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让高振东想起来,我们的第一颗卫星之所以设计寿命是20天,实际工作28天,是因为它压根没有太阳能电池,原本我们最早的空间太阳能电池,是在68年开始搞的,而且也不是为了第一颗卫星准备,而是为了第二颗卫星准备的。
搞到69年,发现选错路了,然后更改技术路线,另起炉灶,总算是赶上了第二颗卫星上天,效果还行,在轨8年。
所以高振东潜意识里觉得顺理成章,提都不用提的事情,在这时候其实还难着呢。
不过好像好消息还是有的,会提前准备技术的不止他一个人。
“这个倒是问题不大,有单位做过太阳能电池,N型衬底,转换效率高,实测能到7%以上,相信如果进一步改进,能到10%左右。”
这是防工委总工在介绍情况,实际上也只能他介绍,因为其他同志基本都不知道有这个事情,这批太阳能电池,是大漠那边用的。
原来有了,大家都放下心来,只要有太阳电池供电,那就能想办法结合可充电电池保证卫星的连续供电,甚至效率能达到10%,能大大减轻太阳能电池的重量,就算花旗佬,现在也只到15%左右嘛。
第754章 热爱大海的高振东
正当大家放下心的时候,突然有个年轻的声音响了起来。
“这个电池不能用,得重新搞。”
谁啊谁啊?光听个简介就说不能用了?太不科学了嘛也。
当人们转头去看发言人的时候,想法有了点变化。
是不是真的不能用?
——说话的人是高振东。
前面高振东已经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光电材料方面,他不止一把刷子,而是有好多刷子。
就算摄像管的光电材料和太阳能板的光电材料不同,但是同宗同源总没错,更别说,有的同志还想起一个事情。
世界第一束激光,就是诞生在一个叫高振东的人手上,虽然不排除有重名重姓的可能,但是从当前的科研环境、人才分布,以及专业来看,大概率就是这个人了。
大家都看着高振东,等着他解释。
“N型衬底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虽然高,但是有个致命缺陷,在地上用没事,上天也行,但是在外空就不行了。”
领导说起N型衬底,高振东一下子就想起来,曾经为外系统单位加工过一批N型衬底的单晶硅片,肯定就是这一批,因为这是单晶硅诞生以来,为数不多的为十二机部系统外加工的硅片之一。
结合数量、掺杂类型,高振东很容易就锁定了这批硅片的去向,就是用在太阳能板上了。
原来他们是用来做N型衬底的P+/N型太阳能电池了,那高振东可就有话说了。
前世作为大三就开始跟着老师做遥测系统的他,对太阳能电池还是有比较深的了解的,没办法,那个导师本事是有的,但是要求那也是真的高,原话是这么说的。
——“这个东西,也就是给你们练个手,算不上太正经的项目,但是你们练手的话,就要把相关知识都掌握全了,遥测系统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要通过这个小课题,掌握遥测系统方方面面的基本知识,为更大的课题做准备。”
而太阳能板作为遥测系统最常见的供电电源,甚至没有之一,高振东自然是下了大功夫去了解的,这事儿不干不行,导儿骂人忒厉害了。
所以高振东非常清楚,N型衬底的太阳能电池板上了太空是个什么下场,这也是前世为第二颗卫星搞的太阳能电池板中途换路线的原因。
“什么缺陷?”见高振东都用上了“致命缺陷”这个形容词,大家都知道这事儿恐怕是板上钉钉没得改了。
高振东看向防工委领导:“能说么?”
防工委领导知道这批板子的硅片,就是高振东那边加工的,当时全国独一家的生产能力,别无分号,就算现在,有生产能力的也不多,所以高振东对情况应该有了解,并且有了自己的见解,他问自己这话,无非就是确认这批硅片的加工是经过他手的事情能不能说。
“说吧,这里的同志都没有问题。”
高振东点点头:“这批硅片是我们那里加工的,加工后有一些必要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结合理论分析,我发现N型衬底的P+/N型太阳能电池在高能辐射环境下,其转换效率会快速衰减,也就是说,这种太阳能电池上了太空,会加速死亡。”
到高振东了解的时间段为止,不止我们,全世界的航天太阳能电池全是P型衬底的N+/P型电池,就是因为这个。
高振东说得真真假假,这种检测肯定是没做的,但是大家不知道啊,他再带一句“结合理论”,那别人就不知道到底他是通过检测还是通过理论发现的了,即使最后发现三轧厂压根儿没做这种检测,也能推到理论分析上去。
至于理论分析,那就没人能怀疑高振东了,作为光电材料方面的顶级专家,他说有理论,就是有理论。
为了能合理的把这个问题说出来,高振东真是操碎了心。
同志们一听,原来高振东说的致命缺陷不是形容词,而是对事实的描述。
——致命(物理)。
没有人对高振东的话产生怀疑。
“快速衰减,那还真是致命了。”
“嗯,对啊,不需要衰减到0,只要衰减到设计功率需求以下,就能把蓄电池生生饿死。不健康的充电过程,对蓄电池也是致命的。”
“只知道P+/N的效率高,没想到还有这个毛病。”
这个也怪不了做前期工作的同志,这种毛病要么就得做深入研究,要么就得上天试试,否则那是发现不了的,而我们到这个时候为止,在这两方面都没条件,这种情况下,P+/N太阳能电池在当前技术环境下,效率略高的优势,那可就体现出来了。
“而且7%这个效率太低了,哪怕到10%,也是不怎么样的,对于卫星需要携带的太阳能板的重量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影响到了卫星真正的任务载荷重量。”
不是,你这话就过分了,能到10%,都得是同志们努力才有可能够得着,你一句话就否定了?
