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764节

  知道高振东不是为了为难,而是为了启发,同志们也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其实脉冲隔离装置,可以说是双脉冲最大的一个麻烦,没有之一。

  所以同志们在讨论过程中,也在不停的碰壁,甚至有些墙壁,压根就没资格去碰,因为根本路都走不到那里。

  “在两者中间搞一个燃气阀?等到二级点火的时候就打开?”这是最简单的办法。

  “不行吧,这个燃气阀想要在不影响导弹直径的情况下装上去,那就意味着通道会很小,火药燃气在从尾喷口喷出去之前,会先经过一级燃烧后的壳体膨胀扩散,那影响可就大了。”都不用高振东开口,直接有同志就给否掉了,弹体本来就细,装上这玩意还能剩多少空间来通燃气?

  学过小学的都知道,半径小一半,截面积缩水到1/4,甚至这东西的半径还不止小一半。

  “难道不能偏置燃气通道,用另外一半直径来布置阀体和控制体?”中置通道,受形状影响,燃气通道必然很小,但是偏置、异形的通道就没这个问题了,至少能保留下一半的截面来。

  “可别啊,还没出发动机呢,你在导弹肚子里已经产生偏了,对我们飞控的压力太大了!这可是个馊主意啊。”飞控的同志第一个跳了起来。

  “对啊,而且燃气阀结构复杂,重量、体积、长度都大,同时也会带来控制上的各种麻烦,不到万不得已,这东西不能用。”负责火箭发动机的同志摇头道。

  这就是武器装备麻烦的地方,它追求极致,很多看起来很合适的方法或者原理,压根走不下去。

  “那我们在中间用易碎阻燃材料?例如热解石墨?”

  “诶,这个办法好像可以。热解石墨虽然力学性能好,但是只要够薄,易碎还是很容易的,直接碎了喷出去。”

  “对对对,热解石墨做脉冲隔离,绝热、耐烧蚀、易碎都解决了。”

  高振东听到这里,笑了起来:“同志们,你们要在火箭发动机内部炸开石墨预制破片?”

  嗯?同志们一下子都停了下来。

  火箭发动机点燃的时候,以脉冲隔离器的状态,相当于就是点燃了一枚炸弹,只是这枚炸弹的弹片方向,只有脉冲隔离器一个方向而已,这种碎片对发动机一级脉冲壳体和尾部结构来说,破坏力极大。

  看来这个也不行。

  “那用不燃的软包裹?”

  高振东摇摇头:“可能阻塞尾喷管。”

  一团烧不掉的软“布”,发动机尾部正好有唯一一个泄压口,会发生什么,简直都不用想。而且火箭发动机的尾部时候喉缩的,这团“布”的大小几乎一定会堵上。

  到这里,高振东还是补充了一句:“如果是大直径的,那用软脉冲隔离器的确是个好办法,可以利用大直径喷管把软隔离器直接喷出去,但是空空导弹的大小,这种方式就不合适了。”

  软脉冲隔离器,的确是有这种方案,但是都是用于中大直径火箭发动机的,只有大直径喷管才能把这团烧不掉的东西喷出去,对于空空导弹来说,这种方法就很勉强了。

  “那高顾问你觉得什么方案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眼见什么办法都想过了,导研院的同志也没了脾气,好在还有个不甚理想的燃气阀方案兜底。如果高顾问这里也没发方案,那他们可能就要用燃气阀先试试看。

  实际上,燃气阀方案,也的确是最早的双脉冲发动机脉冲隔离器方案,只是后来被迅速淘汰了而已。

  听见他的话,高振东笑道:“其实刚才你自己都说了一半了,但是没信心又吞回去了。”

  啊?还真是烧掉?毕竟刚才被半路吞回去直接没有展开讨论的,就只有这一个。

  “烧掉?”

  “对,烧掉,或者说是扛得住就扛,扛不住烧掉也无所谓。”

  高振东说完,在黑板上画了个东西,一个圆盘,圆盘中是一个占据了圆盘大部分面积的正八边形,这个正八边形如果作为燃气通道计算的话,尺寸非常够用。

  按照高振东的标注,这个正八边形的厚度比圆盘要薄一些,大约1毫米厚的样子,而且正八边形的每条对角线上,都有预压刻痕的标记。

  画完之后,高振东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

  “我们用一个金属圆盘,预压刻痕,这样一来,在脉冲一级工作的时候,这个圆盘可以有效隔离一二级,而二级工作的时候,燃气可以比较容易的沿着刻痕冲破阻隔,至于刻痕的深度,你们可以展开试验,选一个合适的。注意啊,这个隔离器除了周边结构之外,中间最主要的部分,是一个消耗性的隔离结构,也就是刚才我们说的,用来烧的。”

  只要能被烧掉,随着燃气一起喷出去,那就不存在问题了。

  这个方案听起来倒是简单,但是同志们对此却是心有疑惑。

  “高顾问,一般的金属扛不住这个温度吧?”

