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99节

  其实也不好说他们的想法就不对,老毛子的作战想定里,什么飞机大炮坦克,真打起来都是一次性的,改什么主供油系统,直接挂个副油箱,用完拉倒,用完了还没被击毁的,算伱运气,再加就是。

  加上技术基础虽然比国内强,其实相比那时的敌手还是弱的,所以就能看见他们早期喷气式战斗机也就100飞行小时大修寿命这种事情。

  想到这里,高振东干脆把话说明白一点:“我过来这里后,学到了不少装备的研制现状和装备情况,我感觉,北边那边的优点,是系统整合工作做得很好,但是一些小细节方面或者说装备研发思路方面,我们还是要大胆突破他们的条条框框的。”

  关总和刘文武两人闻言,连连点头。

  点了几下反应过来觉得不对劲,尤其是刘文武,你是随便就能大胆突破,我这里费老鼻子劲了,最多能做到一半:大胆。突破?依葫芦画瓢还不见得能搞好呢。

  不行不行,高总这话,执行不来,学他者生,似他者死啊。

  ——

  高振东在草原拖拉机厂的日子还是很充实的,这边他和何总的双稳的报告还没打上去,罗总倒是先组织起来,准备请他开会了。

  会议的议题就一个,不管上面什么时候开始做下一代坦克的论证,但是草原拖拉机厂可以先自己做一个内部论证,形成对下一代坦克的思考和初步建议。

  这一样一来,防工委那边真展开下一代坦克论证工作的时候,也能有一套初步的方案供大家讨论,空对空的想,很多事情考虑不周全,有个基础,哪怕再烂,也能让参与讨论的人有对比的目标和对象,会议开起来更具体一些。

  日后搞软件的哪怕再烂,也要先提一个方案出来给甲方看,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了,除了潜意识里引导甲方,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倾斜之外,这也算是为了顺利推动工作的必要阶段。

  虽然双稳还没定方案,不过这个子系统并不影响坦克总体方案的确定,只需要一句话就概括了“新坦克采用火炮双向稳定系统”,至于到底用哪一种,到时候再说,总体方案并不一定需要那么细。

  其实这里面没定的系统多了去了,预研和论证,并不是基于全部都是已经实现的技术的,实际上在规划论证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子系统还没诞生是常态。

  这和“新装备中,新技术的应用不宜超过30%”有点区别,新技术不等于新系统,一些新的子系统,其技术其实是老技术。

  所有的子系统负责人以上级别的人齐聚一堂,这个子系统负责人,大概就是刘文武那个层面,而级别和行政级别与职称无关,指的是在这个项目里的位置。

  哪怕你就是个技术员,只要是某个子系统的负责人,那这个会你就应该来参加,不来还不行。

  其实这里面,最典型的那个,就是副总师——高振东。

  看看人都到齐了,罗总也就说起了开场白,都是内部的人,用于介绍和客套的流程比较少。

  “今天把大家都请来,其实就是为了一个事情,下一代坦克,要搞成什么样子,我们要先拿出一个东西来,正巧,我们的副总师,高振东同志,为了炮总那边的事情,也特意从京城赶了过来。赶早不如赶巧嘛,趁这个我们全员都在的机会,干脆,我们把这个事情定一下。”

  说完,他拿出已经写好的一个初步方案,在会上给大家介绍。

  初步方案的内容,着重在指标和要求,以及基本的技术路线上,并未深入到技术细节,所以介绍得还比较快。

  这个深度,如果不好理解,可以类比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阶段,不涉及任何技术细节,只说这个事情,我准备做到什么程度,大概用什么方法,以及花费和工期大概是多少。

  甚至在这里面,花费和工期都不是重点,纯估的,给大家一个参照的点而已,要等方案内部定下来,才会去深化一下。

  介绍完情况,罗总笑道:“接下来,大家一项一项过吧,讨论讨论。内部论证会嘛,没有那么多规矩,大家畅所欲言就行。”

  有人提出一个问题:“罗总,假想敌是谁?他们的发展情况怎么样?没有这个,我们是不是不太好定啊。”

  在大家看来,现在我们是跟随者,技术和资金力量又有限,毫无疑问,先定一个假想敌出来才是最好的。

  和日后花旗国搞猛禽那种“我不管你怎么样,我只管我能做到多好”的豪气相比,以现在的条件,这种方式无疑是最好的。

  当然,花旗国后来也不是没有在这种目空一切,自说自话上面栽跟头,比如刚服役就退役的濒海战斗舰。

  罗总和高振东对视一眼,该怎么说呢。

  想了想,罗总开了口:“我们暂时以北边的情况作为基准来分析吧。”

  “北边?”这个答案让下面的人有些诧异。

  高振东笑了笑,补充道:“对于我们的敌人,受各种条件影响,我们的了解是有限的,可是毫无疑问,北边的同志,比我们要清楚很多。所以我们就绕个路吧,只要跟紧了北边,那对于应对我们的敌人,应该就是有把握的。”