嘿嘿,哈哈哈~~~~~~
和其他同志不同,防工委的人心里大概是这么个情绪,一点儿不生气,相反还很高兴。
防工委还没开口,有同志还是提出了疑议:“振东同志,10%还不够?而且这是效率更好的P+/N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如果换成N+/P的,恐怕还到不了这个效率吧?”
不是质疑换太阳能板,而是说10%效率低了这个说法是不是有点不给自己留后路,细说起来,也是一种前辈对后辈的爱护,甚至连理由都给找好了,换N+/P,天生就低。
这个时候,高振东就不讲究韬光养晦了,年轻人嘛,冲劲儿还是要有的,想来这些老前辈也不会在意的。
“是这样的,我在生产那批P+/N太阳能板衬底硅片的时候,也顺便研究过一些相关的内容,有一些心得,我感觉,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不只是光电基础材料本身的问题,还有太阳能电池整体的结构也很重要,包括光学方面的一些东西。我保守估计,如果设计得当,加上对光电材料的优化,就算是N+/P的太阳能电池,其效率不会低于15%,也就是和花旗佬现在的水平基本一致。”
果然是这样,高振东的习惯,从来都不是只提问题,拉一泡就扬长而去,而是问题提出来,同时也要带着解决的方案,如果没有详细方案,至少也有技术路线,如果连技术路线都来不及,至少他能拿出一个看起来可行的思路来。
防工委领导笑开了花,有干将如此,何愁大事不成!
不过高振东的话,对其他前辈还是造成了不少的冲击,7%到15%!
你这个“顺便”,也顺便得有些略深了吧,很少有人能“顺便”把一个产品的核心参数提高一倍以上,而且还是转换了技术路线,采用原理更加劣势的技术来实现的。
高振东还是第一次正式在这些顶级大拿面前出现,这第一次,就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震撼,这个年轻人,不得了。
“12吧,12%就行。”防工委领导乐呵呵的开了口,这种人才那是要保护使用的,你不打埋伏,我替你打。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高振东提15%,已经打过埋伏了。
见防工委领导甚至都不质疑,也不多问,直接就把事情给钉死了,有的老前辈急了。
“领导,这……是不是保守一点?”这年轻人技术高度不用说,非常高,越是如此,越是要护着啊,这可不是地里的大白菜。
领导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笑着摇摇头:“没关系,我心里有数,10%达标,12%尽量够一够。”
老前辈们这才放下心来,其实防工委领导心里想的和他们完全两码事,领导心里清楚,高振东说15,那大概率就是15,他敢打包票,这东西真搞出来,绝对是在15%左右,不会低到哪里去。
对于高振东,他可太了解了,这小子有时候看起来激进,但实际上非常稳健!
“如果真能到12%,能用的地方可就多了去了,哈哈哈,以前有一些不方便供电的地方,也有能力开展相关工作。”
“对,其实7%的,都能干不少事情。配合蓄电池,能长期较为稳定的供电了。”
其实太阳能板的衰减,在地面上并没有传说中那么严重,我国第一个10kw的光伏电站,是83年建设的,40年后,还有7kw左右的功率,不过这个电站的太阳能板,是国外捐赠的,小鬼子那时候在这方面,的确还是有一手。
高振东笑道:“对啊,比如海上,岛上,至少能提供基本的生活用电保障,以及基本的通信保障,还能用于一些条件艰苦的地点的无人自动监测。”
说到这个,他就不困了,他上辈子第一个课题就是这玩意,信手拈来了属于是。
而在岛礁上,只要基本生活用电和通信用电解决了,就能守得住人了,空调可能暂时拖不动,但是至少给带个电风扇没问题吧?