  高振东点点头:“如果设计不当,的确是扛不住,但是我们可以对一级装药的燃烧形式进行适当的考虑,也就是这个金属圆盘不要长时间暴露在燃气之下,只在一级发动机工作的最末期,才扛那么一下子,这样一来,对这个金属圆盘的要求就低多了。”

  “可是常见的耐高温金属,一般都比较硬吧?”

  “你这个想法就恰好想反了,我们本来就不要耐高温的金属啊,同时也不需要硬的金属。我们要的,是熔点不太高,但是延展性能好,硬度也不高的金属。这样一来,隔离器在打开燃气通道之后,能在必要的时候随着燃气带走,就算带不走,高延展性也不至于断裂产生碎片,而且就算是万一产生碎片,也不至于因为硬度对发动机后半部分产生损伤。”

  同志们一听,这东西听起来好耳熟。

  “这种金属好像很常见啊。”

  “废话,肯定常见啊,铝、铜,都是。”

  “这两种真扛得住高温?”

  “按照高顾问刚才的想法,应该问题不大。”

  “……”

  见同志们想得很快,高振东笑道:“我倒是建议你们先考虑紫铜,这东西虽然略重一些,但是这点点用量影响不大,而且铜的延展性比铝要好,在刚胀裂的时候,不容易断裂形成碎片,而且它比铝合金要软,翻转角度大,更容易打开通道。”

  这个是有有限元分析结果的,高振东说得很是有把握。

  其实国外报道是用的铝隔离器,但是在这个事情上,高振东选择相信国内的论文。

  “不过即使是这种方式,依然很难保证铜隔离器不会被一级烧穿,或者不会产生碎片吧?”负责火箭发动机的同志道。

  毕竟火箭发动机的燃气实在是有些过于狂暴了,而这种隔离器的预刻压痕部分,是比较薄弱的,容易被烧穿。

  高振东笑了起来:“嗯,没错,不过我们可以在面向脉冲一级的这一面加点东西。”

  “加东西?”难道是热解石墨?

  “对,加东西,其实不是什么高级货,就弄点合适厚度的阻燃橡胶弄上去就行,毕竟只需要抗那么一小会。这个橡胶既能增强铜隔离器的强度,极大的降低产生碎片的概率,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在一级工作时保护隔离器,多管齐下,这个隔离器的工作应该是会正常的,剩下的,你们就要靠试验了。铜隔离器多厚,预压刻痕多深,阻燃橡胶多厚,这些就是你们的工作了。”

  同志们这才想起来,对于这个隔离器,是个一锤子买卖,利用柔软的橡胶,结合刻痕保证二级工作时打开的可靠性,同时利用阻燃橡胶对隔离器进行保护,保证它在被打开之前工作都正常就行了。

  至于被燃气冲破之后,这东西就算是被烧化了也没多大个事儿。

  “好,好,我们明白了,我们回去这就组织试验。”

  只需要弄小部分装药,就能做出一个二级的模拟点火器来,用这种点火器试验隔离器,非常容易。

  高委员已经做了大量的仿真分析工作,接下来的是事情,就是我们导研院把他的仿真分析落到实处的时候了!

  原本对双脉冲发动机还带有一点点忐忑的同志们,现在是彻底的放下心来,这东西应该问题不大了,无非就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高顾问,那刚才我们提到的软隔离器是不是也能用于大直径的火箭发动机?”

  “对,能,只要能喷得出去,软隔离器也是很有好处的,同等条件下它的总比冲比刚才讨论的刚性隔离器好,而且适合纤维缠绕壳体,特别适合大直径发动机。”

  大直径?我们有啊……导研院的同志们高兴得很。

  “不过,这东西也不是没缺点,一来,这东西有化学兼容的问题,二来嘛集成进发动机困难,第三一个,设计复杂,自由度低,不能用于太过复杂的装药界面。”

第1189章 《如何设计》(还有一章点后)

  对于高振东的提醒,同志们根本来不及提问题,只管记录。

  有好处就有坏处,这是必然的,比如有些装备唯一的坏处就是贵。

  不管怎么说,先记下来才是正事儿。

  对于他们来说,每次来高振东这里总是能学到新东西,甚至都不仅限于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比如这回,不久之后的他们就会收到一个大惊喜,超级大的那种。

  见同志们都记录得差不多了,高振东才笑道:“至于其他的,刚才同志们也说了不少技术上的难点、重点,这些东西啊,你们说得都对。不过这些东西呢,有个特点,虽然麻烦没有刚才脉冲隔离器来得大,但是分布广、细节多,一时之间,不太好说清楚,而且和具体的导弹牵连太深,也没法给你们说清楚。”

