面来说,郁江这件事还给《跳起来》无形中做了很大的宣传,都让《跳起来》上热搜了,让很多人都对《跳起来》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开门红之后,第二期的内容也同样很重要。第一期能够迎来开门红,确实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有江玉倩为首的明星作者的原因。但是,陆严河并不打算把这本书做成一个明星艺人的刊物,它的定位终究还是一本文艺书籍。
接下来要面临几个问题:
一、《跳起来》的出版书籍要不要固定?是像杂志那样做成月刊或者双月刊,还是做好一本,出一本?
能够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当然是最好的,这样的话,可以让读者们养成固定习惯,也会因为这个固定的出版时间而留住这本书的读者。
毕竟做一本出一本,那每一本出版都需要重新投入大量的宣传资源。
陆严河还是倾向于固定时间。
二、《跳起来》第一期的制作经费就达到了将近十万元的成本,这根本没有计算他、陈思琦和徐明月几个人的酬劳,他们三个人都是在打白工,后面要做下去的话,肯定不能够这么持续下去。
第一期的成本这么高,主要还是因为陆严河他们的稿费标准定得很高,都几乎是按照最高标准发的,第一期的创作阵容也确实很强大。
-
陆严河跟陈思琦沟通了一下想法。
陈思琦说:“按照目前《跳起来》的销量,按照实体书能够卖出15万册、电子书能够卖出10万册计算,我们两个人能够赚到122万左右。”
“多少?”陆严河吃了一惊,难以置信地问道。
“你没听错,122万。”陈思琦说,“但这是预计最好的情况,也许我们没办法卖到这个数,实体书我们能够拿到的版税是10%,电子书我们跟叶脉网按7:3分成,最后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字。”
陆严河怎么都没有想到,这本书竟然能够给他带来这么高的收入。
“真的假的?”
“但这是第一期,我跟子杏姐和小茵姐也沟通过,其实后面的销量会有所下降,你也知道,这一次销售情况这么好,有很多明星作者的原因,也有郁江攻击你带来的热度的原因。”陈思琦说。
陆严河突然一下就觉得,十万元每期的制作成本,也还好了。
他之前还在认为自己是在打白工呢。
陈思琦说:“后面继续做下去,大体的合作模式我不打算去争取变化,不过,我希望能够把制作经费进一步提高,至少你、我、徐明月还有后续要成立的编辑团队的工资,都要覆盖进去。”
“嗯。”陆严河点头,“当然,叶脉网和江印肯定都是愿意的。”
他们两个人都能够预计赚到一百多万,叶脉网和江印出版社只会赚得更多。
陈思琦:“所以,我准备跟他们提出来,把每一期的制作经费提高一倍,到二十万。”
“这么高?”
“我们要邀请到最好的作者来为我们提供稿件,就必须提供最高标准的稿费。”陈思琦说,“现在我们是靠着热度、市场和你的名气来做这本书,这要是想要一直做下去,让它拥有一批固定的读者,那肯定还是要把内容做好,不是吗?”
陆严河想了想,说:“但是制作经费一口气提高到二十万,他们会同意吗?”
“肯定会的。”陈思琦在这方面似乎很有信心。她跟辛子杏和许小茵沟通交流得更多,非常清楚两边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
尤其是,这本书能够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销售数字的价值。
对叶脉网来说,是一个品牌、一个潜在的用户市场的价值。
对江印出版社来说,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赚钱项目的价值,一个可以让旗下签约作家持续曝光、带动他们作品销售的价值。
就像刘家镇和明音的作品,这几天时间都出现了销售的增长——很多人读了他们的短篇小说,都对他们创作的长篇小说产生了兴趣,于是下单购买。
陈思琦说:“我们创建的《跳起来》编辑俱乐部的自媒体账号,今天会发布第一篇内容。”
“是吗?你们准备发什么?”陆严河问。
陈思琦说:“是我写的,关于《跳起来》这本书制作的幕后故事。”
陆严河恍然。
“挺好的。”
“这个自媒体账号,我是打算要商业化运营的,不是一个纯粹的宣传账号。”陈思琦说,“我、琳玉、白雨、徐子君都是这个账号的编辑团队,内容方面我就自己负责了,你只享受分成。”
“行。”陆严河说,“你都让我签了个协议,还跟我强调这个干嘛?”
