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第57节

  吴宸疑惑地看向杰森。

  “《活埋》参展完,在北美安排上映,若是不追逐档期的话,也是明年三四月份的事情了,若是为了更好地档期,那边是下半年的事情了。

  你来好莱坞不是为了单纯拍艺术片而来吧,但是拍商业片,若是你全额投资还好,若不是,现在的你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杰森·布朗朝吴宸笑了笑:“我建议你可以拍一部为自己冲奖的电影。”

  “为自己冲奖?”

  “对,三大国际电影节能屹立在世界艺术电影界这么多年,有他的道理,好莱坞虽然更注重商业化,被金钱迷花了眼,但是不可否认它对艺术也是认可的。

  《活埋》我不知道它能不能为你证明什么,但是只有它并不足以支撑你在好莱坞拍更好的片子,除非你愿意继续拍摄低成本电影。

  但是我知道你并不愿意”

  说到这里,贝尔不禁点了点头:

  “吴,杰森说的有道理,若是你不想再拘泥于这些小成本电影,你需要让世界都看到你那才华下无法遮掩的商业价值.

  这样他们才会追逐你。”

  贝尔说罢,自嘲一笑:“这里是很现实的地方。”

  杰森闻言,没有否认。

  吴宸眼眸微凝,默默无言,三人很默契的没有继续往这里话题讨论,说起了别的事。

  又一周时间过去,12月31日早上。

  冯小钢的《天下无贼》已经掀不起浪花;

  周星池《功夫》隆重登场,在继首映当天票房尽收1000万之后,12月24日平安夜当晚一夜之间票房成绩翻番,狂收2000万票房;

  打破了目前国内由《英雄》保持的单日票房记录1800万的最高纪录。

  韩三评此时在办公室内,笑容灿烂。

  月头吴宸《黑暗面》开起惊喜,月尾周星池《功夫》收尾,简直是完美的一年。

  “韩总,周导来了。”门外,高成升的声音响起。

  “快,去带周导上来。”韩三评笑着说道,随即又问了一句:“最近吴宸那边有没有消息?”

  “没什么消息,吴导去好莱坞拍戏了,估计再怎么样也得一两个月吧。”

  “也是!”

  韩三评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新墨西哥这边才12月30日。

  吴宸站在监视器前。

  此时正是《活埋》的最后一段戏。

  呼吸屏息般的寂静持续了十几秒。

  监视器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眼神终于彻底涣散,像是一根脆弱的细线被剪断.

  吴宸猛然一挥手:“Cut!杀青!”

  片场瞬间炸开了锅。

  压抑的情绪被一瞬间释放,几个工作人员欢呼着,彼此击掌、拥抱。

  “拍完了!我们他妈十五天拍完了一部电影!”

  灯光师丢下手里的反光板,兴奋得直接在沙地上转圈,“吴、今晚我们能开派对嘛?”

  “那必须的。”吴宸含笑点头。

  贝尔还躺在棺材里,他的脸上仍然挂着那种半死不活的神色,像是灵魂还没从角色里挣脱出来。

  他缓缓抬起手,艰难地比了个大拇指,声音沙哑:

  “你们真该把我送进急救室。”

  片场爆发出一阵大笑。

  吴宸走上前,把手伸进棺材里,贝尔握住他的手,吴宸用力一拽,将其从这个地狱般的木盒子里拽了出来。

  就在这时,杰森慢悠悠地走了上来:

  “吴,咱们明天就回洛杉矶,你得想想该如何应对那些毒舌的好莱坞媒体”

第78章 十五天拍出个啥?

  12月31日清晨,吴宸一行人结束《活埋》拍摄,乘飞机返回洛杉矶。

  下午三点,市区一家酒店会议室,落地窗外阳光刺眼,十几家媒体挤满长桌。

  杰森·布朗姆特意邀请了几家主流影评杂志,而《好莱坞报道者》《综艺》等媒体则自发前来,记者们手持录音笔严阵以待。

  因为杰森·布朗姆已经把消息传递出去了:《活埋》拍摄仅用时15天.

  一部全程发生在棺材中的惊悚电影,本就充满挑战,而如此短的制作周期更是让外界议论纷纷,在加上吴宸来自中国的身份,不少媒体和毒舌影评人早已磨刀霍霍。

  吴宸一身休闲打扮随意坐下,贝尔和杰森分坐两侧,气氛微妙。

  开场寒暄后,《好莱坞报道者》的记者率先发难:

  “吴,这部电影真的只拍了15天?这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营销噱头,而不是一个能够保证质量的创作过程。

  您如何确保这样短的时间里,电影不会沦为草率的作品?”

