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702节

  1Mbps的速度在日后是超级弱鸡,但是在这年头可以说是快到爆炸,是真的爆炸,至于炸的是什么,很快大家就会知道。

  高振东这话让在座的同志都骚动起来,能被他称之为“新”的进展,想必是真的新,不是那种小打小闹小修小改的新。

  对他有了解的同志都知道,当年就连显示器、键盘甚至打印机这些东西,他都不怎么看得上眼,不觉得那叫做“新”。

  短距、高速,这两个定义很重要,这也是高振东没有叫上邮通委那边的原因,这东西和他们没关系,他们的工作是骨干大型远程通信网,而这一块,反倒是十二机部这边的事情多一些。

  十二机部领导一听,觉得自己今天是来对了,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他虽然想不出要怎么用,但是一听就觉得这东西好。

  但是更激动的,是高振东点名请来的那一批——包括军通所在内的防工委下属院所,他们正在为这事儿抠脑袋呢。

  就在同志们都等着高振东往下介绍的时候,高振东自己却退位让贤了。

  “我们在这方面,一共有两个课题,现在都取得了可喜成果,现在,先让承担短距低成本低速工业通信课题的水利科技院信息技术处,向大家汇报相关工作进展。”

  他甚至还一下子搞了两个!

  十二机部领导转过头,对刚坐下的高振东道:“嗨,你说你,去耽误水利口的同志的时间干啥,这事儿我们自己部里不就做了嘛,下次不要这么麻烦其他部委的同志了嘛。”

  说是“耽误”时间,可话里的意思,却对十二机部没耽误上这时间感到很是不爽。

  高振东笑着打哈哈:“碰巧了,碰巧了,哈哈。当时就是有个水利上的传感器需要这个东西,我就教着他们做了。”

  还真是,高振东原本就没考虑这东西该谁做,只是恰好水利口的采集设备和传感器需要这东西,他就顺手交给薛崇礼他们了。

  “嗨……专业不对口,专业不对口啊。”

  在十二机部领导的抱怨和两个部委总工的憋笑之中,薛崇礼开始了他的汇报。

  随着薛崇礼略带激动的汇报,同志们又一次认识到,高振东的“低速”和他们意识里的低速,完全是两回事。

  “低速?这东西速度这么高,哪儿低了?”

  “对啊,这速度高得很啊,我觉得高委员带着邮通委搞的那个双音多频通信,那才是低速。”的确,DTMF用于通信速度是的确低,几个字节一秒,但是好处在于远程通信、指令编解码、控制直接成套。

  “19200bps!在高总工这里就是个低速?”

  “别想了,高总工眼里看到的世界和我们不太一样,你又不是不知道。”

  “……”

  其他同志还在惊讶于这个名字长得有些难记的设备的速度时,有些同志已经在心里激动得不得了了。

  这东西太好了,只要能有50米的可靠通信距离,那这种设备就大有可为,说得难听点,就算是10米,大不了花高成本在中间加上几个中继,也不是不能用。

  薛崇礼的汇报还在继续:“……按照高总工的初始设计,在他的指导下,我们第一步已经完成了分立元件组装设备的设计、调试和试验,在当前条件下,使用规定参数的双绞线,在19200bps速度下的可靠传输距离超过1000米……”

  现场“轰”的一声就炸了。

  1000米?短距?

  19200bps?低速?

  十二机部领导此时坚信一件事:高振东不会取名。

  他转过头来,对高振东道:“振东同志啊,下次取名字这种事情,交给部里的那些笔杆子就好,你就不要在这上面多花精力了。”

  高振东听得一头雾水,我起名咋啦?我家长缨长河的名字起得这么好。

  然而他并没有和领导就这件事情展开讨论,因为现场已经热烈起来,不少同志纷纷向薛崇礼发问,搞得汇报经验不太丰富的薛崇礼有些招架不住。

  还好,不用高振东出手,水利科技院的侯处长就站出来,接过了不少话头,有薛崇礼技术托底,他的经验做辅助,才算是应付住了同志们的热情。

  其中最高兴的,是搞飞机、坦克、汽车这类复杂大型装备的那一帮同志,如果说搞导弹的同志,在导弹不够大、功能不够复杂的情况下还可以不需要这东西的话,那对于系统复杂的大型装备,这东西的好处可就多了。

  特别是需要和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结合起来的时候。

  “这东西好啊,这样我们就能在飞机的任何地方布置控制设备、传感器,并且还能把它们高速的连接起来。”

