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506节

  直升机歪斜着栽在沙土中,折断的桨叶还在微微摆动,火光熊熊,发出“噼噼啵啵”的声音。

  透过直升机载员舱的舷窗看进去,里面影子在不停的晃动,不知道是火光还是挣扎的人影,燃烧的声音太大,听不见人的声音。

  就算是人影,他们也没法救,火势太大。

  一名战士拿起车上的灭火器,想要拔掉保险销,但他再次看了看冲天的火光,停止了这个举动。

  他们只是两两一组,分散开来,在周围搜寻一下,看看有没有在坠地的时候被扔出去的幸运儿。

  他们一边搜寻一边喊话,喊的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喊了,这个环境下,有了幸运儿是不敢躲着的,被抓住肯定死不了,躲起来那才是真的死定了。

  不过很遗憾,没有,一个幸运儿都没有。

  他们只好保持警惕,等着大火熄灭。

  ——

  京城的工程兵总部那头是最早收到消息的。

  “高原的西线机场那边,击落了两架来历不明的直升机?”

  “是的,两架米-4,每架的配置都一样,两名机组人员,13名武装人员。”

  “能确定来历么?”

  “人和装备来看,应该是三儿那边的,但是属于哪里,就不好说了,当地部队仔细搜寻过,没有任何能够表明身份的标志之类的物品,而且飞机和人员都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很难辨认。”

  “打得好,我马上上报!”

  “对了,还有个事情,当地牧民通知我们的部队,在机场河谷西面的山区里,也发现了一架直升机的残骸,部队的同志已经过去看了,不过那是山区,没有公路,是个什么情况要等一等才知道。这片山区,离香泉河上游不远。”

  “看来,敌人可能是三架直升机,沿着香泉河谷进来的。”

  “很有可能,我们研究过,那一片除了那条航线,直升机是很难进来的”

  “这个事情,我们要通知外事部门,他们去处理和对方交涉的问题。”

  术业有专攻,部队这边管杀不管埋,至于最后怎么埋、埋哪儿,就要看外事部门和对方打交道的结果了。

  不久后,不只是要负责做事的外事部门收到了消息,防工委这边也收到了,而且他们收到的,是完整的消息,包括击落的过程,以及撞山的那架米-4A,现在也被清点清楚了。

  防工委领导看着工程兵总部的通报,直嘬牙花子。

  “嚯!!导研院、高振东他们搞的便携防空导弹不得了!6发导弹一举击落两架疑似身毒那边的直升机,机上30人全部都死了。加上还有一架也是疑似身毒的直升机坠毁,机上15人全部死亡,就这一天,就报销了身毒人三架直升机,差不多半个连的人。”领导看着通报直乐。

  作为领导,对脏三的称呼就正式多了,身毒。

  当然,这个译名严格说来也没有多好听,好在这是正式名称,一个沿自古代的译名,估计这个译名的来历除了和发音有关系之外,和生物学也不无关系,也许结合了一些生理感受?

  总之至少信、达是俱全的。

  至于雅这个事情,古时候我们给周围起名字,大多不会和这个字粘上半毛钱关系,有的名字,甚至连反犬旁都带上了,比如夷狄的狄等等,带上这个偏旁的,能有多看重?

  “他们还是这么不老实啊,这次可是吃了大亏。领导,你说他们到底怎么想的?几十上百公里的腹地他们也敢摸进来?真当我们是摆设不成?”总工笑道。

  领导也是一脸莫名其妙的摇摇头:“这我哪儿想得通?上面都有人想不通呢。”

  总工也笑了:“你这话也对啊。不过这次作战,这个便携防空导弹的命中率好像和靶场试验不太符合啊,6发弹就中了2发,33%的命中率好像有点难看啊。”

  改进后的便携防空导弹,在雪城的单发命中概率已经一举提高到了75%~80%之间,这个33%看起来好像是很离谱。

  没想到领导却是笑着摇摇头:“我看呐,三分之一的实战命中率,一点儿都不难看,好看得很呐!”这就是实际带过兵的人,与纯技术人员之间的不同了,一些看似离谱的数据波动,在他看来压根儿就不是事儿,重要的事情是敌机一架都没跑掉,重点问题解决了就行。

  而且领导很清楚,实战条件下想打出靶场的成绩,那是不可能的。

  老毛子的箭-2便携防空弹,后来实际的实战命中率不过10%出头,虽然那东西的技术水平比我们现在这个差了不少,但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总工想了想,也没反对领导的意见,只是提了一句:“那这样,我把作战的详细过程转发给导研院那边,让他们自己看看,有没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

  这是老成持重之言,也不下结论,过程告诉你们,你们自己仔细琢磨琢磨。

  领导想了想,点了点头。

  还在雪城搞试验,就接到通知的导研院便携防空课题组,一看这作战过程就傻了眼。

  事情是好事情,别管命中率怎么样,但是这个还在实验中的新式武器,已经成功击落了2架敌机,6枚导弹击落两架直升机,抛开命中率来说,其实无论是实战效果还是成本比值,都还算漂亮,特别是后者,能让他们乐出声来,太值了!

