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501节

  从下往上看,空中一条条火龙从天而降,直扑一辆辆坦克,几乎做到了弹无虚发,这些空中的幽灵甚至会对燃起熊熊大火的坦克视而不见,专找完好无损的打。

  一时之间,前面的靶场上,就是一片烟与火的地府景象。

  这里的同志,也有参加过迫击炮末敏弹测试的,但那寥寥的几辆坦克,完全没有今天这种大集群来得震撼。

  几辆坦克燃烧起火算是毛毛雨,可面前是一整个坦克营!这对于所有人的冲击,都是无比的巨大!

  我们现在的坦克连,是“十车连”,一个坦克连十辆坦克,一个坦克营不算其他车辆,是三十辆坦克。

  而空中的那枚布撒器,一共装了45枚末敏弹。

  这一个营三十辆坦克,如果不是老毛子和汉斯之间的库尔斯克会战那种情况,在正常情况下需要来来回回多次攻击拉扯,可能才会消耗殆尽。

  而今天,在远远60公里外投下的一枚布撒器的打击下,这个坦克营几乎瞬间全灭,到处是浓烟烈火,烧得噼啪作响。

  量变到一定程度就是质变,对人心理的影响也是这样,装甲兵的参试同志面面相觑。

  可怕!非常可怕!这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客观评价。

  什么?这东西是我们的?那没事儿了!

  几个小时后,一份报告和两张照片摆上了防工委领导的案头。

  一张照片是从图-4上拍摄的,从高处看去,三十辆坦克大部着火,少数躲过一劫的幸运儿在里面显得很是孤单。

  另一张是从观察所拍的,一眼望去,照片中全是一道道歪斜着直插蓝天的浓烟,别的什么都看不见了。

第772章 “抛砖引玉”

  报告里面最核心的,就几个数据。

  射程60公里,45枚子弹药,击毁靶车26辆。

  末敏弹的命中率是笔糊涂账,总之这里使用被击毁数量除以子弹药总数,命中率57.7%。

  这个命中率已经超过后来老毛子的第一代末敏弹。

  看着照片,防工委领导和陆军的同志神色凝重,又带着一点庆幸。

  “还好,这东西是我们造出来的。”防工委领导感叹道。

  “有了这个,我们面对钢铁集群的压力就大大减小了。”陆军的同志不知道心里在想着什么,总之是一副压力陡然卸下的神情。

  这东西烦就烦在明明知道,但是除了尽量击落载具之外,很难防范。

  对于坦克来说,头顶这一片区域本来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偏偏打击就是从这一片区域发起,要说弹药的威力有多大,那没有,但是恰好这一片,是所有坦克都最薄弱的部分。

  “这也是高振东的提议,现在看来,效果非常好,好到有点过头了,这个东西,一颗螺丝钉都不允许流出去!”

  陆军的同志有参加过坦克相关工作的,叹道:“我想起来高振东在二代坦克上坚持的一个设计:坦克顶甲上面一定要预留安装爆炸反应装甲的螺栓,看来那时候,他就已经在考虑这个东西了。”

  二代坦克的工作,远远早于末敏弹,当时高振东就提出过要在顶甲预留螺栓,很多同志还觉得他这个想法是杞人忧天。

  但是现在事实表明,他没有,恰好正是他,是那个从天上劈下闪电的人。

  “现在看来,在坦克炮塔顶部准备爆反的安装位置,是真的很有必要,虽然还是防不住发动机部分,但是至少人的生存概率要高不少。”仗打到一定程度,常常会出现有新式装备,却没有老手来使用的局面。

  这个事情,小鬼子和汉斯猫是最清楚的。

  所以保人这个事情,很受重视。

  这种保人和有些坦克用前置发动机来保人策略是不同的,用前置发动机保人,意味着当这一招起效的时候,坦克一定是在鏖战的战场上,这种条件下,发动机歇了,人估计也很有可能跟着发动机出问题,因为跑不掉了。

  而顶上顶爆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增加坦克顶部防御,特别是末敏弹生效的场合,都是在远距离上的单方打击,只要扛住了头顶,哪怕发动机被击毁了,那接下来的生还概率要大得多。

  “他一手持矛一手举盾,肯定是考虑相当周详,远超其他同志,因为未来坦克所主要面对的威胁,都出自他的手笔,包括高膛压滑膛炮、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大威力火箭筒、反坦克导弹,还有今天的末敏弹等等。”

  陆军的同志也笑道:“我现在算是知道高振东同志对于末敏弹仅有的90mm穿甲威力,已经感到足够满意的原因了,90mm是真的足够了。”

