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振东在期盼的,就是连那些“装备优势”都被基本抹平乃至某些项还略微占优的情况下,能看到什么结果。
刘总一行人带着在高振东这里的收获,高高兴兴的回去了,其中最宝贝的,自然是那个被他们包裹得严严实实,用各种材料保护得非常周到的波导缝隙天线。
他们花了好大的功夫,在三分厂找来各种包装材料,把这东西垫好,然后在外面又用其他材料又包了一层。
在保证结实可靠的同时,他们还把这东西的包装外形弄得四四方方,完全看不出原本是个什么形状。
高振东看着刘总他们这一通忙活,笑道:“刘总,你们这也太过小心了吧,这东西看个轮廓形状看不出什么的。”
圆形的雷达天线多了去了,抛物面、卡塞格伦、倒卡……这些看起来都是圆的。
刘总认真的摇摇头:“不行不行,再怎么小心都不过分。”
说完,他干了个更夸张的事情,他直接在三分厂,把电话打到了防工委,由防工委派护送力量把这东西运回单位。
防工委那边也是爽快,只听他简单说了一句:“我在十七机部这边,需要委里派点人,送一个样品回单位。”
他这话说得不清不楚,但是防工委对他的话里的意思却是清清楚楚。
——我在高总工这里,搞到了好东西,非常重要!
二话不说,委里的人呼啦啦就过来了,把他们连人带天线,装上CA10大卡就走。
送走他们,高振东回到办公室,马上打了个电话,把防工委派过来的年轻人叫了一个过来,就是那个想跟着高振东多学点东西那个。
“高总工,您找我?”年轻人面带兴奋。
“嗯,小叶,委里那个搞芯片设计的部门,架子已经搭好了吧?”
小叶回答得非常利索:“搭好了,委里听说你有任务给他们,让他们一直等着呢。”
这事情,他可一直都放在心上的。
“嗯,把人都叫过来,有个事情交给他们。”
高振东准备交给他们的,是单周期硬件乘法器的升级版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好嘞,我马上通知!”小叶打了个招呼,兴奋的转头就跑。
一个小时不到,十来个年轻人就在三分厂的会客室坐满了。
一个个都面露崇敬看着高振东,自从离开61号教室之后,除了那个总结大会,可是好久没看见高教授了,现在又能在他的指导下做事情,一个个都高兴得不得了。
可以说,高振东在哪里,哪里就是这个技术领域的最前沿,傻子才不高兴。
“同志们,你们既然参加工作了,我就不叫同学们了。”高振东先开了个小玩笑,缓和了一下这些同学紧张的心情。
笑,都给我笑。
“这一次叫你们来,是要做两个事情,先做困难的,然后做简单的。”
高振东这个安排的顺序,极大的引起了这些年轻人的好奇心,先难后易,这种安排顺序可不多见。
“你们要做的第一个事情,是数字信号处理器!”
高振东将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情况做了一个介绍。
在这个阶段,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核心,其实就是单周期硬件乘法器,而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个特殊的单片机。
不过既然称之为数字信号处理器,那它必然对数字信号有特殊的针对性设计。
例如,很多DSP都有一条特殊指令,在一个周期内,直接完成一次乘法和一次加法,这在早期的其他CPU里面是看不到的。
其实DSP,也分为通用DSP和专用DSP,后者更极端一些,比如专门用于卷积运算的、专门用于FFT(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等等。
高振东倒没想搞那么极端的,搞不过来,他只是想搞一个简单的通用DSP,对数字信号处理有一些特殊指令支持,从编程难度、特殊运算硬件支持、运算速度等方面,多管齐下,提升数字信号处理的能力。
“……这就是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高振东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把DSP给这些人做了一个介绍。
听完高振东的介绍,包括小叶在内,都陷入了沉默,和这东西相比,他们做的SZ61系列数字电路芯片简直就是小儿科。
顺便说一句,其实用小儿科来形容一件事情的难度并不合适,儿科是医院最麻烦的科室之一。
原来高教授忙的,都是这个级别的东西?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任何一款SZ61芯片,放到这个芯片里,连一个最基本的功能都完不成,最多只算是建房子时的一片瓦片,或者一块砖头。
看见大家都被自己的介绍给干沉默了,高振东笑着给他们减压:“同志们不要有太大的压力,简单来说,这个东西就是一片中央处理器,加上一些特殊的专用电路而已……”
而已……高教授,你这话说得我们更惶恐了。
好在下一个消息是个好消息:“这个芯片的总体结构我已经设计好了,至于细节方面,核心控制部分,可以参照C6108做修改,单周期硬件乘法器等专用电路,我也已经完成了掩模级别设计,你们可以直接使用……”
年轻同志们这才放下心来,就说嘛,高教授不可能揠苗助长,担心了半天,最难的部分人家已经给搞完了。
“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这个工作交到你们手上,主要剩下一些体力活了,可能大家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哎哟我去,高教授这话是不是太高看我们了?
