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419节

  高振东看了看自己的笔记本,整理了一下思绪。

  大家看着他那个笔记本,挺好奇上面到底都写了些啥玩意。

  高振东的笔记本,哪怕是一条纤维都不能流出去!防工委领导心里暗暗发狠。

  “我们还是从这个自行122榴开始说吧。虽然122榴的射程现在已经赶上了152榴,但是这只是暂时的,随着技术的发展,122榴的射程终究是不如152榴的……”

  邵总猛点头,嗯嗯嗯,这话在理。

  “所以我提议先搞122,是从暂时够用、技术试点、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的,自行122搞成之后,终究是要把自行152也提上日程,这是远期一定要搞的点。”

  这话,他也就是提一提,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相信就算自己不说,部队上自己都会急着搞这个事情。

  “但是同时,我建议另外一个东西不能落下,大中口径的火箭炮!中远程的。”

  我们的107火的确经典,说实话,要是没打上十年二十年的游击战,都搞不出这种神仙玩意儿来,太适合游击了。

  不过大兵团正规军作战,107火就明显不够了,连它的放大版130火也是如此,射程太近,别的啥都不用说。

  陆装局的同志道:“除了107火之外,我们现在也有130毫米火箭炮在搞。”

  理论上,高振东是不知道有这个东西的,所以他以为高振东是不知道有,所以才提出的建议。

  高振东装不知道:“太好了!射程多大?火箭炮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在比较低的代价下,实现射程的提升。”

  火箭炮如果不考虑精度的话,射程提升是个比较容易的事情,堆推进剂就好!它堆推进剂的难度比身管火炮堆发射药可容易多了。

  这一句话就把陆装局的同志给整得面露尴尬,他看了一眼陆军的领导。

  陆军领导笑了:“说!振东同志想知道什么,你就说什么。”

  不过陆装局的同志的尴尬,不在于保密的问题,他尴尬的是他要说的内容。

  “呃……130的10公里……107的8公里。”还在搞,定型可能会有出入,但是不会太大。

  其他同志这才知道他尴尬的是啥,这还不如身管火炮呢,老122榴都有11.8。而且两个炮的重叠度高到了比较离谱的程度。

  高振东继续装:“噢,看来两者重复程度很高啊……”

  “呵呵,是有点。”8公里和10公里实在是没有质的区别。

  高振东直接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这样的话,我建议保留107,我们的确需要一种机动性出色的火箭炮,哪怕射程低一点也在所不惜。但是130,我建议是重来,口径不变,加长长度,将射程搞到40公里!反正都要上车,不如搞大一些。”

  107这个大宝贝可不能出事儿,一定要留着,但是10公里的130,还不如搞个大的。

  至于130,原来的设计就有点大车扛小炮的感觉,高振东非常清楚这个事情。

  卧槽,这个卫星就放大了,全场一片哗然。

  高振东解释道:“其实这个提升,比122榴从11.8提到18要容易,因为火箭弹是可以加长的,而且我还能帮忙改进推进剂,先别说130,在其他指标不变的前提下,把107提高到10km也不是难事。而不论现在的130在编制上放在哪一级,都改变不了它实际上只能打10公里的事实,这个射程,战术运用太受限了。”

  130打40km,只要长度够,完全不是问题,日后的122火不也是40km射程嘛。

  对于高振东来说,你只能打10公里,我末敏弹搞出来往哪儿放?身管炮毕竟只能装1到2枚子弹药,对集团目标的打击效率比火箭炮差太多了。10公里的火箭炮,直接就失去了打击敌纵深机械化集团的能力。

  空中我倒是布置了远程布撒器,但是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等飞机来扔,灵活性可不如这个。

  听了高振东的建议和解释,防工委和陆装局都陷入了沉思,是啊,10公里够干嘛的,用火箭炮压制敌火炮,这个射程想完成这个任务,无疑就有点在说笑话,连压制大口径迫击炮都够呛。

  而且高振东的理由很充足,他是真会改推进剂的。这个事情,防工委心里有数。

  其实对于10km的130火,要说陆军甘心?那肯定不是,但这不是没办法嘛。

  高振东既然有能力把107的射程提高到10km,那基本上现在的130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就算它也能提高一点,比如12公里以上,那又有什么用?

