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医生把告知书一收,转头招呼护士:“马上,把京城那边送来的新药给这位病人挂上!同时按照临床试验说明,做好全程的数据监测!”
护士和刘医生一起忙碌起来。
十二个小时后,刘医生拿着血液报告单走进病房。
“刘医生,怎么样?”病人家属焦急的站了起来。
这年头的危重病人,也是没有心电监护仪可以用的,这位肺部感染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等实时指标,家属根本无从了解,只能等医生的判断。
“有希望了,体温在不用退烧药的时候没有反复发烧,血液报告显示,炎症感染指标也有了明显下降。而且你有没有发现,他的呼吸没有原来困难了?”
“真的?谢谢你,谢谢你啊刘医生!”病人家属做出了最朴素的感谢方式,双脚一弯就要往下跪。
刘医生和旁边的护士连忙拉住她:“你别,你别。现在只是有了好转,还需要时间,但是至少希望出现了,而且比较大。你照顾好病人就行,其他的我们会密切注意的。一定要谢的话,就谢京城的专家们吧,是他们研究出了这种新药。”
这位家属一转身,还真感谢了,她向着京城的方向,磕了个头。
这年头,京城那个方向对人们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加上这事儿,她觉得高低得磕一个。北方同志自带技能,出门能分东南西北,而南方同志就是前后左右更多一些。
“这样,我给你开张证明,你去弄一点特批的鸡蛋、黄豆给你爱人吃,蛋白质对他很重要。放心,绝对够他用,特批的是两份,有一份是试药给的。”虽然粮食、物资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完全放开,还没到那程度。不过对病重的同志,却是能比较顺畅的把特批的量给供应上的。
“诶呀,那可太好了,谢谢医生,谢谢京城的同志……”家属差点儿又磕了一个。
——
时间进入十二月,离元旦节越来越近,但是高振东手上真正自己的几件事情,却还暂时看不到结束的希望,今年是没戏了。
钢铁材料手册,主要是东西太特么多了,高振东倒是能拿得快,但是同志们验证的速度可就没那么快了,哪怕是十七机部已经调集了多个钢铁厂,在一起配合搞这件事情,但是距离整本手册的完成,还有相当的距离。
而网络操作系统和网际传输协议,同样进度不是非常快,毕竟不是高振东自己直接往外端,而是为了锻炼队伍,真的是他指导着同志们一点一点在开发,高振东相信,这两件事情搞完,国内在这方面的基础,那就算是基本夯实了。
虽然后面这两件事高振东自己需要出手的时候不多,但是花的时间还是不少的。
对于高振东来说,网际传输协议还好办一些,这东西的每个协议都是很明确的,数据包的结构,每一部分的长短、含义、取值,交换的流程、时序等等,都是由高振东规定好,交给在京城工大61号教室的同志、同学们来完成。
可以这么说,除了工作量比较大,一开始在对网络了解不够深刻的情况下,同志们消化吸收略吃力,还要高振东经常出手详细解释之外,到了后期,随着高振东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授,以及同志们、同学们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需要高振东详细解释的时候就很少了。
基本上都是同志们自己拿着高振东给的协议文件,一个小组一碰头,就能开工干活儿。
此时在网络协议方面,高振东就主要只管两件事情:重大疑难的答疑,还有当裁判。
受限于文本的表达能力,还有同志们的理解能力,部分协议的定义和理解是有分歧的,这时候,就是需要高振东当裁判,一槌定音的时候到了。
这不,两位同志一边从61号教室的讲台往下走,一位同志一边笑道:“你看,我就说这里,这几个标志位是包含在包头里,而且是需要CRC校验的,你还不信。”
“是是是,你说得对,晚饭我请,行了吧?”另一位同志没好气的道。
看来,他们在找高振东当裁判前,是打了点赌的,好在能进61号教室的同志和同学,都是有补助的,而且数量还不算寒酸,一顿饭总不至于就吃穷了。
毕竟这是多个部委,包括部队在里面,合作进行的课题,各家供应的资源那是真不少。
甚至各个单位,还有点暗暗较劲的感觉,至于为什么较劲,看看这帮同学的毕业时间就知道了。
高振东看着他们,笑着摇了摇头,转头又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敲着什么。
他在计算机上敲的东西,和网络这头的没什么关系,或者说有点也不多,反倒是和运算所那边负责的事情关系更大。
——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这东西,相比高振东已经把各子项协议的文本都搞出来的网络协议,抽象程度要高很多,这给高振东带来的工作量就更大,依然居高不下。
功能是描述出来了,但是这些功能要怎么实现,操作系统各模块之间怎么通信、怎么连接、如何协作,都要靠高振东亲力亲为,一点点的确定。
第1164章 POSIL?