  吴宸微笑着耸肩:“电影的好坏不取决于拍摄时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执行力。

  库布里克可以拍一场戏100多遍,但《活埋》有99%的镜头都发生在一个棺材里——我们没有复杂的调度,没有上百人的群演,只有演员、摄影机和剧本。

  15天,足够了。”

  显然这样的回答并没有打消质疑,《纽约时报》的记者紧接着抛出另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一些烂片最典型的标志就是拍摄周期极短。15天拍完的电影,要么是PPT幻灯片风格,要么是那种根本没时间打光、剪辑粗糙的低端电影。你怎么看?”

  吴宸故作恍然,点了点头,慢悠悠道:

  “哦,难怪我看某些电影花了一两年拍完,结果我还是在电影院睡着了,原来是因为打光太完美、剪辑太精细了?”

  随后扫视全场,语调一转,带着几分揶揄:

  “再说了,如果一部电影光靠拍摄周期长短就能决定好坏,那《天堂之门》是不是应该成为影史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听到这个公认的“灾难级电影”的经典案例,在场不少记者忍不住笑出了声。

  记者们有的拍手,有的低头窃笑。

  见正面突破无望,有人将火力转向克里斯蒂安·贝尔:

  “请问贝尔先生,15天的拍摄会不会让表演变得仓促?毕竟这部电影全靠您的个人表演支撑,您有足够的时间进入角色吗?”

  克里斯蒂安·贝尔揉了揉太阳穴,看向吴宸:“导演,我入戏了吗?再拖几天我会不会死?”

  吴宸闻言,忍俊不禁,配合默契:“可能会死掉,我和杰森估计要被按以谋杀罪进监狱”

  吴宸和贝尔两人戏谑又带点幽默的发言,会议室笑声炸开。

  随后贝尔一本正经地朝着影评人喊道:

  “所以,兄弟,你应该问的是我有没有在15天里活下来。

  我基本上每天都在窒息、尖叫、崩溃.拍完之后,我怀疑自己能不能再演一部正常的电影”

  发布会以一场漂亮的胜利收尾。

  当晚,媒体文章刷屏。

  《好莱坞报道者》标题刺眼:【吴宸《活埋》15天杀青,快枪手还是天才?】

  《综艺》写道:【21岁中国导演再闯好莱坞,15天拍片挑战极限】

  更有媒体直言:【下一个Ang Lee?吴宸用实际行动证明低成本也能玩出花。】

  消息传开,不少美国本土影迷都忍不住评论。

  “15天拍电影?这小子疯了!”

  “下一个李按?Crazy”

  “不管怎么说,他让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15天拍的电影是怎么样的”

  吴宸这知名度随着《活埋》的杀青发布会结束暴涨,比《黑暗面》锡切斯获奖时更甚,正式闯入好莱坞传统媒体和观众的视线。

  国内已是2005年元旦清晨,门户网站和论坛却炸了锅。

  媒体扒完外网新闻,一脸懵圈却不耽误发稿:

  【吴宸15天杀青好莱坞新片,《活埋》演员仅一个人!】

  【昨日,吴宸好莱坞新片《活埋》举行杀青发布会,据悉该片仅花费15天!】

  【吴宸好莱坞新片引热议,宝岛媒体直言,碰瓷Ang Lee,吴宸还不配!】

  【.】

  虽然不乏一些媒体搞事,但国内依旧还是以支持为主。

  自程龙去年新作《80天环游世界》以浩荡声势杀出,在北美上映一周仅拿到不足一千万票房惨败后,国内在好莱坞已经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人了。

  章子仪虽然看上去进军了好莱坞,但是在很多人眼里,距离程龙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巨星差距甚远。

  在好莱坞的曝光度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更别谈什么话语权了。

  而吴宸近期的崛起给予了不少人希望。

  相比之下,宝岛媒体毫不留情,标题冷嘲热讽:

  【吴宸蹭李按热度,谁都能当国际大师?】

  【15天拍片,质量堪忧,Ang Lee可不是这么来的!】

  【不是谁都成为下一个Ang Lee!】

  京城电影学院,张会军办公室,暖气机嗡嗡作响,沙发上坐着两人。

  张会军瞪着穆德远,眼珠子快掉出来:“吴宸15天拍完?他拍了个什么?”

  穆德远端着搪瓷杯,吹了吹热气,慢条斯理道:

  “我也刚看报道才知道。不过吴宸做事向来靠谱,一个人的独角戏,戏份集中、节奏紧凑,演员配合到位,15天大差不差。”

  张会军沉默片刻,皱眉点头:“说的倒也是,我就怕他在好莱坞栽跟头。”

  “就算栽也得认,谁年轻不吃点亏呢是吧,别吃大亏就成了。”

  同一时间,中影大厦,韩三评靠着皮椅听着高成升的汇报,又看了看媒体报道,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15天?吴宸拍了个是什么玩意儿?”

  高成升有些尴尬,但就目前信息,他也只能摇头:“不清楚,外媒就报道说《活埋》只有一个演员,具体怎么样,得看成片。”

  韩三评眯眼,手指敲着桌面:“一个演员的电影?”

首节 上一节 57/1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