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460节

  “对啊,有防空导弹了,就算6公里,也能把敌机逼退到投弹距离之外。”

  高振东摇摇头:“不够好,其实相对固体反舰导弹来说,争先一号虽然体积、重量都很大,但是反舰威力上并没有非常大的提升,代价太大了。对于万吨以下舰艇,其实在研固体导弹都有不错的效能。”

  3000以下摧毁,8000以下击伤,基本上是没问题的。

  摧毁不一定是击沉,这是不一样的。

  “而且……”

  说到这里,高振东学乖了,看向了防工委这边:“能说么?大概进度。”

  防工委领导笑了,点点头:“大概的可以。”

  高振东这才转回头来:“而且,我们的半主动雷达空空导弹进度不错,一旦成功,不论是放大弹体还是加装助推器,我们都能得到一款堪用的、射程较大的雷达制导舰空导弹!”

  这就是高振东的底气,导研院搞空空导弹的同志,没有闲着。

  红外弹的射程,是做不大的,所以想要射程比较好的舰空导弹,必定要加入雷达制导手段。

  “真的?”

  “如果是这样,那就真的可以把驱逐舰的改装放一放了。”

  “他怎么知道这些事情?”

  “他怎么知道这些事情不是你我该知道的,反正知道有雷达制导空空弹进度不错就行了。”

  “嗯,这样说的话,我倒是同意高总工的看法,先改护卫舰。”

  “……”

  说到这里,高振东才拿出来自己对于造新舰的看法。

  “差不多的道理,我建议是,新舰不要造多,我们小步快跑!”

  小步快跑,我国后来发展海军主战舰艇的经典部署。

  “小步快跑?”这个说法让大家有些不太懂。

  “对,就是在得到最终的目标舰之前,我们每一型驱护舰,都只造一到两艘,边设计、边造、边用、边改,一直到设计出一型比较满意的为止,那时候,就可以下饺子了。”

  虽然知道这年头的经济,这锅饺子大概率没有日后那些的锅大,但是高振东知道,我们就算不算先进的第一代国产驱逐舰,都造了好几十条。

  这就是大国,虽然不满意,但是还是造出了能打大战的数量。

  这种看起来非常浪费金钱的建议,一时间让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这也行?太浪费设计力量了吧?”

  高振东:“现有设计力量有能力一次就把大型军舰设计好?”

  好像不行,没经验,很多东西属于是必须事情发生了,得到教训了,才有这个经验。

  “但是这样我们的驱护舰,型号会不会太杂?维护什么的会不会有问题。”

  高振东:“现在本来就杂,不也维护了?再说了,又不是一直这么搞。而且只要主机、船型什么的没有太大变化,其实这方面问题不是太大。”

  好像有些道理,相信我们的战士。

  其实高振东这么说只有一个理由,脏三都能把万国造维护到说得过去的程度,我们短时间内这么搞一下相信也没问题。

  不过这个事情,他也知道,有点离经叛道,也不逼着,只是道:“这个只是一个建议,具体是不是这么搞,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反正大舰现在也造不多,客观上,也为小步快跑提供了条件。”

  你想大跨步也不行,造得慢,那发现问题了在下一条上不改?一改,得,还是小步快跑。

  诶哟我去,说了半天,最大的原因在这里,现在是真的造不多。

  所有的同志,都为高振东的鸡贼,在心里悄悄吐槽。

  这个高总工,有点儿忒调皮了。

  高振东知道不能再在这个事情上刺激同志们了,否则一会儿可能真人快打,他及时的提出一个事情,转移同志们的注意力,还是那句话,先把种子种下去,条件合适了自然会发芽。

  “这个事情,我就不多说了,不过我建议,有一型大型军舰,我是建议造一点的,不用多,4到8条吧。”

  嘶~~~~~

  与会同志倒吸一口凉气,如果说4条真不算特别多的话,那8条还说不多可就有点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仿佛是知道同志们在想什么,高振东笑道:“我说不多的意思是,和同吨位的驱护舰比,这东西价格便宜不少。”

  咦?不是驱也不是护?听起来像是个新东西。

  对于这个,他们就有兴趣了,高振东说的新东西,多少是有些意思的。

  “新舰艇?说说看啊,振东同志。”海装局的同志笑道。

  “火力支援舰!以火箭炮为主战武器,负责对滩头及敌浅纵深进行火力急袭打击的舰种。”

  其实这东西不算新鲜,花旗佬在S2就改装过一些。高振东前世还在一款游戏里用过,当然,游戏里的打击过程,是经过简化的。

  “这东西?又是指着登陆去的!”