  对于他们来说,很容易就能想到,未来坦克就算再怎么发展,也很难去加强顶甲,除非有爆反这种效果卓越但是体积重量代价又不太大的装甲,这一点,就算是复合装甲,也难以达到爆反的效果,复合装甲是需要一定的厚度来满足防护能力的,这对于坦克的设计要求很高,甚至有可能根本就没法达到这个条件。

  “不用再改了,先定型!生产!相对穿甲能力这种小问题,有没有,才是这种武器的意义所在。”防工委领导斩钉截铁的道。

  看着两张照片,陆军的同志也表示赞同,对远在后方或者大纵深里的坦克集群发起打击这种能力,实在是太眼馋了。

  有了这个,前世原本发生的一些事情可能就不会再发生,有些看起来用途很单一甚至是有些离谱的装备,可能不会再出现。

  比如那门威力巨大的磕药120mm自行反坦克炮,威力看起来不错,实际上是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会出现的东西。到了90年代初那个时间节点上,120mm自行反坦克炮这种武器,简直就是古董的复辟。

  没办法,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为了迟滞假想敌的进攻,从草原到京城一路上,甚至都造上人工高地了,这地儿实在是太平,完全没有可供成支撑节点的防守地形形,只好自己想办法了。

  他们想过各种各样看似离谱的办法,但就是没考虑过投降。

  ——

  这个好消息,高振东还暂时不知道。他现在正在和十二机部的总工通话,对方找他,是咨询一个问题,看看高振东有没有想法。

  “振东啊,情况就是刚才我们说的那个情况,虽然单片机的重要性和用途,也开始逐步显现,但是部里的考虑,觉得这个速度还是慢了一些,想加快这个进度,你作为单片机的发明人,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可行的办法?”

  高振东在电话这头沉吟了一下,这让他想起前世那些单片机公司为了推广自家的产品,直接出资、出芯片、出最小开发板,在大学里进行自家产品推广的故事来。

  “嗯,对于这个,我倒是有一点点想法,可能不太成熟,算是抛砖引玉吧。”高振东说得很谦虚。

  “太好了,你说说。”对于十二机部的总工来说,高振东的办法不管实际操作性如何,但是绝对是有启发性的。

  “部里组织一下资源和力量,举办一到数次‘单片机推广应用大奖赛’,面对十二……不,面对所有的行业,征集和评价各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应用方案,评选优胜者。”

  作为单片机推广使用的正管单位,十二机部是有资格面对所有行业的。

  部总工听见高振东的话,顿时觉得天地宽了,对啊,以荣誉为先导,主动调动各行各业的应用积极性。

  这种事情操作性强,而且结果不会差,特别是单片机刚开始投入使用的今天,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振东同志还是太谦虚了,什么抛砖引玉,你这简直就是标准答案。

  这让他想起了王勃,在写了《滕王阁序》之后,还很谦虚的说自己这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来写。但事实证明,他的《滕王阁序》就已经是标准答案了,谦虚过头了属于是。

  “好!这个办法好!我马上就上报部里,组织这个事情。高总工,有没有兴趣来做一下评委主任啊,哈哈哈。”事情眼看被高振东随手就解决了,放下心里大石头的部总工也开起了玩笑。

  不出他所料,高振东在电话那头干净利落的拒绝了这个建议。

  “算了,评委这个事情,实在是太花时间了,我没空,实在需要的话,我来给获奖的同志发发奖还是可以的。”

  这种全国性的、面向全行业的、代表了最先进技术的、荣誉和实惠都很优越的比赛,相信全国的技术人员一定趋之若鹜,方案必定蜂拥而至,真要当了这个评委主任,那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时间可就浪费在里面了,这对于高振东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方案评价可不能走马观花,是要严肃认真、花大量时间去搞的,否则就是对参赛同志的不负责。

  “好,一言为定,到时候你来参加颁奖,相信同志们一定很想见到你。”部总工笑道。

  高振东也笑了:“这可不一定,鸡蛋好吃,不一定非要见到下蛋的那只鸡嘛。”

  两人在电话里大笑起来。

  和单片机有些不同的是,对于数字信号处理器,其当前的应用主力——防工系统,却并没有什么大动静,他们只是做了一件事情。

  直接把包括单片机在内的两种芯片,发到可能会使用到的各个单位去,像是战术导弹研究院所、搞各种雷达的同志,还有搞军用通信的单位等等。

  之所以他们能够一上来就这么大手笔,是因为他们得到了高振东的支持,打了个埋伏。

  ——高振东利用三分厂厂内那条小小的10微米集成电路生产线,开足马力,为防工委额外生产芯片。

  那条集成电路线在平时闲着也挺可惜的,还不如充分利用起来。

  要说其中最高兴的,毫无疑问就是搞机载多普勒雷达的同志,对于战斗机来说,每节省一公斤重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老毛子的雷达曾经普遍比较重,不完全是天线和架构的原因,纯纯的就是后端处理技术路线问题,想要实现功能需要付出巨大的体积重量代价,在这一点上,高振东还是佩服老毛子的,他们总是能用看起来比较过时或者垃圾的技术,实现一个还不错的或者说总体过得去、甚至还能有一些单项优势的目标。

