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427节

  所有的同志都笑了起来,包括谢尔盖耶夫,高卢人,速度总是这么快。

  “好吧,既然高卢人都已经这样了,也该我们上场了。”宣传部门的同志说了一个极为隐晦的小笑话。

  这很难得,老毛子并不是那么喜欢说笑话的。日后非常出名的老毛子政治笑话,其实大部分都不是老毛子自己创作的,而是来自花旗佬、约翰牛。这就好像如法的主力先是约翰牛后来是花旗佬一样,这对共轭父子整的烂活儿忒多。

  “替他们好好的宣传起来,让世界不论哪个阵营的人都知道,除了我们,还有别的同样道路的国家,也拥有美好的前景。”

  如果说我们的宣传机器仅限于国内的话,那老毛子宣传机器开动起来可就覆盖了半个地球。

  《劳动者的光辉——东方同志顺利研制成功微型计算机》

  《最小的,也是最快的》

  《一只手就能带走的奇妙计算机》

  《不只有我们,还有他们》

  《来自未来的计算机》

  ……

  如果说我们的报道还是基于事实,俗称“要脸”的话,那老毛子吹起来可就没边儿了。

  这也算是冷战时期,两边带头大哥的传统艺能了,吹起牛逼来都没边没沿的,主打的就是骗到一个算一个,打不死你我吓死你。

  当然,有时候对手太老实,总是上当受骗其实也不见得是好事情,对此,几十年后的花旗佬深有感触。

  但那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现在双方都没有这个觉悟。

  抛开强力鼓吹的老毛子不谈,高卢鸡也是和老毛子差不多的情况。

  作为友好的合作伙伴,高卢鸡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我们主动的通报,赚钱嘛,不寒碜。

  和老毛子一样,他们也花了一点时间来消化这个消息。

  但是老毛子有一点点不同,塞纳先生对于这个事情,并没有那么的生气。

  在他看来,自己是在装备总署的许可之下,使用装备总署提供的清单,顺利的换到了他们所需的技术,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甚至他还替装备总署节约了几项技术,并没有把清单上所有的技术都交给东方人,这让他非常得意。

  至于东方人又有了新的计算机,这是好事情,该买就买嘛,只是对方卖不卖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相信总有机会的,就好像DJS-60DJ,原本也不在对方的出口清单上一样。

  此刻坐在塞纳办公室的,是三角公司的代表。

  软件合作的事情非常顺利,已经进入了实操的阶段,然后三角公司就接到了这个好消息。

  不是调侃,对于三角飞机公司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好消息。

  高卢鸡非常清楚,以自己的体量,想要像花旗佬一样发展非常完整的工业体系,那是有困难的,所以他们不介意在必要的时候,借用一下其他人的力量。

  “塞纳先生,谢谢你带给我的好消息,我想,我们对于成功的把握,更大了。”

  “德劳内先生,你难道对对方隐瞒了最先进的计算机,没有用于合作项目的投资,不感到愤怒?”塞纳还是有些不解的,毕竟三角公司才是DJS-60D的使用者,而且是对方作为投资提供过来的。

  德劳内笑了:“不不不,塞纳先生,你提供的,是一个真正的好消息。对于我们来说,合作项目里,暂时DJS-60D就够用了,如果对方提供了更先进的计算机,反而会对我们的投资占比产生影响。而这个消息之所以是好消息,是东方人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能力——他们真的有两年内提供十倍于DJS-59/60D速度的新型计算机的能力。”

  “啊哈,德劳内先生,您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既然提到了合作项目,那现在合作项目怎么样了?”

