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很快老陈的担心就得到了缓解,不是验证得快了,也不是高振东那儿没货了,而是高振东人不见了,未经验证的新材料,暂时停止了增长。
第956章 新坦克
在1962年的最后几天,从草原拖拉机厂传来了好消息。
“高副总师,这一趟你必须得过来了,咱们的二代坦克要定型了!”二代坦克的总师罗总在电话里激动的对高振东道。
实际上,草原拖拉机厂和防工委,早就对这个坦克做过一次定型,但那其实只是为了抢名分的,实际上是给上面某些新技术一个出身而已,并不是完全体。
当时唯一没有解决的,实际上是新发动机及传动机构。
虽然这个坦克的使用并不急,但是久拖不决的定型让防工委的同志觉得非常不爽,有些新技术我们早在两年前就完成了,就为了等发动机和传动,要把他们名义上的使用时间拖到什么时候?
不行,咱们先定一个!
所以防工委和草原拖拉机厂早在62年初,就进行过一次定型,定型的名字,就叫做62式主战坦克。
不过定型之后,这个坦克并没有投入生产,而是放在那里,继续等待它的完全体——搭载水平顶部对冲二冲程柴油机及配套的传动系统的完整二代坦克。
这个发动机的名字听起来有些神奇,但是这不重要,我们想叫它什么就叫什么,这是我们的自由。
实际上搞水平顶冲发动机的卢工,动作已经很快,这个发动机真正搞起来,也就两年多时间,一台从无到有的发动机,简直是神速。
之所以防工委和草原拖拉机厂觉得这玩意动作慢,实在是因为其他项目动作太快的缘故。
毕竟里面相当一部分技术在二代坦克还没立项,还在预研的时候,就已经搞出来等着了。
这不,这个二冲程发动机一达到验收要求,他们就马上把会议通知发到了高振东这里。
高振东其实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自己除了参加总体方案论证,提出多项总体建议,提供了包括火力、火控、观瞄、防护在内的多项技术,并且提出并确定了二冲程发动机为主的动力路线之外,好像也没干啥。
至少他自己这一年基本上就没管过这个事情,都是草原拖拉机厂的同志们在努力,惭愧惭愧。
草原拖拉机厂:你特么闭嘴!
不过惭愧这事儿先扔一边,这个定型会是一定要参加的,这玩意一出,结合其他装备,可以彻底解决北面的威胁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数量,不过这个事情高振东反倒并不担心,如果真是好货,想爆一个合适的数量出来对于我们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20世纪之内,我们穷了几十年,但是再穷,爆出来的坦克、装甲车的数量依然恐怖。
高振东前世看到的各种高技术武器贵,其实也没贵到夸张的程度,至于大家看到的花旗佬那贵得出奇的高技术武器……呵呵,这事儿其实要问史密斯专员。
而且以二代坦克的性能,相比原本5DL的产量,完全可以少生产一些,平时不见得需要那么多。
再说了,高振东还有后手。
T-54/55又不是不能用,对吧?大毛二毛。
告别依依不舍的娄晓娥,高振东踏上了通向九原的火车。到九原距离不算特别远,而且火车比较安全,安-2再是安全,也没有火车安全。
以这个时代的火车速度,就算是脱轨了,只要不是掉到悬崖下,实际上生还概率非常大。
在“况且……况且……”的声音中,高振东的火车驶入了九原站站台,透过车窗,高振东一眼就看见了站在站台上的何总。
他非常显眼,他站的地方,除了他们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接站群众,一眼就看到了。
列车停车位置不像高铁一般精确,或者说这年头都没有这个概念,列车驶过了他们方才停下,何总带着人跑了过来。
“高总师,你可来了,就等你了,哈哈哈。”
高振东笑道:“我一接到通知就过来了,从一开始搞装甲,到现在都三年了吧?可算是有结果了。”
“别啊高总,一开始是装甲和炮一起搞的。”老何很是坚持,实际上装甲比炮要早那么一点点,老何被搞装甲的关总两种新装甲剃了个光头之后,才过来找的高振东。
不过高振东没有点他的水,老何就好这一口,反正都是59年底,没区别。
“现在情况怎么样?”高振东问道。
知道肯定没问题,但是心里会不自觉的担心,人之常情。
“没问题,你放心,实际上这次要验的,就是老卢,其他的都在包括雪城在内的多个兵器试验场地试过很久了。不过罗总师要负责验收的总体工作没法亲自来接你,要我给你转达一声。”老何很是自信。
坦克要试验的肯定不止武器和防护,所以辗转多个试验场,就是为了尽可能的试验更多的环境。
其实对于小国来说,买武器吃不准合不合适的时候,找幅员辽阔的大国买就对了,尤其是横跨热、温,还带点寒带气候的那种,它们的武器对适应性要求极高,出错的可能性小。
一行人坐车赶回草原拖拉机厂,已经是快晚饭的时候,一群熟人围了上来,叫老总的有,叫老师的也有,这里头的年轻人跟着高振东学习过的可不在少数,尤其是去学坦克火炮稳定系统的那几个。