这实在是让高振东的精力,被牵扯了大部,而且关键是进度还不快,停工待料的情形时有发生。
这里的料,就是指高振东提供的开发依据。
敲了几个字,最近饱受困扰的高振东拍了拍脑袋,这事儿不能这么干,耽误事儿,得想个办法。
还得是把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的标准搞出来,本来想让同志们多承担一点工作,但是现在看来条件还不是那么成熟,这东西对于同志们来说实在是太过新鲜,很多东西根本考虑不到。
这就导致往往是同志们做的开发资料送到高振东这里,都会被高振东大刀阔斧的修改一番,修改完了回头一看,得,改了一半多,算上花的时间,还不如自己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振东自己在心里有一套既定的、优秀的、成熟的印象和解决方案,所以同志们不成熟的东西送过来,都难免会被动大手术。
运算所的池总工就开过玩笑,说其他同志还是跟不上高总工的脚步。这半是玩笑,半是事实,在这方面,池总工他们是非常服气的,高总工修改的东西,的确是改得好,这也让他们有些自责,非但没能降低高振东的工作量,反而更麻烦了。
搞研究的都知道,有时候搞新的比起修改,反而还要简单一些,特别是当他们看到高振东修改的结果的时候,就更有这种感觉。
高振东思前想后,算了,开挂……不,开大吧!
先给同志们一个基本成熟的框架,然后他们再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消化学习,可能效果要好得多。
系统,启动~~~~~~
他要找的东西,他上辈子是看过的,而且存了下来,抽奖虽然不见得能直接抽到,但是指定搜索,却是代价不大。
可以说,这个东西,只要是有志于搞操作系统的同志,几乎人手一份,哪怕是搞和巨硬的Win相关的,也会有。作为一名尚算得上优秀的仓鼠型信息技术专业学生,高振东自然也有。
找到了!高振东站起身,向自己在京城工大的办公室走去。
这间教室里,防工委和部队那边是下了大本钱的,有一个明显的例证,这教室里是装了摄像头的!就算打着掩护从系统里往外取东西,也有一定的风险。
高振东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打开计算机,从存储库里取出了一套系统生成的软盘。
他将第一张软盘插进驱动器,熟练的打开。
——《POSIX 1.0》
全称是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Unix,类Unix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
这是一套定义了可以和Unix兼容的操作系统的接口,包括C接口、标准库、Shell和命令解释器、文件系统交互、进程管理、信息查询、网络等等。
这东西的出现,本来是为了统一和保持类Unix操作系统对Unix的兼容性而规定的,简单来说就是,你内部的源代码实现可以五花八门,但是在操作系统的全套接口调用上,必须符合POSIX的规定,这样一来,就能很好的解决操作系统及所用的各应用的兼容性、可移植性问题。
虽然这东西是为了解决兼容性问题而推出,但实际上它几乎将Unix的结构和接口都描述了一遍,是一个事实上的操作系统框架标准。
可以这么说,这东西就是Unix操作系统的骨架。
高振东搞的操作系统核心,本来就来自于那本他抽到的《深入理解Linux内核》,而Linux是符合POSIX的,可以说两者是一体两面。
不过和《深入理解Linux内核》不太一样的是,POSIX更标准化,更利于描述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的开发要素。
所以对于高振东来说,想要用POSIX这套东西来描述现在正在开发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改动量不大,当然,第一个要改的,就是那个名字,不能再叫POSIX了,最多只能叫POSI,for Unix得改了。
POSIL(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Loong,类Loong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好像这个名字不错!高振东美滋滋的想。
有了这套接口,高振东在这方面的工作就轻松多了,同志们在操作系统核心上的事情,主要就是往接口里面填代码。
高振东在计算机上,开始了“辛勤”工作,主要内容是修改和匹配,这个事情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就在高振东一天天的沉浸在这简单朴实的工作里的时候,一个电话打到了他这里来。
“有个事情,想听听你的意见,你不用过来,电话里说就好。”是防工委的总工。
高振东现在正在三分厂,而三分厂这条电话线,属于是保密级别最高的那种,或者说,和高振东几个工作地点、以及家里有关的电话,都是这个级别。
这让高振东方便了很多,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他不用亲自跑一趟了。
“好的,什么事?”
“有个友好国家,想要向我们购买一批武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还是这种类似装备出口的事情。
“有多友好?”高振东笑道。
“呃……能找我们买武器的都挺友好的……”总工自己都笑了起来,补充道:“直说了吧,你那儿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红海,法老国。”
高振东一听,原来是这个?
