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严河把袋子递给他,介绍。
“上面的字是我写的。”他笑,“希望你喜欢。”
里恩·沃特斯打开包装盒,取出里面的折扇,打开一看。
他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折扇的扇面上,除了几个他看不懂的字,还有一个简笔勾勒的画像,画像是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哇——”里恩·沃特斯眼睛都在发光。
这不是素描,也不是油画。
“这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画是我请专业的画师画的,我不会。”陆严河笑着说,“但是这几个字是我自己写的,意思是‘有朋自远方来’,这句话是我们中国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先哲孔子说的。”
里恩·沃特斯更惊喜了。
“我知道孔子。”
孔子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确实很高。
陆严河微笑。
“欢迎你来中国,到时候联系我。”陆严河说。
“好的。”里恩·沃特斯现在完全忘记了一开始被陆严河“搞了一道”之后的窘迫。
他现在只觉得,这个礼物非常的特殊,而且有意义。
他很爱这个礼物。
“我喜欢这把扇子。”
“谢谢。”陆严河笑得很满足,“你喜欢,我就很开心。”
-
几个小时以后,里恩·沃特斯发了一条动态,上面是自己的杀青照片,和剧组很多人一起合影,还包括一些其他的照片。
但是,他的第一张照片却是一张中国折扇。
里恩·沃特斯的动态里面提到这把折扇,写的是——
这是我收到过的最有意义的杀青礼物,你们知道上面这几个中国字是什么意思吗?这是陆严河亲笔写的!
-
“你跟里恩相处得挺好啊。”事后,陈思琦跟陆严河说。
陆严河:“……如果我说,我是在他杀青的时候才主动去找他破冰,你信吗?”
“什么?”陈思琦都惊了。
陆严河:“我也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喜欢这个礼物。”
“你这个礼物确实用心了嘛。”陈思琦问,“你不会是给他们每一个人都准备了一把这样的折扇吧?”
“是的,准备了,在每个人杀青的时候,作为送给他们的杀青礼物给他们。”陆严河说,“里恩是第一个杀青了。”
“那艾琳的,你准备了吗?”
“准备了,不过,我不打算给了。”陆严河直言。
“好吧。”陈思琦笑,“那她就尴尬了。”
“这是她自己选择的。”
陈思琦:“你什么时候能杀青呢?”
“我还有一段时间呢。”陆严河摇头,“这部电影倒是不难拍,但穆肯拍得比较慢,他的要求比第一部时候高多了,很多镜头都拍得吹毛求疵,开始玩镜头了。”
陈思琦:“那你岂不是很开心?”
陆严河是什么样的人,陈思琦门清。
陆严河故作烦恼的语气之下,确实是满意和开心。
他永远希望一部戏更好。
“我今天跟罗导碰到了。”陈思琦忽然说,“他最近碰到了一点麻烦,你听说了吗?”
“啊?”陆严河问,“你是说我老师吗?”
“对。”陈思琦说,“你不知道?”
“不知道,他怎么了?”陆严河马上问。
陈思琦:“他之前在筹备一部戏,我不知道是不是找你的那一部,好像在版权上出了点问题,原著作者准备起诉。具体情况我也不太了解,你有空的时候,给罗导打个电话问问情况吧。”
“好。”陆严河说,“得亏你碰到了,不然我都不知道这件事,老师肯定也不打算告诉我。”
“他可能觉得告诉你也没有用嘛,别说你现在在国外拍戏,就算你在国内,如果他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其实也很难有办法了。”
这倒是实话。
“不过,这种时候,不管你能不能帮上忙,都得关心一下。”陈思琦说。
陆严河点头。
陈思琦说得没错,这是当然的。
-
推荐文娱题材老书《我一夜之间成了丑闻女主角》
第713章 我们回去再亲亲
到罗宇钟这个年纪、这个地位了,其实很少碰到一件棘手的、难以解决的事情。
因为无论是讲道理,还是掰手腕,都已经很少有人可以在他面前坚持下来。
可是,总有一些人,他们懒得听你的道理,宁愿螳臂挡车,也不跟你搞权衡利弊那一套。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往往年轻,初出茅庐,所以,意气很多。
在小说里,这样的人往往是主角,或者是主角的朋友,虽然意气用事,却是正义的意气。
但是,在现实里,其实他们既可以是正义的,也可以是冲动的,或者直接说,愚蠢的。
陆严河跟罗宇钟打了个电话,问了一下情况。
