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770节

  他现在权限很大。

  海滨市人事单位的小会议室里,领导周明远亲自主持会议,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市劳动局调配科科长、市建委人事处处长悉数到场。

  今天小雪停歇,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将桌上摊开的紧急报告照耀的亮堂堂。

  “各位,报告都看完了,简单一句话,情况紧急,任务特殊。”周明远开门见山,手指敲着报告。

  “钱进同志他们这支建筑大队,干的是为民造福的实事,是郑、韩二位领导亲自抓的重点民生工程,根据他们的球员报告,现在卡在技术瓶颈上了。”

  “报告里提的要求很明确:急需城市规划、给排水、结构、电气四个方向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顾问指导。时间不等人,咱得给人家补充人才,因为人家已经开工了!”

  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沉吟道:“体制内调配是首选。”

  “本市范围内,建筑设计院、规划院、市政公司,有没有合适人选可以抽调?”

  建委人事部门领导面露难色:“处长,我们内部摸底了。”

  “符合要求的骨干,手头都有市里重点工程,比如新港区扩建、海滨大道改造,实在抽不开身。”

  “而且,这次需要的顾问,最好是经验丰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年轻同志……”

  他摇摇头:“我估计是压不住阵,毕竟钱主任那支建筑大队我去见过,全是骄兵悍将啊,确实能干活,也确实脾气大。”

  劳动局调配科科长补充道:“社会招聘来不及,也不符合政策。现在最可行的,就是跨区域调配或者返聘退休专家。”

  “跨区域调配?”周明远眉头紧锁,“这程序复杂,周期长啊。”

  “再复杂也得办!”组织口的领导表态。

  他从笔记本里抽出一张红头文件给众人看:“这不光是民生工作,还是政治任务。”

  “报告里提到的烈属军属优先改造,意义重大。所以我建议,立刻启动程序。”

  “第一,由人事局牵头,向上级单位提交《关于商请调配专业技术人才支援海滨市重点民生工程的函》,详细说明需求,请求上级单位协调兄弟地市支援。”

  “第二,同步启动本市退休高级专家返聘程序,优先考虑身体健康、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退休教授、高工。”

  “返聘手续可以特事特办!”人事处的负责人点点头。

  “好!”周明远拍板,“双管齐下,建委、劳动局配合,立刻梳理本市相关领域退休专家名单和健康状况,人事局这边,我亲自向上级单位汇报。”

  事情是郑、韩二位领导亲自督办,自然效率极快。

  当天一份加盖了海滨市人事局、组织部、劳动局三枚大印的商调函,先送到了韩兆新手里,准备通过市府机要渠道,飞去省人事厅。

  韩兆新仔细看了看,又给函件内容做了点增添:

  “……该工程系解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痛点之重大民生举措,涉及大量烈属、军属、劳模等特殊家庭,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高。”

  “亟需贵厅协调海卫市、临江市等兄弟地市,选派城市规划、给排水工程、结构工程、建筑电气等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以短期借调形式支援我市……”

  同时,一份《海滨市急需返聘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名单及建议》也送到了省里有关单位领导的案头。

  相关领导接到报告后,钱进的电话打了过来。

  他放低了姿态,言辞恳切的请领导多多帮忙。

  领导们也不敢怠慢掌管着大半个省市地区涉外技术和设备引进工作的钱进,立刻向分管副职领导做了专题汇报。

  另外两人如此殷勤还有个原因。

  他们意识到海滨市搞的这个旧城改造项目很好,尤其是对建设厅来说,这项目要是在全省推开,那他们建设厅可就来权了。

  分管领导看完后很感兴趣:“诶,还别说,海滨市这帮人脑子挺活,这个‘安居乐居升级’工程,立意很好啊!”

  他又仔细翻阅着材料,尤其是其中一份优先保障的烈属军属家庭观名单。

  作为军转干部,他对这点尤其赞赏:

  “钱进这个同志有前途,年轻,有想法,有干劲,而且总是关心人民的疾苦。”

  “嗯,他们建筑大队的工人们觉悟也很高啊,原本是要义务劳动,是经过兆新同志的要求,才改成了拿半薪水。”

  “这个不错,很不错,他们要解决老百姓做饭上厕所的难题,那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比最近省城搞的什么欢迎外资、华侨增设外文宣传资料的花架子强百倍!”

  建设口领导在眼前,他便指着报告说:“技术力量不足是客观现实,他们提出的跨区域调配和返聘退休专家,是务实之举。”

  “我看,这个忙省里要帮、必须帮,而且要快。”

  建设口的领导立马说道:“好的,领导,我跟您想到一处去了,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确实应该支持。”

  “尤其是海滨市这项工作如果搞好了,摸索出一套在经济条件有限、居住密度高的老城区改善基本生活设施的模式,那对全省乃至全国的老旧城区改造都有示范意义。”

  “所以我拿到这报告和申请后立马给你送来了,因为我认为他们是在为我们省探路,搞一个重要的‘试验品’!”

  “试验品?”副职领导眼睛一亮,“这个词用得好,既然是试验,就更要支持,更要给他们创造好条件。”

  他对秘书招招手:“以我的名义写一份批示,让他们大胆去试,但要总结经验。”

  “成功了,全省推广;遇到问题,无比想办法解决!”

  他又给人事口的领导安排了工作:“立刻协调海卫市、临江市、西林市人事单位,他们和海滨市是邻居、是兄弟城市。”

  “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啊,我要求他们全力配合邻居城市的工作,务必要选派政治可靠、业务精湛的专家去支援海滨市那边。”

  “借调手续从简从快,建设单位配合做好专业把关!”

  “是!”