法老国和我们一样顶着四大文明古国的帽子,只是到了现代,我们在不断的更文明,他们却是一直都不怎么样。
只是在这个阶段,恰好是法老国的高光时刻,满把好牌,只是发展到后面,评价大约和几十年后国内互联网对大伊的差不多。
——人菜瘾大,话狠实怂。
也是一个典型的大把好牌却拉了坨大的那种典型,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现在的人也不知道啊。
而有一说一,63年这个时候,正好是法老国在自身发展轨迹上的高光时刻,由盛转衰的前夜,正处于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时候。
由于在红海运河事件上,自身努力,舍得牺牲,加上托花旗毛子拆约翰高卢殖民体系的福,法老国很是风光了一把,同时还和北面搭上了线,属于是两大帝国伺候我一个,福气大大滴。
同时小圈子里万邦来朝,多国归附,风头一时无两。
然后,就在1967年拉了坨大的,然后又挣扎蹦跶了一下,在1973年先露了个大脸却又迅速拉了坨大的,然后心气尽丧,与宿敌媾和,失去了圈子领袖的位置,后面就再也没蹦跶起来过。
不过要说友好,从国家层面来说法老国和我们还真算是一直友好的,他们找北面买武器,据传还是我们介绍的,因为55年的时候我们也没多少好货。
而我们和北面交恶之后,获得北面的武器样品的渠道,据说也有他们一份。
在后面几十年,装备出口上,法老国倒一直都是我们的传统客户,空军海军都有。
高振东穿越的时候,据传他们要买“在家老幺出门丧彪”的十爷了,估计是十爷打的那次“海内存知己,天涯六比零”给他们增加了更多信心。
高振东想了想,这个好说,还真是友好国家:“比照巴国就行。”
巴国是连战-7和雷电-1都放开了的,雷电-3倒是没卖。
“他们想要争先-62。”
“争先-62……我觉得争先一号合适一些吧,争先-62的话,来得太容易就不珍惜了,呵呵呵。而且……”
争先一号已经比1967年他们打埃拉特的冥河要先进了,要什么自行车。只是他们的反舰导弹首杀被我们拿了,高振东觉得还是要补偿他们一点什么。
“而且什么?”总工知道,他们想要购买争先-62,最大原因就是战果,从南部海域到东部海域,争先-62大发神威,要说法老国没看见那肯定是假的,要不然他们老老实实买毛子的冥河不好么。
高振东本来想说他们最大的问题,其实是部队指挥权不在他们酋长手上的问题,而且那个指挥部队的简直就是个怂货,心理素质极差。但是这个问题好像不合适他来说,有些敏感,于是转了了个话题。
“我们的争先一号,比北面的冥河要先进,反舰导弹的首杀也是争先一号拿下的,足够他们用了。而且他们的问题,不在海上,反倒是在空中和陆地上。”争先一号的反舰导弹首杀,让高振东的话说服力十足。
“空中和陆地?”
“对,他们在海上除了封锁迪浪海峡之外,暂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争先一号的个头和威力,更适合打击大型舰船,对于封锁海峡商路比争先一号要强。反倒是决定他们胜败的空中和陆上,他们的问题更大。”高振东倒是真心实意的准备给一点建议。
封锁迪浪海峡,可以掐住他们的敌人的命脉,封锁海峡这种事情,其实争先一号就能做得很好。打商船,争先一号的500kg战斗部可比争先-62强,大伊小伊对此应该很有心得。
“空中?陆上?空中他们在准备买我们的飞机,同时白熊也在提供飞机,陆上来看,他们的数量也不小,有什么问题?”
第1165章 大有收获的法老国
作为防工委的总工,他也不是不知道海上对于法老国来说起不到决战作用,不过空中和陆上他是真没觉得对方有什么问题。
毕竟在没开打之前,也只能更多的从武器装备的规模、数量上去考虑问题,别的实在是不太好评估。
“他们主要是人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吧,不太好解决。空军在有了一定的先进装备之后,只要能飞起来,倒是也能和对方打得有来有回,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就在这个‘飞起来’上面。”
法老国在67年的六日战争中,最吃亏的是飞机没飞起来就被炸了个精光,95%的空中力量被炸毁在地面上。
“飞起来?有什么飞不起来的?”被我军战士惯坏了的防工委总工,根本想象不到法老国的拉垮程度。
“他们国土看似广大,但是实际上城镇和人口几乎都集中在尼洛河河口那一小块,缺乏事实上的战略纵深。机场布置集中,均在他们敌人的空中力量作战半径内,距离敌方机场的距离并不大,极易遭到全面打击,一旦被偷袭成功,几乎会损失掉所有空中力量,这才是他们最大的问题。”高振东分析道。
“嘶~~~~~~”总工倒吸一口凉气,替法老国吸的。
都说高振东虽然早就从战场上退下来了,但是战略战术眼光精准而且杀气极重,如今看来,果然不假啊。
在假想里,一抬手就是全灭对方空军,而且说得还挺有道理。
“可是……他们应该不会这么蠢吧,空中警戒总是会有的。”总工迟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