  陆军、陆装局、防工委商量了一下,这个事情,高振东的建议的确是非常值得考虑。

  “这个事情我们记下来了,会有相关工作推进。你其他建议呢?”防工委领导笑道,虽然觉得高振东的话非常有道理,但这个问题肯定不能放在这里解决。

第650章 正经和凑合

  高振东也知道,所以他说继续自己的其他想法。

  “在装甲自行火炮之外,如果有资源的话,可以在现有卡车底盘的基础上,搞一种卡车炮。把122炮直接装到卡车上,展开就打,收起来就走!”

  这个建议有些离经叛道了,陆军领导第一个不干:“一点防护和越野性能都不要了?”

  高振东没有去论证卡车炮的优越性,只是说了几个事实。

  “领导,我们不可能全是履带装甲自行火炮,牵引火炮肯定是要大量装备的,对吧?我们除了机械化部队,很长时间内摩托化部队还是有的,而且数量很大。”

  别说现在了,几十年后,一样不可能全是履带装甲炮,那价格上天了。

  他这话是事实,陆军的领导点点头:“是。”

  “摩托化的炮兵,本来就需要牵引车对吧?”

  “是”,别说牵引了,还有弹药呢。

  高振东笑了:“那我们把摩托化本来就需要牵引的炮和它的牵引车结合到一起,价格没增加多少,但是便利性可就好太多了。炮弹能直接提前装好引信,装在车上特制弹药架里,不用现场拆装炮弹,不用搬来搬去,利用车辆的动力,能实现辅助调炮,半自动装弹,甚至更进一步,车载数字电台接收命令后,自动调炮,装定射击诸元……打得快,收得快,效率高。”

  这小子是供销社售货员吧?嘴皮子这么溜?不对,供销社售货员才不和你说这个呢,爱买不买。

  不过高振东说的这个数字化炮兵,的确是在他们心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防工委领导也知道,这个建议也就他能提得出来,数字化电台、战术通信规约,这些东西都是在他的推动之下正在搞的,如何结合这些东西,自然也没人比他更明白。

  这东西,听起来就好啊!要想实现,牵引炮还真的没有车载炮方便。

  “至于防护和越野性能,原本牵引炮就没有或者不多,想那么多干嘛?而且把炮装车上,没准越野性能还能多少提升一点,在驾驶室装点装甲板,至少战士们还是能护得住的,比牵引炮可强多了,这东西又不上一线。就算是暂时不搞数字化炮兵,这东西比牵引炮的综合优势也大得多。”

  高振东这个策略,叫做“全靠同行衬托”,你别说它这个烂那个烂啊,同行比它还烂,但是它却有同行没有的好处,价格也没贵到哪里去。

  你以为的商战:广告、推销、运营、金融手段。

  实际上的商战:对手足够傻就行。

  这种另辟蹊径的打法,把明显没有经历过这种洗礼的各位领导给搞懵圈了。

  好像很有道理,再一想,的确很有道理。

  反对卡车炮、理解卡车炮、加入卡车炮……

  陆军和防工委的领导想了半天,实在想不出这东西相比牵引炮的缺陷在哪,对视一眼,干了!

  “嗯,这个的确能干!符工,这个事情,你们回头写个报告上来,至少可以展开预研。”防工委直接就把事情交给了122榴的设计单位,不说投多少钱吧,但是事情可以做一做,预研也花不了几个钱。

  符总那个高兴啊,真是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邵总不干了:“我呢我呢,领导,我这儿还有一门呢,比他的还大!”

  几位领导也很好奇为什么高振东只说122上车,不提152,看向了高振东。

  高振东笑道:“邵总,你那个太大,车子扛不住!炮重就5吨往上了,车子本身还得加固,这分量,上不去啊。”

  现在我们没有重型越野车,就CA10、EQ240这些的身板,想扛起152明显是有点想太多,更别说开炮的时候了,那个冲击可是不得了。

  “嗨,大也有错,真是的……”邵总很是不忿,但是没办法,现在能选择的卡车底盘就那么些,真的是扛不动,这个事实他也知道。

  连仿制的S-75都只能由CA10拖着跑,我们的底盘型号缺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152上车的事情,就只能往后放放,条件不成熟。虽然话是这么说,但152也不是完全没有相应的改善空间。”

  这种“虽然……但是……”就很舒服了,邵总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高总工,您说说。”

  “辅助动力装置,弄个小柴油机,装在152炮架上,续航不用多,10公里以下就行,设计得当的话,可以辅助火炮的收放、弹药的半自动装填,并且能够解决快速进出阵地的问题。”

  重炮上装辅助动力,在高振东前世有,但是主要解决弹药装填问题,其他的实用的不多,主要是这东西在那个年代,显得不上不下的,复杂了不少,但是要说多好用,那没有,卡车炮不香么?

