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595节

第921章 亲自问问

  “威力大不说,密度也大,撞击感度比RDX和HMX都低,摩擦感度高点和HMX差不多,热稳定性5s爆发点323摄氏度比RDX稳定得多,和HMX几乎一致,也就是比TNT差点,熔点110摄氏度比开水略高,容易熔铸,但是又不会在常态下熔化……这天生就是最好的炸药啊!这东西看着,不得了,甚至能……”

  说到这里,搞导弹的同志有些心里不托底,将信将疑的转过头来。

  “领导,这东西真的靠谱么?我不是不相信同志啊,就是这个跨度,着实有点大了,我看着感觉……”

  不怪他疑惑,黑索金(RDX)已经是高能炸药,比黑索金更高的奥克托金(HMX)又更进一步,几乎是当前最威力最大的稳定炸药。

  然后现在突然发现手上拿到了一种性能比HMX还要好,而且使用方便性和环境要求比HMX还低的的新型炸药,心里有点不托底也是正常的。

  这上面只有这简简单单的一些参数,但是合成工艺和路线被抽掉了,看不出到底是不是可行。

  听见他的话,防工委领导笑了起来:“嗯,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这个东西虽然还只是理论上的设计,但是技术来源、可靠性和实现可能性是很高的。”

  “理论设计?也就是说,现在这个叫做DNTF的炸药,还不存在?那这些参数是怎么得出来的?”搞导弹的同志有些急眼了,这听起来不靠谱啊。

  “技术提出者计算出来的,大概是这么回事儿吧。不过重申一遍,你不用担心技术来源的可靠性,记得你们的偏二甲肼燃料组合,以及偏二甲肼的合成工艺哪儿来的么?”

  防工委领导一点不急,这事儿换成谁都迷糊,但是从高振东那儿来的,就不用迷糊了,迷不迷糊的不重要,你就说你信不信、用不用吧。

  DNTF,一种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全称一听就头大,而且有泄密可能,所以材料上只有DNTF这个简称,没有全称。

  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

  这东西在高振东前世,没有著名的CL-20(一种全氮阴离子盐)炸药那么出名,但实际上,这货和CL-20是一个级别的东西,看这货的结构式就知道,同样是除了氧,几乎就只有氮。

  众所周知,氮气的脾气很好,但是化合物里面的氮,脾气就一般都不好,数量越大越不好。

  而且合成原料很容易获得,合成步骤也简单,4步反应就能搞定,产率也不算太低。

  最神经的是,这玩意在高振东前世的网络上,居然合成步骤和基础工艺是公开的。

  恰好,高振东知道有种固体推进剂就是用的这东西,那不是巧了么。

  听了防工委领导的话,搞导弹的同志几乎立刻就把心给放下来了,原来是那里啊?那没事儿了,看来可行性很高。

  他们现在都记得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燃料组合给他们带来的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以及对方提出来的偏二甲肼合成工艺那极高的成熟度和可用性。

  有这么一位同志在外面帮忙,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虽然他不清楚这位或者是这批神交已久的同志到底是谁,在哪里,但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向着一个目标努力。

  “啊,那我明白了,哈哈哈。”搞导弹的同志美滋滋的翻开了第二份。

  依然只有一些参数,但是没有关于合成路线的任何内容。

  依然只有一个简称,B-GAP,里面涉及到的理化性能就更多了,不过现在这位搞导弹的同志不是搞发动机的,更不是搞推进剂的,很多都看不太明白,但是至少有几个东西他是能看明白的。

  B-GAP实际上是支化聚叠氮缩水甘油醚的简称,一看名字就知道,又是氮,一种密度高、含能高、力学性能好的含能炸药粘接剂。

  “……以B-GAP为含能粘合剂的混合炸药,比同配方惰性粘合剂混合炸药单位爆热增加1400kJ/kg以上……”

  就这一条就能看出来好处,别的都不用多说,爆热高意味着能量更高,单位爆热1400kJ可不是闹着玩的,举个例子,TNT的爆热是4400kJ/kg。

  “……玻璃化温度低,敏感度低……”

  敏感度低,就意味着加工的时候对环境条件要求低,加工、使用难度和危险性降低。

  可别小看这一点点改变,诺贝尔奖就是靠着降低硝化甘油炸药的存储、运输、使用危险性才诞生的,要不然诺贝尔也发不了财,自然也就没诺奖。

  这么一想,搞导弹的同志觉得这个事情瞬间就高大上起来。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就和一个小男孩手里有鞭炮,面前有牛粪一样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愣着干什么?用B-GAP粘DNTF和其他炸药组分啊!

