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既固定,又没法藏得太深的地方呢?”毕竟不是什么地方都能藏很深的。
“其实也很简单,消除这种振动,或者让这种振动没法传导过去就行。有几个办法……”
防工委领导一听就笑了,还是振东同志的习惯啊,一次性给出很多种方案,让你选。关键是,他有能力给出这么多种方案。
不过他没有打断高振东的话,没有必要,高振东继续解释。
“第一个,夹胶玻璃、中空双层玻璃,如果是中空双层的话,最好是分开的双层,或者是一体化的断桥玻璃,或者在玻璃之外,再布置一层隔离介质。”
夹胶玻璃、中空双层玻璃都还好解释,但是断桥玻璃让同志们都有点懵,这特么是个什么东西?
“断桥玻璃?”有关单位的同志问出了这句话。
高振东一听,知道自己又把上辈子的话说出来了,他脑筋连转,笑道:“这是我自己命名的一个东西,就是在一体化前提下,向外那一层和向内那一层,是用一种物理特性迥异的材料隔开的。”
其实断桥玻璃主要在保温保暖,在家装上出现,在高振东前世,这个名词主要在铝合金窗上面出现,铝合金双层玻璃窗,外内之间,用塑料构件分开,这里的“桥”,是“桥接”的意思,这样就不会把热量迅速传导出去了,因为中间分隔的塑料构件是不是热的良导体。
不过在这里没关系,因为先提出是他,他有解释权,能隔绝热量,难道就不能隔绝振动?
主要是“断”,至于是什么东西的“桥”,那是另外一回事。
“噢,明白了,那内部的窗帘也有用是吧?”有关单位的同志不是什么的不懂,举一反三。
高振东点点头:“的确有用,但是如果是内部的窗帘,那么窗帘最好要和地面相接。”
他这么说的原因也很简单,关键是要把振动的传导介质隔绝开来,窗帘接地,那窗帘就承担了声音造成的第一波振动,而且窗帘的韧性导致它的振动传导到玻璃上已经很少。
“嗯嗯……我明白了……”有关单位的领导一边点头,他身边的同志们一边快速记录着。
这都是干货,这个领域的顶级专家的意见。
他们在记,有关单位的领导也没闲着:“振东同志,那如果是临时在外呢?”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临时在外,可就没有这个条件了,甚至可能窗帘都找不到一张。
高振东胸有成竹:“这样啊,其实也不难,有窗帘找窗帘,没窗帘的话,找点纸,用水为粘合剂,粘在窗玻璃上就行。”
这么简单?同志们有些意外。
“这就行?”这是同志们共同的心声。
高振东点点头:“对,这样就行,这个纸啊,其实不是要隔绝声音,主要的功能是它能把水挂在窗户上,你别看就那么薄薄一层水,以这层水的弹性,基本上能保证振动不会传导到玻璃上。关键是,玻璃是在这个尺度上是均匀的,而用水挂上去的纸,是不均匀的,振动的规律,不是那么强。这么说吧,在这里,水变成了弹簧,而那张纸,是弹簧的骨架。”
其实只要从原理上分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而且高振东举的例子很是直观和生动,大家都听懂了。
同志们一边点头的同时,有关单位的同志问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振东同志,那万一敌人改进了这个技术怎么办?”
这话非常有意思,特别是面对高振东这种人的时候。
高振东笑了起来,改进技术别人可能不好说,但是他是知道的,特别是他刚才看过那一堆缴获回来的零碎之后。
“嗯,这东西吧,我用现在这个缴获的装备举个例子哈。”
他这句话也很有意思,同志们都笑了起来,而且提起了十二万分的注意力。
高振东没有停下自己的话:“第一个啊,这东西太大了,按照这设备的风格,我能看出来是哪儿来的,技术太差的搞不出来,技术好还能做得这么五大三粗的,也没几家了。”
同志们笑得更厉害了,振东同志这话,很内涵啊。
但是有人却从高振东的话里,听出了很多东西。
“振东同志,假如啊,假如,按照你手上掌握的技术,这东西应该是多大?怎么实现?”
呵呵,说到这个,高振东可就不困了。
“如果按照国内的技术,这么大的马上就有,但是给半年时间,最多四分之一大!”
同志们很是惊讶,这东西哪儿来的,大家都知道,在同志们的感受里,这东西已经是顶级了,关键是能靠这个体积实现远程监听,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过有些同志想法不一样,比如防工委领导,他知道高振东的能力。
“怎么实现?”防工委领导马上就问起来了。
“第一,这个激光器有问题,大,而且太明显。如果按照国内技术的话,只要需要,激光器本体可以只有这个激光器的1/10左右,而且,激光是肉眼看不见的!”