  说到这个事情,德劳内可就不困了:“非常顺利!东方人虽然在工业经验上非常不足,但是他们的计算机能力非常强,毕竟那里是项目主力计算机的诞生地,他们不但能力强,而且人员多,最重要的是,他们非常刻苦,工作起来甚至让我们有些担心他们的健康。”

  说到这里,德劳内悄悄的靠近塞纳:“而且,他们的费用非常便宜!我们甚至偷偷的塞了一些项目外的工作给他们做,他们毫无察觉,完成得很好。相比他们,我们自己的人实在是太贵了,而且还很懒。”

  德劳内一脸“赚翻了”的表情,塞纳对此也非常得意:“你们满意就好,我们随时准备为你们服务。”

  “那就太感谢了,塞纳先生。正好有一个事情我需要麻烦您。”

  “乐意效劳,请说吧。”

  “东方人在出售他们更新替换下来的DJS-59,这个事情您是清楚的。”

  “对,而且相比新机,这些机器的报价非常便宜。”塞纳点头。

  “我想吃下这批机器,有多少吃多少!”

  塞纳非常吃惊:“德劳内先生,你们有足够的DJS-60D可用,这批DJS-59对你们来说有意义么?”

  德劳内摇了摇头:“不不不,60D机型只能用于合作项目。从速度上来说,59和60D没有区别,我们可不止这一个软件项目需要用到计算机。”

  明白了,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垃圾的商品,只有垃圾的价格。

  当DJS-59的价格足够便宜的时候,什么二手翻新体积庞大,都不是问题。

  “我明白了,德劳内先生,我会尽力为你们争取。”只能说争取,用屁股想都知道,这一批是紧俏货,自己想全部吃下来,恐怕很难。

  如果高振东知道这个事情,恐怕会感叹原来高卢鸡这时候就开始“大船靠岸”了。

  满口称谢的德劳内回到三角飞机公司,马上打了一个电话,电话的目的地,是大洋对岸的花旗国。

  “事情基本上谈好了,能拿到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我想数量不会太小。”

  不知道对面说了什么,德劳内对着电话开始摇头。

  “不不不,先生,我首先要保证我们所需的数量得到满足,然后才会向你们提供,所以我现在没法给你具体的数量承诺。”

  “不不不,你误会了,我们也需要这些计算机。相比于转手,我们也有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它们来完成,赚钱并不是我们的第一考虑。”

  争论了几句,德劳内做出了让步。

  “这样吧,先生,我首先保证不论我们得到多少,你们都能得到20%,其次,当我们的数量完全得到满足后,剩下的都是你的!”

  这个条件似乎让对方满意了,有限的几次拉扯之后,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

  放下电话,德劳内先生自言自语:“花旗人买东方人的计算机做什么,他们又不缺这个东西。就算是要拆,也不需要这么大数量吧。”

  不过很快,他就把这个事情放到脑后去了,重要的是,自己公司能从中赚大钱!

  他不知道的是,花旗佬买DJS-59,真的就是用来拆的,至于为什么这么大数量,那是因为想拆DJS-59仔细看看的人和机构组织,不少。

第662章 沃土上的第一朵花

  对于花旗佬来说,他们没有直接的渠道弄到我们的计算机,这个时候,大洋公约组织里的二五仔就起到作用了。

  相对其他主要大洋公约组织国家赖着不走,高卢鸡这种进了又出,出了又进的货,真的能算得上是二五仔。

  不过这也表明,也只有高卢鸡,还曾经想着真正的独立自主。

  这种行动并非国家行为,花旗佬也就只好各显神通,找各种各样的关系和公司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作为和东方人打交道最多,在计算机行业里牵扯最深的三角飞机公司,无疑是最合适的。

  高卢人的要求被传回了国内,运算所和十一机部的同志,拿到的是关于人手和工作的部分。

  除了有部分人亲赴高卢鸡之外,大部分的软件人员,还是在国内配合工作。

  十一机部的同志看着高卢鸡的工作清单,笑了。

  “他们又在里面夹私货了,哈哈。”

  运算所的同志也在笑:“这种私货,我们巴不得越多越好啊。”

  “你还别说,他们的编制要求,现在我们都快累积成一本教材了,虽然内容有些零散,但是还真的挺有用的。”

  “这是大好人啊,花着钱帮我们解决问题。要放在以前,我高低得给他们磕一个。”

  “什么时候,你们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高振东同志,他的当时的建议可是太正确了。”

  “哈哈哈,对对对,让他也高兴高兴。”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高振东被运算所的同志邀请参会。

  有同志搞出了一个新的通用软件,特地请高振东参与评审。

  这个事情搁几十年后,可能是个小事情,但是放在这个时候,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大事。