防工委的人心里都笑了起来,高振东同志还是那么的“热爱”大海。
第755章 在外面的人们
从防工委回来,高振东心情很好,就算没有侦察卫星,气象卫星也是极好的嘛,但是他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情自己给忘记了,想了半天没想起来,算了算了不想了,既然想不起来,那就肯定不是大事情。
从今天这个会议来看,后续工作自己大概率也是能参加的,小事情嘛,到时候再说。
高振东一回到三分厂,马上就把郑良枢给请了过来。
“老高,有啥好事儿?”郑良枢看见高振东一脸喜色,他也乐呵起来,高振东刚出去开会,回来就高高兴兴的找自己,指定是有好消息。
高振东笑了,老郑也是个人精啊。
“我接了两个科研项目,防工委那边过来的,我们合计合计,准备搞起来。”
作为三分厂的厂长,老郑保密级别是够的,生产可都是他在管,具体事务也是他。
郑良枢牙都差点笑掉了,这刚调过来,6011会战的红利还没消化完呢,又来活儿了?刚开年啊,这怎么好意思。
“好,你提统,细节我来落实。”郑良枢马上就把分工给定下来。
舒服,高振东就喜欢这样。
“其中一个,基本上已经搞好的,我出相关文件,厂里的任务主要是按照几个尺寸生产定制,同时做个计划直接报给部里和防工委批,其中有部分工艺,比如掺杂,需要1274那边配合。”
郑良枢一听,哦,有一种课题是6011会战模式是吧?那没事儿了,这个课题已经完成了。
不过他摇摇头:“哈哈,这你就错了,你是连自己有多少家底儿都不知道啊。也难怪,上头刚开始部署落实这个事情,最新的扩散炉,已经从十二机部那边调了一台过来,不止扩散炉,还包括蒸镀机等相关设备,1274的同志,正在培训我们的厂的同志操作这些设备。你可以这么认为,我们手上,是有一条小型的半导体生产线的。”
卧槽?上头动作这么大?看来不只是部里,这应该是几个部的联合动作了,毕竟三分厂这里的东西,级别大多都挺高,来来去去的很影响效率,而且有的小批量的东西,就能在三分厂直接解决了。
“那就太好了,这段时间比较忙,也没来得及关心这些事情,这可就要靠老郑你了。”
“你放心,你把你的精力,放到你最主要的工作上就行,其他的你不用多操心。”
听见郑良枢这话,高振东耳边响起了一阵幻听——“窝要把精裂放在军事赏面”。
艹,忒特么不靠谱了,他连忙摇摇头,把这个想法从脑袋里面甩出去。
“嗯,那就好,至于另外一个,等我先出个大概,然后分厂研究室的同志做成完整计划,直接报部里,部里和防工委会直接批的,批下来之后再开动。”
相比慢扫感光元件基本是现成的,太阳能电池的事情需要花时间和精力,那东西不只是基础材料的事情。
两人把事情商量好,郑良枢继续去忙,高振东回头打开计算机,开始当键盘侠。
——
港岛某码头,娄守行站在码头边上,看着一艘船靠岸。
这条船是从南洋回来的,振兴电产作为港岛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商,其产品在南洋有非常好的销路,时常需要往那边送货。
偶尔,振兴电产也会在那边采购一些产品,运回港岛销售,主要是生活物资类,港岛的生活物资,靠其自身是完全供应不上的,如果说基本生活物资靠北面的话,那有一些改善性生活物资就是到处买,比如水果之类。
振兴电产如此操作,也是不得已,大额资金的进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有时候得想些其他办法分流,不过港岛这边需求不小,所以这种方式甚至还能两头吃,多赚一些。
“呜……”
汽笛声过后,舷梯被架好,船上有人走了下来。
当先的,是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子,年纪与娄守行相仿,身后还跟着另外一个五大三粗的女汉子。
女子看见娄守行等在岸边,紧赶两步,很是大气的主动伸出手。
“娄先生,劳你大驾在此等候,真是愧不敢当啊。”女子笑道。
娄守行轻轻的握了一下女子的手:“五小姐过谦了过谦了,你巾帼不让须眉,为了我们的货物亲自押船下南洋,我亲自来接,也是应该的。”
这话略显扯淡,货运的货主亲自来码头守亲自押船的船东?只能说这两人是不是时间多得没地儿使了?
“娄先生这话,可就让小女子无地自容了,娄先生将货运的事情交付敝兄,他其他方向海运繁忙,无暇他顾,我这个做妹妹的替他分担,乃是分内之事,可当不得娄先生如此抬举。”女子爽朗大气,说话很是得体。
娄守行微微一笑,抬手指向等在一旁的轿车。
“五小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