还有一些是防工委的,高振东在再远一些的地方,还看见了防工委的领导和总工,两人站在一辆型新坦克旁,摸着坦克,不知道在说什么,看起来神情很是激动。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定型会准时召开。
先发言的是防工委的领导,他没有想压轴的想法,反而是想早一点把自己心里的话说出来。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辆坦克已经是第二次定型了,这个二次定型不是因为它做得不好,而是因为它太好了!好到我们容不得它一点缺陷。宁可经过长久的等待,也要让它以完美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部队里。”
台下掌声响起,人们有点热泪盈眶。
“其实我说长久的等待,这话是有些过分了,这辆坦克的先进性,是前所未有的高!它研制的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快。而长久的等待这种不够客观的说法,实际上代表着我们对于国产新式先进武器的长久期待……”
会场鸦雀无声,仿佛都在回味着自己期待先进装备的心情。
“……我们都应该记得,从打小鬼子开始,哪怕面对他们的薄铁皮,我们也要付出多少鲜血和牺牲才能阻止他们逞凶……好在我们的等待不是白等,如今,它来了,它带着一身的先进技术和领先的性能来到了我们身边……”
防工委领导是会作诗的,水平高起来那是真的高,当然搞起来也是的确搞,所以说话抒发起感情来也很是自然。
“下面我宣布,1962年式主战坦克最终定型会,开始!”
“哗哗哗……”下面一片掌声响起。
掌风搅动会场,会场旁边一辆坦克上的红花,被吹得微微摆动。
这辆坦克非常漂亮,刷着绿色的油漆,看起来比5DL总体要大一圈,用最容易理解的形容就是——多出一对负重轮的长度。
坦克的车体正面,是厚厚的复合装甲块,没有航向机枪。
但是它和5DL之间,一眼就能看出分别来,如果不是车体有部分细节似曾相识,绝对没人能看出两者是前后两代坦克,因为两者的炮塔完全不一样。
5DL是圆滚滚的铸造炮塔,而二代坦克是带着一定倾斜角的焊接炮塔,有棱有角。
不过坦克正面的主装甲倾斜角根本看不出来,那里被两块楔型的复合装甲块给占据,将后方的主装甲遮挡得严严实实。
炮塔侧面,两边各有一个扇形的烟雾弹发射器。
炮塔的尾部,比5DL看起来要大一些,呈方形。
炮塔前方,一根长长的炮管看起来比5DL的还要长、粗,旁边有一个明显的并列机枪孔。
炮塔顶部有横风传感器、热像仪窗口、两个人员进出口和一挺12.7mm高射机枪,这挺机枪倒是和5DL的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和高振东想象中唯一不同的是,炮塔顶部有一些方形的装甲块尽可能的覆盖了空白区域,高振东看到这里笑了起来,看来装甲兵那边也看到这次打脏三的战例了,反应快得很啊。
装甲兵:你笑啥?还不都是你干的好事。
62式主战坦克的总师罗总走上汇报席,亲自汇报。
既然大部分性能参数和子系统,在上一次定型中已经通过了鉴定,那这一次汇报的重点自然就不是他们,这些子系统的情况可以稍微简略一点,到最后做个总结就行了。
现场的同志里,其实最激动的不是这些搞二代坦克设计的,而是陆军的代表,他们脸上完全是那种“可算是轮到劳资牛逼”了的表情。
激动、昂扬之中带着一丝解气。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如果同志们拿到汉斯国豹-1的性能参数,可能会产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西方国家S2后的第二代坦克,拉垮得一批。
但是我们的对象,不是这些弱鸡。
第957章 请尊称我FTFCS
别人可能暂时没有意识到,但是高振东对此心里非常清楚,如果无所作为的话,下一步面对的将是个什么玩意。
他甚至都没有关心老毛子的T-62在这条线上到底会不会和上辈子看到的一样,不过大概率依然如此,毕竟上辈子的T-62就是老毛子在这个时候的极限,而自己对老毛子那边几乎没有任何正面影响。
他盯上的是T-64,这个传说中T-72还是它的简化版、几乎看不见出售和军援的东西。
当然,T-72和T-64的关系没有那么简单,这种说法有点以讹传讹的意思。
毕竟T-72晚那么多,退一万步说,就算一开始想做简化版,但是冷战期间瞬息万变的技术发展,决定了T-72不可能是简简单单的T-64简化版。
就好像球电理论上里是猛禽的低端或者补充,但是它的航电架构和光电系统可以吊锤猛禽一样,事物总是发展运动的。
此时台上,罗总正在情绪高昂的汇报着坦克的情况。
还别说,有了高振东在背后材料加持,加上计算机在运算方面的协助支持,还有十一机部想办法提高的机床精度,搞动力的卢工他们那是真能干。
