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日走红 第1172节

  “这是剧本吗?”

  “对。”蒋瑜风点头。

  陆严河见状,拿到手中,将剧本从牛皮袋里拿出来。

  很厚的一本。

  拍电视剧的话,肯定少了,但拍电影,又似乎长了。

  陆严河点点头,说:“没问题啊,蒋哥,不过,你找我看剧本,是有什么想法吗?”

  他笑了起来,“是想找我演,还是找我投资,还是别的什么,你得告诉我,我才好知道怎么看剧本。”

  蒋瑜风搓了搓手,说:“如果我说这些想法都有,会不会显得有点贪心了?”

  陆严河笑得更灿烂了。

  “好吧,那我先看看剧本吧。”陆严河说,“不过,蒋哥,你有跟其他公司签约吗?这个剧本,能先给我看吗?”

  蒋瑜风有些意兴阑珊地摆摆手。

  “我没有跟其他公司签约,我自己开一个摄影工作室在干着,不过这个剧本,不瞒你说,我也给龙岩、儒意他们几家都看过,他们都觉得这个本子没什么市场,投资又比较大,所以没有人愿意做。”

  陆严河闻言,点点头,问:“那按照你的想法,这个本子需要多少钱能拍下来?”

  “不算后期,想要拍下来,至少要四千万。”蒋瑜风说,“确实也有点高。”

  陆严河心中立即估算了一下,不算后期都要四千万的话,加上配乐、剪辑等这些后期制作,林林总总,稍微不控制一点,六千万是打不住的,再加上宣发,这部电影的制作经费可能就飙升到差不多小一亿了。

  灵河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大的电影。

  但是,陆严河倒是也没有第一时间拒绝。

  他说:“我先看看剧本吧。”

  蒋瑜风点头。

  -

  蒋瑜风出去以后,陆严河翻看了一下这个剧本,没有仔细看,只是先大致看看是什么风格。

  让陆严河没有想到的是,这好像是一个偏向于人物传记类的片子。

  讲的是一个民国时代的电影行业里,一个摄影师的起起伏伏。

  剧情片,还是个传记类的剧情片。

  却要差不多小一亿的成本,且不说剧本质量如何,光是这个组合,陆严河就大概明白了为什么龙岩、儒意他们不愿意投资了。

  这样的故事,拍成电影,大概率要亏损啊。

  即使是陆严河来主演,不出现《情书》那样的营销奇迹,正常情况下,票房顶破天了三到五亿,还是全靠陆严河过去的成功学奇迹光环带来的。

  这样的故事,在当下就是不吸引观众的。

  -

  “你把本子给陆严河了吗?”《定风一号》的监制卫长问蒋瑜风。

  蒋瑜风点头,说:“给了,试试吧,看看他会不会愿意帮忙。”

  卫长叹了口气。

  “你这个戏,要花的钱太多了。”卫长说,“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任何一家电影公司愿意做的。”

  ——你又不是陆严河。

  这是卫长没有说出口的话。

  蒋瑜风:“可是,没有这么多的钱,就拍不出那个时期的风貌,我不想要那些千篇一律的民国造景。”

  “如果陆严河也拒绝你了,怎么办?”卫长问。

  “还能怎么办。”蒋瑜风说,“不拍呗。”

  卫长:“对了,我听说你后面要去掌镜实谨的《十里芳菲》那个项目?”

  “对。”蒋瑜风笑了笑,“你消息挺快啊。”

  “那个项目是实谨进军演艺圈后的第一个项目,谁都盯着呢。”卫长说,“说不定以后实谨就是龙岩的有力竞争者。”

  “就现在这个电影市场,谁也不是谁的竞争者。”蒋瑜风直言,“去年真正挣了钱的电影项目有几个?收益率最高的电影项目,一大半都跟陆严河有关。实谨进来,倒是希望他们能够搅动一下大盘,别这么死气沉沉的。”

  卫长:“唉,电影么,说实话,在市场上的定位已经变了,观众的选择变多了,已经不是从两个电影里挑一个电影,而是从各种各样的产品里,去挑是看电影,还是干别的。但是,实谨进来,估计会烧不少宣传,如果能够让大家的注意力多回到电影上来一点,也好。”

  “你觉得《定风一号》的票房怎么样?”