  所有人这才放下了疑问,原来是这样,有道理。

  罗总笑道:“既然大家都明白了,那我们就把工作做起来。”

  当然,几位像炮总、防总之类的人,知道两位总师这话也许不尽不实。

  火力相对是比较简单的,最核心的那门大管子,现在威力喜人,比5DL原有的炮穿深增加一倍了,还没看到尽头,从收集到的消息来看,不比北边的下一代差,甚至还略有过之。

  所以核心就是这东西了,无非就是上什么观瞄,还有辅助副武器而已。

  大家都是搞坦克的,对于反坦克导弹还是了解的,所以在武器方面,最大的纠结就是要不要上导弹,虽然这个时候,国产的反坦克导弹还连毛都没见着一根,不过论证预研嘛,本来就是要打提前量的。

  为此讨论了很久,罗总见高振东一直没说话,主动问了高振东一句:“高总师,你的意见呢?”

  在他看来,高振东对坦克上很多东西,有一种超前的直觉,不论是从大的方面到技术细节,比如刚传来的那个随口解决灭火抑爆灭火剂喷射问题的消息。

  高振东从沉思中抬起头:“我的看法是,不要,但是也不是全不要。”

  第二更

第171章 逐渐清晰的新坦克(4k)

  高振东这个时候,也把记忆里面的东西基本上想清楚,组织好了,没办法,记忆太过庞杂,已经类似超忆症了,又不像电脑,有索引。

  见大家对他这个说法都有点诧异,高振东道:“不上,是现在不上。不是完全不上,是指要保留上导弹的可能性。”

  但是在这里,大家没有注意到高振东说的是“上导弹”而不是“上反坦克导弹”。

  知道高振东这么说,必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大家等着他继续发言。

  “现阶段来说,反坦克导弹的作战效能,在其射程范围内并不比坦克炮好,甚至由于导弹飞得比炮弹要慢,其战场适应性甚至要比坦克炮低。对于坦克来说,既然已经有了那门炮,导弹就没什么必要了。”

  其他人对于导弹的细节并不清楚,不过对于导弹飞得没有炮弹快这一点还是明确的,尤其是新搞的翼稳脱壳穿甲弹。

  “嗯,有道理,坦克炮可以打一炮就跑,可反坦克导弹还得盯着看。”

  “反坦克导弹飞两三千米可能要十多几十秒,这期间坦克完全干不了其他事情,甚至连撤退都没办法。”

  “对啊,而且导弹发射无疑已经暴露了目标,在这段时间内,坦克就基本上成了靶子。”

  这个时候的反坦克导弹,是没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的,这意味着一旦导弹发射,坦克就得盯着目标看,一直到命中为止。

  高振东补充道:“反坦克导弹的备弹量,也完全不能和炮弹相比,相对来说,我对于现阶段的反坦克导弹的看法,还是更倾向于作为步兵以及其他轻型装甲车辆、甚至无装甲车辆的反坦克手段来使用,不建议作为坦克的反坦克武器。”

  高振东这席话,无疑为反导派提供了依据,其中一些东西,比如备弹量这些,本来就是他们已经发现的问题。

  不过说到这里,高振东话锋一转:“不过,导弹毕竟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先进武器,在我看来,坦克带导弹,并不是为了在主要交战距离上对敌方坦克使用的。”

  这话把大家都说得有点莫名其妙,不打坦克,那用来打什么?

  高振东笑道:“导弹成熟后,可以用来补充坦克主要交战距离外的火力,比如3千米至5千米这段距离,这样一来,我们的坦克就有了一种先敌开火的手段,这对于作战来说是很有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支援步兵攻坚的一种补充手段。”

  高振东没说的话是,等到武装直升机出来,就算坦克头顶那挺12.7,在装甲厚重的武装直升机面前也只是一条小水管,这个时候就到了争夺“一树之高”的时候了,有了导弹,至少不会让坦克完全被动。

  有人问道:“高总师,那这么全能的导弹在哪儿呢?”

  高振东笑道:“不是说了嘛,还没成熟。所以才要留下未来装导弹的可能性啊。”

  罗总沉吟了一下:“高总,为了未来的可能性,现在就在坦克上面搞出一些冗余设计,甚至为此要做出妥协,是不是代价有点大了。”

  这个话,让很多人也纷纷点头,毕竟现在底子可不宽裕,能省则省。

  高振东笑着摇摇头:“不用专门搞什么冗余设计,我说的留下可能性,更多是思想上的,也就是我们要留下这根弦,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记得补上去而已。”

  这话一说,罗总就觉得合理了,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嘛。

  还没等他开口赞同,高振东却又话锋一转:“至于下一代坦克,不用专门给导弹留什么接口和余地,本来就有的。”

  罗总他们被高振东这山路十八弯转得晕头转向,高总,没完了是吧?又转过来了。

  何总笑道:“高总,别绕了别绕了,我都晕了,你直说吧。”

