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719节

  所以他们的想法就比较单纯了,这东西比起S-75个头小多了,就要这个,宁愿等一下。

  S-75和旌旗-1那10米长的弹身是跑不起来的,但是这个新型导弹才5米长的弹身,如果真的增程50%达到45公里,架在车上还能到处跑,那简直是完美!

  陆军?陆军现在还在玩儿便携防空弹呢,连自行高射炮都还没眉目,不急不急。

  大家讨论了一会儿,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不过有个好的前提,那就是不论推不推倒重来,防工委都没有对资金的问题提出意见,也就是说,防工委的态度是:你们怎么整都行,我这边都出钱。

  在这个前提下,大家都有想法,也都有道理,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一槌定音的人了。

  “振东同志,你的想法呢?”这回没等防工委的同志们问,海装局的同志就主动问道,他们和高振东打交道多了,在后者这里搞到的好东西也多了去了。

  高振东放下手里的笔:“我的建议啊,现在这个先定型,不能停下来,海军那边还是等着防空导弹用的,他们在海上有时候可没法得到陆上机场的支援,这种能装到船上,大小合适的半主动中程防空弹非常重要。我觉得哪怕是花掉一点资金先给海军正在改装的舰艇先用起来,也是个很好的事情。”

  空装的同志可能不知道,但是高振东自己是很清楚的,海军正在改装那几条“大舰”,也就是从老毛子那里搞进来的07型驱逐舰“四大金刚”。

  和改装那些护卫舰只安装自卫防空弹不同,这四大金刚要改装中程区域防空弹,为整个舰队提供区域防空能力。

  “啊,对啊,海军还有这玩意嗷嗷待哺呢。”有的同志这才知道这事儿。毫无疑问,和高振东比,他们掌握的情况没有那么全面。

  “对,在海上,30km、2.5km的中程防空弹也非常重要,敌人想要突破这个防空圈,很难。”

  同志们在各抒己见,防工委道:“那现在你们驱逐舰的改装工作怎么样了?”

  海装局的同志道:“大概半年到一年左右,就能够改装完,如果按照推倒重来的时间来看的话,有点赶不上趟,虽然差得不多,但是里面风险是存在的。”

  这年头不管是研制新装备,还是改装、生产,速度比起几十年后动不动10年起,不可同日而语,速度非常快,主要是花旗佬、老毛子,装备研制、生产速度快得惊人,现在逐渐的,我们也开始加入这个行列。

  这批驱逐舰的改装就是这样,一是大家都有急迫感急着用,二是改装的技术难度相对几十年后较低。

  这话里的风险有两个,一个是这段时间这些驱逐舰将处于防空空窗期,虽然问题不是很大,高振东上辈子这个空窗期长得一批!这一年半载的算个啥。

  第二个风险,就是这个新弹因为各种原因没搞出来,那乐子可就大了,又得去吃回头草不说,还要饿上好几年的肚子。

  防工委的领导也陷入了思考,这就差一年半载的,就很难受。

  海军的同志这时发言了,他们不是海装局,而是直接的使用单位,他们要考虑的事情可就比较多。

  “各位同志,我们赞同高振东同志的意见,先用上。30公里的舰载防空弹,已经是当前防空导弹的极致,据我们所知,花旗人61年装备的RIM-2C舰载防空弹,射程也才28公里,射高不过20公里,这种新型导弹只要一装备,就意味着我们一步直接赶上了世界舰空导弹的最先进水平,甚至……这种导弹比RIM-2C,短了差不多3米,比它还要先进得多……而且,我们有用它的急迫原因。”

  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海军的同志没有说,同志们也没问,只要知道急着用就对了。

  同志们、尤其是防工委和几个装备局的同志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这些人,是被近年来各种主战装备的跃升给惯坏了,连这东西都敢挑三拣四了?

  都怪高振东同志啊,防工委领导在心里“埋怨”道,害得我们大家都开始飘了,看事情也不够客观起来。

  高振东倒是知道的,别说30公里了,就算是射程打个对折,在自己上辈子的时候,真正成熟都是90年代的事情,哪儿有挑三拣四的机会。

  他知道同志们最担心的是什么,笑道:“其实同志们也不用担心新弹搞出来了,改装的驱逐舰上现在这个弹的发射装置就浪费了需要重新换,不至于。”

  “真的?”同志们都转头看向他。

  高振东点点头:“同志们别忘了,改装的驱逐舰上,那个导弹发射装置比较特殊,这么说吧,就算有了新弹,只要新弹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就中间时间生产这点儿30km型号导弹,估计搞搞训练也就用掉了,什么都不浪费。”

  这话有的人只能听个大概,但是防工委和海装局的同志却是明白的。

  正在改装的四大金刚,改装的是高振东提出来的垂直发射装置!

