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516节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防工委:“这个好,这个价格,能普及开来用了。”

  十二机部也意识到,自己手上有了一个针对普罗大众的普及型产品,而且是大家都想要的。这个成本比机械表还低,而且可以预见,如果能够量产的话,价格还会进一步降低。

  高振东道:“这个手表的显示屏叫TN-LCD,是振兴电产的产品,成本低、耗电省,而且我们是有足够的控制力的,振兴电产已经完成了专利保护,像磁带机一样。”

  外商部和十二机部的人都明白过来,这话就意味着,我们至少能在东方阵营里彻底控制住这个东西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必要情况下,通过振兴电产、高卢鸡这些白手套,还能把这东西卖到西方去。

  振兴电产是不会和内陆抢这个东西的,他们也有不少东西需要这边加工生产,而且振兴电产到底是个什么底细,知道的人也是不少的。

  外商部比十二机部还高兴,如果说以前高振东这里弄的出口产品,除了磁带机之外,大部分都是特殊的、普及面并不广的高科技产品的话,那这一次高振东拿出来的,就是针对普通群众的消费品,这种东西的销量有多大,绝对是前面那些东西没法比的。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种东西的价格并不高,也许总金额并不是很大,可是至少利润率高啊,而且普及面广,对于宣传我们的形象也是很有利的嘛,这可是拿钱都买不来的好事情。

  “这个东西,有多少我们包销多少,哈哈哈。”外商部的同志乐得哈哈大笑,防工委却是有意见:“你们别急啊,先给我们的指战员配一批再说。”

  高振东道:“不用急不用急,防工委要的是加固型,你们外商部、还有国内民品销售其实不用这种,两者之间抢不了产能的。”

  “谁说的,这东西的机芯就那么多,这边多了那边就少了。”防工委道,他们还是很能抓问题的核心的。

  “这东西的机芯芯片面积很小的,一片15厘米晶圆最少能切出3000片来。振兴电产那边,TN-LCD的产能也很大,所以不用担心。”高振东笑道。

  实际上振兴电产也是把TN-LCD转包到内陆来生产,根本不受制于振兴电产本身的产业规模,自然就产能爆炸,说得难听点,真要需要了,粤东省那边给他们开两个厂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多少?一片15厘米晶圆能切3000片?那没事儿了,防工委和外商部马上恢复了一团和气。

  京城手表厂的龙总看得很是眼热,今天他来,其实主要是为了利用他在计时设备方面的特殊身份,也算是为这个东西背书,让这个顺带的“验收”显得更加正式一些。

  但是看到电子表的好处之后,龙总心里也活泛起来。

  “各位同志啊,这个东西,不如就交给我们京城手表厂来生产吧,手表方面,我们有经验啊。这个电子表的外壳,还是我们加工的呢,你们看,质量上绝对有保证。”

  十二机部总工不干了,几个意思?开口就想连锅都端走?没门儿!

  “龙总啊,不用不用,外壳的事情可能还要继续麻烦你们,但是这个表的本体,就不麻烦你们了,我刚才看过,这个表对焊接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这方面,还是我们十二机部更合适一些。这个表就没有任何的机械部分,你们搞起来,也发挥不了你们的实力嘛,太浪费,太浪费了!”十二机部总工这话听起来是为了京城手表厂好,但话里的意思其实就一个,休想。

  “没关系,我们可以学嘛……”龙总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要说机械表方面的实力,他们是比不过海河口手表厂的,在系统内这么不上不下的,也挺难受,眼看着有一种新的拳头产品,他说什么也不能让这东西从手上溜走。

  用后世的话来说,他们找到了新赛道,发现了差异化竞争的新风口。

  十二机部还没来得及说话,高振东摆了摆手。

  “龙总,你别急,这个产品的确是不适合你们,但是我这里还有适合你们的东西,一会儿我们再聊。那东西搞好了,不比这个电子表差。”

