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卢人的优良传统——东西不错,价格那也是真高。
高振东倒是不介意,卖得高,我们也不是没收益,高卢人自己用的那些,还有后续往大洋公约国家卖的那一部分,最终算下来不但不亏,而且还有得赚。
更重要的是,这东西贵不贵先不说,有得用才是最主要的。
“今天找我,是有什么事情?”聊了几句日常,高振东笑道。
池总工点了点头:“还真有事儿。”
说完他摸出来一叠纸:“来,你看看,这是使用计算机的同志给我们发的部分邮件,其中大部分同志,都在集中反映一个问题——网络太快了!”
高振东笑了起来:“网络快还不好嘛?”
“好是好,可是大家的看法啊,是这东西快了,就显得别的东西慢了,大概就是没用过好的还能忍,现在却是感觉有些忍不住。”
原来是这样,高振东了然的点点头:“主要的意见集中在什么地方?”
池总工指了指高振东桌上的那台最新的微机:“软盘!”
高振东乐了:“他们是觉得这东西太慢是吧?”相对于网络的速度,软盘的读写速度的确是有点赶不上趟。
“对!就是这个意思,这玩意的读写速度与网络比起来,有些滞后,对于在内存里面跑的数据还好,但是数据如果大一点,内存装不下的时候,往磁盘、磁带上写可就费事儿了。”
说实话,池总工自己听着软盘“咯吱咯吱”的声音都觉得有些难受。
高振东点点头:“嗯,这倒也是,正好我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也想找你们来着。”
“高总工,你有办法?”池总工满脸惊喜,没想到大家想一块儿去了,高总工说是想找自己这边,想来一定是有了想法。
“嗯,你应该知道蓝色巨人有种新技术,叫做硬盘,对吧?”高振东道。
池总工一脸的兴奋:“知道知道,高总工,你是想做硬盘?”这东西虽然花旗佬不愿意卖过来,但是基本的性能他还是知道的,在读写速度上,比软盘可强多了,虽然在存储密度上,甚至比高总工搞的这个软盘还低一些。
其实池总工也觉得这事儿挺神奇的,高总工居然带着同志们,做到存储密度比花旗佬的最新技术还高。
要说看起来那个叫做硬盘的东西其他都没比软盘强,但是有一条比软盘强多了。
——这货的读写速度的确是软盘比不上的。
如果有了这个东西,那同志们的遗憾几乎就能解决大半。
虽然这东西很贵,但是综合下来,还是比磁芯强非常多。
高振东点点头又摇摇头:“是,也不是。他们的硬盘,实际上比起我们的软盘来并没有太大的原理突破,都是磁感应,还是差点儿意思。”
高振东这话一说,池总工就知道高总工在想什么了。
——他看不上蓝色巨人那玩意。
“高总工,这样步子是不是有些太大了?”出于担心,池总工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毕竟我们现在连硬盘都没有。
高振东道:“反正都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我们何必一定要沿着花旗佬踩过的坑再踩一遍,明明有更好的技术却不用,这不是亏死?”
这年头最早的硬盘,还是用的磁感应技术,利用磁头感应或者产生磁场变化来读写数据,这就是高振东说蓝色巨人的硬盘和软盘比起来没有本质区别的原因,无非就是盘片硬一些,能高速旋转,但是在速度上是有上限的,因为此时磁感应读写,特别是读,需要磁盘直接接触磁头。
高振东还真看不起这东西。
他的话让池总工是又惊又喜,喜的是高总工果然找到了新路子,惊的是他的脑子动得也太快了。
这种直接找一条新路的方式,难度比起沿着花旗人已经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简直上天。
“您有把握?”
高振东笑着点点头:“有!不过这个事情,我还要做一些准备,找你们只是先通知你们,你们可以在硬盘的控制软件、磁盘驱动上先花花心思。”
相比磁头技术,硬盘的这些软件通用性要高得多,也是运算所能直接先动起来的部分。
而磁头技术,高振东准备整个大活儿。这东西可是他花了8次搜索机会从系统里弄来的。
之所以能只花8次机会,因为硬盘这东西和黔山有关,源于他上辈子看到的、黔山的一次不太成功的技术招商引资。
——微硬盘。
这个不太成功和微硬盘本身的技术关系不大,纯纯是被技术的发展给碾压了。
黔山引进生产出微硬盘的时候,U盘、Flash存储芯片已经开始爆发,微硬盘这东西自然是被秒得渣都不剩,生命周期很短,这东西甚至被用到了手机里,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但是别管成不成功,就问这东西是不是硬盘吧,而且还是使用了当时最新技术的硬盘,该有的东西一应俱全。
所以高振东花8次机会找到的东西很丰富,甚至还有一些超规格的收获——温彻斯特硬盘磁头技术背后的东西。
“行!我们跟你干!高总,你不用磁感应技术,那准备用什么进行读取?”