  搞导弹的同志看到的第三份材料,就是这么一个结果,也不全是这两样东西,还加了一点别的。

  这个名叫GAP超高能推进剂的东西,里面别的没有,就B-GAP、RDX、DNTF,就这三样东西。

  得益于B-GAP优良的力学性能,B-GAP的含量在推进剂里的占比只有10%,这是很不得了的一个结果。

  实际上,高振东是直接跨过了同为含能粘合剂的NEPE推进剂,直接搞GAP推进剂,之所以搞这个,和先进性倒是没有很大关系,实际上主要取决于两个理由。

  第一,他前世看过的资料,就是GAP,NEPE没有系统性的看过,因为不够新,他没看过,系统自然生不出来。

  第二,GAP推进剂实际上的配方比NEPE要简单,它甚至可以不需要增塑剂。

  至于比冲方面,NEPE和GAP倒都是一个级别的,GAP只是在力学、理化、潜力方面更优秀,但比冲都属于远超HTPB推进剂至少25%以上的那种。

  这么一对比,对于高振东来说,不搞GAP就是傻子。

  其实这和他不搞CL-20而搞DNTF是一个道理,两者一个级别,但是他手上没有CL-20反倒是有DNTF。

  对于搞导弹的同志来说,这种GAP推进剂不需要别的理由,就一个东西就能让他眼睛发直。

  比冲!

  至少2500Ns/kg以上的比冲,这让任何一个搞导弹的人来都欲罢不能。

  要知道,在这之前,他们能看到的最高的固体推进剂比冲,还不超过1800Ns/kg,实用的惰性粘合剂推进剂最高比冲,大概是HTPB的2100Ns/kg左右,再往上就上不去了,当然,理论还能再高点,或者添点铝、高氯酸铵之类的东西。

  而高振东拿出来的这个GAP推进剂,在连HTPB推进剂都没见识过的同志们看来,无疑是惊为天人。

  这东西不用都对不起炎黄二帝,列祖列宗,还有无数的革命先烈!

  比冲这东西,对于射程的提升不是线性提升的,而是大约是指数级别的提升,而且这种提升效果,对于射程越远的导弹,就越明显,洲际导弹从中得到的好处,比中程导弹更多。

  粗略估计,这从1800Ns/kg到2500Ns/kg,38%的比冲提升,同样重量的推进剂大约能带来80%以上的射程提升。

  而且这个推进剂密度还忒高!同等重量下又能减小一点体积。

  哪个搞导弹的同志经得起这种推进剂的考验?

  什么固体发动机不会搞,什么射程太远打不准,先去他娘的!

  这种推进剂,我们一定要用!

  看着搞导弹的同志们越来越激动的神情,防工委领导笑眯眯的道:“怎么样?现在是不是感觉有点信心了?哈哈哈。”

  “有!有!这东西无论如何要搞一搞,我还就不信了,如果这个是真的,我们难道还搞不出一个好导弹来?”

  只要射程解决了,精度嘛……前面自己都说过了,差点就差点吧。

  “那液体的还搞不搞?”有同志问道。

  这个事情,倒是把大家都给问住了。

  说不搞吧,万一固体的进度慢怎么办?

  说搞吧,好像又有点浪费?

  防工委总工笑了起来:“这样吧,我倒是做了准备的,这个固体推进剂的研究者,我们已经请过来了,在别的会议室等电话呢。按照规定你们见不了面,但是打个电话亲自沟通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有了几个月前上一次类似会议的经验,现在他也精了,这事儿和高振东关系大,我就先把高振东请过来等着。

  搞导弹的同志一听大喜,诶,亲自问问,预计进度如何。

  此时高振东正在另外一间会议室里不慌不忙的等着呢,等到电话打过来,听见搞导弹的同志的问题,高振东笑道:“这个固体推进剂的速度,应该不会慢,这每一步的反应物、添加剂、催化剂、反应条件、反应工艺虽然没有非常仔细,但是只缺一些细节上的条件,需要试验确定和优化,但是这条合成线路我有信心,没有任何问题。”

  能有什么问题,本来就是前世的论文,里面的东西非常详尽。

  “至于你们刚才提到的搞固体的同时还搞不搞液体,我个人的建议是两条腿走路,固液都搞。”

  “啊?这样搞成本是不是太高?”全场哗然,连防工委领导都有些扛不住,这小子,贪心的时候那是真贪心。

第922章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是这样,我的意思不是你们搞,液体导弹交给别的同志顺带着搞。”

  高振东的消息,隔着电话都能听出来,但是同志们听见就更笑不出来。

  诶哟卧槽,这更过分,还要另外成立一个机构来搞液体弹,那特么更花钱了。

  “这投入是不是太大了一点?”防工委领导皱着眉头。

  “不大啊,请搞运载火箭的同志搞一搞嘛,他们运载火箭现在肯定是液体嘛,这东西和洲际导弹,实际上区别就在导航和制导上面。不论固体液体,导航和制导其实是一套东西,你们搞固体本来就是要搞的。”