  虽然不像新设计的驱逐舰一样用正儿八经的井式垂发装置,但是当时海军是选择了在船尾安装挂逼式的垂发,这种垂发依然具有一定的通用发射能力。

  “对,振东同志说得对,基本情况就是这样,的确是不用担心导弹和发射装置浪费了。”海装局的同志喜笑颜开,连浪费这一点都解决的话,那这件事情就没有任何可以被反对的点。

  “还能这样?怎么实现的?”

  “不知道,不过这是海军的装备,估计除了他们的人谁都不知道怎么弄的。”

  “那高振东同志怎么知道?”

  “你这不废话嘛,你猜他为什么知道?”

  “那会不会现在装的雷达被浪费了,需要换雷达?毕竟射程远了这么多?”

  诶……这是个问题。

  导研院的同志却是乐呵呵的,胸有成竹:“不会,是这样的,现在这个导弹用的雷达技术,主要来自高……我们的高级技术专家提供的功率管、雷达体制、天线、信号处理等技术,都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乃至领先的,最终雷达的性能有点溢出。这么说吧,现在这个导弹只能打30公里,是因为它只能飞30公里,而不是雷达只能看得清30公里。”

  这里这一堆语焉不详的技术名称,分别代表了行波管、脉冲PD、平板缝隙天线、数字信号处理器,都来自高振东。

  高……,防工委领导看了导研院的同志一眼,这也是个不把门的。毕竟这里人多,而且所属单位很杂,这事儿不管大家心里有没有数,都不合适说出来。

  而高振东给他们的指导和提供的技术,主要就在雷达上面,当然,还有导弹的发动机推进剂,至于其他东西,像是气动布局之类,高振东反倒什么都没管,毕竟这些同志和搞空空导弹的不一样,他们有S-75作为仿制和参照对象,有很多东西高振东并不适合太过深入,甚至他连导弹长什么样都没见过。

  同志们喜笑颜开,箭还射不到呢,没想到眼睛已经能看那么远了,这里面最高兴的,无疑就是空军,稳了,至少45公里以上的导弹稳了!

  他们现在有信心得一批!

  防工委的领导一拍大腿:“嗨,最近几年吃得有点太好了……我们的问题,我们的问题。嗯,这样的话,现在这个型号,你们导研院先马上组织定型!争取三个月内量产,让改装驱逐舰的同志们有东西可以用。”

  别说45公里,就算是现在已经有的30公里,也是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指标,特别是结合那个不到5米的弹长。

  海军、海装局的同志一脸的喜悦,空装局的同志也一样,空军海军互蹭项目,这事儿常见得很,他们决定要蹭就蹭最好的,等那个新式45公里的导弹出来了再说,现在嘛,旌旗-1号暂时先用着。

  说到这个,不管是花旗佬的一二三四等人,还是小鬼子的陆军和海军两大马鹿,都羡慕得要哭,怎么我们就没法互相蹭呢?

  “这样,那下一步这个导弹要怎么搞,同志们也定一下吧,趁着大家都在。”防工委领导笑道。

  不等其他同志发言,高振东先举起了手。

  高振东终结了比赛,同志们都有点这种感觉,毫无疑问,在这方面,特别是在装备的远期规划方面,他的意见几乎能一槌定音。

第1120章 重新定义中程,卷起来!

  看来能节约一点时间了,防工委领导在心里想道。不是他迷信,主要是这场面他见多了。

  “你说,振东同志。”

  “我的建议,是分两步走,在现在这个导弹的基础上,更换火箭发动机,以及进行必要的部分改进,搞一个真正的中程导弹出来,然后再在这个中程导弹的基础上,搞一个远程高空导弹。”

  高振东准备走的,是花旗佬“标准”导弹的路子。

  “真正的中程?”防工委领导一脸戏谑的看着高振东,该胆大的时候,高振东同志的胆子那是真大。

  “对,我觉得吧,30公里只是够着了中程导弹的下限,真正的中程导弹,射程上限是70公里,超出这个射程的,才是远程导弹。”

  “哗”的一声,全场震动,这要求也太高了!

  要知道现在我们手上的S-75和它的同胞兄弟旌旗-1,射程不过30公里,已经被称之为中远程导弹了,他倒好,一杆子就把中程的上限,提高到了70公里!

  果然,高振东同志异于常人!

  “70公里?要求这么高?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这个距离的。”防工委领导问道,总得有点理由吧,这可是正儿八经在讨论装备规格划分,不能上嘴唇碰下嘴唇那么简单。

  就算知道高振东必定有考虑,但是这个考虑必须让大家都听明白,听服气,要不然搞防空导弹的同志们工作可就困难咯。

  “我的划分方法很简单,敌人能准确对我地面、海上力量发起打击的距离,是中程防空导弹的下限,敌人能以较高命中率发起打击的距离,是中程防空导弹的上限。”

  这个说法,倒是很有些科学,可是这特么也不对啊,空装局的同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可是振东同志,70公里,这已经大大超出敌人能对我们发起攻击的距离了,就连30公里,敌人都很难以较高命中率发起打击。又不是我……”

  说到这里,他好像想起了什么,愣住了。

  果然,高振东笑道:“为什么要用敌人来做参照标准?我们空军的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炸弹等远程投射武器的射程是多少?”