  “应该不会差吧。”卫长说,“光是刘毕戈、陆严河、温生明这几个人的名字都能卖很多张电影票了。”

  “有的时候,我也有些糊涂,你说电影是没办法靠几个人名卖票房的吧,你说他们的时候,好像又能卖,但你要说靠几个人就能卖出票房,又屡屡扑得妈都不认识,连贾龙最近上映的一部喜剧电影,成绩都很糟糕,只卖了一个亿出头。”蒋瑜风感慨。

  卫长说:“贾龙那是他题材选择问题,非要做一个带着苦情色彩、给大众非喜剧片的喜剧片,让大家觉得这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那大家就不想进电影院看了,核心卖点没找准。

  “每个人身上的卖点就那么几个,陆严河为什么牛,因为陆严河现在不仅是给行业、给所有观众都形成了这样的印象,他的戏,值得去看,甭管什么题材,都可以试试,他一直在成功,从来没有失败,这就成了他身上最大的卖点,让大家对他有信心。”

  “那他这样也没法儿复制。”

  “是啊。”卫长点头,“温生明其实也是差不多的这个点,他出山一次多难啊,得是什么样的片子,才能请得动他出山。很多时候,明星的作用还真不是那一帮粉丝买单的事,而是他们在大众心中的印象,与几个卖点一结合,能够撬动一个大市场。”

  “你说得对。”蒋瑜风点头,“不愧是你。”

  “现在陆严河一直拖着,不肯签《焚火》的续集合同,公司内部可是分成了两派,都吵起来了。”卫长透露,“《焚火》第一部的票房成绩很好,现在商务合作授权都是五百万起谈,公司想要尽快推动第二部,陆严河却是个未知因素,所以,有一部分人提出,让陆严河的角色退出第二部。”

  “退出第二部?”蒋瑜风震惊地问,“是你听错了,还是你们龙岩的人疯了?”

  “因为《焚火》第一部整个制作的口碑非常好,又是群像,很多人都认为,即使陆严河的角色不出现在第二部中,也不影响《焚火》的基本盘。”卫长说,“当然,他们这么说也有道理,一个演员的基本盘终究是有限的,《焚火》这个IP要是建立起来了,只要依然保持质量,就算换几个角色来讲故事,也还是能卖座,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只要不是同一个角色换演员来演,确实如此。

  “那这就不叫《焚火》第二部了。”蒋瑜风说。

  “对。”卫长点头,“他们的意思,就是给商永周的角色,单开一部电影,故事线并不延续第一部的内容,等陆严河确定回归以后,再做原计划的故事。”

  蒋瑜风呵了一声。

  “他们这么做,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见过获得成功的人想尽办法保留住一切成功元素的,没见过觉得少了某个环节一样可以成功的。”

  卫长意有所指地说:“是啊,不过,说起来,龙岩确实也有这么自信的资本,《焚火》也是陆严河第一部主演票房破二十亿的电影嘛,《焚火》虽然需要他,他也需要《焚火》,不是吗?”

  “他需要这样一个数字吗?”蒋瑜风摇摇头,“我倒是觉得未必。”

  “嗯?”

  “难道他没有这个二十多亿的票房,他就不是所有电影项目争夺的男主角了?”蒋瑜风问,“在可以用他的角色上,难道还有可以跟他竞争的另一个男演员吗?”

  卫长说:“如果是《焚火》这样的商业片,实话实说,李治百可以,王大山可以,甚至郎侠都可以。”

  “你是不是在开玩笑?”

