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第180节

  在稳固原有商家的基础上,引进更多的品牌方和源头工厂,提升拼呗在圈内的影响力,寻求全新的合作机会和商业模式。

  拼呗虽然上线仅一个多月,但凭借出色的销售成绩,还是吸引了一大波商家前来参加。

  虚城主管商务的领导在得知后,立马安排了两队巡检人员,为这次招商大会保驾护航。

  要知道,2011年的虚城还只是个农业大市,支柱性产业全靠林木、煤电和轻纺食品产业。

  而十年后的汽车零部件、光伏能源、云计算大数据和新材料产业,除了一个云计算刚开始布局,其他连个影子都没有。

  由此可见,橙子科技和拼呗科技在上面的受重视程度。

  12月28号的前一天,陆续就有人赶到了虚城。

  让陈延森没想到的是,苏宁的张进东,竟带着团队亲自上门拜访。

  别看2011年的苏宁,线上一年的销售额都不到100亿,可苏宁真正的实力全在线下,全国1500家连锁门店,稳坐华国家电连锁的头把交椅。

  身家三四百亿,福布斯富豪榜前十,正值春风得意之际。

  陈延森深知这个金陵坐地虎的实力,他虽不惧,但面对主动上门的生意,当然也不会拒之门外。

  在生意场上多一个朋友,远比多一个敌人来得强。

  况且,引入苏宁,也能让拼呗在完善商家体系前,多一个选择。

  “陈总,年少有为,幸会!”

  张进东在见面时,主动伸手,表现的极为热情。

  年近五十的张进东,身着宝蓝色高定西服,额头一撮白发,满脸红光,从车牌为“66999”的宾利车后排走下来。

  身后跟着助理、保镖,派头十足。

  他给自家儿子设定的发展路线,就跟陈延森差不多,要不是康扬还在宾州读大学,张进东还真想带着儿子来见见陈延森。

  “张总过誉了,里面请。”

  陈延森笑吟吟地上前握手寒暄。

  他看着张进东,心里不由地唏嘘,一个商人,一旦跟不上时代发展,就很难守住手里的财富。

  张进东一连走错了两步,一是没能成功转型,苏宁线上业务输给了亰东;二是胡乱投资,收购国际米兰、万达百货、家乐福,又投资贾跃亭和恒大,一口气亏掉四五百亿。

  堪称投资界的指路冥灯!

  张进东满意地看着陈延森,按理说,这种等级的招商会,以他的身份,根本用不着来,但他就是想见见陈延森。

  不到二十岁,在电商和手机行业做的风生水起,身家百亿。

  此时的张进东萌生了与马文腾、马立云相同的想法,明知不可能,却还是想招揽陈延森。

  两人边走边聊,向着6号楼大厅走去。

  大楼内外,除了负责巡视的安保,还有一队巡检人员。

  地面停车位上豪车众多,毕竟受邀参加招商大会的商家,起码都是B级品牌,或者拥有一家产能不低的加工厂,BBA只是寻常,迈巴赫、宾利、保时捷和路虎都停了十几辆。

  陈延森领着张进东,来到8楼会议大厅的第一排坐下。

  只不过张进东刚坐下,脸色就冷了下来,因为相隔三个座位的地方,还坐着亰东掌门人。

  两人同为老乡,却因数码家电领域的竞争,争斗得厉害。

  “张总,没想到在这种量级的行业交流会上,还能碰见。”

  柳强东笑着开口,话里带着几分调侃。

第181章 我要是做不起来,就把苏宁送给你

  “那柳总来这儿干嘛?怕供货商被拼呗抢走?”

  张进东毫不客气地回怼,嘴角挂着冷笑。

  眼下又没有媒体记者在场,他索性演都不演了了,两人隔空互怼数月,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是我的,就抢不走。”

  柳强东翘着腿,表面上看似风轻云淡,心里却被张进东的这句话戳到了心窝子里。

  他来得早,环顾一圈发现周围坐着不少‘老熟人’,数码家电的品牌方多达100多家,其中竟有一大半,都是亰东的KA供货商。

  柳强东这才明白,难怪陈延森只是象征性地在合同上,增加了一条橙子支付的条款,就让亰东自营的商品入驻了拼呗。

  虽说两人目前还处于合作关系,但生性警觉的柳强东,已经察觉到了陈延森对自己的威胁。

  “那可不一定。”张进东笑吟吟地回道。

  他故意这么说,目的就是为了挑拨柳强东和陈延森的关系,从而让苏宁获利。

  过去一年的经历,让他明白一个道理,线上和线下是两种不同的打法。

  即便他打败了国美,但在线上,苏宁依旧是个小角色,需要借助第三方渠道的流量,发展壮大己身。

  并且,张进东自信,苏宁凭借线下1500多家连锁门店,在供货商的管控力度上,一定要比亰东更强。

  就算旗下的品牌方绕过苏宁,直接入驻拼呗,陈延森也拿不到与苏宁相同的供货价。

  “张总,我觉得你现在的想法就很不错,放弃线上策略,把家电业务交给亰东和拼呗,合作共赢嘛。”

  柳强东笑着回击。

  言下之意,苏宁就没有做电商的命,还不如把自己当成一家线下店铺,把运营工作交给亰东和拼呗。

  “你小子拿了15亿融资就拽上天了?重资产是你能玩得明白的?苏宁的电商业务要是做不起来,我就把苏宁送给你。”

  张进东是个人精,一听就明白了柳强东的意思,说话也毫不客气。

  呵呵,他急了!

