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704节

  异构模拟设备的集成,困难程度比起数字系统来,难度简直爆炸,而且效果还不见得好。

  “嗯,这样一来,设备的集成难度会下降,而付出的代价无非就是部分相关设备可能需要进行模数转换,所有设备都至少需要一个简单的数字处理器和通信设备,但是我觉得这个代价值得!”防工委总工一槌定音,这事儿,值得!

  说完,他转向高振东:“振东同志啊,你这可以说是料敌先机了,不对,那不是敌人,应该上说是未雨绸缪。”作为防工委的总工,他说话用词很考究,有点儿“推敲”的感觉。

  高振东笑道:“我时间多,考虑得就多一点。”

  这句话让所有的同志呼吸都有点粗,高总工哪儿哪儿都好,就是冷不丁就装逼这事儿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关键是他自己毫无所觉。

  以他的成果数量和工作强度,他居然还能说得出“时间多”这话,就很淦!

  高振东自己果然毫无所觉,还在讨论工作。

  “如果没问题,那我回头就把我考虑的初步成果送到委里,请委里负责组织落实,我就甩手了。”

  防工委总工道:“后面你不跟一下?”

  高振东摇摇头:“不用跟了,传输设备我会基本设计好,软件协议我会制定好,至于基础的软件实现,就拜托给各位同志了,我没那么多时间。”

  主要内容把MIL-STD-1553B翻译翻译就行,传输设备有了前面两个通信设备的基础,也不困难,核心部分反而主要是要做减法。

  他这话的意思,听起来就好像是“饭我都做好了,你们只管吃”,偏偏还要找个没时间做借口,他真的,同志们哭死。

  话说你刚才不还说你时间比较多么?怎么到了这里又没时间了?

  总工闻言点点头:“行,那我就带着同志们摘个桃子!”他直接将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定义为“摘桃子”,因为他很清楚,高振东既然都这么说了,那他的设计完成度一定很高!

  看着高振东在上面侃侃而谈,谈笑之间就完成了一个复杂课题的推动和立项,林连伟和苏卫华在下面对视一眼,这位老同学,没法儿比!

  再想想他甚至在立项前就已经完成了主要设计,就更显得他不像人。

  算了,神仙过神仙日子,我们仅仅是普通优秀人才,就做好普通人的事情就行。

  此事刚刚尘埃落定,高振东就再次做出了安排:“嗯,这个事情定了,那其他同志就可以离开了,但是搞飞机总体和飞机控制相关工作的同志请留一下。对了,连伟、卫华,你们去找高所长,和崇礼一起等我一会儿。”

  还留?一个会被开成了三个,层级逐渐缩小,开得也是够节约的。不过同志们来一趟不容易,这也算是这年头开会的常态,有事情一次性说完,要不然下一次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才能聚齐。

  这次连军通所都没留下,而且目标很明确,就是飞机,不知道高总工在飞机上又有什么想法。

  没有被点名留下的同志们带着满意的神情,离开会议室,别看这个会时间不长,加起来满打满算就大半天,但是收获却是非常丰富,可以说是直接解决了不少他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碰到的障碍。

  等到同志们离开,只剩下飞机相关的同志和防工委总工的时候,高振东才拿出了在飞机上的一个基础性技术,也是1553B数字总线在飞机上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

  “同志们,把你们留到最后,耽搁大家时间了,不好意思。”高振东先道了个歉,这批同志是最苦逼的,每次做好了心理建设要散会,结果又被自己留了下来。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不耽搁不耽搁。”

  “要是这种耽搁的话,我恨不得天天都耽搁在这儿。”

  “……”

  总工笑道:“行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同志们,你这种留堂,他们恨不得天天留。说说吧,在飞机上有什么想法?”

  他心里高兴得很,他有一种预感,高振东这次要推动的,是一件影响到整个飞机行业的事情。

  这一点,从他把所有不同机种的同志全部留下来就知道了。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这一次,我是想利用刚才介绍的军用装备数据总线技术,在飞机上来一次大手术。当然,没有这个总线其实也能做,但是这个总线能一步到位,实现这个技术的全数字化,为它日后的广阔应用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他这话说得有些大,包括防工委总工在内,所有的同志都心生憧憬,“大手术”啊,众所周知,振东同志说新那一定新,说大就绝对大!

  但是是什么东西,能影响到几乎在场的所有机种?同志们想不到,哪怕是发动机、雷达这种核心子系统,这些同志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同志就不需要雷达。

  防工委总工第一个忍不住:“振东,你准备动什么手术?”

  高振东笑道:“同志们,你们有没有觉得,飞机操纵起来非常吃力,而且反应还非常迟钝,而且飞机操纵系统的布置代价非常大,对机体造成的限制很多?”

  说到这里,他想起后世著名的“空中健身房”,笑得加更灿烂。

  他这一提,同志们才觉得,这个切入角度那是真的妙啊!