  但是这个6发只打中了2发,特别是射失的四发,听描述的飞行轨迹都非常诡异,看起来有点像前一次的掉弹,但是又不应该,类似的情况,在雪城从来没有出现过。

  一群人开始分析,各种想法都有。

  “是不是因为高原那边温度太低,控制电路出问题导致的?”

  与几十年后那帮搞DIY的疯子,整着液氮往CPU上怼,追求极限超频不同,实际上电路这东西温度高了不行,低了同样不行。某些水果容易被冻暴毙,除了电池原因,和电路也有关系。

  但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推翻了。

  “不太可能,雪城这边温度也不高,我刚才查过,此时作战区域的最低气温并不比雪城这里的环境恶劣多少,而且最低气温也不是出现在作战的这个时间段。”

  “那有没有可能是缺氧导致的?高原反应嘛。”一位同志脑洞挺大的,他不是搞发动机的,所以考虑起问题来反而更加天马行空。

  这个想法马上就被推翻了:“那怎么可能,固体火箭发动机,怎么个高反法?又不是吸气发动机。”

  “那是磁场?”

  “没有当地的地磁资料,磁场情况没法判断,但是地磁对我们的制导系统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这一点我很确定,就连燃气舵,也是高总那儿提供的钨钼合金材料,连理论上的影响都不会有。”

  磁场和便携空空弹之间那真是一点儿关系没有,别说地磁强度并不大,就算强度大,也依然影响不了空空导弹的状态。

  “阳光经过雪山多次反射,发生了光参数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正好会影响到我们的导引头?或者说高原由于天空的原因,光的光谱和雪城这边不同?至少紫外线比下头强多了,这是我们都知道的。”

  这个听起来有点玄乎,但是现在却成了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

  “你说得好像有一点道理,但双色导引头已经考虑紫外线了,那剩下的是什么变化或者哪个波段的光导致的呢?”

  一群人脑洞大开,商讨了很久,却依然不得要领,没办法,这是实战,据说几枚射失弹都被找到,但是都成功自毁了,除了发动机壳体,没剩下多少有研究价值的残骸。

  这可能算是一个好消息,自毁装置很成功……

  李总看见说来说去讨论不出一个结果,果断终止了话题。

  “这样,大家现在也只有靠猜,我们两条腿走路,一是在雪城尽量模拟雪域高原的交战环境进行试验,看一看能不能复现问题,二是等那边把找到的残骸送回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就算是个后半段,多少也有些东西。”

  大家纷纷应是,转头开始工作,这事儿不解决,绝对是一根刺。我们的装备难搞就在这个地方,我们要考虑的事情太多,需要适应的环境也太多,很多条件甚至是南辕北辙截然相反的,顾了这头就顾不上那头,兼顾起来非常麻烦。

第780章 还是高总工好使

  像那种几个小时就能横穿国土,一天之内能绕着边境飞上好几圈,说是异地恋实际上男女主距离没超过一个县方圆的国家,就没有这种烦恼,它们幸福得一批。

  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想要模拟高原西线机场的环境,根本就是个不可能的事情。

  “李总,你看是不是我给振东那边打个电话?”林连伟垮着个脸,提出了建议。

  “嗯,向高总求个援。”李总也很光棍儿,搞不定就摇人,工作嘛,不寒碜。

  高总工对这枚导弹的所有一切都了如指掌,甚至最核心的东西包括红外、紫外等等这些技术都是他提供的,也许他能想到一些什么,总比自己这帮人瞎摸强,不能浪费时间。

  几个子系统负责人和李总一起,赶到雪城靶场的机要室,一个电话就打向了京城。

  高振东此时已经接到了防工委的通报,雪域高原,便携防空弹6发2中,成功击落2架疑似来自身毒的敌直升机,另外敌人还自己撞山了一架,一共3架直升机45个人。

  对于这个命中率,高振东并没有在意,实战环境嘛,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他第一高兴的是这东西管用,第二高兴的是那个地方居然在修机场了!

  特别是后者,这意味着很多事情,与他前世相比真的有了太大的不同。

  那个地方有了机场,最胆寒的是谁?不就是南边的三儿嘛,看起来他们不知道从哪里获得了这个情报,也知道这是根绞索,反应大得很,直接派人渗透破坏。

  这可把高振东给乐坏了,三儿,乐子还在后面呢。

  这个事情厂里其他人现在还不知道,也就只有高振东自己没事儿偷着乐,就在此时,他接到了林连伟他们从雪城打来的电话。

  “疑似掉弹?给我仔细说说。”听了李总的开场白,高振东先是一惊,4发弹都有类似的毛病,这肯定是有问题。

  随后他就淡定下来,应该问题不大,这东西的基础在那里呢,该上的先进技术都上了,不会有大问题。

  等听完李总对作战过程的详细介绍,高振东在脑袋里转了转,笑了起来。

  听见高振东的笑声,李总他们在电话边非但不生气,反而有一种心定的感觉,高总工笑起来了,那估计问题不大,甚至他都找到问题了。

  这就是背后有主心骨的不同,再大的问题,主心骨不软,其他同志硬气着呢。

  “高总工,你找到问题了?”李总也放松心情,笑着问道。

  高振东笑道:“李总,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可能啊,还是大气的问题?”