除了磁感应,池总工想不出别的读写方法来,高总工说不用磁感应,这可是直接颠覆了当前磁记录的根基——硬盘、软盘、磁带,可都是靠的这玩意。
高振东笑了起来:“准确来说,只是读取部分不用磁感应,写入部分还是要用磁感应的。”
读写分离?这可就有意思了。
“那用什么读取?”
高振东写了两个字:“磁阻!”
磁阻?池总工一脸懵逼。
说实话,池总工对这东西并不熟悉,虽然这是一个1851年就被发现的效应,但是真正被用在硬盘上,是后来的事情。
“高总,磁阻我不太懂呢……”池总工脸上带着一点不好意思的笑,这东西和他所了解的计算机之间,的确是有比较大的差别。
高振东只好把磁阻效应给他解释了一遍,池总工和另外的同志都很新鲜的听着,边听边点头。
“啊,我明白了,也就是说,磁场的变化,会引起某些材料的电阻变化?虽然这个变化很小,但是通过放大电路,能比较容易的把这个变化读取出来?”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这样一来,读取就可以离开磁盘表面,在离磁盘一定距离高度上进行非接触读取!”
这就是温彻斯特硬盘真正先进的地方:可以非接触读写,读写速度可以做得很快,不需要考虑磁头和磁盘之间的磨损。虽然这个距离很小,但是非接触就是非接触。
同志们都不是傻子,高振东这么一解释,他们就马上明白了这个东西的先进之处和巨大潜力。
池总工边听边赞叹:“这个原理好!比磁感应读取要先进得多,而且解决了接触式读取的重大缺陷。”
另外一位同志却是有些不解:“那写入呢?还是要接触的啊。”
这次是池总工自己就给他解释了:“你傻啊,写入也可以非接触,只要把写入磁头的功率做大一点,写入是没问题的。读取之所以要接触,是因为盘上的磁性材料在写入后剩磁是有限的,不接触读不出来,但是写入就没这个问题,磁头的写入功率,是可以做大的!”
高振东很是满意,看看,同志们都会抢答了!
“可是这个技术这么好,为什么花旗人没有考虑这种技术?”运算所的一位年轻同志道。
高振东摇摇头:“我估计不是没考虑,而是他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材料,比如控制……暂时他们还做不到。”
材料……又是材料……
第1104章 好多大活儿
看着自信的高振东,同志们才想起来,这位同时是一位材料学顶级专家,难怪他说还要做做准备,看来就是准备这种材料了。
至于控制,有了单片机,一切就有了基础,甚至必要的时候,为了这个搭上去一块C6132的主板也不是不能接受。
不过高振东并没有多解释,在这件事情上,他还有的是骚操作,磁阻……嘿嘿……
高振东在心里笑得像个二傻子一样,既然老佛爷都付过钱了,多扒拉点回来也是可以的嘛。
“这东西会很贵吧?”一位同志道。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早期肯定很贵,但是这种东西也就是在计算中心的高速计算机这些地方用一点,还是问题不大的,普通的同志,暂时还是用软盘吧。”
等到产量大了、甚至卖出去了,就能给自己的同志们配备更多了。
要知道花旗佬此时的硬盘,售价是数万花旗币,就是那个1货币单位能兑换0.88867克黄金的花旗币,想到这个神经病一般的兑换比例,高振东又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花旗佬的单位制来。
这东西价格贵着呢,还别不愿意,这年头哪儿有硬盘啊,这都是未来的硬盘,爱要不要吧。
反正别人不知道,卖给高卢人和老毛子,高振东敢肯定一卖一个准儿。
高振东的话,让池总工想起了自己此行的另外一件事情。
“高总工,你说起计算中心的高速计算机,我想起来一件事情。同志们普遍反映,C6132的新机器,在没有跑大运算量运用的时候,大部分算力基本都是闲置的,总感觉很浪费,用不完,根本用不完啊,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事情,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诶,想到一起去了,虽然算力用不完这种说法是绝对的扯淡,但是C6132这个级别的计算机,的确是已经到了在工作的时候有空闲算力的程度了。
高振东笑了起来:“嗯,正巧,我也想找你说这事儿。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池总工点点头:“嗯,我考虑过。我记得你搞的操作系统,天生就是可以将时间切片,分到多个任务上去的。我考虑啊,是不是改一改操作系统,将这个多任务充分利用起来,同志们只用一台C6108这类低速计算机,利用现在的高速网络设备连接到高速机上,控制高速计算机同时为多名同志服务。”