  在经助会其他国家综合实力几乎集体拉垮的情况下,硬是硬生生拖着这些穷兄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全是发达国家组成的大洋公约组织斗了个有来有回,旗鼓相当。

  而搞PD雷达的同志在拿到单片机和数字信号处理IC之后,马上就想起了他们在咨询高振东技术问题时,高总工的承诺,高总工这是搞兑现来了,一点儿不带含糊的。

第773章 太阳能电池有了,蓄电池呢?

  最爽的,当然搞PD雷达的同志,如果说搞别的雷达的同志,甚至包括搞预警机雷达的同志,对于数字信号处理板更换为数字信号处理芯片都还好,至少需求不是非常非常迫切的话,那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消息就相当于是天籁之音。

  原本的8~16块电路板,眼看着一块差不多大小的电路板就能解决了,这里外里一算,没有200公斤也有150公斤。

  和他们一样高兴的,是军通所搞单兵通信电台的同志,原本对于他们来说,数字信号处理板是没意义的,体积达到一定程度了,就都失去了意义,反正都装不上,大点小点就无所谓了。

  所以虽然对于数字信号电路带来的很多能力眼馋得一批,还是很理智的放弃了在单兵电台这个级别的设备上使用这个东西。

  哪怕是如此,可是必要的数字逻辑电路组合的加密电路还是让现在的单兵电台显得有些臃肿。

  但是现在突然之间,那么大的一片电路板,就只剩下一点点了。

  苍天呐,大地呐,好事年年有,今天到我家。

  他们现在甚至有一种冲动。

  “老总,我们把整体功能,下放一级,你看怎么样?”

  “整体功能下放一级?”这个提议,让一向严谨的老总都动了心。

  “有了这个,现在主要就是功率电路和电源了。”如果说其他电路都有基础打在前面的话,那小体积的功率电路和电源,马上就让他犯了难。

  “功率电路应该问题不大,1274厂那边不止是在做超精细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同时能够承担更大电流、更大功率的功率器件也是在跟着同步发展的。”

  “噢?真的?”老总转头看向他。

  如果能够解决功率电路问题,那么剩下的电源略微好办一些,大不了多带几块?把这东西当弹药处理就行,本来这也是通信兵的武器。

  “真的,我有同学在1274厂,他们现在,可威风了。”这名研究人员甚至露出了小孩子式的调皮神色。

  “嗯,这样,你委托委里,问问十二机部那边,对于电池,他们有什么新的东西没有?如果能有,就更好,如果没有,这个也凑合,反正更小的电路带来了更小的功耗,没准儿数字信号这里节约下来的电能,还能补贴补贴另外的功能部分。”

  他们可没有高振东的面子,在这几个部委之间不需要通过上级协调就能直接调动资源,

  对于他们来说,电这个东西是永远都不够用的。

  “好嘞!”

  当防工委的总工听到了军通所同志们的要求,拿着这个请求协助的函件看了一会儿之后,他好像想起来什么,站起身直接向领导办公室走去。

  “领导,你看看这个。”

  他将军通所的请求报告递给了领导。

  领导看了看,也像是想起来什么:“诶哟,我想起来了,搞卫星的同志前不久也提出过这个问题,上次大家什么东西都讨论过了,唯独就是这个没有讨论。”

  “对,高振东都没有提这个事情,看来技术上还是有难度的。”

  对于现在的卫星来说,第一颗卫星装什么电池,其实问题不大,暂时来说,那颗卫星就是打上去,让全世界听个响的。

  只是这个响,非常重要而已。

  所以第一颗走短平快,不深究技术可行性和实用性,从高振东的角度,也是非常赞同的。

  有的敌人胆子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只要证明了具备基础能力,他们在某些时候就会收敛一些。

  但第二颗就不一样了,那是为第三颗照相气象卫星准备的技术试验星,这上面的技术,就得和第三颗卫星具有很好的传承性。

  “搞卫星的同志怎么说?”

  “他们为第一颗选定的电池,是银锌电池。”

  “银锌电池,这东西一听就不便宜啊。”防工委领导还是很朴素的,有一半材料要用到银子?那肯定便宜不了。

  “对,是不太便宜,这也是这个电池的特性之一,不过最麻烦的不在这里。”

  “噢?不在这里?我觉得贵已经是最大的麻烦了。不过电台、卫星用一点,还是用得起的嘛,我们手上,大头也不少啊。”防工委领导笑道。

首节 上一节 501/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2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