  还有?听见高振东的话,龙总马上就偃旗息鼓,他也知道,在电子表上面,他们和十二机部之间就算抛开面对的是部总工、比自己级别高的现状,单从客观条件上来说,他们也处于劣势,毕竟这个电子表,除了带个表字儿之外,和传统手表就完全不搭界,非要说的话,也就是表带、表壳还能勉强沾边,可这两个东西也没多少技术含量。

  既然高总承诺还有适合自己的,那自己就等着就行了,在这方面,高总的信誉还是非常好的。

  一片祥和中,电子表这东西差不多算是现场立项,现场验收,高振东马上就示意方迎红,把全套技术转移给十二机部,至于机芯芯片的生产,就更不用担心,1274等着呢。

  至于外商部拿去怎么卖,要卖多少钱,就不是高振东关心的了,这事儿,他们比自己专业多了。

  这个事情刚尘埃落定,龙总在会议意见上把自己的名字一签好,马上就缠上了高振东,他等了好久了。

  “高总工,你刚才说的那个更适合我们的……”

  他发问的同时,外商部的同志也目光灼灼的盯着这边,电子表能卖,难道京城手表厂的新产品就不能卖了?

  高振东笑了,还真心急,不过他也理解对方的感受。

  “龙总,我建议你们啊,搞石英表。”

  “石英表?”龙总对这东西没什么印象。

  实际上石英表的诞生,比电子表要早得多了,石英钟大概是在20世纪40到50年代之间成熟的,石英表要晚一些,真正意义上的普通消费级石英表,是在62年,由ETA做出来的,但是,它们觉得这东西机械味道不够,于是束之高阁,继续生产机械表。

  其实作为机械表的先行者和既得利益者,他们的这种做法也不完全算是错误,但是架不住这个行业,有希望后来居上,弯道超车的人。

  ——那就是小鬼子。小鬼子可不管那么多,既然你们把机械表的蛋糕都分完了,那我就直接砸锅!后来石英表的普及推广,就是小鬼子一手推动的。

  不过国内现在对这东西并不了解,技术方面更是一无所知。

  “对,石英表。把机械表的发条游丝驱动,改为石英振荡驱动,把机械表最复杂、最难做,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部分,变成电驱动。”

  高振东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了个图。

  从电路结构上来说,石英表相比电子表可以说简单到了极致,电子表的电路要完成的功能包括计时、日期转换、调节功能等等,但是石英表没有,它就一个东西——把石英振荡转换为步进转动,驱动齿轮。

  某种程度上来说,石英表其实还是机械表,只是它的驱动力变成了电,但走时、时分秒的逐级驱动变换,日期星期的驱动、转换、展示,还是机械表的那一套,也就是说,除了驱动力变成电之外,功能的完成,实际上是由机械完成的。

  随着高振东的图和解释,龙总开始逐渐明白高振东说的是个什么东西了。

  “高总,这东西,的确有点儿意思啊。”

第798章 你们搭个车呗

  可以说,这玩意对他们来说是彻底的扬长避短。

  他们比不上海河口手表厂,其实最核心的就一个东西,发条驱动稳定性不行,没有人家做得好,这东西做不好,带来的就是一系列的问题。

  走时不准,故障率高,寿命不长……

  虽然这时候海河口手表厂的东西也不算太好,但是矮子里面拔将军,还是比他们要强不少。

  高总工这个建议,直接就把这个问题给绕过去了。

  更妙的是,除了换掉驱动源之外,这种手表的其他部分,基本上和普通机械表是一样的,他们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一点儿都没浪费,而且机械表的那种味道还在!

  “高总,这个……麻不麻烦?”

  “不麻烦不麻烦,而且这种表看起来是个机械表,但是走时精度,远超传统机械表,可以达到和前面说的电子表差不多的程度。”

  对于高振东来说,这东西还真就一点儿麻烦没有,这东西在他上辈子那个超市里,是有卖的。而现在前置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这意味着,他能直接提一套技术出来。

  “这么准?”