“哈哈哈,这个想法很好,我写操作系统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所以才设计的这么一个架构,不过啊,你步子小了一点。”
“步子小了?”池总工有些不解,我寻思我步子已经很大了啊。
“对,不如连C6108都不用,同志们这边只有显示器、键盘,一套显示器键盘作为一套终端,利用网络设备将键盘输入和显示器输出在主机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送,这样一来,别说C6108,就连单片机都行,甚至一块定制的数字电路芯片就能解决问题,便宜得多啊。而且此时通信设备都不一定需要用局域网设备,低成本中速中距工业通信设备都行,当然,前提是以文本应用为主。”
设计得当的话,485在这个地方也是能用的。
高振东此话一出,同志们顿时觉得天地都宽了起来。
卧槽,高总工这想法妙啊!这样搞的话,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同志们都能用上计算机了,甚至必要的时候,还能通过资源分配的倾斜,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独占使用C6132这种高速计算机的效果,而且顺带的,大家也都能用上高总工说的那种新型磁阻硬盘。
如此一来,不论是运算速度还是读写速度,两难自解。
“高总工,你这想法绝了!”运算所的同志们纷纷赞叹,真的,这脑袋是比不了。
高振东也没拒绝同志们的赞叹,这办法本来就是个好办法,也不用谦虚。
“那你们想要怎么做这个?我可以给你们AB两个建议,你们可以选一个。”
两个选择?
“高总工,您说。”池总工不自觉之间,又用上了敬语。
“A,是我直接写好,你们拿去调试,B,是我给出要求,你们来写。”
池总工毫不犹豫,忙不迭的连声答道:“BBBBB……”
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高总工,我仔细分析过您现在这个操作系统的代码,其实已经把基础打得很好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这个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写好,特别是有了你在要求上指导,我们明白了方向,这信心就更足。”池总工砰砰砰的把胸脯拍得震天响。
高振东点点头:“行,那就这么定。至于底层网络协议的问题,你们不用考虑,有同志在做,你们做好终端应用协议就可以。”
对于他来说,有运算所的协助,自己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
而且这种大型系统软件的编制,对于运算所的队伍来说是很好的锻炼,通过这个任务,能弄出一大批操作系统人才来,甚至日后比自己还厉害也未尝可知。
说到这里,高振东想起来了另外一个大型系统软件。
“另外啊,我还有一个建议,我想把数据库系统,增加上网络功能。”
“数据库系统加上网络功能?”这又是个大活儿啊!池总工兴奋不已。
“对,这样一来,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只需要用一台高性能、大容量计算机当做数据库服务器,就能让所有的机器都能用上数据库了!而且对于数据的收集、传输、管理、使用,也非常的方便。”
高振东说的前景,让池总工忍不住拍案叫绝:“对,这样一来,不但大家都能用上数据库,而且数据的合并在使用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完成了,不需要现在的数据库文件合并操作。”
哪怕现在有了高速网络,实际上还是单机版的数据库在进行数据合并时还是非常的麻烦,不但要多个文件合并,而且还容易出错。
“嗯,你们愿意就好。还是那句话,底层网络协议方面,你们不用考虑,京城工大的同志们正在做,你们只需要根据多层网络模型,考虑在应用层上进行数据库本身的工作协议就可以。关于这方面,如果你们没意见的话,我们就按照刚才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的模式来搞。”
“好好好!高总工,我们就这么干。”
关于网络协议的工作没捞到这件事,不论是厉所长还是池总工,都很是遗憾,我们才是高总工起家时的嫡系部队啊,怎么这么大个活儿的主体工作,就被京城工大给捡去了呢。
没想到高总工这里,居然还有这么多大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