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继广没什么犹豫的答应了下来,不说给袁新毅面子,他也想去看看袁新毅这位学生到底捣鼓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此时的他当然想不到,袁新毅说的那个学生,就是前两天他们争夺的那位少年天才。
“下午三点,智华楼三楼303会议室。”
袁新毅并没有说这次研讨会的具体方向,这次会议的确太急,就算说了,参会者也来不及准备。
但邢继广本身浸淫凝聚态物理多年,埃德里安教授的论文他肯定看过了,倒也用不着做什么准备。
挂了电话,袁新毅又拨通了另一位教授的电话。
不止是燕北大学的教授,华清那边,他也邀请了,但最终能来多少,他也没有太大把握。
又接连打了七八个电话后,靠坐在椅背上,看着手机通讯录上那个名字,一时陷入了犹豫。
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十二点多。
不再犹豫,袁新毅收起手机,迈步往智华楼五楼走去。
“吃了没?”
走进老师田阳办公室时,田阳正在吃午饭,看到袁新毅,笑着问了一句。
“没呢。”
袁新毅也不跟老师客气,走过去拿了双筷子,自己盛饭跟着吃了起来。
桌上只有简单的两荤一素,凤尾虾,金陵烤鸭和一盘什锦菜。
老师是金陵人,虽然常年生活在外地,从小养成的口味却没变,所以在燕北大学也还是喜欢吃金陵菜,当年袁新毅还是学生的时候,没少跟着吃,自然也是吃得习惯的。
凤尾虾外皮香脆酥松,虾肉紧实弹牙,入口时汁水迸发,鲜甜中带着淡淡咸鲜,回味绵长,金陵烤鸭鸭皮烤至金红油亮,薄如蝉翼,果木炭火烤制的焦香扑鼻,引得人食欲大开。
什锦菜清爽脆嫩与爽滑交织,正好用来解烤鸭的腻,袁新毅吃得不亦乐乎。
美中不足的是,饭菜稍微有些冷了,失去了小部分原本的美味。
显然,这是老师助理从家园餐厅打包过来的。
高校教授通常来说是没有助理这个说法的,但老师却有些不一样,他不仅是燕北大学教授,也是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主任,同时还兼任华夏数学会理事长,自然是有助理的。
吃完饭,田阳擦了擦嘴,坐在沙发上,笑着说道,“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什么事?”
“我有个学生,在听埃德里安教授讲座时,突发奇想,想到将朗兰兹纲领的成熟结论运用在凝聚态物理,也就是埃德里安教授研究的问题上。”
袁新毅也不藏着掖着,开门见山的说道,“我看了,证明过程严谨,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我对凝聚态物理不熟悉,正好埃德里安教授也在,所以想着办个小型研讨会,让那小家伙跟埃德里安教授他们交流交流。”
“不知道您老有没有空去看看?”
“哦?”
田阳由衷为袁新毅感到高兴,“有这样的徒孙,我当然得去看看!”
袁新毅大喜过望,有老师在,这个研讨会就已经成功大半了。
说了时间地点后就离开了办公室,老师年纪大了,是有午休的习惯的。
走出老师办公室,袁新毅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中,有些饭困的靠在椅背上,再次拨通了一个电话。
很快,电话接通,一道爽朗的声音传来,“怎么,课题有突破了?想起老朋友了?”
“我收了个有些意思的学生,下午在燕北有一场研讨会,你要不要来看看?”
袁新毅嘴角含笑,他很喜欢跟这个朋友聊天,跟他交流总是能让人短暂的忘记烦恼。
“这恐怕不行,我下午同样有个会,你知道的,那位的会,我可没法推。”
“那太遗憾了,你要是不来,以后肯定会后悔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他也了解袁新毅,袁新毅绝不是危言耸听的人。
“我现在忽然有点好奇了!”
……
漫步在未名湖畔,埃德里安心情不太美妙,本来刚做出成果,发了论文,他这次来燕北大学,说是交流学习,更多的却是休息放松,给自己放个假。
然而一场本以为轻松的讲座,又勾起了他不那么美丽的回忆。
是啊,他还有好多问题没有解决,他这个年纪,他怎么有时间休息的?
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很快,他决定提前结束自己的假期,赶紧回到团队,继续攻克那些该死的遗留问题!
就在这时,那位华夏的年轻数学家给他打来电话,邀请他去参加一场小型研讨会。
说是他的学生在凝聚态物理中引入朗兰兹纲领的成果,解决了困扰他们团队半年多的问题。
听到这个消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质疑。
他知道袁新毅是个了不起的数学家,在朗兰兹纲领有很多成果,但他们团队也不是泛泛之辈,他们团队中也有很厉害的数学家,甚至他们也请过顶级数学家当顾问,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也都不了了之。
他们花了半年多时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你听一个讲座的时间就解决了?
rediculous!