  “就这么准,当然,这东西也不是没缺陷,它的寿命,是不如机械表的。”石英表在早期受限于材料,寿命比机械表是要差一些的。

  不过机械表的长寿命是用高昂的维护成本换来的,要说孰优孰劣,还真不好说。

  “这……”这个消息让龙总有些犯难。

  高振东笑道:“不用担心,就算差点,寿命也是按照年来计算,而且石英表这种特性,正好可以作为时尚消费品来卖。我们可能不太往这个方向考虑,但是外国客户,对这个很是看重。严格说来,石英表和传统机械表走的道路,是不一样的。走时精确,成本低廉,更新换代快,这是石英表的优势。”

  外商部的同志听见高振东的话,眼睛就是一亮。

  现在我们还处于对产品要求“价廉物美耐用”的这个层面上考虑问题,对于时尚、潮流、非功能性非质量性问题的更新换代这些,压根儿没考虑过。

  但是高振东这话,却让他们想到了和外国人做生意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高总工,你说的这个时尚消费品的概念,你给我仔细说说?”外商部的同志连忙凑上来,抓住不放。

  高振东自己其实也不怎么太懂这方面的东西,但是基本概念还是有的,他把自己脑袋里相关的内容理了理,详详细细的给外商部的同志说了一遍。

  虽然高振东自己都是一知半解,但他说的内容还是大大的震撼了外商部的同志,生意还能这样做?这都不是逮着一只羊薅羊毛了,这是圈起一群羊来薅啊。

  “嗯,有意思有意思,高总工,谢谢你,你这番话,给我们的工作指了一条新路子啊。”

  你情我愿的换代是正常现象,也算是消费者为了获得情绪价值,愿意主动付出一定的代价。话说回来,那种厂家故意设置的计划性报废,强制让用户更新产品,就属于是生孩子没屁眼的初生行径了。

  高振东连称不敢当,他的重心,还是放在和京城手表厂的事情上。

  “龙总,我建议啊,你们和我们联合成立一个课题组,搞一搞这个石英表,你们出机械部分,我们出电驱动部分,各自发挥长处,搞一个新的产品出来。”高振东顺手就抛出来一个诱饵。

  龙总那是跳着跳着往钩子上挂:“好!好!高总工,事情就这么定了,我回去就给厂里和部里打报告,尽快把这个事情搞起来。”

  如果要说纯功能角度出发,毫无疑问纯电子表才是王者,不过从装饰性上来说,机械表有它独到的优势。

  而石英表这个两头不靠,又两头都沾点的东西,整得不好,那是两者的缺点都具备,一根筋两头堵,但是如果搞得好,那就是一条大道两头通,两边都沾光。

  龙总知道,这个产品,不论是厂里还是部里,绝对都是十二万分的感兴趣,所以都不等回去汇报商量,直接就把事情给定了下来。

  夜长梦多,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心里清楚,如果不是因为地理优势,这个事情不见得就能落到自己厂头上,别的不说,海河口手表厂、松江手表厂要是知道有这个事情,绝对是虎视眈眈,想要咬一口。

  先把事情敲定再说,落袋为安,他就不信了,厂里和部里还会反对这个事情不成。

  事情敲定,高振东马上就把这个事情给放了下来,这东西对他来说就是提一嘴的事情,接下来要搞,他也就是从系统里面一提,然后把资料交给方迎红他们就完事儿,根本不会多看两眼,这东西就是个纯纯的商品,弄出来赚老外钱、同时为想要使用手表的群众提供更多选择,仅此而已,花更多的精力不值当。

  他是放下了,可是外商部的同志却上心了,他甚至比龙总还急,急冲冲的冲上去和龙总商量时间,意思很明确,这个事情啊,拜托你们手脚快一点,你们手脚快了,我才有东西卖。

  和其他同志不同,外商部的同志是非常敏锐的意识到了其中的商机,麻雀再小也是肉,外汇这东西,这年头再多都是不够用的,所以才这么急切,他们只是想抓住一切的可能,尽可能的把我们的外贸的盘子撑得更大一点。

  看着外商部同志急切的样子,高振东想起来这段时间部里传过来的一个消息,虽然不需要他亲自去操持,甚至严禁他亲自出面,但是还是通知到了他本人。毕竟高氏高卢操作线,是他的成果。

  “同志啊,我倒是有个建议,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高振东对外商部的同志笑道。

  这不废话么?你的建议谁会没兴趣?