  “大气的问题?你是说风吹的?”虽然有些牵强,但想想也不是不可能,也许高原上风特别大,把导弹吹飞了呢。

  高振东还是笑:“不是不是,我的意思啊,是大气成分问题,5000米的高原啊,空气稀薄,如果尾翼面积冗余度太小,舵效不足……”

  高振东还没说完,李总等人在这边面露喜色,交换了一下眼神。

  这说法……有道理!在雪城试验,导弹设计射高加上雪城靶场的海拔,也就2000米出头,还看不出问题来,一上5000米的高原,加上几百米的射高,这问题就出来了。

  李总一拍桌子:“对啊!空气稀薄,尾翼舵效不足,还是稳不住。飞控,你估一下,你的冗余放了多少?”

  “很少,约等于没放。”飞控有点不好意思。

  “没放?”

  “想把尾翼做小一点,节约一点重量和体积嘛,没想到……”

  李总气个半死:“你呀你呀,省过头了啊这是。”

  好在问题发现得早,还来得及,这时候他们就发现高振东提出的那个套接尾翼盒的好处了,小了是吧?加尾翼盒就行,别的不用动。

  飞控正在不好意思呢,高振东的声音又传了出来。

  “也不用太不好意思,也还有其他可能性,你都要考虑到。空气稀薄,同等推力下,导弹的飞行状态和受力状态都是不同的,就好像炮弹、火箭筒的射表在高原和平原都不一样。这种情况下,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可能存在过度或不足的情况,自控系统虽然有自我修正能力,但是超出可修正范围的情况是可能存在的,也会出现类似飞着飞着就溜号了的情况。”

  得,你这一说,我们更不好意思了。

  不管怎么说,高振东的这一番话算是给他们启发了新思路,这个推断,可比前面那些看起来都要更接近事实一些,至少没有像那些被技术上一口就否掉了。

  对于导研院来说,高总工这个大气稀薄导致的失稳或控制系统紊乱是他们要考虑的首要方向。

  “高总工,太谢谢你了,你这一点拨,我们觉得方向又清晰了起来,我们马上去进行理论计算和复核。”特别是在明确飞控对尾翼没有放多少冗余的前提下,因为大气稀薄导致问题这种可能性极高。

  高总工这本事,不服不行,大家都是没去过雪域高原的,除了数据之外,都不知道那里空气稀薄的实际感受。但是自己一堆人就是想不起来还有这种可能,然而高总工只是在电话里听自己这么一说,就马上想到了。

  挂断电话,李总他们马上就开始搜集当地资料,以飞控专业为主,开始进行计算和复核。

  “李总,算出来了!”有计算机帮忙,他们手脚很麻利。

  “情况怎么样?”

  飞控专业的同志一脸的佩服:“根据前方同志提供的当地气压、大气资料,理论上计算下来,稳定和飞控的确都有一些问题,有很大可能导致飞行失稳。”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高总工什么都不看,听听描述就把问题给解决了。那还愣着干什么,改啊!

  当所有人都在忙于各自的责任时,外事部门和工程兵一起,已经把这个事情汇报到首长那边了。

  “我一直没想通,身毒人滴脑子里啊,到底在想些啥子。他们这回滴手,也伸得太长鸟!打滴好!打滴好哇!必要滴时候,就是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瞧一瞧。”首长说不上高兴,但是很欣慰。

  这个事情和国内有了重大成果、重大发展、优秀成绩这些事情不一样,别人老是来骚扰我们,我们肯定是高兴不起来的,烦都烦死了。

  但是能把他们伸过来的手干净利落的彻底斩断,首长们还是欣慰的,而且这一次,和边境上的摩擦、拉扯、蚕食不同,他们的手伸得太长、太远了,很有必要教训一下,就好像去年得胜山口一样。

  “首长,那你看这个事情,我们是不是公开发表一下抗议?”外事部门的同志请示道。

  “抗议?不抗议!我们都打赢鸟,还抗议啥子。用谴责,这一场小战斗,我们是打赢滴,就用谴责。看看他们要怎么狡辩,认不认这个账。听其言观其行,看得多鸟,就晓得该如何与他们打交道鸟。另外与这一仗有关滴同志,该表彰滴,要好好滴表彰。”

  也是,人都杀了这么多,还用抗议好像是不大合适,谴责就不错。

首节 上一节 506/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