  “搞运载火箭的同志负责解决液体导弹的射程问题,这个事情本来就是他们要搞的,只要他们想打上高轨道,这个就跑不掉,剩下的你们用固体弹的制导系统往上面一装,也差不多能搞一个洲际导弹出来。”

  高振东这话,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

  实际上,我们最早的运载火箭,就是用导弹改的,高振东只是把这个过程给反过来了而已。

  “嗯,有点道理啊。运载火箭那边现在本来就在搞系列化发动机和大运力火箭,在设计过程中,顺带着考虑一下导弹的要求,预留一些冗余度,应该也不是不行。”

  他们这时候才想起来,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标准化、系列化,也是这位同志上次在电话里提出来的。

  “的确,这样可能会让火箭的结构复杂一些,造价可能会高点,但是总比没有强。”有些东西,造价已经不是第一优先考虑的事情。

  “如果固体的顺利,那就取消掉运改弹的设计,也没多大损失。”

  “这个想法有意思,哈哈哈,的确可行。”

  实际上高振东还有一层意思没说出来,装备要几条腿走路,但是研究单位同样要有多个备份。

  “那你对于11500公里射程这个弹的参数指标,你怎么看?”防工委领导对此很是有兴趣,高振东脑瓜子灵,掌握的技术多,常常能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种涉及到未来的重大节点,听听他的意见总是有好处的。

  这货虽然经常有惊人之语,但是他不是只提问题和要求,常常会在现装达不到他的要求的时候,自己拿个方案出来解决问题。

  “11500的射程我倒是觉得挺好的……”高振东在电话那一头,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11500,能从东北基本覆盖花旗佬全境,这个效费比很好,比起8000的聊胜于无,14500的步子太大,算是一个很均衡的选择。

  防工委领导马上把注意力提到了最高级别,觉得高振东这小子好像话里有话。

  “倒是?那你的‘但是’准备说点什么?呵呵呵。”

  “嗯,那我直说了哈,搞固体的话,尺寸肯定会变,这个没得说,长度原来那个长了,我估计18米左右长,直径不超3米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尺寸。”

  搞导弹的同志有点懵,我还没算过呢,你倒是先算出来了?不过想想人家搞推进剂的,顺手算个导弹理论尺寸好像也没啥大不了的。

  其实高振东也没怎么算,就拿前世的类似导弹套一套,再把条件放宽个10%~15%就行了,应该大差不差。

  不过高振东这个回答明显算不上是“但是”,别人不清楚,但是防工委的人明白的很,高振东肯定还有话要说。

  “尺寸倒是好说,我就是觉得那个单弹头,值得商榷,当然,现在弹头小型化没搞,估计弹头重量不会轻,但是无论怎么说,至少在搞单弹头的同时,规划预研集束3弹头,我觉得是比较合理的一个考虑。”

  “集束3弹头?什么意思?”说实话,高振东这话听得同志们是一头雾水,这是个什么东西?

  “就是把一个弹头分成3个,但是这3个弹头和单弹头一样,是打同一个目标的。”

  “这样威力不是变小了嘛?”

  “对,可是我们都知道,对于它将要使用的弹头来说,单弹头对于爆心一定范围内,实际上威力是严重超杀的,对吧?不如分成几个,把打击区域摊得开一点,能比较好的打击大城市。”

  以我们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数量和奉行的政策来说,去考虑打击敌人的核发射井无疑是一个不合算的事情,弹头数量还不如人家发射井多呢,而且反击政策预示着打发射井极大可能打到的是一个空壳子。

  谁都不傻,第一波肯定是先用这种固定阵地的弹。

  所以高振东一口说出要打大城市,大家倒是并不奇怪。

  “嗯,这倒是一个考虑。你说集束多弹头,那是不是还有别的多弹头?”防工委领导总觉得这小子的货还没挖干净,既然“多弹头”前面有一个定语,那也许就意味着有很多定语可选。

  而这每一个定语,也许就是一条技术路线。

  主要是多弹头这个事情,在现在还是一个未来概念,大家都没有,我们才起步,自然也不会去考虑这个事情。

  果然,高振东没有让他失望:“嗯,对,我觉得多弹头可以分成几类,一类是集束式,所有弹头都打一个目标。一类是分导式,每个弹头打击各自的目标,但是其运载具的轨道是不能随意机动的。一类是机动式,在分导式多弹头的基础上,运载具或者弹头具有一定的机动能力。这三类多弹头打击效率层层提升,但是技术难度也同样层层递增。”

首节 上一节 595/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