  这个事情对于高振东来说还是第一次,他对此非常高兴。

  这意味着,我们的软件人员,在经过对通用计算机和C语言等软硬件环境的充分消化之后,开始拿出自己的东西来了。

  有第一个,高振东相信很快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普通的新软件不再成为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坐在会场上,运算所的池总工还真的向高振东透露了三角飞机公司在软件编制要求里夹带私货的事情,把高振东乐得。

  “池总,这就叫双赢,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资本永远失眠,他们随时都在盯着一切能赚小钱钱的机会。有便宜不占不是他们的习惯,高振东提议在和高卢鸡的合作中大量投入软件和相关工程人员,也考虑到了这方面的事情。

  两人哈哈大笑,转头看起申报材料来。

  搞汇报的同志看着他们两的表情,暗道今天绝对稳了!两位主审专家心情这么好,对项目顺利通过审查绝对有利,特别是其中一位还是专家组长。

  这个专家组长,自然就是高振东,他不担任这个组长,池总工自己也不敢上啊。

  这个软件放到日后其实并不复杂,而编制软件的真正核心,甚至都不是专业的软件人员,而是搞应用数学的。

  此时,这位年轻的核心编制者,正在自信的做着汇报。

  “……我在使用计算机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因工作需要,对文件的二进制内容进行解析的时候,发现数据有大量的冗余、重复,这让我萌生了一种想法,能否研究一种算法,用简洁的方式来描述这些冗余和重复……”

  “……我的专业,是应用数学,恰好能够支撑我的这一想法……”

  “……经过测试表明,经过该软件处理的文件,其容量大致在原始文件的40%~60%之间,对于节约存储容量,降低网络开销,节省传输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没错,这位同志搞的,是无损压缩软件!

  或者说,他搞的核心,是数据无损压缩算法。

  这东西在后世,其实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节约空间的功用已经不是主要的,反而是减少冷数据文件数量、降低冷数据文件的管理复杂度的功用更常见一些。

  同时,日后的压缩软件附带加密功能,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加密手段,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密钥够长,这种加密方式比巨硬的bitlocker等等硬盘加密手段都要好用和可靠得多。被bitlocker坑死的普通用户,那可真是太多了。

  对了,还有一个用处,在网盘上分享数据,又不想被网盘管理方扫描具体内容的时候,加密打包基本是标配。

  但是在这个存储容量、网络带宽都捉襟见肘的时代,压缩那就是真压缩,要的就是把文件变小。

  这个时候的文件,还是以类文本文件为主,不论是什么压缩算法,只要不是太差的,文本文件的压缩率一般都是60%起,所以搞压缩文件的同志们拿到的测试结果非常漂亮。

  高振东自己还真把这东西给丢到脑后去了,太具体了,想不到,也顾及不到,现在有同志把它做出来,也算是帮助他填补了空白。

  看着这个软件的评审材料,高振东很是高兴,相信会有更多的应用软件空白被慢慢填补的,只要环境具备了,比玩花活儿,我们不怵任何人!

  参会的评审专家,都对这个软件赞不绝口。

  对于他们来说,可算是看见不是来自于高振东的计算机专业成果了,这个事情所代表的意义,非常重大。

  如果说在这之前,是靠高振东一力拉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前进的话,那么现在终于可以说,在高振东开垦的沃土上,开始开花结果了。

  他们这么高兴,还有一个不太好说出口的原因:高振东的成果,他们评审起来心理压力有点大。

  所以对于这个打开新世界大门的第一名勇士,所有专家都不吝夸赞。

  甚至都让搞压缩软件的同志有些受宠若惊——原来我做的东西这么厉害?这么重要?

  “……的确很重要!……”这是高振东在发言。

  作为专家组长,他自然是最后一个发言的。

  他也毫不吝啬的把这东西从里到外夸了个遍。

  夸奖完后,高振东意犹未尽。

  “对于搞这个软件的同志,我还有一些建议,先声明,不是意见啊,对于这个软件本身,我没有任何意见。”

首节 上一节 427/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2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