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进水问题,还得解决一个出水问题。
排水与排污系统是最让钱进和劳动光荣建筑大队感到头疼的地方。
然后张总工很猛烈,直接给提出了一个远期目标:
海滨市要建立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
钱进听到这话后当场表示震惊。
他隐约记得这东西在21世纪才在南方一些城市出现,没想到现在的专家就已经开始构思这种排水体系了。
不过这种排水体系好归好,给排水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条件限制根本无法实现雨污分流。
另外海滨市靠大海,雨水污水排入大海就好。
现在很多靠海城市都是这么设计的,包括沪都。
钱进就要改变这点:“各位除了咱们兄弟地市派来支援我建筑大队的专家同志外,都是海滨人。”
“我也是海滨人,可我不护短,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早上漫步各处街头,不难看到马路两边大刷马桶的景观,更有甚者刷完马桶的水就直接泼倒在马路旁,尽管旁边就是个大饼油条摊,也从不顾忌。”
“这种情况确实多见。”几位老教授尴尬的点头。
“我想过了,要解决这件事,得先解决公共厕所卫生问题。”
“是的,我进入过我们嵩山支路的一个公共厕所,一进去就是大粪四溢、小便横流的情景,着实让人不能下脚。”
听着老同志们的坦然之语,钱进说:“对,所以这个厕所卫生问题是大问题。”
“将污水特别是厕所排污直接送入大海是不行的,大海它不是垃圾场,不能把什么东西都往里面送,到时候污染了大海,咱们海滨市的名声就完蛋了。”
“这方面我们再想一想,要有个更好的办法。”
“就是张总工刚才说的那样,眼光要放长远、要系统性规划,给将来城市建设升级做好准备,所以我认为新建改造必须预留接口和空间,为未来升级打基础。”
一位给排水专家说道:“其实,眼光放长远,那么应该建设污水处理厂。”
旁听的陈井底等人全懵逼了。
我们本来只想给公共厨房通个自来水、建个垃圾桶,或者给公共厕所建上隔断、设立洗手台。
结果现在发展到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地步了吗?
他们对视一眼,满脸迷茫。
有种刚才老师教的是九九乘法口诀,结果低头捡个铅笔的功夫,抬起头已经开始讲起微积分了!
钱进知道建污水处理厂不靠谱。
资金、技术和设备都不具备条件。
他的想法是:
“咱们按区域建设一个个的污水收集与处理的核心就行了,处理方式我来解决。这些核心区域做保留,以后有条件捡起污水处理厂了,可以留下操作空间。”
“要不然咱们谈谈,市民住户独立厨卫的改造工作?”陈井底壮胆问道。
城市整体规划,他们这边根本插不上嘴。
没办法,一点不懂。
这方面就是李远航教授的主场了。
他打开笔记本说:“针对独立厨卫改造户,我前两年有个想法,就是在城市各街道铺开‘三级沉淀+渗滤’的小型化粪池,我给它起的名字是三格化粪池。”
“这里有我手绘的图集,”他又从书架上拿出个绘图本打开给众人看,“大家看看可用性。”
建筑师都是出色的画师。
空白纸张上的建筑绘画的不说美轮美奂,但绝对是一目了然。
陈井底没看内容先扫了眼人家的绘画线条,就知道自己以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这种三格化粪池详细标注了尺寸,根据家庭人口数量不同,它尺寸不一样。
整体来说,它的结构是砖砌加预制混凝土,防渗要求比较高,内壁要抹防水砂浆,最好刷一层沥青。
另外设置了过粪管、清掏口等等,这可以方便掏粪工和抽粪车的操作。
钱进看的连连点头。
专家找对了。
这东西很有用,比他们自己琢磨的所谓渗井要靠谱。
另外这种三格化粪池还有个好处,设置三级区域,最后一个社区统一处理。
那么以后如果要进一步改造社区,这些化粪池还可以继续用,在原基础的规格上进行二次施工就行。
教授专家做事有章法。
李远航教授给他们讲解了一些施工要素,他已经全部总结完毕了:
不管哪一级的化粪池,都必须远离水源井至少30米,并用水封弯头做好防臭工作。
防虫、安全、避免污染物传播等工作则需要密封盖配合。
李远航教授特意解释:“我考察过了,张工,你们临江市就有一家建材厂能生产这种密封盖。”
张工点点头:“觉民第二国营建材厂,他们的下水井、排污井等各种井道的密封盖做的很好。”
张总工补充了一句:“那个、大队长同志,你跟咱们队员说清楚,市民住户的个体居住环境改造,它有个重点是公共区域改造,这是前提。”
陈井底愣了愣,赶紧点头称是。
其实他们忽视了这点。
他们以为的就是给一些人家隔出或者新建房间开展厨卫工作,没意识到如果公共资源支持不到位,那么这些功能间是通不了水电的。
而公共环境下的改造,在给排水方面重点是疏通、修复或更换老旧破损的排水管道,确保排水通畅。
排污系统的升级是重点!