  操纵系统,没有哪架飞机是离得开的,就算是不要发动机、不要雷达的滑翔机,也离不开这玩意,当然,只是不愿意在上面付出太多代价而已。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点头,高总工说得那是一点儿没错。

第1094章 电传操纵

  “嗯,是有这个问题,就算加上助力装置,也改变不了本质上飞行员是在和飞机较劲的本质。”要说这个,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搞高机动战术飞机的同志们。

  简单来说,最典型的就是战斗机。

  “我们战斗机随着机体和速度的增大,别说早期的纯拉线,就连液压伺服系统,也有类似问题,整条力的传导途径还是存在的。”说起这个,搞战斗机的同志就有话说了。

  “嗯,就算是轰炸机也是这样,虽然速度不是最快,机动性不是最强,但是纯拉线是很困难的,而液压系统不但要考虑机械连接,还要考虑液压的建立,要多出一套子系统来。”

  “不止一套,液压的可靠性不如纯机械,如果要可靠性高的话,要两套,而且是必须相互独立的。”在场有同志就是负责操纵系统的,对这些情况非常清楚。

  实际上,有些听起来很先进的飞机,在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先进,比如早期的“机库皇后”F-15,这货就是液压助力的,也是用了两套独立液压操纵系统。

  大家讨论了一会,这才想起来,高总工只说坏处,但是怎么解决并没有提到。

  “高总工,你想用电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不是傻子,特别是瓷飞厂的同志和高振东相当熟悉,干脆直接问了出来。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我就是这么考虑。我在想啊,能不能搞一套系统,利用电信号传输控制信号,这样带来的好处,可能不止刚才提到的那一点点。我初步给这个技术定的名字,叫做电传操纵。”

  ——电传操纵,这就是高振东想搞的事情,几十年后稍微上点档次的军用飞机必定采用的技术,当然,也不止军用,民用也用得很多,因为这东西别看卖得贵,实际上对于不论是设计方、制方还是运营方,都能带来极大的好处,属于是典型的多赢技术。

  在实际的商品中,有不少从厂商宣传看来诚意满满的新技术,实际上对用户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厂商大量采用的唯一原因,是看起来好看还省钱,但实惠却没多少甚至是在开倒车。

  但电传操纵不是。

  这玩意可不只是听起来把上下左右传到飞机机翼上那么简单,能带来很多的好处。

  “电传操纵?振东同志,详细说说?”防工委总工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这玩意听起来就好听,一定是个好东西。

  高振东点点头:“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将飞行员的操纵指令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电线传输到各个受控舵面的作动机构,将翼面的运动与飞行员的操作在机械连接上解耦。”

  “可是这样有什么好处?高总,这种技术一听就价格高昂,技术难度高,但是通过电还是机械传递,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如果说电信号速度快,拉线操纵因为弹性形变、热胀冷缩、摩擦系数等原因无法和它比及时性的话,那液压系统的刚性连接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和电信号的反馈速度基本是一致的。”

  一位搞液压操纵的同志对此提出了疑问,其他同志也纷纷点头,如果只是解决时延问题,那这个听起来就价格高昂的技术优势并不大。

  高振东站起身,开始在会议室的黑板上画飞机。

  “你的说法是对的,但是我们就算先抛开其他各种各样的好处,仅仅是从敏捷角度出发,液压比起电传,也有固有的缺陷,那就是机械+液压传动,实际上是存在传输延迟的,只是通过高昂的代价解决了这个延迟。”

  只要弹性形变存在,机械就免不了带来延迟和其他连接问题,而且这条传输路径越长,问题就越严重,就必须采用更加复杂的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液压系统几乎都是刚性连接带来的巨大重量,代价不可谓不大。

  高振东又说起了另外一个没法解决的缺陷:“而且从本质上来说,在大速度和大机动下,机械也好、液压也好,迟钝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控制面在机动中对操纵者的直接抵抗是固有存在的,这甚至都和延迟本身关系不太大了。”

  这就好像开车,虽然一打方向盘它就会听话转弯,但是齿轮齿条助力、液压助力转弯的力度轻盈、车身姿态和反应却很难和电动助力相比。

  “可是有的运输机虽然用到了液压助力,但是还是以拉线为主吧?这样不就能兼顾重量和延迟了?”有的同志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高振东笑道:“因为他们是运输机,不需要那么敏捷。而且就算是运输机,电传操纵的其他好处也足以让它取代机械、液压了。”

