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志们还在震惊之中,洪工自己倒是有点回过味来,看这东西的名字,高总工明显不只是针对自己一家,而是一套通用的数学计算软件,这就很夸张了。
什么人平时的积累能积累出一整套软件来?恐怖如斯啊。
但这对他来说是好消息,这东西功能越强,那对他的工作助力就越大,他敢肯定,这个东西绝对不止是在消声瓦这个课题上对他有巨大帮助,对他以后所有的其他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大家都知道,搞理工的,数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但是软件在哪儿呢?
想到这里,洪工一激灵,带着一种不敢置信的神情,转头看向了那个大盒子……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然而当他撕开盒子包装,露出里面的东西时,出现在眼前的东西证实了他的猜想。
这一大盒子磁带,就是这套软件的安装程序,因为实在是太大,所以不得不分成很多盒磁带来存储。
这些盒子里的这套软件是编译完成的,源代码那是没有的,还带了一些实例、测试之类的东西。
洪工看着大盒子里的软件安装说明,突然跳起来:“你!你!你!和我一起,去单位的信息技术处,要存储器!”
安装说明上说了,这东西想要用起来,必须把所有的部分安装到同一个存储器上,而且存储器容量很大。
作为搞这个工作的单位,他们自然是不缺存储器,但那是一般情况,可现在特殊,存储器成了紧俏货,得赶紧去弄回来,要不然就得等。而且这个存储器的体量必定很大,所以他才点了组里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从这套软件的分发形式来看,必定不止自己这一个部门接到了这玩意,没准现在已经抢起来了!
果不其然,等到他们赶到信息技术处,刚到,就被搞艇体设计的同志给拉住了:“老洪,把东西交出来吧。”
洪工一脸的莫名其妙:“什么意思?”
“数学计算软件,我们收到了说明书,但是软件实体,全单位就只有你那一套,赶紧赶紧,好东西得上缴,我们还等着用呢!结构计算就靠它了!”
看来防工委和科技院在分发软件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使用方法的学习刻不容缓,那就大家都发一套,至于软件本身嘛,反正大家可以共用的,就发一套就行,毕竟不是谁时时刻刻都需要算的。
而洪工他们单位这套,因为洪工进京见过高振东这个特殊原因,就直接先发到他这儿了。
“你急什么,我们水下流体更需要这个,来来来,老洪,东西给我看看。别藏着掖着啊,你见过正主儿,我们也见过,赶紧的,算螺旋桨呢。”这位是干嘛的自然也不用多说。
洪工看见这阵仗,回头给一位小伙子使了个眼色,现在看来存储器不存储器的先不说了,先把自己的软件保住吧。
“你们急什么,软件不是可以复制的嘛……”
“嘿,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没看见里头夹了条规定,这个软件是加了手段的,复制不了,而且复制需要打申请。”和日后但凡在这方面只要有需求,都可以自由弄到这套软件不同,现在防工委和科技院对这套软件的管理是采取严格管理的态度。
管理手段是和所处时代环境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的,这年头管这么紧一点儿也不奇怪。
“这……先别说这个,信息处这边有没有足够的大小的存储器?没这东西,跑不起来的……”洪工话题一转,来了个缓兵之计。
果然,同志们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开来,转头找上了信息技术处处长:“对啊,有没有啊?”
“别急别急……同志们,在申请了,在申请了……”
和他们抢得快要打起来不同,大漠深处某地,倒是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他们的环境条件更加艰苦,但是科研条件却是被拉满。
一位科学家在一台计算机面前抬起头来:“嘿,这东西不错,想算什么就能算什么,我刚才试过了,也手工验算过,算得很准,而且精度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
另外一位笑道:“那我们能把小松鼠放到这上面来算了,具体的细节能算得更快、更准。”
一位同志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哈哈,有了这个,加上前不久防工委发过来的和有限元有关的材料,我能在松鼠的基础上粗略模拟整个过程,结合完善的新型起爆系统,应该能把可靠性再往上提提。”
大的构型已经有走在前面的同志搞好了,这些负责具体细节实现的同志,也依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新的爆炸丝起爆系统已经完成,效果很好,同志们的信心更足。
如果高振东在这里,一定会大喜过望,起爆曾经不可靠这件事情,可是给我们造成了极为重大的损失,而且这个损失是人员上的。
“嗯,真可谓是雪中送炭,同志们,加油!外面的同志一直在努力,我们也不能掉链子,争取让我们从破镜到重圆的时间,超过所有的国家,为我们好好的争一口气!”