  我们在80-90年代的时候,就搞过带辅助动力的155炮,不过没卖出去,卖出去的是正儿八经的履带自行155,同时自己也没采购。

  但是放在这个时候,也不失为一条路子。评价任何装备和产品,都是要放在现实环境里来进行的,脱离环境,那就评价了个寂寞。

  没办法,谁叫我们穷呢。

  这种凑合凑合,能使就行的思路,算是给在场的同志开了个大眼。

  这特么也行?

  仔细想想,好像也不是不行哈。

  跑不远,但是我能快速开炮,快速收放,跑出阵地就行,诶,你反正打不着,跑出阵地几公里了我慢慢往牵引车上挂也来得及。

  这思路,连防工委领导都笑了,振东同志正经起来正经得不得了,凑合的时候那是真凑合啊。

  邵总人都麻了,怎么落到我这里,就是这种鬼东西?

  “这个,好像也可以试一试。”但是还别说,用处还是有的。

  高振东笑道:“这东西说起来简单,搞起来复杂,只能算是权宜之计,我只是给个思路,搞不搞我就不多发表意见了。”

  这玩意搞起来是真的复杂,是要改炮架的,要是搞新的还好说一些,在仿制产品的基础上改,某种程度上来说比搞新的还麻烦。所以高振东也不好说是不是真的一定搞,只能看用户的选择了。

  用户这边嘛……他们是山珍海味吃不到,吃点清粥小菜也好,总比没有强。

  陆军领导笑道:“我看呐,这个东西不作为硬指标,你们可以搞一搞,也能适当挤一点经费给你们,但是我们也不增加你们的压力,能有当然好,仿制结果搞不出来,那也没关系。”

  防工委领导也同意:“嗯,在已有的东西上改这一套,的确是有些麻烦。你们有多余力量就搞搞。”

  诶,有经费还没指标是吧?那就没问题了。

  邵总脸上笑开了花,不搞白不搞啊。

  “那行,我们就试试。”

  就算仿152用不上,我就不信152不换代。

  对于这个问题,邵总是有清晰的认识的,只要122榴成功把射程提高到18公里,那哪怕自己通过弹型提高了一些152榴的射程,但部队这边也绝对是看仿152榴咋看咋不顺眼,他敢拿自己的一个月工资打赌。

  到时候自己把今天搞到的技术全部用上去,给你们整个大的!

  这场会开下来,搞了半天,本来是因为炮侦雷达开的会,结果全程和炮侦雷达关系不是太大,大部分都考虑炮的事情去了。

  没办法,现在矛盾之争,反过来了,炮侦雷达成了矛,炮这头得考虑用什么盾来解决这个问题。

  某航展:A馆——天下最好的无人机系统,B馆——天下最好的反无人机系统;室内——高超弹道导弹,室外——可拦截机动高超的防空系统……

  不过还是给研究炮侦雷达的同志开了眼,原来高总工真正的方向,好像是搞炮的,其他都只是副业?难怪写起炮位定位算法来那么溜。

  防工委:这事儿吧,也不好说,你别问我,我也不知道他的真正方向。

  ——

  高振东开完会,坐车就跑了。

  今天提的事儿,除了发射药这种未定的事情之外,基本上落地方面都不需要他干预的,所以跑得贼快。

  回到三分厂,厂办的同志告诉他,老陈找他。

  哟,最近事儿多,是有个把月没见老陈了,高振东马上往总工办赶过去。

  看见他,老陈指了指沙发:“坐。”说完扔了支烟给他。

  高振东接过来:“师父,一个月没见了,你给我支好点儿的呗。”

  老陈颇有些不耐烦:“就这个,别的没有,爱抽不抽啊。”

  高振东点上美美吸一口:“那肯定得抽,一个月没抽上师父的烟了。”

  老陈笑了:“装什么可怜。这次叫你来,是有些事情,先给你透个风。”

首节 上一节 419/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