他反正是不信的。
但他也跟天才打过交道,知道这种人不能用常理来判断,所以他还是决定去看看!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课题被人解决而感到恼怒,反而有些期待。
引入朗兰兹纲领的框架来解决分类陈数的微分几何实现?
或许真的有希望!
埃德里安忽然又多生出了几分期待。
朗兰兹的一系列猜想,本来就是想要实现数论、代数几何和群表示论的大一统,为数学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用来解决分类陈数的微分几何实现呢?
他们团队研究的是凝聚态物理,这个数学问题像拦路虎般卡他们脖子很长时间了,如果有人能够替他们解决,他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
这非但不会影响他们的课题,反而会成为他们的垫脚石,让他们有可能做出更大的成果。
对于这样的事情,他和他的团队都是喜闻乐见的。
至于对方电话中说这是他学生做出来的,埃德里安听听也就行了,他自然是不信的,就算真的能解决,那也必定是袁新毅解决的。
用自己的成果给学生造势,这样的事情他也见过。
不过这都不重要,他只想知道,他的问题能不能被解决!
第127章 大佬云集,雏凤声清
朗兰兹纲领通过模形式与自守表示的深层数论结构,不仅解决了分数陈数的严格定义问题,还揭示了实验中观测到的分母选择机制的数学本质。
这种跨领域的融合,使得拓扑物态理论从“唯象模型”跃升为“基础数学的自然体现”,或许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探索量子物质与数论的统一!
智华楼一楼教室中,陈辉额头上还残留着细密的汗珠。
刚才他将在报告厅中的思路梳理了一遍,补充了一些证明过程,让整个论证更严谨。
做完这些,脑海中忽然又生出了新的想法。
让他有种在点科技树的感觉,原本整棵树都是黑的,被一团迷雾遮住,但随着他点亮了前置知识,后续的枝干也显现了出来。
只不过现在这些枝干还是灰的,需要他用汗水浇灌,去将它们点亮。
【你的数学等级由2级82%提升到83%】
【你的英语等级由2级5%提升到6%】
又是两条弹幕闪过。
心中冒出淡淡的喜悦。
每一次弹幕弹起,都会给他带来满满的满足感。
写论文,果然是正确的道路。
学习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在中学阶段,做题就是输出的过程,通过做题来掌握巩固梳理这些学到的知识,所以陈辉能够明显感觉到做题时的熟练度提升会更快。
但一味的做题也并不会加快熟练度的提升,需要有足够的输入才能输出。
以陈辉现在的知识储备,做题显然已经不能胜任这个输出的过程,取而代之的是写论文!
今天快速增长的熟练度,是他这些天来努力学习成果的厚积薄发!
看了看时间,已经2:47。
起身收拾好草稿纸,迈步向三楼走去。
午饭他已经在教室里吃过了,是李泽翰给他打包的叉烧和烧鹅,还怪好吃的,下次有机会他还想再去吃吃,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一个蓉省人会喜欢粤菜。
脑子里冒出纷乱的想法,陈辉来到了303会议室门口。
会议室里已经坐着几个人,从年纪判断,应该都是学生。
上午讲座大出风头的马威阳也在。
“这里是会议室,要自习请去一楼。”
陈辉三人的到来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有同学起身提醒到,三人身上的中学生校服相当扎眼。
“我们是来参加研讨会的。”
陈辉开口说道,然后径直找了个位置坐下。
“?”
会议室中的几个学生面面相觑,却没有再多说什么,陈辉能说出研讨会三个字,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但他们想不通,三个高中生来这里,能做什么?
马威阳同样看到了陈辉,他还记得这几个高中生,不过他没工夫搭理这几个小家伙,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朗兰兹纲领。
中午得到消息之后,他没有回去补觉,而是冲去图书馆,下载了几篇朗兰兹纲领相关的论文。
但时间太短,他一篇论文都没看完。
现在他对朗兰兹纲领的认知也仅限于知道这个名字。
坐下之后,陈辉开始打量这个会议室。
会议室不大,只有三四十平左右,中间一个圆弧形会议桌,围着桌子有一圈椅子,在靠近前门的位置,放着两个1.5*1的白板,显然会议室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很快,有教授们陆陆续续的走进会议室。
“陈松溪,燕北大学数学系正教授,研究领域为概率论和统计,华夏千人计划入选者,”
看着走进来的教授,李泽翰在陈辉耳边小声蛐蛐,显然刚才陈辉在完善论证的时候他也没有闲着。
“李忠海,清华大学数学系正教授,擅长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华夏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很快,又是一位教授进来,李泽翰继续蛐蛐。
当看到会议室中三个穿着高中生校服的小家伙时,走进来的教授们也有些奇怪,这样年轻的面孔出现在这个会议室中,实在太过怪异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