  对于这东西,有些同志还是知道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海军驱护舰的舰炮,完成对陆火力支援嘛。”

  高振东笑道:“驱护舰打岸滩,除非对方毫无还手之力,否则还是有些危险。而且,以我们驱护舰的数量,以及形成的火力密度,恐怕和火箭炮比,要差一大截。”

  “振东同志,不是还有空军么?”

  “实际上,由于指挥协同、制空权夺取等问题,空军的同志并不能很好的胜任这种随叫随到的火力支援任务,而且轰炸机或者攻击机的载弹量是有限的,留空时间也受限制,用来完成这种任务太浪费了,他们应该完成更重要的任务。要不然陆军的同志,也不用发展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

  “但是据我所知,我们的火箭炮射程相比较大口径的舰炮,是极为有限的,会将军舰自身,置于更大的危险之中。”这位同志看来是对陆军装备的现状有一定了解的。

  高振东胸有成竹,这个事情,他早就等着了。

  “陆军在搞远程火箭炮了,前景应该还可以,射程具体的我不能透露,但是可以说的是,在20公里以上。火箭炮上舰,比陆炮上舰可容易得多。”

  陆炮想上舰,就算不管机械部分,同口径下陆炮的射程一般是不如舰炮的,这是两者的功能需求决定的,所以陆炮想上舰有很多麻烦。

  同志们一听,20公里以上,按照保密的尿性,还不知道能“上”多少呢,估计数字小不了,那就好办了,敌人除了反舰导弹和飞机,岸炮基本上很难对这东西形成威胁。

  “振东同志,我记得火箭炮可不便宜啊。”

  高振东笑了:“火箭弹是不便宜,但是火箭炮本身,却是不算太贵的东西,就是纯纯的铁疙瘩。而且这条军舰,甚至可以用现成的民船改装,不需要其他的炮啊枪啊什么的,雷达这些电子设备一概不要,只要一套能解决摇摆问题的火控系统就行了。”

第710章 娄晓娥的喜事

  什么叫“就行了”?听见他说这话的同志,差点想狠狠的在高振东脑袋上敲几下。

  别看在电视里,在不高的海况下远看起来船基本是平稳的,实际上到了船上才知道,那东西晃得还是挺厉害的。

  别看我们被逼急了的时候,曾经把陆军所有主要大中口径火炮搬到船上,一字排开做过射击试验,因而被戏称为“陆炮下海”。

  但是实际上,想把这种“陆炮下海”玩儿出效果,而不是仅仅看个热闹,那没有几分本事也是做不到的。

  实际上,没有完成调炮、击发自动化控制的炮,压根就别想,但是在已经完成设计的陆炮上增加这一套系统,也不是特别的容易。

  好在大家也知道,这东西在根子上,其实和一套舰炮火控系统没有本质区别,要采集的无非就是炮管角度、运动状态、目标坐标,然后联合解算而已。

  唯一的问题是,想要达到足够的反应速度,估计一台计算机是不够的,本来就要用于全舰的火控指挥系统,计算机那价格,可有些咬手。

  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高振东笑道:“大家放心,现在计算机如果说全民使用暂时还有点问题的话,全军使用其实是问题不大的,至少在军舰这种大小和价值的装备上,一条舰多装几台不是什么问题,而且这些更便宜的计算机,速度比原来的还要快2.5倍以上!这个是民用装备,我可以敞开说。别忘了,这东西,是我做的。”

  对啊,怎么忘记这个事情了,这位同志是公开的国产最新几代计算机的缔造者,在这方面,他说一,那别人说二的可能性就不怎么大,特别是价格这种一目了然的指标。

  这也是这位有些神秘和显得非人的高总工,最被外界所知的一个身份。

  那就不担心了,大家放下心来,舰船的摇晃看起来很快,但是在做火控和综合指挥的同志看来,慢得一批!