  导研院的一部分同志开始上收拾东西,刚才高振东说的话,他们心里也非常清楚,知道那是事实。

  接下来的问题,只能是在工作中去发现,直到遇到了真正的自己这帮人没法解决的问题,再来找高顾问解决。

  虽然他不一定什么问题都能搞得定,但是至少思路比起自己这帮人来,那是要开阔得多了。

  不过高振东接下来的话,让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过我在闲暇之余,倒也在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上,通过计算辅助和仿真,总结了以一些东西,回头啊,我送到防工委去,你们去找防工委要。”

  高总工自己总结了一套火箭发动机设计的相关成果?导研院的同志们喜出望外,恨不得现在就能拿到手里。除了高顾问那个“闲暇之余”听起来比较让人难以接受之外。

  不过很明显,他们的想法暂时是实现不了了,这套东西还是有点太过重要了,哪怕像是高振东这种不把技术当回事儿的,都不得不重视几分,直接交给导研院的同志怕是有些不合适。

  一位年轻同志笑道:“高顾问,你何必自己跑一趟,我们替你带过去不就好了。”

  心是好心,就是……

  远程空空导弹的型号总师伸手就在他头上拍了一巴掌:“糊涂!吃错药了吧?”

  这位同志摸摸脑袋,好像想明白了什么,一脸通红。

  高振东笑了起来:“那谢谢了,不过反正我都要去一趟防工委,也就顺便带过去了。”

  他自然不会专门为了这件事情跑一趟防工委,这么也算是给年轻同志递个台阶,缓颊一下。

  等同志们离开,高振东才从抽屉里摸出一套自己抽空修改好的资料拿出来装进一个口袋里,顺便附上了几张磁盘,然后将口袋封好。

  这本书的文字倒是不是特别多,大概是两张磁盘的容量,不过图片和表格就比较多了,而图片这玩意,可就比较费存储。好在现在有了和高卢合作的工业设计软件,对于高振东来说,做不做工业类的设计先放到一边,至少这个软件是能画矢量图形的,这对他的大部分成果来说,可比位图好使多了。

  至少尺寸精确,而且容量较小。

  他打了一个电话到三分厂的机要室,对赶来的同志道:“把这套东西送到防工委那边去,注意,不要出任何问题!”

  这位同志接过密封的口袋,敬了一个礼,转身出去了。

  没多一会儿,两辆嘎斯-69和一台解放大卡从三分厂里开出来,直奔防工委而去。

  一个小时后,防工委的领导和总工坐在一起,看着面前这摊东西,脸上神色变幻,很是复杂。

  有喜悦,有惊讶,有不解,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心疼?

  ——《如何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

  “他居然神不知鬼不觉的,搞了这么一套东西出来?”防工委领导一边翻,一边感叹。

  其实也不是神不知鬼不觉,这东西高振东到手的时间,实际上已经很长了,要用几年来计算。

  只是现在才时机成熟,能拿出来了而已。

  在这之前,都是零零星星的,算是别人问啥他找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而现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所应用的对象也是越来越重要,而高振东自己在这方面的铺垫,也算是做得足足的,是时候了,再耽搁就耽误事儿了。

  总工则是很仔细的看着目录:“你看,很齐全啊,这都是他自己在计算机上仿真推导计算出来的?”

  领导笑道:“应该是吧,计算机应用方面,他应该是最有想法、使用最自如的一批了,计算机在他手上,的确能发挥出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作用来。”

  计算机这东西,他们算是亲眼看着高振东把它玩出花儿来,推到了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极致。

  “你是不是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总工道。

  领导点点头:“是,我在想,难怪当时对弹道导弹,他力主要以固体为主,液体只是用来兜个底,原来在细节方面,他已经想好怎么给固发兜底了。”

  激光陀螺仪、星光导航、GAP推进剂、热解石墨,再加上现在的这本书。

  这里面难能可贵的是,不但对小型的战术导弹固发设计有大量的研究,对于大直径、大推力的,人家也没闲着,甚至连摆动喷管这类现在同志们压根没去想的东西,都有了一定的研究。

  不说是能直接造个多先进的发动机,那不至于,毕竟这里面的研究内容,都偏向理论,但是把工作带动起来,却是一点儿问题没有。

  至少不会是在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了。

  “这套东西,往大漠那边送一套纸质的,至于其他嘛……电子档案原则上不许借阅,其他单位的同志想要学习,让他们自己过来借阅纸质版本,而且对于纸质版本,原则上不许离开防工委档案室,就在这里看,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抄!”领导对总工道。

首节 上一节 764/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