“看不见?”这话让同志们的情绪波动起来。要知道,这东西被发现,就是因为高振东同志在窗户上发现了一个很淡的光点。
“对,激光这东西啊,不一定都是能被肉眼看见的。我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选择有颜色的激光,可能是技术问题吧,但是最重要的是,激光可以是没有颜色的,而且在这个应用上,效果都是一样的。”
啊,原来可以没有颜色啊,同志们更兴奋了,没有人提出异议,在国内,这方面也就面前这位振东同志是最权威了。
所以他们的问题和颜色没关系,知道可以没有颜色就行了,关键还是别的。
“那为什么你说可以做到很小呢?”
高振东笑了:“这个功率和波长范围内的激光器,我们可以做没颜色的,而且激光头可以做到只有一个大拇指大。”
高振东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别的东西有多大,哪怕你说出具体尺寸,可能也有人没有具体的感觉,但是说到大拇指,那大家就有感受了。
大拇指有多大?就算人们的大拇指不一样大,但是总体大小不会相差太大,说是大拇指大,就算是大的大拇指,和缴获的这东西相比,也是小人国的程度。
“这么小?”有同志甚至有些不相信。
高振东点点头:“对,就这么小,有一种激光器叫做半导体激光器,这种激光器使用简单,而且体积非常小。这种类似的激光器我已经安排同志在做了,本来不是为了这个事情准备的,不过都能用。”
半导体激光器,高振东在启动光纤之后,就同步启动了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到现在也有一定的成果了。
嗯?这东西你也早就准备好了?
不过防工委领导倒是没什么意外,他知道高振东倒腾的东西很多,而且一般都是应用覆盖范围很广的。
而有关单位的同志就很兴奋了,他别的没怎么听懂,但是听懂了一件事:按照国内的技术能力,现在可以有同样大小的设备,如果等半年,还能有更加隐蔽的设备出现。
大不大,重不重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更隐蔽。
“那外方还能怎么改进这个东西呢?会不会影响到你说的应对策略?”
这话说得很有意思。
但是高振东听懂了:“其实如果我来改进的话,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细节可能现在想不到,但是理论上,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
“怎么改?”同志们很直接,现在也不说别的东西了,直接问。
有的不用改,这个窃听设备长长的接收器,就已经考虑了一定的问题,毕竟老毛子也不是傻逼,这个接收装置可以去除一定的外来光源干扰。
但是有些东西,以高振东前世的知识来说,那能说的可就多了。
高振东道:“第一个,这个东西会同步接收很多噪音,让接收效果下降。”
这话同志们都认同,他们也听了缴获的录音设备的效果,那是特么的真不行啊。
他们很认真的听着高振东的话,这可是激光在全世界的顶级大拿啊。
不过他们想错了,高振东想说的,其实和激光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如果是我的话,第一件事,先另外加一个接收装置,用两个接收装置的接收信号对比,保留共性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噪声干扰。”
这其实就是他上辈子降噪耳机、降噪通话的路子,两个拾音器,用两个拾音器的接收信号抵消去除一定的噪音。
“那第二件呢?”同志们很是急切。
“第二件,在出射光和入射光的光学窗口,加上偏振片,用激光的偏振方向,先建立起光的筛选机制。”
偏振光?很多同志甚至连这个概念都没有,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听懂高振东的话。
第1112章 不是老毛子努力
这里的同志大部分都不是搞技术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是听懂“筛选机制”。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某种办法,让发出的光能够区别于自然界的普通的光,进一步减小受到的干扰?”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偏振光就是这样,能够达到这个效果。”至于什么是偏振光,怎么得到偏振光,高振东并没有解释,同志们也没问,在这个地方,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的重要。
说完,高振东又指了指旁边的那个长方体箱子:“这个箱子也是,个头太大,类似功能的放大电路,不需要这么大的,这个里面最重要的放大器件,还是用的电子管,这东西一套下来,体积小不了。”
老毛子的老毛病了,短时间这个毛病是没治的。
“那你如果改进,要怎么改进?”