  瓷飞厂的同志一脸的幸福,其实不只是瓷飞厂,还有其他的飞机研究所的代表也是相同的感受。

  非要说的话,模拟通道倒是也能实现类似功能,但是在自动控制这方面,绝大部分应用上,模拟和数字之间的差别懂的都懂,后者的优势太大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模拟通道往往一条通道只能传输一路数据,但是数字通道可就不太一样,这在压缩装备的体积、重量等方面非常重要,而且还能压缩成本。

  数字设备发展到最后,往往比相同功能的模拟设备要便宜得多。

  各飞机研究所的同志看着这东西,心里好像有好多好多的想法飘过去,但是一时间又抓不住重点。

  薛崇礼接下来的汇报,算是解开了同志们心中最后一点疑虑:这东西为什么叫低成本、工业。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这种设备的集成电路化设计,并利用集成电路的特性,将这种设备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向高温、高湿、强振等方向拓展……”

第1091章 这才是高速

  高振东在努力的同时,十二机部也没闲着,他们除了1274之外,也在孵化别的集成电路生产厂,而且已经获得了初步成效,其中一部分就准备孵化在黔山,可以预见,集成电路的成本必然下降,所以这东西一旦集成化成功,的确比全分立元件的要便宜。

  而且这种便宜不只是设备本身,还包括了其自身体积、耗电的减小,为其母设备带来的边际效果。

  至于“工业”两字儿就不用说了,高温、高湿、强振等恶劣环境在工业中出现更多,集成电路是要比分立元件的电路更加容易完成对应加固。

  十二机部的总工对高振东道:“振东同志啊,你这短距低成本低速工业通信设备的名字长虽长点,但是每个词可都是被你用上了哈,当然,短距和低速这个事情,值得商榷。”

  现场的同志们都笑了起来,这两个词的确是用得不对。

  没想到高振东却笑得更厉害:“短距嘛,和邮通委那边的通信距离来说,1千米的确只能算是短距。至于低速……呵呵……”

  你“呵呵”个毛线,你对技术水平的评价不太正常,要求明显畸高,不要把大家全都拖下水嘛。

  十二机部和防工委的同志,在心里疯狂的吐槽高振东,然后就听见高振东道:“接下来,请各位同志听取关于计算机短距高速通信的另外一套设备的结题汇报。”

  大家一听就是一惊,和刚才的那个不同,刚才那个是第一阶段,但是这第二个,却是已经直接准备结题了。

  看着往汇报席上走的1201厂计算机设备研究所的同志,十二机部领导笑开了花,这就对了嘛,就是这味儿!就是这味儿!

  都说好货沉坛底,这个后汇报的,想来比前面一个更加重量级,而且是直接结题的,看来高振东同志还是把好东西留给自己人的嘛,十二机部领导心里颇为满意。

  负责汇报的是小高所长,这事儿阵仗太大,研究所的小年轻上来怕镇不住场子。

  “先向各位领导、同志汇报一下,这个计算机局域网络通信设备配套的课题,是我们所的高振东高所长,独力完成的设计,包括芯片设计、电路设计都是他亲力所为,我们其他同志主要只是完成的制造、测试工作。”

  别看所里都叫高振东“高总”,叫小高所长“高所”,其实那是为了把两个人区分开来,高振东在1201这个研究所的真正职务是所长,小高所长是副所长。

  防工委、十二机部的几位部委领导现在对这个设备就更好奇了,当然,也包括军通所、京城工大相关专业的同志。

  高振东自己亲手做的?那就不得了。

  刚才那个让同志们觉得反向“名不副实”的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但是那只是高振东只作带头和指导,自己并没有亲自做。

  现在这个到底得惊人成什么样?

  在大家的好奇之中,小高所长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都炸了锅。

  “这套设备是用于将计算机组成计算网络的设备,可以让网络内的任意计算机之间,自由的相互通信……”

  任意计算机之间?这在以前,是同志们从来没有想象过的道路。

  调制解调器连接计算机,是点对点的,单个调制解调器同时只能有一台机器接入。

  而理论上,要么只能是断开后才接入别的机器,要么是要同时接几台机器就要在服务器端增加几个调制解调器,但是这套设备却是不需要?