他们不但搞出了水平对顶二冲程柴油机,还顺带着在5DL两级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基础上,搞出了三级行星齿轮变速器,进一步增大了传动比,放大了扭矩。
如此一来,在必要的时候,二冲程柴油机扭矩相对较小的缺陷得到了缓解甚至可以说是解决,毕竟一个问题缓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说是解决了,太低的概率在工程上是不一定会考虑的。
至于一开始的液气悬挂、液力传动、液压操纵组成的“三液”系统,事实证明步子略大,好在没有扯着什么东西,液压操纵倒是实现了,可是负荷更大的液气悬挂和液力传动却是没有实现,要不然也不会去搞三级行星齿轮变速器。
但是不论是高振东自己,还是部队方面,对这个都没什么太大意见,没搞出来就没搞出来吧,锦上添花的事情,没关系,我们要的雪中送炭的那些都搞出来了就行。
实际上高振东觉得这是好事情,以现在的液压系统功底,这两玩意就算搞出来了,实际用起来也不知道要出多少幺蛾子,这些东西不像炮和甲,打穿了就是打穿了,扛得住就是扛得住。
炮和甲实际上一辈子加起来真正发挥作用也没多长时间,一根炮管按照实际使用寿命,是按秒计的,几百发到上千发的寿命,加起来其实也就那么一点点。
至于甲,那就更是,发挥作用的时间可能就是那一炮两炮的事情。
但是动力系统不同,这套东西是要长时间工作的,稀奇古怪的毛病会更多,短时间试验可能觉得一切正常,可是时间长一点什么毛病都蹦出来了。
“……经过试验,这套动力系统在各个环境适应性试验场都显示出了较高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坦克总重41.5吨,发动机功率690马力,吨功率16.6马力/吨,在装甲和重量大幅上升的同时,远优于原T-54坦克的14.2马力/吨,使新型坦克获得了较好的机动性……”
这个数据别说别人了,高振东听着都爽,发动机功率从520马力提升到690马力,这简直就是飞跃。
这个吨功率,虽然比不上T-72,但是却比T-64要强点点,这就够了,要什么自行车,卢工战斗力简直爆表好吧。
“……最大公路速度60千米/小时,越野速度35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不带副油箱420公里,带副油箱500公里……”
速度数据全面优于一代坦克,是二三代坦克的主流数据,别说现在能略显超纲,就算是放到二十年后,也不算是差的,听得陆军的同志美滋滋的,这个好,跑得快才能追得上。
只是行程没什么提升,没办法,虽然油多了,可是车子也重了,而且二冲程柴油机油耗本来就比较大,能维持原样,陆军的同志已经非常满意。
要什么自行车,400多公里还不够你打的?就算是实际行程可能要打点折,但是400公里实际上对坦克驾驶员来说已经非常极限。
不过高振东建议他们装了个副油箱,也算是把5DL-2的一项改进提前拿到了这个二代坦克上面,这样一来,这个公路行程可就非常好看。
“振东,这个副油箱是你建议装的?”防工委领导探个脑袋过来问道。
“其实也不完全是,我的建议是装个外挂固定装置,根据情况装副油箱也行,挂自救木也行。”自救木,我们和老毛子很多坦克屁股上会挂一根圆木头,看起来很土,实际上在沼泽地带陷车了自救还挺有用。
“呵呵,然后他们选择了全都要。”领导看着会场旁边那辆坦克上的副油箱以及前面垫的一根自救木。
“我看啊,应该是部队的同志要的。”
“有道理,哈哈哈。”领导和高振东一起笑了起来。
“……新型坦克采用了水平-垂直双向稳定器、激光测距仪、横风传感器、火控计算机等先进设备,火控系统为下反稳像指挥仪式火控系统,且配备了炮长热像仪,具有极强的夜战能力……”
没错,高振东从5DL的师从白板T-54A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火控,直接跨过扰动式火控、非扰动式火控,为新坦克选定了下反稳像火控,实际上在这时候,除了我们这个新坦克之外,根本就没有“上反下反”这两个概念。
而高振东前世,真正用下反稳像的,只有我们,老毛子那个传说中的“下反稳像”要更复杂,功能也更好一些,实际上不是我们的下反稳像。
抛开原理,直观来说,自动装表扰动式火控是需要瞄两次,一次测距,一次是根据弹道计算机计算后给出的瞄准点精确瞄准。
非扰动可以只瞄一次,计算机直接就给瞄准点,但是需要精确调整一下。这两种都是瞄准线随动炮轴线的,最多能做到短停射击,动对动那纯靠个人技术瞎蒙。
而稳像火控则是炮轴线和瞄准线是分开的,而且瞄准线有自己的稳定系统,这就为动对动射击提供了基础条件。
至于猎-歼(双指挥仪)火控系统,高振东没有玩那个花活儿,太超前了,观瞄设备车长一套炮长一套,那价格可有点咬手,连既要又要还要的部队同志听了都直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