“用半导体呗,比这个小,而且还可靠,耗电还低。不过这个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他们用的这个接收器和整套电路看起来是个宽带接收器,接收的激光频带较宽。”
“难道频带宽还不好么?这样能接收更多种类的信号。”估计这里的同志是有搞无线电一类工作的,对于无线电接收装置来说,自然是能接收的频带越宽越好,所以对高振东的话感到有些奇怪。
高振东摇摇头:“不,在这里,只要和激光的波长能匹配上,频带越窄越好,这样一来不容易受干扰,二来相同能量的信号能产生更显著的输出,对于抗干扰和检波都是有好处的。如果利用我上面说的这些技术改进的话,我估计这东西在前述体积下降的同时,性能还能大幅提升!”
有关单位的同志对视一眼:“好的,我们明白了,振东同志,非常感谢你的讲解。如果后面我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再派人来向你学习。”
防工委领导一脸满意的看着高振东,振东同志好啊,发现得快,警惕性很高,而且解决得也快,从他的话里来看,我们很快就能消除这种设备的潜在威胁,将工作重新纳入到正轨里面来。
不仅如此,我们甚至还能在这东西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收获。
北边,老毛子家,卢比扬卡的人很快就感觉到事情不妙。
“激光窃听设备在南方同志的范围内几乎全部失效?”一位卢比扬卡的老毛子一脸的难以置信。
另外一人耸耸肩:“是的,我的达瓦里氏,就在这种设备刚刚开始使用没几天,几乎所有的窃听目标就已经失去了窃听的可能,他们仿佛在我们启用的同时就发现了这种设备,同时又几乎在一夜之间,就研究出了对付这种手段的办法。”
说到这里,这人还一脸的惋惜:“而且,我们在那边的本地人员也发生了损失,好像南方人启动了一种特殊的机制,部分被发现的本地人员很快就消失了。”
“特殊的机制?”
“对,好像叫‘从严、从重、从快’。”老毛子的口音,让这几个词听起来非常滑稽,但如果是对我们的语言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几个词杀气十足。
第一个提出疑问的卢比扬卡成员,转头看向了旁边的另外一个人,这个人看起来不像是出身卢比扬卡,反倒是技术味道比较浓厚:“我的达瓦里氏,你说你们新发明的这种窃听手段难以防范、无法发现,而现在看来,事实好像和你的说法有一些不同。”
果然是个搞技术的,而且听起来就是激光窃听器的研究者,他摊了摊手:“是的,这种手段的确难以防范,但是这里面,也许不包括南方同志,别忘了,第一个点亮激光的人,就在他们那里。而且我当时也提醒过,不要太过倚仗这种技术,不要大面积的使用这种技术。”
再难以防范的技术,一旦使用面大了,那出问题的可能性自然也大得多。
这话让卢比扬卡的人有些哑口无言,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想要克制住对这种新技术带来的利益的贪婪,对他们来说有些太过困难,毕竟这几乎无影无踪,而且能直接听到很多原本难以获取的内容。
而大量使用,几乎必然面对更大的风险。
好在这件新式装备并非一无是处。
“为了工作,我们必须冒一定的风险。好在出问题的区域,是自己的朋友,他们就算对这种技术已经有了防范,但是这种防范的扩散是很困难的。”
此时我们就仿佛几十年后的北半岛,外部想要获取我们内部的消息,困难度不小。
说到这里,卢比扬卡的人就显得高兴起来:“不管怎么说,在花旗人、约翰牛、高卢鸡等地方,这种办法还是很管用的嘛。迄今为止,收获还是很不错的。”
连这几家都毫无办法,面对其他国家更是无往不利。
这件事还真不是老毛子不努力,这就好像几十年后,大家都在说花旗佬是因为战略失误导致开始出现了衰落迹象,但如果把我们刨除掉的话,实际上花旗佬的战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失误。
唯一的失误,其实来自他们不能掌握的变数——我们。
此时卢比扬卡的老毛子和几十年后的花旗佬,也算是难兄难弟了。
不过搞出激光窃听器的老毛子,却是皱起了眉头:“我的达瓦里氏,我有必要提醒你一句,我们的工作场所,一定要把反激光窃听的手段都用上,尤其是南方同志那里。”
“我的同志,你的想法,是不是有点太过悲观?世界上除了我们,还没有这种设备。”
搞窃听器的人摇摇头:“我的达瓦里氏,三天前,情况也许是这样,但是现在,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乐观。还是那句话,别忘记了,南方同志就是发明激光的人,他们在这方面,有着超乎寻常的能力,别忘了,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学术论文,都要拿到南方人的期刊上发表才能在这个领域获得最大影响力。”
卢比扬卡的人这才悚然而惊,对方话里的意思很明显,这种设备大概率已经被对方查获,而以对方在激光领域的能力,相信能很快仿制出来,甚至不只是仿制,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