高振东的话,就类似于“这是二极管、这是三极管、这是逻辑门,都懂了吧?好了,你们现在可以做CPU了。”
第668章 SoC
其实高振东这话实在是有点扯淡,别看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内容,但是要把这些内容组合到一起,并且完成那些需要完善的部分,对于这些同志来说依然是不小的挑战。
但是这些年轻同志也知道,实际上,除了高振东之外,他们这一批人,已经是国内IC设计工作的顶尖人才了,除了一些老师和十二机部的一些同学和他们基本持平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力量。
我们不上,谁上?
那还犹豫什么?那还惧怕何事?
总不能指望着高教授把什么东西都做完了吧?
不要怂,就是干!
小叶带头拍胸脯:“高教授,您放心,我们619研究室一定在您的指导下,完成好这项工作!”
人太少,研究所的规格是够不上,所以防工委这个特殊的IC研究部门被称为619研究室。别看人不多级别不高,但是规格却不低,直接对委里负责的。
高振东点点头,笑着安慰他们:“不用担心,总体来说这个事情有难度,但是对于你们来说难度不大。至于剩下的那个事情,比起这个就简单多了。”
同学们很好奇,为什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反而被放在了后面?
“你们在完成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同时,或者在完成之后,把处理器的硬件乘法器等专用部分去掉,只留下加法器、控制器,以及必要的片内资源、接口、寄存器和部分内存,具体留下多少,随后我会给你们一个规格,也是做成一片单片器件。”
“高教授,这是不是和您搞的C6108很像?”
高振东笑了:“嗯,你很敏锐啊,说对了,和我的C6108的确很像,但是你发现它的特点没有?”
小叶在他身边呆的时间最长,与其他同学相比,系统化、体系化的思维是走在最前面的,所以他的反应速度也最快。
“是不是您提到的单片化?根据您的这个设计,这片器件理论上只需要一个电源、简单的启动复位电路、振荡源就能工作了,非常简单。而且这个器件的功能、性能基本上都被压制到了最低的程度,但是接口和资源却是比较完整的。”
小伙子还是不错的嘛,高振东还是挺高兴:“嗯,你发现了这个器件的特点,那这些特点对应的是什么用途?”
“这个器件的特点就是简单,非常的简单,不论是它的内部结构还是应用方面,这样一来,成本应该就会很低……简单、低廉……高总,您是要我们做一片能大量用到各行各业的‘计算机’?”
