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89节

  他们两前几天的晚上,就已经帮着王德柱,把万月芹和601接回了家,今天是去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到了王德柱家,娄晓娥做饭,高振东照顾小梅,王德柱照顾万月芹和601,完美。

  这让赶过来照顾闺女的万月芹母亲得了个空,轻松了半天,生孩子那天王德柱等到忙完了才有空给她家里传消息过去,所以当天没赶到。

  见王德柱家没什么大事,两人在王德柱家呆到中午饭后,才回了高振东家。

  有高振东帮忙解决肉和奶的问题,万月芹这老二生得不说高枕无忧吧,至少也是无甚顾虑。

  一赶到家,高振东就悄悄抽了次奖,沾沾王德柱家添丁的喜气。

  看着存储库里这玩意,高振东还真不得不感叹巧了,还真和王德柱家这喜事有那么一丁点的关系。

  东西是好东西,可是他自己是万万用不上的。

  看看存储库里这个好货,如果不拿出来,他又实在不甘心,再看看存储库里那些在潘家园儿踅摸的不知真假的线装古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晓娥,你想读大学不?”

  娄晓娥自从高中毕业,就没有上学,他们上大学略为麻烦。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希望。

  按照这时候的政策,最优先的机密专业是进不去的,不过按照娄家的条件,一般专业有点戏,再次一点的降格录取的机会还是有的,当然,不宜录取也是有可能。

  高振东不在乎降格录取,只要能在京城范围内,专业合适就行,本科专科都可以,甚至专科更好,毕业越快越好,而且自己现在也可以试着给她张罗张罗。

  恰好高振东知道的是,就在1960年,大专院校招生人数“略”多,多过了报考人数。

  至于是怎么产生这个情况的,高振东不知道,也没去深究,但是至少证明这一年的条件是最宽松的。

  娄晓娥听见高振东这话,陷入了沉思。

  按电视剧里的她,估计是没什么兴趣的,电视剧里的娄晓娥,实际上一开始是有点懒的。

  可是人是会随着环境条件改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见高振东一个一个的成果,想想高振东受到的尊敬和重视,再想想高振东因此而改变了他们家的一些事情。

  娄晓娥觉得,自己要是能继续读书,能更跟上高振东的脚步。

  现在高振东前进的步伐,偶尔会让她有一丝惊慌和惧怕,怕自己被扔得太远了。

  她想定了:“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读。”

  “想学什么?”

  娄晓娥想了想,大概是因为这个星期老是在医院转悠,她第一反应很快:“学医。”

  “学医?”这倒是巧了。

  “嗯,学医,这样的话,我就能照顾爸爸妈妈还有你的身体啦。”

  娄晓娥的想法很朴素,很认真。

  娄晓娥又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撅起嘴盯着高振东:“你该不会是不想和我结婚,套我吧?”

  高振东握着她的手:“那哪儿可能,考试还早,下半年去了,我们在那之前就先结婚,哈哈。”

  60年的大专院校招考时间,是7月20日到23日,还来得及,甚至还来得及先结个婚。

  这时候的招考条件,对婚否没有规定,年龄35岁以下,其中类似娄晓娥这种停学待业的是27岁以下,对于这个规定,娄晓娥是完全合适的。

  娄晓娥才放下心来:“啊,这样啊,那就没问题啦。我回家就给我爸他们说去。”

  “嗯,伱们读书是有一点麻烦的,不过我现在应该可以试试张罗一下了,这方面你告诉伯父,他那边不要有动作,我来安排,你安心复习就好。”

  “嗯,好的。”

  娄晓娥因为自己又和高振东同步了一点而开心,也为高振东是在真的为自己考虑而高兴。

  而且他还准备为我把一切都安排好,娄晓娥想着。

  狠狠的在高振东脸上盖了个章,娄晓娥蹦蹦跳跳的去折腾录音机去了。

  晚上回到家,娄晓娥很正式的把父母叫到一起,给父母说了自己和高振东的商量和决定。

  娄父倒是很开心,以他们的见识来说,能有书读,谁不想读,以前是机会渺茫,不过现在看高振东的意思,应该是很有希望,他知道高振东说话一向是有谱的。

  娄母就不一样了,她的想法和娄晓娥的一样:“他该不会是用这个来推结婚吧?唉呀,这可不行啊,晓娥。”

  娄晓娥笑眯眯的:“他说了,先结婚再上学,离考试还有大半年呢,时间够的。”

  娄母这才放下心来:“这还差不多,吓我一跳啊这是。”

  娄父对她嗤之以鼻:“切,想得多。你看平时振东的为人,是那种人吗?连个人都看不清楚。晓娥,既然振东都这么说了,想来是有一定把握的,你好好复习,安心等着就行。”

  娄晓娥答应一声,跑上楼去了,她要奋斗!