“怕你忘记了。”陈思琦说,“我准备把她们都纳入到《跳起来》的编辑团队中,大家也都很感兴趣,愿意做这样的工作。”
“白雨不是帮我们写稿吗?她愿意做编辑?”
“她愿意。”陈思琦说,“她跟家里的关系有点闹僵了,她爸妈为了逼她低头,都不肯给她生活费,所以,她想要自己多赚点钱。”
“这样啊。”陆严河说,“那就交给你了,具体的编辑工作我就实在没有精力管了。”
“嗯,交给我吧。”陈思琦说,“知道你很忙,其他的事情你都不用管,你就负责每一期稿件的终审,以及每一期的定稿,如果有不错的选题,需要你去帮我们发邀请,我会跟你说的。”
“好。”陆严河应了下来。
陈思琦:“第二期的稿子,我已经在陆陆续续地收了,关于《跳起来》后面是做成月刊还是双月刊,你有想法吗?”
“如果能够做成月刊,我当然希望是月刊,但就是不知道我们这几个人,能不能搞得定。”陆严河说。
“不试试怎么知道。”陈思琦说,“刘家镇的新书不是要出版了吗?在等书号,我想跟许小茵商量一下,把他新书内容放到《跳起来》上连载。”
“啊?”陆严河一惊。
陈思琦说:“既然决定这本书要长期做下去,我觉得肯定是要放连载的,你觉得呢?”
连载可以吸引读者一直追下去,这也是之前的杂志和报刊都会弄连载的一个重要因素。
陆严河担心的不是这个,说:“但是刘家镇的新书只要等书号就可以下印厂,准备出版了。”
“没有那么快,他新书封面都还没有设计呢,他的新书总共只有12万字,我们每期连载2万字,六期就可以连载完。”陈思琦说,“而且,他的新书在我们书上连载,也有助于他新书的宣传和销售。”
陆严河说:“那你跟小茵姐沟通一下吧,如果他们愿意,我当然也OK,我一直是家镇哥的书迷。”
陈思琦:“行,那我就去跟她聊这件事了。”
-
《跳起来》的销售成绩,让叶脉网和江印出版社都满意不已。
九月底,双方就一起宣布,将把《跳起来》打造成一个每月定期出版的主题书,同时,也宣布了刘家镇的长篇新作将于《跳起来》开启连载。
这透着喜庆的消息,等于是直接在郁江脸上抽了两耳光。
她说的那些话,不仅没有获得同行的声援,也并没有影响到《跳起来》的好成绩,现在甚至要变成每个月定期出版的主题书了。
郁江愤怒不已,但再怎么愤怒也于事无补,没有人支持她,她一个人说得再多,现在也没有人搭理她,只有她的一些粉丝在帮她说话,这些话无法影响到陆严河,甚至还会给《跳起来》创造热度。
-
“咱们的分享活动定在国庆节之后,10月9日,可以吗?”
这天,陆严河跟王霄约在食堂吃饭。
作为青年协会的副会长,今年大二的王霄身上却有一种超出他这个年龄的成熟感。
这一点让陆严河觉得很神奇。
“可以啊。”陆严河点头,“正好那个时候我的节目也录完了,后面时间应该会宽裕很多。”
王霄点头,“你最近几乎天天都在热搜上挂着,不过你似乎一点没受影响,你这个心态,我佩服。”
他的成熟并不是说他说话很正经,相反,他身上其实有着很跳脱的少年气,笑起来,眼睛也可以眯成一条缝。
但陆严河仍然会觉得他成熟,是因为王霄的行事作风给他一种包容感。
这种感觉该怎么形容呢?
就是王霄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觉得舒服,这当然是这个人的情商很高,但同样也是因为他很清楚怎么让你感觉到舒服——在陆严河的眼中,这其实就是一种成熟的表现,能够有能力去照顾到别人,让别人感觉到舒服。
“总是卷入一些这样的无妄之灾,我都快无感了。”陆严河无奈地摊了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