  有了省领导的明确指示和上级单位的大力推动,事情进展神速。

  省里的相关紧急协调函和调令迅速下发到海卫市和临江市。

  三市的组织人事部门对此积极响应,消极处理。

  主要是现在改革开放了,各个城市发展的都着急,而77年的大学生如今刚开始准备实习,甚至没有正式工作。

  这样各地市都在闹人才荒,否则海滨市这边也没必要往省里要协助。

  钱进等到正月初十都没等到消息,他有些恼了。

  幸好他手上有人也有权,否则这事真没法借用到兄弟城市的力量。

  他们核准委几个副主任,都是从附近城市调过来的,比如王海峰就是海卫市原外经委的副主任、海卫市一把手的心腹。

  钱进把王海峰叫了过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拍桌子。

  他在核准委一手遮天,主要是他这边有太多的未来信息可以用,所以在针对外资技术和设备的审核工作里,他就是厉害。

  确实能干,确实能立功。

  否则他三天打鱼在核准委上班两天晒网跑劳动突击总队去办事,怎么可能不会引发上级单位的不满?

  全靠他这边不耽误工作,反而带领海滨市核准委实实在在干成了几件大事。

  再一个基层也被钱进全给攥在了手里。

  他采用了当初在供销总社外商办那一套,发动基层员工利用工作之余搞学习。

  员工们对于这种加班行径深恶痛绝。

  可如果是去加班看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优秀电影,听歌品鉴美食搞团建,那就没有意见了。

  这种情况下王海峰等中层领导全被钱进给排斥在了权力核心之外,他想搓扁揉圆就是一句话的事。

  王海峰被钱进拍桌子喷了个满腹委屈,我只是工作上一点小问题,你至于小题大做吗?

  等到钱进这边图穷匕见他才明白,原来是娘家那边不给钱进面子,他这里跟着殃及池鱼了。

  没办法,回到办公室他就开始给老领导打电话,让老领导务必帮忙。

  另一位副主任杨震则是临江市的,同样被钱进给训了,然后去找娘家帮忙。

  西林市那边没关系,钱进没办法,只好给二把手胡在林打了个电话,细声细气的解释了海滨市要干的工作和需要他们支援人才的意思。

  结果胡在林听后很痛快,当即表示立马就办这件事。

  钱进听的满心狐疑。

  他觉得胡在林答应这么痛快肯定是糊弄他,压根没准备帮忙。

  不过只要临江市和海卫市能送过人才来,也不差西林市这边。

  结果在他没看到的地方,胡在林挂了电话立马把人事负责人叫来指着鼻子一顿骂:

  “省里要求我们提供支援,你们怎么没有动作?他妈的,人家钱进钱主任去年在抗旱工作里是帮了咱们大忙的,如今人家碰到困难,你们竟然不去投桃报李!”

  “他妈的,你们这些混账东西,现在工作越来越敷衍了啊,我跟你们说过没有?啊?”

  “是不是开会时候说过了,去年抗旱工作咱们市里能成功的人工降雨,人家海滨市的韩、钱等同志是有功劳的……”

  人事单位的领导无奈的说:“领导,咱市里正在搞新城区筹建工作,自己也缺人呀!”

  “新城区要建,但急在眼前吗?反而老城区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工作很着急。”胡在林严肃的说。

  “人家海滨市现在要给咱打个样,人家说了,这工程是在他们那里开展,可是!所有经验、所有教训,他们不会敝帚自珍,一定会跟咱们分享!”

  “这样吧,立马给我调人过去,让他们好好学习旧城改造工作的经验,咱们西林后面也得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他的搭档要建新城。

  那他就要翻新老城……

  当天傍晚下班之前,西林市支援的人才名单通过传真送到了钱进的办公桌上。

  钱进很吃惊。

  胡总是真行啊,真能办事啊!

  没说的,他单方面确认了,胡总就是他远在西林从未谋面的义父义母亲哥哥!

  西林这边选派了给排水高级工程师、结构工程专家、城市规划师和建筑电气高工等优秀人才,一来就是六个人,算是帮大忙了。

  与此同时,针对本市退休专家的返聘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

  市人事口、组织口、老干部局的同志,带着省里的关怀和市府的诚意,分别登门拜访了几位老专家。

  第一个就是海滨市建筑设计院原总工程师,张振华。

  这老先生年已七十,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他退休后在家养花弄草,偶尔帮老单位审审图纸。

  当工作组同志说明来意,并递上那份建筑大队的请愿书复印件和工程方案草案时,老工程师戴着老花镜一看,顿时感动了:

  “咱们的劳动突击队我知道,去年腊月给我们街道老蔡家修过房子,那都是一群好同志。”

  “原来他们还要搞旧城改造这个工程项目?他们队伍的同志一分钱不要,要求进行义务劳动,只为了给老百姓修个像样的灶台和茅厕?”

  “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事?居委会宣传过?唉,我平时总是不出门,看来这不对呀,与社会脱节喽……”

  张振华顿时心潮起伏。

  他是三十年代火线入党的老党员、老同志,名字就是入党时候改的,后来的日子里也用工作中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名字那两个字。

  如今看到身边的小伙子、年轻人拥有跟自己年轻时候一样的热血和责任感,老同志顿时聊发少年狂。

  特别是如今他想想自己参与设计、建设的那些宏伟礼堂、办公楼,再想想起这些年看到的老旧城区里那些拥挤不堪、生活不便的居民社区……

  两厢对比,他忍不住拍了拍资料:“突击队这些孩子干的,才是建筑师该干的事啊!他们这是在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他摘下眼镜,对上门的工作人员说:“什么时间报道?我一定会去报道。”

  “我这个老同志干了一辈子设计,画了无数图纸,仔细想想,还真没有完完全全的去为身边的市民朋友服务过,这次的工程,把这个遗憾给补上了!”

首节 上一节 770/7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