“说对了!我要你们搞的,就是在一片芯片上就能集成一台简单计算机的所有功能,我们可以叫它‘单片机’。相比C6108+C6110以及完整的外围电路,这个单片机的应用系统成本会非常低,能够用在大量的简单控制电路上。而且随着芯片的发展,它的成本优势会越来越大。”小伙子不错,能一下子就把事情想透。
单片机,SoC(System on Chip),把整个系统集成到一片芯片里,21世纪搞手机评测自媒体成天挂嘴上的一个概念,其实出现得非常早,更不是手机芯片的专属名词。
别看8位单片机性能不咋滴,可是对于大部分应用来说,其能力都是溢出的,而且高振东这个单片机的基础,和他前世用的51单片机不太一样。
51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是12个时钟周期(12T),而高振东这个单片机的基础,是用一个机器周期4个时钟周期(4T)的C6108改的,这就意味着一件事情。
相比C6108,这片单片机被阉割的是不必要的寄存器等部分,但是运算速度是没阉割的。
也就是说太复杂的运算可能受限,但是操作数不多的简单运算,其实单片机和C6108两者大致差不多。
就算以2.5MHz的低主频运行,单论理论运算速度,大致能和7.5MHz的51单片机媲美。
这个速度在此时就显得非常惊人了。
要以几十年后的情况来说明有多惊人的话,那就是11.0592MHz的12T类51芯片,一直到21世纪都还在被广泛使用,而且在相当多的应用里,这类片子的速度都还在处于性能溢出状态。
想到这里,高振东顺口就给同学们画了个大饼:“你们好好做,这个东西做好了,生命周期可比C6108长多了,到时候几十年后,估计大家都还记得你们。”
其实严格说来,高振东这叫描绘前景而不是画饼,画饼是兑现不了的,而高振东这话,是实打实的未来。
只要足够便宜,功能够用,这种最基础的元器件,其实比尖端器件更难被淘汰,尖端器件要追新,极易被换代。
到了21世纪,类51芯片最大的改进,除了因为制造工艺的改进,带来的主频增加,塞进了更多诸如AD、DA、I2C、SPI、ROM、RAM、UART之类的片内资源之外,其核心的架构、指令集这些东西基本上是太大没变的。
要说真正的本质上的改进,其实就是有人把12T改成了1T,仅此而已。
果然不出他所料,619室的年轻同志们听见这话,一下就激动了。
这算是名垂青史了吧?哪怕只是行业内的历史,那也是青史。
对于国人来说,这几个字的吸引力之大,域外蛮夷大约是不太了解的。
一群年轻人瞬间上头,嗷嗷叫着这活儿一定得干,哪怕不吃不喝也要干!
看着他们骚动的样子,高振东笑了。
他拿出两份资料递给619室的同志,上面是DSP和SoC的规格说明书和方案。
这个事情,自然是交给小叶负责,他在委里的编制,现在也挂到了619室下面。
小叶接过材料,不待高振东吩咐,对于他要搞的事情非常清楚。
“我这就回去,组织大家写课题申报!用最快的速度搞起来!”
高总工的课题,课题申报是最好写的,基本上只是填必要的表格项就行,而真正的课题内容,高总这里早有准备。
至于课题申报最头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什么都不用担心,别的部委小叶不清楚,但至少在防工委,高总的课题在这两方面可以一个字儿都不写。
理由还很充分,保密呗。
非要走过场的话,可以这么写。
必要性:高总要。
可行性:高总能。
——
安排了这两个事情,高振东想了想,好像原研所的激光陀螺仪那边好久没见来人了。
看来原研所的同志一直进展顺利,不过人是经不起念叨的,来了!
莫工带着几个人,来到了三分厂。
对于他们长久不来,又突然造访,高振东是很高兴的。
长久不来,意味着事情进展顺利,在高振东上次和他们一起确定了方案之后,整个方案没有太大的问题,有什么小问题都被他们迎刃而解了。
这年头大家都忙,没有需要的情况下,大约是没有时间到处瞎串门子的。
而他们突然造访,必然是事情有了重大变化,哪怕是遇到了问题不得不来,那也是走到关键之处了。
在办公室招呼他们坐下,高振东一边泡茶,一边笑道:“莫工,可有日子没见了,激光陀螺仪现在进度还好吧?”
以原研所同志的熟悉程度和工作内容,他们一来就被高振东请进了自己办公室。
莫工脸上没有愁眉不展的神色,看来情况不错:“很好,上次你带着我们定下来的那个方案,非常好,你推荐的东北光学所那边,实力也很强,他们用你搞的熔石英造的光学谐振腔也非常符合我们的要求,现在已经造出样机来了,做了一套测试,结果总体来说不错。”
高振东给几人放下茶杯,拿起了他带来的测试结果。
高振东一看,还真不错,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精度,但是总体趋势是能看出来的,那就是激光陀螺的原理和应用,他们是真的掌握了。
“嗯,虽然精度差点,但是总体方向上没什么问题。好啊,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