话题回归到个体住户人家的排污设计中,陈井底举手表态他们有一些话说。
他说话还是费劲,而是腔调独特,让人听起来费劲。
所以是马棚子来发言。
他说道:“刚才各位领导提到了那种先进的三格化粪池,它的重点是防渗问题。”
“我们之前是打算做渗井来着,这个渗井确实比不上三格化粪池,但是化粪池内壁要抹防水砂浆作防渗,这样的话,恐怕咱条件不达标,这个防水砂浆造价太大。”
“我的想法是,领导你看一下,我在农村以前做渗井,会在砌好的砖墙外面,再糊一层厚厚的‘三合土’,就是石灰、黏土、砂子混合的三合土。”
“这东西夯结实了,防渗效果很好,这点我是在实际里头特意观察过的,另外成本还低。”
李远航若有所思的点头。
负责给排水工作的王工说道:“这位老师说的对,他提出的是个好办法。”
“三合土成本低,就地取材方便,可以作为辅助防渗层。”
“正好这方面我也有话说,我跟这位马老师的意见一致,防水砂浆是好,造价有点高。”
“但是我们单位正好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防水砂浆,可以降低成本,它是在粗砂浆里掺点防水粉——用膨润土类、有机硅类按照一个特定比例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李远航说道:“这很重要,那咱们这次施工过程里头就试用一下你们研制的防水砂浆。”
王工说:“新型防水砂浆的作用已经通过了实验室的检验,我为什么刚才没有提,而是在这位马老师提出建议后才开口呢?”
“就是因为我们通过的是实验室的检验,没通过实践检验。很巧,马老师的这个三合土防渗设计通过了实践检验,那么我们可以两相结合。”
马棚子愣住了:“领导,这样岂不是造价更高了?”
王工笑道:“但这个造价是必须的,我可以从我们单位申请一点经费来提供支援。”
“还能这么操作?”连钱进都震惊了。
西林市的财政状况比海滨市差的多。
王工解释说:“我们单位研发这款新型防水砂浆用了多年时间,如今通过了实验室检验,需要花钱去实际应用中进行实践。”
“这是有一笔经费的,我想把我们的经费用在你们施工工作里,这样可以同时完成对我们新型防水砂浆的实践检测。”
张振华、李远航等人齐齐鼓掌:“这是好事。”
钱进更是高兴:“双赢啊!”
一行人夸了王工夸马工,给马棚子的级别升级了。
这样马棚子也打开了话匣子,说道:“给排水工作的重点是管道,在管道穿墙方面,刚才孙领导设计了一种穿墙管道套管,他说要用金属套管。”
“孙领导、各位领导,金属套管是好,可我们实际工作的时候看过了,咱们这改造好多是旧墙,打大洞安套管,容易把墙震松了。”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没必要这样,其实只要在墙上掏个比管子大一圈的洞,管子穿过去后,周围用浸了沥青的麻丝、石棉绳塞紧,外面再用水泥砂浆封死抹平就行。”
“又防水,又防震,还省事省钱!”
孙工仔细想了想,又和结构工程师刘工商量了一下,对此表示赞同:
“这个法子相当实用,我得记下来,以后我们单位的施工中也能用上,你们真是太厉害了,难怪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呢。”
“你们从实践中诞生的理论,对非承重墙和旧墙改造特别适用,我认为这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做法推广!”
“就叫马氏穿墙法。”翟教授开玩笑。
马棚子当真了,赶紧摆手:“使不得,这可使不得,这是我跟工友共同琢磨出来的一个办法,功劳不在我自己身上……”
看着他认真解释的样子,专家教授们笑声再起。
被找来旁听的张厚德见氛围和谐,便也举手发言:“简易灶台的通风问题是不是可以改一改?”
“我看这个规划书里,针对独立厨房的排烟,专家领导们的建议是安装排气扇。”
“排气扇是好,可有些特别困难户,可能连电都舍不得常开。”
“咱们在砌灶台的时候,能不能在灶眼正上方的墙上,留个洞,砌个向上倾斜的砖砌烟道——我们农村就用这个东西,都叫狗洞,可以把烟抽到屋外去。”
“冬天怕透风,那么内外各搭配一个简单的木头门,天冷了风大了,盖上两个门,平时就不会漏风。”
“当然,这个东西效果绝对不如排气扇,但也能把大部分油烟抽出去,成本几乎为零!”
说着他还现场画了个草图。
李远航教授看了连连点头:
“因地制宜,土法上马,这个‘狗洞烟道’虽然简陋,但在特定条件下非常实用。”
“我就喜欢给咱老百姓设计房子,跟老百姓聊聊怎么盖房子、修房子,因为劳动人民智慧无穷啊。”
翟教授也说:“这个烟道可以作为无电力条件下的备选方案。”
旁听的大队工匠们这下子更是跃跃欲试。
钱进鼓励他们发言:“咱们工地不讲究学历、不讲究资历,只讲究本事和能力,所以大家伙要是有想法尽管提。”
“提的不好说的不对也没关系,让其他老师来斧正,对吧?再不济还可以给咱们的工作增加一条新思路。”
张总工笑道:“对,正所谓达者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
“大家伙不要拘谨,这不是我们什么专家教授研讨会,这是咱们工作会议,随便说。”
木工老张站起来说:“那我提提材料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