  不绕一绕,你们印象不够深刻嘛。

  高振东一边想,一边说道:“坦克炮啊,滑膛炮,天生和导弹的定向管是类似的,用减装药把导弹打出去,导弹发动机再点火就行,哈哈哈。按照何总你现在105毫米的炮口径,这个口径的导弹能做不少事情了。”

  日后,不论是老毛子的还是咱们自己的坦克和步兵战车上,都有这东西,步兵战车上那个也就是100毫米的口径。

  罗总何总他们一听,诶,这真是个好办法啊,有戏。

  还得是高总,别出心裁,却又简单实用,要说他搞的东西,高级的时候那是真高级,可是接地气的时候,绝对是原理简单到小孩都能想得到,但是又能解决问题。

  罗总忍不住击节叫好:“妙!好办法!什么都不改动,就让坦克多了一种远程克敌制胜,支援步兵的法宝!好啊。”

  何总顿时就心痒难耐了:“罗总师,高总师,要不,我们还是上反坦克导弹吧,高总这个办法一说,我这心里可就痒了。”

  其他人也纷纷赞叹。

  “诶,伱说我怎么就想不到?”

  “你要想得到,喏,那儿,高总师的位置等着你呢。”

  “别,我还是再修炼修炼吧。”

  “高总师这个办法还真是,你说简单吧,他是真简单,你说你能想到不,反正我是没想到。”

  看见大家兴奋的样子,高振东道:“不过现在的导弹不行,制导系统的高G承受力、小型化、多功能性都不行,而且现在可靠能用的反坦克导弹是使用线控的,这对于从炮口内发射来说,是一个不能接受的缺点。”

  最少也要等到激光制导成熟了才行,高振东把这半句话给吞回去了。

  大家仔细想了想高振东这话,觉得有道理,现在的确是不适合搞炮射导弹。

  虽然知道暂时还不行,但是罗总还是把“炮射导弹”这个东西纳入了下一代坦克的未来规划,并注明“伺机而动”,这是亮点,哪怕暂时搞不了,亮点也是要留住的。

  何总则一脸的遗憾,感觉少了点什么东西似的。

  这个事情,就这么告一段落,至于高射机枪、并列机枪这些常规的东西,都没什么好说的。

  值得一提的是,草原拖拉机厂的人自己讨论后,取消了航向机枪,原因很简单,影响防护,用处还不大。

  特别是已经在规划步兵战车随坦克突击之后,这个东西就更是没什么用了。

  硬火力之后,就是观瞄方面了,这个时候,还没有日后“战场态势感知”这种时髦说法。

  毫无疑问高振东很久前提出的不随炮动,独立的潜望镜式观瞄是不会改的,这东西好处太多了。

  至于激光测距仪,高振东没提,这个时候,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还没造出来呢。

  在他看来,现在能实现的各种测距手段中,对坦克来说,除了激光测距,其他都不行,激光测距仪恰好是日后二代坦克相关子项研制过程中,没出啥问题的装备之一,虽然出来得略晚,但是是跟上国际步伐的,自己就不多嘴了。

  由此可见,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的话,我们可不比别人差。哪怕是在科研实力最落后的那段时间,激光技术,也是我们比较拿得出手的一项。

  但是观瞄可不止这一点,双稳不用多说,一定会上的,至于用哪一种,待何总那儿的双稳初步方案出来了再定。

  但是夜战用什么,是有分歧的。

  是上红外大灯,还是微光夜视仪,一开始没有达成统一。

  红外大灯缺点很明显,效果差,目标明显,优点嘛,也很明显,那就是技术简单,基本完全掌握,没有技术风险。

  实际上据高振东所知,后来的二代坦克,用的还是这玩意。

  而微光夜视仪嘛,效果好,缺点也有,但是比起红外大灯来说,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但是有一个缺点没有办法,高情商来说是技术不成熟,低情商来说是搞不懂。

  高振东手上有线扫红外热像仪,但是现在他没法提出来,他还暂时确定不了这东西实用化的进程,总不能靠他在系统里重复提取吧,那可就真是要出问题了。

  最终,大家商量之下,确定微光夜视仪作为规划目标,红外大灯做备份,没办法,条件有限。

  到了防护这里,就一马平川了,没什么好说的,用关总的话来说:“我这里就好办了,高总师基本上把事情都干完了,我就是调优,但是基本的东西不会变了。”

  车体采用592装甲钢作为基甲,外挂复合装甲块作为主装甲,爆反暂时不上,等到明确威胁增大后,再考虑加挂爆反。

  炮塔采用592装甲钢焊接,外挂复合装甲块作为主装甲,爆反同上。

  至于593铸造装甲钢,就用在5DL上面了,新坦克不用了。

  软防护方面,装备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热烟雾发生器、烟幕弹发射器。

  并装备集体三防系统,这个是唯一高振东没有帮忙的地方,但是这也是日后长期没解决的问题。

首节 上一节 99/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