破镜,是裂开,重圆,是聚拢。
同志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时间,我们的确是最短的,而且我们是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实现的最短,只是这一次,同志们也许能实现更快的奇迹。
——
京城,星期二,高振东刚到京城工大,柳教授又过来了。
“走走走,高教授,给你看个好东西。”
柳教授这话,这语气,这表情,让高振东想起了上次去手摇古董加特林的事情。
“真是好东西?又是古董?”虽然古董加特林的确是好东西,但是玩笑还是要开起来的。
柳教授面不改色心不跳:“绝对好东西,现代货!新的!”
高振东看看现在也没课,放下手里的东西:“那就走吧,看看这次又有什么好货。”
走了一段儿,高振东奇怪:“柳教授,这不是去靶场的路啊。”要不是地方和人都是极为熟悉的,就这句话,恐怕今儿这好东西就看不成了。
柳教授笑道:“这次不去靶场,去我们的研究实验室,东西在那儿。”
噢,换地方了,看来这次的东西有些不一样。
跟着柳教授来到实验室,高振东看着试验台上那一大坨,有些哭笑不得,还是被坑了,难怪不去靶场呢,这玩意就没法发射。
柳教授深得扯淡要“九真一假”的精髓,这东西的确如他所说,新的,全新,至少在国内,新得不能再新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不能用,估计得来的渠道有些离奇。
躺在长长的试验台上的,是一门机关炮,一门6管加特林机关炮,口径应该是20毫米,从样式和附件盒之类来看,应该是飞机上的,旁边还有一些零散的弹链和炮弹,只是品相不太好,有些腐蚀,但是又不像是从地里挖出来的。
东西倒的确是好东西。
高振东挑挑眉:“花旗佬那儿来的?从交趾的地里挖的?”
6管或以上的多管20mm炮,高振东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花旗佬的飞机机炮了,而且这种东西的确是在交趾的土里会长出来,从天上掉下来的嘛。当然还有类似斗牛国的“梅罗卡”近防炮也是多管20mm炮,甚至是12管,不过那货结构非常奇葩,和这个加特林明显不同,那货的炮管组成了一块板状,因为自动原理的原因,射速很堪忧。
柳教授得意的摇摇头:“猜对了一半,的确来自花旗佬的F-105,但是不是交趾挖的,而是海里捞的!”
F-105带的机炮是6管20毫米M39加特林机炮,这么一说高振东就知道这东西哪儿来的了。
“就是前不久在北海湾被打下来那架?”北海湾还在大陆架上,水深大概也就几十米,的确是能捞上来的样子。
“对,不止机炮,还有别的东西也被捞上来了,我们就分到了这个。”柳教授笑道。
有了这个东西,弹炮合一用的625炮进度就更快了,虽然和柳教授搞的有些不太一样,但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加特林”,共通之处还是挺多。
果然是好东西,高振东也乐了。
高振东自己不搞这个,但是还是非常有兴趣的对着这个东西又摸又看,军迷嘛,不寒碜。620的大管子,是个人都喜欢。
过足了瘾,高振东刚要走的时候,柳教授拿起两个东西扔给他。
“给你,带回去给孩子玩儿。放心,底火、装药、曳光装药都去了的。”
真的是非常有京城工大特色的玩具,两枚炮弹,就言之不预那小胳膊小腿的,现在拿起来都吃力。
“25炮的?”高振东大概能看出来。
“对,25炮的曳光脱壳穿甲弹,你要我们搞的嘛,英雄,哈哈哈。算是做个纪念吧,这是今年头一批,也是这个弹的头一批,你看编号就能看出来。”
脱壳穿甲弹的弹头没炸药,只要上面这些东西都去掉,还是很安全的,作为孩子的玩具很合适,至于说炮弹能不能带回家这事儿,别忘了这可是武德爆表的60年代。
甚至柳教授还很贴心给了两颗,生过双胞胎的同志都知道,家里有双胞胎,别管男女,那东西就得双份,而且还得一模一样,这种状况要直到孩子大了才能缓解。
第1226章 不但要仿制,还要新研(4k)
好东西,高振东掂了掂手里的两枚炮弹,问道:“威力如何?”
