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声望。
哪怕是那些顶尖的实验室,都抛来橄榄枝,想要和他们合作做项目。
哪怕是徐君陶,也很难想象的。
他自己发了两篇,但都是同一方向的。
别人也就只有赞叹。
但这三篇不同。
不同方向,不同的创新点,而且,都不是那种没有什么用处的论文,其中一个关于钢材的,他们做出来之后,他本身就是学建筑的,自然知道这会给学界带来多大的震荡。
几乎可以让学材料的,学建筑的,学化工的,全部趋之若鹜。
带给人的震撼,是极为绝对的。
然而这些东西。
用了多久?
两个月的时间!
就连期刊,也只是短短的几页而已。
虽然附件很多,但,就是那么几页纸,就完全足够奠定周老师在科研圈内的地位了。
他虽然年纪比周越大很多。
但,此刻,却也不得不用越哥来表示心中的震撼感。
“自然是成功了。”周越也是笑着,“你做出来的东西,如今也是四个nature了。”
反正这东西挂名又不要钱,周越直接把认识的人全部挂了个名,管他有没有什么贡献呢。
徐君陶更是其中的主力,名字更是被周越挂在了比较靠前的位置。
“我在其中做了什么。”徐君陶轻轻的摇了摇头,苦笑了一声,“干个活而已,周院长想要找这种干活的,那宁大都能找到百八十个。”
“我也没有做出来什么,周老师的创意,再加上上千万的资金扶持,我能够做出来这些,别人来的话,可能依旧是会做出来。”
“周老师,您真的是科研界的天才,当初我在济省大学的时候,还觉得我们只是运气差了一些,没有能够把学科评级赢下来,但现在看来,我们根本就没有赢的可能。”
“如果周老师早拿出这三个思路,并且去做的话,那我们就连希望都看不到。”
济省大学。
学科评估的时候,他本来是作为一个底牌,来动用的。
但现在看来,根本就不是对等的实力。
周老师要比他们这些科研人的段位,高出了一大截。
“当时,我也拿不出来八百万来发展材料,此一时彼一时而已。”
周越也是开口笑着,对于他来说。
这三篇文章也只是为了争一口气而已,现在争到了,那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而且如果当时,他要拿八百万来发展工程材料,而不是去做那些大项目的话,那很显然,宁大当时的财力,想要支撑他做这三个项目,那肯定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就比如,可以先给你钱做其中的一个项目,有了成绩之后再追加后续的款项。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资源,几乎都是学科评级带来的。
包括这种新的实验室。
一些大的可以推进的项目。
“无论如何,在学术界,周老师当真是让人觉得敬佩。”
“从手中露出来的一点思路,就足够拿到这种top级别的刊物。”
周越也是笑了笑。
没有反驳,因为说的是实话。
……
“三篇自然杂志。”
邓远航也是在第一时间就发布了这个消息。
但是这个消息,确实是把他自己都给震撼到了。
他自己也是学术圈的。
自然知道能够在这种级别的刊物上发文章代表着什么。
一篇文章就可以博士毕业之后留在顶级高校。
三篇,而且是同一时间发的三篇。
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要知道很多高校从建校之初,到现在,就连一篇都没有。
有些院士团队,也都没有这种级别的刊物。
“周老师这是要逆天了啊。”
真的是逆天了。
他把这个视频刚刚发出去,就有过很多人过来留言。
而且也都是吐苦水的。
“坏了,周老师过来抢地盘了,他发的那篇关于钢的论文,现在已经被我们大导师作为新的研究方向了,然后让我们改课题,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建筑系的人称呼他为周狗了。”
“确实狗啊!”
“改课题?我们这边已经在按照周老师的思路做其他的东西了,该说不说,周老师简直就是个天才,很难想象这些思路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坏了,周老师研究建筑还不要紧,现在居然开始做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了。”
“周老师这次打算评一个材料科学方面的院士吗?”
“不仅仅是要进工程院,还要进科学院是吧?”
“都怪济省大学,看看,非要发nature搞什么学科评估的弯道超车,现在好了,周老师现在盯上自然杂志了。”
“这还得了?”
“一次三篇,亘古未有,周老师这是要打破历史啊!”
“或者说已经打破了!”
他们这些人自然是知道学科评估的一些事情。
也知道周老师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现在突然间盯上这个杂志,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而且这个原因看起来还蛮好笑的。
就是因为,你用这种办法差点超车,那我就用这种方式来宣扬一下武力。
“这里面怎么还看到了徐君陶教授的名字啊,难道是他们合作的项目?还是说济省大学在里面也出了很大的力气?毕竟是他们先发布的自然杂志。”
“如果真的出了很大的力气,也就不至于名字排在周老师的后面了,周老师这个人,怎么吹都不为过。”
“是啊,如果你翻一下周老师此前的那些论文,你就知道,工程材料这种东西,周老师不是第一次研究。”
“而且材料也算是工程里面一个大项,甚至有材料力学,有工程材料两门课程,周老师的研究五花八门,但都能做到顶尖。”
“如今在top期刊上发文,我是一点都不意外。”
第188章 超越生活的建筑理念!(求月票!!!)
一个医科大学。
周越没有过多的关注外界的动向。
就连那些邮件,他也是选择性的回复一些,然后其他的就公式化的回了。
总而言之。
想找他合作,倒是可以,有意向也行,要出国也没问题,但总归是一个邮件还是太保守了,开出相应的条件,然后再谈合作,是比较恰当的。
不过他暂时也没有什么做项目的打算。
倒是遇到这些邮件,就推荐徐君陶出去,说徐博士在他的项目里面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自己只是提出一些思路而已。
虽然那些人觉得很意外,而且明显不信,但却也将目光转到了徐君陶的身上。
徐君陶面临这么多的橄榄枝,一时间觉得有些无所适从。
但,周越告诉他。
没什么,只要是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来找他。
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周老师这句话,直接给他信心加满了。
所以,徐君陶从宁大回到济省大学之后,很忙。
忙的脚不着地。
天南地北的飞,甚至还去国外的几个大学进行研讨。
这些论文,把他抬到了一定的高度,甚至那个高度都不属于他。
五篇top,即便是后面三篇他的署名没有那么靠前,却也算是顶尖了。
毕竟他是真的参与其中,而且是真的做出来了!
周越则是终于有时间来进行设计了。
他也很忙啊。
忙的焦头烂额。
但设计还是要的,这是老本行。
而且,无论在学术上做出了多么超前,多么轰动的成就,那也只是限制于一个小圈子里面的。
建筑,设计。
这个可不是个小圈子,是极为广大的国民认知。
一些伟大的建筑,可以彪炳史册。
比如说世界第一高楼。
比如说一些超一线城市的地标。
那些都是人尽皆知的东西。
现在他正儿八经设计的,也就只有一个艺术馆,一个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