  看着女儿跑上楼的身影,娄父感慨道:“本来最担心的是晓娥,可现在一看,她倒是个好福气的,振东把能想到能做到能安排的都考虑好了。”

  娄母白他一眼:“切,还不是靠我。”

  “靠你?”

  “是啊,要不是我起的引子,晓娥也不会去南锣鼓巷碰见振东啊。”

  “你”娄父被娄母这话说得一下子卡在那儿了,你说她有道理吧,分明是胡扯,你说她没道理吧,她又还真有点道理。

  就很憋屈。

  娄父一挥手,转身进书房了,留下娄母一个人得意洋洋。

  周一的高振东,正在暂时还空荡荡的单晶炉试验室里,和俞允成几个人、还有三轧厂技术处研究室的一帮人,讲解自己单晶炉的设计思路。

  “拉晶过程中可直接控制的参数有温度场”

  “.炉内保护气体的种类、流向等也是可以控制的,炉内保护气体我们这里选用氩气”

  俞允成听到这里不由泪流满面,这就是背靠大厂的好处吗,想到自己前面因为搞不到氩气,连氢气保护这种邪门大炸逼都弄上了,他不由暗赞自己来对地方了。

  这时有人来找高振东,是厂办那边带过来的,说是有兄弟单位的同志指名要找高振东高主任,需要请他帮忙解决问题。

  高振东看看连续讲解的时间已经够长了,干脆让单晶炉科研组的人休息一下,自由安排时间,自己则走了出来。

  见到人一看,不认识,不过对方看到高振东,马上就主动自我介绍。

  “高主任好,我们是草原拖拉机厂的,我叫刘文武,有一些技术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下。另外,我们罗总、关总、何总托我向你问好。”

  刘文武?要是叫刘斌,还能省个字啊。

  原来是老熟人那儿来的,不过他们的事情明显不合适在人多的地方说,高振东和对方握握手,笑道:“欢迎欢迎,请教不敢当,有什么事情,我们交流一下。走,去我办公室吧。”

  一行人来到高振东办公室坐下,刘文武才进一步自我介绍:“高主任,我负责的是坦克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碰到了一些难题,也找到了一点解决的曙光,和你做的设备有关,这不,我们罗总建议我,来麻烦你来了。”

  高振东一听,自动灭火抑爆?这东西现在就真的在搞了?记得前世看到的情况,也是一二十年没解决。

  他点点头:“刘工客气了,麻烦说不上,你介绍下情况吧,我看看能不能有一些建议。”

  于是刘文武就把灭火抑爆系统的现状,热传感器的难题,以及N型热电偶的测试情况介绍了一下。

  然后拿出纸笔,咨询道:“高主任,我们罗总说,这个N型热电偶,就是出自您的手里。我们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方法,在不降低灵敏度的情况下,提升一下反应速度。现在这个速度,有点不上不下的。”

  高振东一听他们这个情况,还别说,误打误撞的,他们还真的找对了路子,虽然不是最正确的那条路。

  大毛子的T-80的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就还真用过热电偶作为触发传感器,也能勉强用。

  不过还是那个问题,热电偶就算把反应速度提到最高,速度也还是略慢一点。

  想到这里,高振东对刘工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刘工,我们设计的N型热电偶,为了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工作,的确是没有把反应速度放在第一位优先考虑。”

  高振东这反应速度不是最优考虑的话一出,刘文武反而高兴了,这说明热电偶的反应速度还有提升的空间啊。

  高振东继续介绍情况:“其实如果你们需要,是可以采取诸如减小保护管厚度,更换保护管材质为导热系数更好的材料,降低偶丝直径等办法,提升其反应速度的。”

  “以保护管材料为例,现有的保护管材料是为了应对长时间高温工作而选定的,而你们这个使用需求,对这方面是没有要求的,可以很方便的往高导热系数方向去选材。”