这是他最关心的。
“35mm靶板,45度,穿透率75%。”柳教授说得轻描淡写,但是高振东能听出他的自豪来。
这个数据的确是相当之不错,花旗佬的20*102,穿甲深度是19mm/45度,这个25*165做到35mm/45度,还是不错的。简单来说,在材料、发射药等方面没有本质区别的前提下,我们还是习惯用大装药来缓解火力不足恐惧症,例如我们后来的14.5高射机枪,脱壳穿甲弹穿深就和花旗佬这个20mm炮在一个水平上。
这个穿深,面对当前所有西方坦克的时候,除了正面有部分打不穿,其他方向几乎就没有打不穿的。
再加上步兵战车的机动和25炮的射速,高振东笑了起来,陆军那边用步兵战车的同志得乐成什么样。
“陆装局的同志们很满意吧?”高振东笑道。
“嗯,对,他们很满意,不等我们这个625防空炮搞好,他们已经要双庆那边的三线兵工厂开始生产这个弹了,你手上就是第一批。”柳教授点头,双庆的兵工厂基本是三线建设的成果,新厂子,正好可以直接投产,比东、北、中、东北的老厂子转产要容易。
“成,谢谢啊,这果然是好东西,我带走了。”高振东又在手上掂了几下,转过头来:“不对啊,我儿子闺女有,我怎么没有?赶紧赶紧的,再给我弄个一千发两千发。”此乃西游记中猴哥耍无赖的名场面。
“一千发两千发?你当西游记悟空找太上老君要仙丹呢?来来来,再给你两颗,多的没有了。”看来柳教授也是看西游记的积年。
差不多同时,东北航发所,一群同志围着一台发动机绕圈,一个个眼冒金光。
这台发动机看起来有些残破,但是基础的样子却被保存得不错。
这是一台“水泡机”,在海水里泡过的。
这并不是坏事,虽然高速接触水面和接触地面没什么太大区别,但是当入水之后,水体对坠落物内部的破坏就没有地面那么大了,而且还不会燃烧,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本的样子。
和京城工大的柳教授一样,东北航发所的王总也接到了来自F-105的馈赠,蛙人同志们在水下想尽办法,总算是把这个宝贝给捞出来了。
F-105作为花旗佬有史以来的最大单发机,其J75-P-19W发动机自然非同凡响,虽然重量很重,推重比不高,但是这货推力大!
中间推力7.16吨,加力推力10.88吨,喷水加力推力11.8吨,如果不考虑重量和体积的话,这个东西和80年代的大推算是一个级别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又大又重,长6.6米,粗1.1米,重量高达2.7吨,全面超越著名傻大黑粗米格-25用的R-15B-300。
但是别管怎么说,这货的推力那是真的大,而且超重这个问题,在这个时代来说总体还不算太夸张。
“王总,我们是不是向上级反映反映,仿制仿制?”别说王总了,就连其他同志也照样心动。
王总的理智压住了冲动:“该测绘的测绘,该研究的研究,仿不仿制,不是我们该考虑的。这个发动机太大、太重了,找不到装机对象的。”
“可是我记得当年我们去拜访高振东委员的时候,他也提过,发动机这些东西不一定要有装机对象,也可以发展的嘛。”提建议的同志道。
王总拿着手上的笔记本在他头上拍了一下:“你当我不知道?可是发动机本身的立项也是下不来的,还是缺钱啊。不过我们可以好好研究研究这个发动机,没准有些小技巧小窍门,也能用到我们的R-13发动机二期改进上。”
不管仿不仿,先动皮尺总没错。
正在这时,有同志笑着进来道:“王总,分去大三线黔阳的黔航发的同志们,回娘家探亲咯。”
“啊?真的?太好了。走走走,我们好好招待招待,黔山那边的条件可比我们艰苦得多,回娘家高低得给他们补补。”
黔山条件不好,这是客观事实,不过这次黔航发的同志回娘家,可不是奔着补身体来的,而是补脑子。
小型涡喷发动机的仿制,他们得回娘家取取经。
——
既然黔航发的同志都到了东北航发所,自然,比他们后出发没多久的黔飞厂的同志,也紧赶慢赶的,前后脚赶到了高振东这里。
高振东刚放下电话,防工委通知他搞卫星的同志即将抵达,要他留下后面几天的时间以备会面,三分厂内保的同志就通知他,黔飞厂的同志们到了。
他们带来的大口袋已经被内保的同志接了过去,谈工作带着这堆玩意儿总不是个事儿。不过高振东甚至能闻到同志们身上的折耳根味道,感觉倍儿亲切。没办法,这东西特征太明显了,刚刚放下,一时之间还散不掉。
“同志们,坐坐坐!”高振东很是热情,然后看见来的同志的脸,一时之间有些恍惚。
“同志,我们是不是见过?”有几个人看着面熟。
来人笑道:“对,高总工,我姓简,简单的简。我们还在东北那边的飞机厂设计所时,跟着我们老总一起来拜访过您。”
搞飞机的和搞导弹的一样,是和高振东打交道最多的防工系统单位,难怪看着眼熟。
“哈哈,简总好,那还真是有缘了,现在去了三线,肩上的任务更重了吧?”去三线可不是发配,建设三线的时候,定下的方针是“好人好马上三线”,能去三线的,正常情况下可都是骨干。
“好人”,是指骨干,“好马”,则是最好的机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