  在船上整个三轴陀螺仪就能解决问题,甚至都不用怎么考虑前进速度的事情,因为这种舰在运用的时候,大概率是停着不动的,知道舰体XYZ三个方向的角度,结合火箭炮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算就完事儿了。

  海装局的同志对于这个还是很有兴趣的,对陆岸滩和浅纵深的火力支援,一直是他们心头的一件大事。

  纵深的尺度,海军暂时是使不上劲,但是上述深度,海军还是比较合适的,毕竟一条船的携弹量,十倍百倍于一架飞机,很多效果是一架飞机打不出来的。

  如果说以前的海军,还是纯纯的防御态势的话,那现在经过大家的商量和讨论,多多少少,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进攻能力的。

  “好,这个好,要是有了这个,陆军老大哥就不会天天说我们没用了。”

  陆军是老大哥,这毋庸置疑,任谁天天被自己的老大哥念叨,心里也是很心焦的。

  高振东笑道:“不过这东西也不用多造,作用很大,但是用途单一……”

  大家都哈哈哈的笑了起来,这话不假,这东西只有一个用处,登岛!甚至只能用于登陆大岛,如果岛太小,甚至会担心这东西一轮火力覆盖过去,把岛给打没了。

  好在这东西如果要搞,那是真的便宜,甚至可以说,如果不考虑航速的话,随便找几条差不多到寿的民船都能改。

  唯一要考虑的是,备弹的存放和运输通道,以及装填方式。

  人力也不是不行,一门40管122,高振东记得全人力装填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一条船上搞个很多门,除了急袭之外,其他的火力支援其实可以按照门为单位,轮流射击,火力持续性还是能够保证的,搞上个几条,配合其他舰艇,一个登陆点基本上也够用了。

  “嗯,这个东西,的确可以考虑一下,非常的不错,用途虽然单一,但是代价也不是很大,而且用途针对性很强,是急需的。”防工委的领导笑道。

  “嗯,的确,不用太多,可要是没有,也不好。”海装局也表示同意。

  对于这几天的结果,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攻防兼备说不上,至少近海能在路基支持下打得有来有回,200海里之外,一定距离内也不是没有影响之力。

  这在建国不过十多年的现在,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虽然这些只是一些意向,除了诸如滚装船、综合补给舰少数项目之外,明确的很少,但是至少思路和建设模式还是比较明确的。

  近海为主,延伸力量。

  哪怕连“兼顾远海”都不敢说,但是至少在一定条件下,与特定对手之间,还是能伸伸手的。

  对于高振东来说,这个结果,就算是已经达到他的目的,至少他心心念念的几项装备,都有了结果,或者是很强烈的意向。

  很多时候,有些事情不做,是因为没有能力而不是没有想法。

  如果有了一定的能力的,那事情的发展,也许就会有所变化。

  从防工委出来,高振东心里美滋滋的,殊不知,在娄晓娥这边,也美滋滋的。

  并不是赤脚医生手册的事情,那个事情不可能这么快,这才几天呐,这么快想出结果难免有点太草率。

  而是学校给她发了张奖状,表彰她见义勇为的。

  对于这个,娄晓娥开心得不得了。

  家里各种奖倒是成堆,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基本没有她的,这个事情上,她还是很遗憾的,觉得自己拖了高振东的后腿。

  她这个想法和事实完全不挨着,但是她就是这么想。

  当她再次被老师请到系主任办公室的时候,看着系主任办公桌上放着的那张红红的纸,心里一下就火热起来。

  这东西,她太熟了!

  家里放着好多张呢!

  “……娄晓娥同志,鉴于你此次见义勇为的行为,成功挽救了一名儿童的生命,学校决定,授予你‘见义勇为’个人奖,以此表彰勇于任事,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的优秀品德。”

  负责颁发奖状的副校长,用语非常的正式,对着一名学生叫“同志”,这种称呼已经是一种褒扬。

  “同志”这个词,是有很明确、很正式、非常积极的含义的。

  这年头除了少数称号、奖项外,其他的各种奖怎么发、由谁发,是没有一定之规的,学校自己给自己学生发个见义勇为奖,也不是什么出格的事情。

  至于事情的真实性,有樊老师亲自作证,那是绝对假不了的。

  不过这个事情倒是不合适大张旗鼓的表彰,毕竟现在适合这些二把刀医学生伸手的事情不多,如果太过隆重,搞得其他同学太过热血上头,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话,反而可能要出问题。

首节 上一节 460/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