  “嗯……”提出疑问的同志陷入了沉思,好像是这么回事,运输机这东西对敏捷、延迟这些好像是没啥需求。

  “我们先不管刚才提到的问题,那在电传操纵带来的好处里,算是最微不足道的一种,毕竟有一定的可替代性。我们来看看别的好处。”高振东笑道。

  同志们暂时先放下这个事情,高总工说得有道理,只要其他好处足够大,那哪怕延迟这些指标都差不多,那也是值得搞替代的。

  大家看着高振东在黑板上笔走龙蛇。

  “第一个,就是重量,众所周知,电缆的重量比起钢缆、连杆这些东西来,可要轻得多。虽然我们可能需要布置很多电缆,但是总体下来,这一套东西还是比液压的要轻。液压如果要保证可靠性的话,代价非常大,多套独立的液压操纵连接,这个代价可是很大的。”

  说到这里,高振东还开了个玩笑:“而且,我们都知道,电是没重量的。”从宏观角度说,这话一点问题都没有。

  大家笑了起来,纷纷点头。光凭重量优势一项,就足够让人动心,至于说拉线操纵方式,在飞机速度、重量越来越大的今天,好像也就能在小型飞机上用一用。

  “第二个,就是结构便利性,我们都知道,电线是可以拐弯的,电也可以。相比对安装的位置、结构都有严格要求,其他系统必须对其做出妥协的刚性连接和拉线连接,在这方面电传操纵的优势大得无以复加,它可以见缝插针!”

  别说刚性连接了,就连拉线这种名义上是软钢缆、但是实际上依然对传输路径的布置依然有要求的方式,也没法和电传操纵相比。

  这个倒是好说,高振东一说,大家就明白。

  对于搞飞机结构的同志来说,刚性连接路径这种东西,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足够了——“如鲠在喉”。

  “对,这种对空间和路径有硬性要求的东西,越少越好。”

  “这样一来,在结构件上的开孔数量、位置、大小都很容易调整,对飞机机体设计非常有好处。”

  “嗯,能降低材料要求,减小加工难度,从制造上来说,也是能节省成本的,而且不需要为了这套系统做出其他妥协。”

  “不止是制造啊,还有维护!设计得当的话,换电线比换刚性连接件可要简单多了。”

  “……”

  看见同志们一兴奋越说越来劲,把话题引到了九霄云外,防工委总工笑着敲了敲桌子:“同志们,先不急着讨论,我们听振东同志说完嘛。”

  大家停下了讨论,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嗨,一看见好东西就把什么都忘记了。

  高振东也不以为意,有吸引力,才说明这个技术的优势巨大嘛。

  “第三嘛,就是电传操纵的控制更加精细,通俗的说,就是控制分辨率更高,这对于增强飞机的机动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更容易和机载传感器、机载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成,计算机发出的控制信号能够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在作动机构上实现,两者结合,能极大的提升飞机的机动性。更精细、更直接、响应快、易集成这四点加到一起,其实,这才是我想搞电传操纵的最核心原因——它能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

  高振东说得高兴,但是同志们听着有点懵。

  “高总工,飞机的机动性是由飞机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吧?就算是控制再精细,反应再快,各类传感器的输入参数再多,但并没有办法在本质上提升飞机的机动性啊。”搞飞机总体或者气动的同志对此感到不解,直接提出了异议。

  高振东笑了起来:“这个嘛,在这里我一时之间没法展开说,总之大家记住,有了电传操纵,我们才能够利用一种新概念、新技术,大大提升飞机的机动性。而且这个技术不只是提升飞机的机动性,还能带来其他好处,比如降低设计重量,降低所需推力等等好处。”

  “嗡”的一声,现场所有的同志都骚动起来。

  什么神仙技术?居然能带来如此强大的效果。

  提升机动性、减重、降需,这任何一项,都是搞飞机设计的同志梦寐以求的,高总居然能用以一个技术满足三种诉求?

第1095章 早有准备

  实际上,这是一连串的效应,或者说,是先有这个想法,然后才发现电传操纵是这个想法的先决条件。

  只是在高振东这里,他是先射箭后画靶,把这个过程倒了过来。

  只要是军迷,一听就知道他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

  ——放宽静稳定。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把F-15又拉出来,作为最早的三代机,这货不是放宽静稳定的,性能那么好,全靠一样东西——发动机!力大飞砖的典型。

  但是同志们对此一无所知,毕竟放宽静稳定的概念别说国内,就连国外都还在娘胎里呢。

  高振东说的话,让在场的同志们都陷入了迷茫、怀疑、惊喜等等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中。

  “这不可能吧?什么技术能达到这种效果?”

  “但是这是高总工提出来的,我觉得靠谱。”

  “我觉得相当靠谱,你没看见高总工都不往下说了么?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考虑已经非常成熟,不能再往下说了,再往下说,你看看我们防工委的老总会不会叫他住口?”

  这个理由听起来很荒谬,但是其他同志听了却觉得这个理由非常强大,深以为然。

  “嗯,你别说,你还真别说,你说得真有那么几分道理。”

  “对对对,高总工开会被捂嘴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还真就是这么个理儿。”

首节 上一节 704/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