  “你请说,高总工。”

  高振东道:“我收到一个消息,我们部里准备公开一个技术,为了这个事情,邀请了包括老毛子在内的经助会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来我们这里,接受我们的培训。”

  十二机部总工闻言就是一愣:“有这个事情?我怎么不知道?DJS-59的技术公开会议已经早就开过了啊。”

  一直稳坐钓鱼台的老陈坐不住了:“老总,‘我们部里’、‘我们部里’,十七机部,不是十二机部。”

  这老同志,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啊,还在打振东的主意是吧,什么时候他的“部里”变成你们十二机部了?

  十二机部总工这才反应过来,讪讪一笑:“记错了,记错了。”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外商部的同志:“高总工,你的意思是?”

  高振东笑道:“我的意思是,你们可以趁这个机会,把能卖的东西组织起来,给这些来开会的外国同志、国外友人一起展览展览嘛,没准儿就能多做成几单生意呢,呵呵呵。就算这次来不及,你们也可以把这个事情操持起来,改日再请,想来对于你们的工作是有好处的。”

  据高振东所知,前世大名鼎鼎的“羊城交易博览会”可不是吃素的,声名显赫。

  听见高振东这话,外商部的同志可乐坏了,这个事情只要能成,就算一单生意都没做成,那也是大功一件,谁说生意一定要当面成交的,能有机会把自己的产品介绍出去,就已经是意义重大。

  “真有这事儿?”

  “真有,这个事情邀请已经发出去了,具体时间还有一段时间,明确要来的友好国家也不少,只是这次受邀前来的,都是搞冶金方面的技术的人,可能和你们的工作契合度不是很高。”老陈代表部里,把情况给介绍了一下。

  “没关系没关系,有人就行!陈厂长,这个事情是你们在负责?”这个事情匆忙之间肯定也是搞不周全,就当是练手了,有经验了,再把这个事情往大里搞。现在只要有这么一个机会能搭顺风车,外商部就已经非常高兴,毕竟这是白来的机会。

  老陈摇摇头:“不是,是京城钢铁厂在负责。这样,你们如果有意,不妨和我们部里联系联系,看看到底怎么做才合适。”

  “好!好!我回去马上向领导汇报,把这个事情搞起来。高总工,太感谢你了。”

  一时间,外商部的同志甚至觉得,高振东同志放在十七机部是不是有点太浪费?看看人家这脑子、这思路、这想法,天生就是搞外商工作的嘛。

  十七机部:你们特么的有完没完?还想不想做事了?

  这个小小的“补票鉴定会”,可以说是来者有份,各有所获,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高振东送他们离开的时候,把防工委的同志叫住了。

  “同志,如果委里想要以电子表为基础,向全军配发三防电子表的话,那麻烦到时候你们通知负责研究、生产、落地的同志,来找我一趟,我有些话对他们说。”

  看防工委的态度,电子表是一定会全军配发的,但是配发的到底是个什么表,高振东可就有话说了,几块几十块钱的玩具有什么意思。

第799章 扔个大的

  振东同志,还是对咱们部队是最好的啊,防工委的同志一边记下这个事情,一边心里感慨,有什么好东西都留着等部队先用。

  这是冷战常态,任何先进技术都先是军用,然后才选择性的下放民用,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脱胎于ARPANET的Internet了。

  第二天早上,外商部领导办公室。

  外商部领导看着下面的同志提交上来的报告,面露赞赏。

  “这是高振东同志提出来的建议?”

首节 上一节 516/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