  其实他们还是被现有的客户机-服务器应用桎梏了,在这个层级的网络结构里,没有服务器这个概念,服务器那是往上的层面的。

  不管同志们怎么想,更大的冲击还在后面。

  “……这个网络在不突破最高节点限制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的增减网内计算机数量,且操作简单……”

  自由增减?听起来是接插就行?

  嗯,这个好这个好,但是有跟着高振东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同志已经叫了出来。

  “这是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啊!”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网卡这东西跨了好几层,但这是他们最为朴素的表达方式。

  小高所长扔下了最后一枚重磅炸弹:“当前已经实现的传输速率为1Mbps,传输距离……”

  还没等他继续介绍传输距离,现场就已经被同志们的声音彻底淹没了

  “1Mbps?没开玩笑吧?”

  “这么大的带宽,谁用得着?”

  “这个速度,我接收了数据往磁盘上写都来不及写!”

  “难怪他说19200bps是低速……”19200bps大概是20kbps,和1Mbps相比,只有对方的1/50。

  这个带宽对于现在的同志们来说,感觉实在是太大了。

  最先从震撼中回过神来的,是一个很特殊的单位——军通所。

  他们第一反应是——指挥车能升级了!

  现在他们在指挥车的各个终端之间,数据传输速率有限,很多复杂功能无法实现,但是有了这个高达1Mbps的网络设备,加上自由组网的特殊功能,他们可以做的事情可就多了起来。

  而运算所的池总工他们,才是最激动的那个,他们是最清楚的,这东西到底能干啥。

  池总工站起身来:“高总牛逼!”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这位同志很接地气啊。

  十二机部领导看向高振东:“合着你的大动作在这儿呢?”

  高振东点点头,向大家道:“是的,工业通信那个,就算是总线形式连接多台计算机,也并不适合构建计算机网络,不过胜在简单、便宜。而这一个,是真正的网络组网设备,计算机局域网的基础。”

  “局域网?”有同志是没学过计算机网络的。

  “是的,你可以看作是把小范围内的计算机连接到一起,这就能做很多事情。”高振东略微解释了一下,不过今天不是计算机网络课,他没有多说。

  嗯,懂了,计算机版的人多力量大……有的同志理解很朴素,不过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没错。

  计算所的池总工心痒难耐,问出了以一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这套设备的传输距离是多少?”

  高振东又把舞台让了回去,有嘴替,不用自己说:“这个问题,让我们高所长来汇报吧。”

  同志们听着他的话感觉怪怪的,然后就听见小高所长道:“经过试验,该设备的传输距离为180米,同时,高所长的设计里,有最大传输距离500米的版本。”

  系统在给网卡的时候,虽然最大速率因为技术环境原因缩水到了1Mbps,可是传输距离却是扎扎实实的按照以太网10Base-2和10Base-5的规格来给的,细缆185米,粗缆500米,两者虽有不同,但是系统给做兼容了。

  同志们面面相觑,这玩意距离也不算近啊。

  看来高总工起名字那是当真信不得。

  500米?不需要不需要,有200米,就已经很足够了,同志们想道。

  “这么远,这么快?那我可以把大量的文件都放到一台专门的大容量计算机上,别的计算机需要的时候就去取就行了,这样既方便,又容易管理,还能降低普通工作计算机的成本。”

  对于相当一部分工作计算机来说,考虑到速度的需要,他们还是尽量在给配磁芯存储器作为外部存储器,可是这玩意贵啊。

  现在有了这个技术,就可以把文件都放到一起,按需取用,普通工作计算机的磁芯存储器就可以做小一点。

  “对对对,甚至普通工作计算机就不给移动存储设备,只有固定存储,也有利于重要文件的管理。”

  有的同志马上就引申出来,对于防工委下属厂所来说,这可太重要了。

  “这样一来,一些类似大型图片之类的数据,用起来也没那么麻烦了,不需要切割转移,直接从网上就能传输。”

  大图、装了大量数据的数据库、带图的文档等等,现在成了同志们在使用中最头疼的事情,他们甚至大到了需要切割才能转移的程度,否则就得拆存储器。

  高振东上辈子学的Unix里面的split之类的命令,就是干这个的,只是后来没人用了而已。

  听见同志们脑洞大开,高振东笑而不语,可以干的事情多了,不过还缺点东西,等一等吧,快了。

  接下来,同志们兴致勃勃的看了水利科技院和1201厂计算机设备研究所的同志,在5台计算机上进行的演示,啧啧称奇。

首节 上一节 702/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