  柳强东心里畅快,笑眯眯的,不再理会张进东。

  亰东跟桃宝打价格战,本就压力大,没想到张进东还紧咬不放。

  同款商品,亰东卖100元,苏宁偏偏卖90元,平均比亰东便宜5%-10%。

  柳强东为保住市场,只能咬牙再降价。

  他刚才攀谈就是想气张进东,目的达到后,便丢下张进东,和苏泊尔的电商负责人李明哲聊了起来。

  张进东气得胸口剧烈起伏,直到陈延森领着红孩子的老板徐培欣走过来时,他才平复好心情。

  “张总,没想到您也在。”徐培欣一见到张进东,就快步上前打招呼。

  最近,苏宁投资部正和红孩子接触,打算全资收购。

  徐培欣出身投行,看重投资收益。

  此时他的想法和七年前的雷逸军类似,觉得做电商烧钱,看到陈延森卖掉狐狸淘套现100多亿后,便动了卖掉红孩子提前变现的念头。

  苏宁一接触,他就主动贴了上去。

  “徐总,红孩子也有入驻拼呗的计划?”

  张进东招手,示意徐培欣坐在自己右手边,笑着问道。

  他对红孩子确实有兴趣,想将其并入苏宁电商,补充母婴品类用户。

  可徐培欣一旦入驻拼呗,业绩提升后,是否还愿意出售,就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张总应该明白垂直品类网站的艰难,亰东自营都能入驻,红孩子当然也没问题。”

  徐培欣坐下后,先是叹了口气,随即解释道。

  “那收购一事?”张进东试探着问道。

  “年后再谈,到时候刚好是一个完整的财年周期,也方便苏宁进行资产核算。”

  徐培欣想了想,还是决定把合作的事延后,先看看红孩子在拼呗的销售表现再说。

  大家都是生意人,谁不想卖个更高的价格?

  随着十点临近,海尔、小天鹅、万和、格力和格兰仕等家电品牌的代表,陆续入场。

  服装品类的商家代表有美特斯、韩都衣舍、唐狮、雅鹿、雪中飞等。

  运动品类有安踏、361、鸿星尔克、阿迪和耐克等,只不过前三家来的是品牌方,而后两家则是经销商。

  以拼呗此时的体量和行业影响力,愿意来参加招商大会的品牌方,大多都是A牌和B牌。

  就拿美妆品类来说,肯给面子的都是美肤宝、美加净、膜法世家之流,稍微好点的品牌也就是御泥坊、卡姿兰、百雀羚和珀莱雅等,S级品牌一个都没有。

  参会的品牌方和工厂代表,足有七百多人,站在台上望去,黑压压一片。

  “大家好,我是拼呗创始人陈延森,非常荣幸能在今天的招商大会上与诸位相聚一室。在过去四十天里,拼呗累计销售额突破60亿大关,离不开各位的支持和信任。”

  陈延森缓缓开口道。

  对于一个上线不足两个月的电商平台,这份成绩单足够亮眼。

  台下的张进东略显尴尬,毕竟苏宁电商上线已有两年,全年销售额都没达到60亿。

  凡客的陈年幸亏没来,否则陈延森的这番话,对他来说,无疑是开场暴击。

  “对于拼呗,2011年只是刚扬帆起航,2012年才是乘风破浪之际,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新商三步法和云速智能物流,第一点有请拼呗的大客户总监宋允澄女士为大家分享。”

  陈延森简单说完,径直走下台,把后续流程交给了宋允澄。

  新商三步法说白了,就是针对中小商家的扶持政策,包括:0元砍价和拼团玩法、百亿补贴以及搜索算法优化。

  只要货好、品好、价格好,哪怕进不了百亿补贴,也能在主搜页面获得巨额流量。

  在2011年,电商平台的‘千人千面’算法还未普及,拼呗的这种营销操作,无疑给同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这个好,回去抄!”

  柳强东兴奋想着,默默记下。

  随着PC端向移动端转移,手机的一屏只能展示6-8个商品,如何对产品进行有效曝光,则成了困扰电商人的难题。

  宋允澄站在台上,脸上带着一抹淡笑,从容平静地介绍拼呗的核心频道,以及这些频道的销售产出,并随时拿出真实案例,讲述该品牌,如何在拼呗做出了单日高达千万的成绩。

  用阿狸的行业黑话就是,对商家赋能,提升商家的平台生存能力。

  陈延森坐在台下,静静看着宋允澄。

  “这世上有能力的人多不胜数,但有机会被开发出来的人却寥寥无几。”

  陈延森微微一笑,心里点评道。

  宋允澄的演讲很有吸引力,倒不是依靠外貌,而是她提及到的成功案例,大多都是B牌和C牌,让很多人生出了一种‘我上我也行’的想法。

  尤其慈溪那家生产空气炸锅的厂商,以前不过是给桃宝中小卖家供货的小品牌罢了,但在拼呗上却卖出了近百万台销量。

  这家工厂老板,此时正坐在台下,在听到宋允澄提到‘智漩’两个字后,他顿时激动地挥了挥手。

  周围的品牌方代表,齐刷刷地看向他。

  很明显,这人就是‘智漩’老板。

  连一家毫无名气的工厂,拼呗都能让其卖出上亿销售额,那他们这些专做小家电的知名品牌,一旦上线,销售成绩恐怕只高不低。

  半小时后,宋允澄结束分享。

首节 上一节 180/2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