  今日第一更,第二更在差不多中午左右。

第158章 灭火可以,抑爆还差点(3k)

  高振东这话一说,可把刘文武给高兴坏了,看看,什么叫原始设计者,在他手上,一个问题,轻轻松松就有好几种解决方法。

  “我估计,如果把上面我说的方法都用上,那是可以把反应时间压缩到10毫秒量级的。”

  10毫秒量级,不是10毫秒,10~90毫秒都能称得上10毫秒量级。

  这让刘文武喜出望外,这就够用了。

  “这个速度可以了可以了,高主任,能说具体点么。”

  高振东笑道:“其实这个可以我们厂把电极材料生产好,交给你们,你们再配置保护套管。路子就是这些路子,你们去一一试验。”

  “保护套管的材料,最方便的就是铜,金属里面,导热系数仅次于银,但是只低了大概5%左右,从价格和机械性能综合来看,铜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

  “至于具体的厚度,伱们可以自行试验,取一个满足要求的综合数值。”

  刘文武连连点头,把高振东的建议记了下来。

  高振东想了想,还是把另外一条路子也指了出来,虽然条件暂时还不那么成熟。

  “其实,用热电偶并不是最好的法子,不过现在其他办法条件不是非常成熟,反而不如热电偶。要用热电偶,建议是多传感器分散布置或者用缆型热电偶,因为严格说来,热电偶是要‘摸’到热量才能起效的,也就是必须有接触,数量少了没法完整的监测到防护空间内的温度分布。”

  刘文武想想,高主任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热电偶是要直接接触到热量,才能带动自身温度上升,进而在温度到达阈值时启动灭火剂喷洒的,如果数量少了,肯定是会发生高主任说的那种情况。

  记下“系统性布置,分散布置”几个字之后,他一下子反应过来,高主任好像是说,他有更好的办法啊,不管成不成熟吧,先听了总没错。

  自己这是不是有点得寸进尺?带着一点忐忑,刘文武开口道:“高主任,您刚才说的更好的办法.”

  高振东点点头:“我正要给你说这个,用热电偶的话,那个反应速度,自动灭火可以做到,抑爆还差点儿意思。刘工,你觉得我们人,接受信息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刘文武想着高振东刚才说热电偶的弊端的时候用到的那个比喻,“摸”。

  摸,闻,听.对了!他脑中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最快的是“看”!!

  刘文武一口报出来:“高主任,看!看是最快的。”

  不过随即,他又有点沮丧,能‘看’的传感器,这时候价格可不得了:“高主任,摄像机什么的,是不是用在这不合适?”

  高振东笑了:“说是用‘看’,其实核心原理是对电磁波的探测,这个是最快的。你不一定要可见光,你要知道,火焰是会发出特殊波长的红外线的,而且它还会反射,会照耀到它所处空间的每一寸。”

  刘文武恍然大悟:“在防护目标内装一只探测特殊波长红外线的眼睛!这个办法太好了!”

  只要有火光,不用等温度袭来,灭火抑爆系统已经动作了。

  要知道,在坦克被击穿的时候,从起火到殉爆,那个速度是非常快的,动作晚10毫秒,可能事情已经不可收拾了。

  一下子觉得天地都宽了的刘文武,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什么叫大拿,这就叫大拿,你要解决问题是吧?好说好说,我还附送一个更好的。

  高振东摇摇手:“也先别太高兴,这个技术现在还是暂时不是很成熟,误报率比较高,受外来光源影响也比较大,不过可以先用热电偶顶上,这个技术慢慢发展,发展好了,也就是换个传感器的事情,简单,成本也不高。”

  刘文武连连点头:“高主任说得对,我们先立足现有技术解决有无问题,同时研究更好的技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高振东又给他支了个招:“关于眼睛的问题,你们可以试着找导研院的人沟通一下,也许会有收获。他们的事情我不能给你们说,只能你们自己去碰碰运气,或者看看能否通过上级协调。”

  保密规定刘文武还是懂的,能得到这条消息已经是最大限度了,高主任说了有收获,就一定会有!

  刘文武对于高振东已经有点儿迷信了属于是。

  刘文武想起来另外一个事情:“高主任,我们还有一个问题.”

首节 上一节 89/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