  同志们鸦雀无声,艹,他在这儿等着呢。

  这些东西的有效射程上界,还真就是70公里左右,综合考虑一点余量,70公里正好。

  “这……振东同志言之有理,料敌从宽,料敌从宽呐。”防工委领导苦笑道。凭什么只能我们有,敌人就没有?

  “嗯,是啊,花旗佬技术还是很先进的,现在没有,以后总会有的。”有同志一边点头一边感慨,振东同志真是把事情考虑得又长远又周全。

  实际上,不只是花旗佬,真要说海上的话,短时间之内花旗佬的空舰武器射程何足道哉。

  同志们纷纷发言,都觉得高振东这个30到70公里的算法,很有道理,思虑周详。

  “好,那我们就这么定了,防空导弹的分类方法,我们从今天开始,就以振东同志提出来这个范围作为划分。”防工委领导和部队的同志商量了一下,从善如流,提前几十年在防空导弹的射程上,正式开卷。

  高振东边听边乐,这也就是日后已经不需要引进956型驱逐舰,要不然那上面的基础型“施基利”,还够不着这个射程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导弹穷。

  解决了射程等级划分的问题,同志们才又将注意力重新回到导弹的研制上面:“振东同志,你的意思,是用一个基本型号慢慢发展出一整套中远程防空导弹来?”

  高振东点点头:“这样搞起来简单一些,也能节约资金和投入,而且传承有序,兼容性好,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浪费。在一个弹体的潜力用完之前,至少在气动方面,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一弹多型,循序渐进,对于我们当前的家底来说,还是很有用的。甚至这个30公里的弹,我都不建议新弹出来之后马上就停产,而是和新弹混合使用。”

  这个弹体的潜力要说用完,还早着呢,反正高振东上辈子是没看见用完。

  花旗佬至少在海军防空导弹方面,这个路子走得是相当不错的,同一个基本弹体架构,发展出了中程、远程、超远程、半主动、主动、防空、反导等一个庞大的家族,甚至这货还能打小艇。

  至于为什么陆地上是爱国者……

  那啥,太统一了,史密斯专员吃啥?

  再说了,一二三等人相互之间不对眼,又不是什么秘密,通用?想屁吃呢。

  至少高振东上辈子就知道,我们自己的9号弹、16号弹,海陆通用得很,别的什么理由都是扯淡。

  “嗯,振东同志这个建议不错,这样不论是舰空还是地空,中程还是远程,就能集中资源,拿出一套最好的方案来。”

  “我也同意……”

  “的确,这样走起来,步子又稳,性能又够用,而且还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力量和资源就能解决大问题。”

  “……”

  听着同志们乐观的发言,防工委领导一时之间有些愣了,他都不知道防空导弹这个重大装备难题,是怎么变得如此轻松的,甚至同志们还能挑三拣四,对进度不作太高要求。

  对了,这一切的基础,是因为兜底的那枚弹,射程达到了30公里!

  有了这个打底,同志们才能讨论得如此轻松,大不了就用最差的那个方案,而这个最差方案,实际上已经是当前全世界最好的方案。

  看向一脸微笑的高振东,防工委领导也放松了下来,这场面,几乎可以说都是他带来的。

  场面一片和谐,但是有的同志却是想起了高振东刚才留了个尾巴:“对了,振东同志,你说不建议老中程弹在新中程弹出来后马上停产,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一个只有高振东和少数人知道的内幕细节。

  高振东道:“因为这个新弹会很贵,非常的贵。所以我的建议,是这种新弹只用于射程最远、最特殊的用途。”

  GAP推进剂的价格,那可不是普通推进剂能比得上的。

  而且还有个高振东不能细说的原因,是很长时间内,估计GAP不见得能轮得到防空导弹使用,特别是有了射程30公里的中程防空导弹兜底之后。

  空军的同志马上就有些跳脚:“那射程45公里以上的导弹怎么办。”听振东同志这意思,远程的倒是还可能有,但是直接换推进剂的弹可能就没了?

  高振东笑道:“总会有办法的,总会有办法的。”

  “嗯,这个细节,我们后面再讨论,总之,大方向就是这样了!”防工委领导一把掐住了话头,嗯,今天这个会议,还是卓有成效的嘛。

  看见领导的做派,有的同志仿佛明白了什么,又仿佛什么都没明白。

  “高总工,我们回去就开始准备中程半主动雷达防空弹的定型事宜,到时候别忘记来指导指导。”导研院的同志在离开会议室的时候,乐呵呵的向高振东道。

  不带脑子都知道,高振东必定是这个弹的定型鉴定人员之一,而且是技术上带头的那种,所以他这个提前的邀请,是绝对不会落空的。

  高振东也点点头:“好,到时候见。”

  高振东刚要离开防工委,就被防工委领导给叫住了。

  “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两人在办公室坐下,领导先开了口,这第一件事情,是首长专门要他做的。

首节 上一节 719/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