这才知道,原来是之前罗宇钟想要请他去客串的《白色十三号》这部剧。
原著小说作者温筠在网上控诉,这部剧的制作方在邀请他担任编剧,写了初稿之后,忽然把他踢出了编剧团队,并且,不打算给他编剧署名。
这部剧都还没有开拍,就闹出这样的事情。
网上还是引起了一些热议的。
尤其是在现在的环境里,编剧话语权低、容易受欺负和压迫,在社交平台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往往会引起一些人的关注,获得一些人的声援。
《白色十三号》这部剧本身是不太受关注的。因为这部剧还没有选角,没有明星的粉丝下场,一般来说,不至于引起大规模的议论。
可是,宣传这件事的营销号也是有意思,专门点出来,这部剧是罗宇钟的制片公司在做的项目,极有可能是罗宇钟的下一个执导项目。
这名字一挂上,热度马上就来了。
当然,实际上,这部剧确实也是罗宇钟的下一个执导项目。
陆严河有些疑惑,不知道罗宇钟公司为什么会把原著作者踢出编剧团队。
在这一行,确实有很多项目是欺负新人编剧的,哪怕是原著作者。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也不能说白嫖吧,稿费可能支付了,但是,却不给你署名。
要知道,在编剧这个行当,你有署名作品跟没有署名作品,完全是两码事。
可是,你要说罗宇钟这种级别的导演还能干出欺负新人的事情来,那又有点扯了。别的人不敢说,罗宇钟他是认识的,也是熟悉的,知道罗宇钟的人品。
罗宇钟跟陆严河解释了一下事情的前后始末,陆严河这才明白了。
这件事真算起账来,还要追溯到陆严河的身上。
当时罗宇钟把《白色十三号》的剧本给陆严河看,陆严河提出意见,觉得剧本太闷,剧情节奏点不够明显,如果拍成一部剧,很难吸引人看下去。
恰好,罗宇钟也有相同的感受。
所以,罗宇钟就找了其他的编剧,要重新修改剧本。
问题就出在这里。
温筠不同意别人修改他创作的剧本。
他本来就是原著作者,又是编剧,哪怕一开始的剧本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可谁也无法否认他对于这个故事的重要性。
罗宇钟都亲自跟他谈过两次,沟通剧本存在的问题。
温筠说什么都不答应。
没办法,罗宇钟他们商量了一下,只能够解除跟温筠的编剧合约,重新找编剧来改编。
于是,就有了先前温筠在网上控诉剧组的那一出。
-
从陆严河的角度来说,他觉得《白色十三号》剧组这边是没有做错的。
之前他们确实是请了温筠做编剧,温筠不肯修改剧本,那剧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妥协,二是找其他的编剧来重新写剧本。
如果是前者,可以找别的编剧在温筠的基础上再进行调整——可是,温筠已经摆明了不愿意接受别人修改他的剧本,那剧组最省事(但也是最多花钱)的办法,就是后者。
那如果是后者,温筠当然得从编剧名单除名。
陆严河问:“老师,那现在你们准备怎么办?直接在网上回应这件事吗?”
罗宇钟说:“大家正在讨论,这个项目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做下去。”
陆严河一愣。
“如果现在中止的话,我们在这个项目上的损失能控制在三百万以内,如果继续做下去,让新编剧开工,当然也可以,我们并没有违约,这件事的过错方也不是我们,我倒是有信心可以继续做这个项目,只是后面温筠不知道会再折腾什么事情,毕竟他不仅仅是之前的编剧,也是原著作者。”
“那这也损失太大了。”
就算控制在三百万以内,可陆严河很清楚,像罗宇钟这样的制片公司,每一年的利润可能也就是在千万出头——
这还是在当年有新项目上线、能够收到款的情况下。
他们不是什么大公司。
可现在这样的形势,如果温筠打定主意一直闹下去,确实会给《白色十三号》造成持续不断的负面影响。作为一个还在孵化阶段的项目,现在中止,或许是最省事的选择。
陆严河认真想了想,说:“温筠没有别的意图,纯粹是不希望自己的剧本被别人修改?”
“他想要保留他原著小说里那种风格。”罗宇钟无奈地叹了口气,“用他的话来说,他不希望这部剧被改编成一个庸俗的、惊悚的谍战剧。”
这样说下来,陆严河确实也没有什么可以帮到忙的了。
其实这件事不在于好不好解决,而在于罗宇钟他们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十二集的短剧项目,去给自己找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的麻烦。
三百万以内的损失,罗宇钟他们承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