  “我没有在开玩笑。”卫长说,“商业片的用人逻辑,并不是演员越大牌越好,就像《焚火》,有了商永周,其实商永周跟李治百搭,效果就比跟陆严河搭差吗?未必。商业片永远都不是最好的就是最合适的,商业片的主角,绝大部分时候,也不是演员。”

  卫长这么一说,蒋瑜风倒是有点理解了。

  “我想,陆严河应该也还是想演《焚火》的,要不然就不是拖延战术,而是直接拒绝了。”卫长跟蒋瑜风说,“现在龙岩这边的情况,很复杂,万一真的被那些要开商永周单人电影的人占了上风,陆严河就被动了。”

  “如果商永周单人电影没有取得《焚火》这样的成功,被动的未必是陆严河吧。”蒋瑜风说。

  “这就得看陆严河怎么想了。”卫长说,“反正,不管怎么样,都别什么都不知道,蒙在鼓里,等别人都走了好几步棋了,陆严河还什么都不知道。”

  蒋瑜风眼神微变。

  “你是觉得,我可以把这个消息告诉陆严河吗?”

  卫长:“这就看你自己了,反正出了这个门,我什么都没有跟你说过。”

  -

  卫长出来以后,走远一点,拿出手机,给黄太发消息:话已经跟蒋瑜风说了,就看他会不会传到陆严河耳朵里了。

  黄太:蒋瑜风真的把他那个剧本拿给陆严河看了?

  卫长:是的。

  黄太:这个本子你也盯着点,如果陆严河有兴趣做,第一时间告诉我。

  卫长:他那个本子,咱们要参与进去吗?

  黄太:这就取决于陆严河愿不愿意做了。

  卫长:明白了。

  -

  市场好,人的胆子就跟着大一点,市场不好,人的胆子就会变小,即使是龙岩这样的公司也不例外。

  黄太确实有给商永周这个角色单开一部电影的打算,但那不意味着她真的觉得,《焚火》这个系列就可以绕过陆严河这个角色,不去开第二部了。

  真正的IP,一定是有人物和故事延续性的系列。

  从卫长口中说出来的那些,并非是假的,但也是手段。

  黄太不能这么持续地等下去,也得给陆严河下点猛药。

  黄太非常有信心,陆严河肯定是愿意继续演《焚火》这个系列的。

  这样的电影,在中国,没有几家电影公司能做,更不用说,做成功,获得一个好的口碑和市场反应。

  至于之前发生的那些不愉快——

  黄太也认为,并不重要。

  那只是陆严河借以加大他那方谈判筹码的借口而已。

  没错,就像陆严河他们所想的那样,黄太真的是这么想的。

  卫长和蒋瑜风那边的药下下去了,就等着陆严河那边的反应了,得发酵一会儿。

  黄太这边也没有闲着。

  她来到了《那些年》的片场。

  她是来见李治百的。

  “我们想要做《假死都不行》第二部。”她跟李治百说。

  李治百有些惊讶。

  “啊?”

  《假死都不行》的票房过了六亿,对一部都市爱情喜剧电影来说,这个票房成绩很不错了,甚至是当年都市爱情喜剧电影的票房冠军。

  龙岩想要开发第二部,李治百之前都没有听到任何的风声。

  “我们想要请你回归,还是跟纪缈一起主演第二部。”黄太说。

  李治百说:“这部电影,当时上映的时候,不是挺多人批评的吗?”

  “那是因为市场定位的原因,很多人是抱着看一部刘毕戈风格的电影去看的,负面评价也主要是集中在电影与预期不符。”黄太说,“但就电影本身来说,它在观众心中还是一个很不错的电影,其实从网络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也能看出来。”

  李治百没有说话。

  “你看,这是很多影迷在网络上的留言。”黄太竟然掏出了一本装订好的册子,半块砖头那么厚,“这都是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对续集的呼声。”

  李治百问:“那刘毕戈会回归执导吗?”

首节 上一节 1172/1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