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377节

  外商部的同志到得比高振东还早,他们是负责汇报情况的,而防工委和十二机部、高振东这边,是负责评估的。

  十二机部头儿没来,他们部是负责技术性评估的,正常情况下根本不需要他也参加,但是部总工和运算所厉所长、池总工都来了。

  他们桌上的牌子是“十二机部”,而高振东面前也有一块,“十七机部”。

  外商部领导也在,和十二机部不同,今天这个事情对他们比较重要,他就亲自过来了,看见高振东进来,乐得合不拢嘴。

  “振东啊,来了?最近都在忙什么。”

  不乐不行,不久前十二机部才通知他们,为他们准备了两样能吃下半个世界市场的产品,LED发光元件、录音机。

  前者算是高技术半导体产品,后者是技术性的民用消费品,都是好东西。

  一个能卡脖子,一个能赚票子。

  而这两个技术的来历,十二机部虽然没有对下面的人透露,但是外商部领导这个层级是通了气的,所以看见高振东,更加亲切了,你只管干,我们手提包管够。

  “瞎打听,哈哈。”高振东还没说话,防工委领导先把话接过去了。

  “噢~~~~”外商部领导闻言,声音一扬,哈哈笑了起来:“孟浪了,孟浪了,哈哈哈。”

  一听就知道高振东在干嘛了,不过没关系,民用技术是军用技术的衍生或者下放,冷战期间尤其如此,包括后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互联网,也是军用技术下放的结果。

  他搞防工委的事情,没准什么时候就能又捣鼓出一些能往外卖的技术下放出来,外商部同样美滋滋。

  高振东的位置,就在防工委领导边上,他刚坐下来,领导就转过头:“那个盔的事情怎么样了?”

第588章 口占盔甲

  京城工大那边还没有找到人,但是高振东准备的资料却是有一点的,他甚至请娄晓娥画了个装备上全套装具之后的草图,这方面,媳妇可比自己强多了。

  听见领导的话,高振东摸出了这张图:“京城工大正在找具体落地的同志,要求我已经发给他们了,这是到现在为止,装具成形之后的草图。”

  领导很有兴趣,他很想知道在高振东这种身经百战的战士、同时又是直接参战的一线指挥员眼中,防护装具得是什么样子。

  他接过了高振东手中的图,仔细看了起来。

  图只有上半身,高振东也只画了上半身,甚至连军服都没有改,鞋子更是不敢动。

  他不贪心,也不敢贪心。

  鞋子这种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其实是装具里面最难的,没别的原因,脚踏实地,导致这个装备受力最强、环境最恶劣且多变、同时又极为重要。

  而且这个东西是要搞纺织、高分子、结构等等的同志一起参与,而且要考虑的细节根本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对着个脚模就能搞定的,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非常麻烦。

  高振东前世看到的,不论是军服还是装具,还有头盔,总有某一代是受到总体好评的。

  但鞋子就不一样了,每一代总是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吐槽,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玩意太重要,同时又比较难搞。

  陆军:现在知道“我们有新鞋”的含金量了吧?

  所以高振东没有去贸然动鞋子,好在这东西虽然重要,但是总体是和携行装具完全不搭界的,有点儿超然物外的意思,不动鞋子,也能完成携行装具的设计。

  军服也是类似,所以高振东对这两个东西都没动。

  看着图上的战士,头戴钢盔,一件半身马甲把防弹插板、弹药、水食、防毒面具、附件等等全都挂在上面了,看起来非常精干。

  “哟,看起来真精神,要真是这个样子,的确比原来零零碎碎五花大绑来得方便、好看。”

  好用的东西,真是靠一张草图就能让人感觉出不同来的。

  草图嘛,像尼龙粘接带这类细节就自然看不出来了,领导并没有对这些东西是怎么挂在背心上的产生疑问,他倒是对图上,在背心左肩部的一个小方盒子感兴趣。

  “这是个什么?”

  这东西看起来和现有的装备都不大像,但是有个特征却是他能认出来的,那就是天线!看起来应该是个无线电台。

  之所以问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的军用无线电台,现在没有那么小的,图上这个虽然也不至于特别小,但是比我们仿制自花旗佬SCR300的超再生步谈机都还要小。

  高振东一看,有点莫名其妙,这玩意你不认识?不至于啊。

  “无线电台啊!”

  “无线电台?我们哪儿有这么小的无线电台!”领导也是莫名其妙,你也是老一线指挥员了,无线电台多大你还没点儿逼数么?

  坏了,高振东迅速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又反向刻舟求剑了,老毛病了属于是。

  “噢噢噢,怪我没说清,这个是我设想的班排用电台,所以比超再生步谈机要小一点。”

  高振东反应很快,顺口口胡,先糊弄过去再说了。

  这时候,超再生步谈机正常情况下用于营连之间的通信,装备于连一级,再往下,正常情况下就没有电台了。

  听见高振东的话,领导来劲了:“你是想把通信体系,推到班排一级?”

  高振东顺口胡诌:“有这个想法,但是不知道能不能推的动,主要是太花钱,不过先想一想,总不是坏事。”

  这也是超再生步谈机没有推广到班排的原因,太花钱,否则超再生步谈机虽然不是足够小,但是便携性勉强也还够。

  领导乐呵呵的看了他一眼,嗯,也不错,多想是好事啊,就怕你不想。

  看着这张虽然细节模糊的草图,但领导依然觉得这东西越看越喜欢,越看越靠谱,忍不住诗兴大发,在草图上写下几句话。

  “口占.盔甲

  插板头盔共九斤,

  护住战士头和心。

  若是万一没护住,

  待我泉台展旗旌。”

  口占,即兴来一首,意思倒是很实在,前三句一眼就能看懂。

  防弹插板3公斤,头盔据高振东说是1.5公斤,加起来刚好九斤。

  然后希望能保护住战士的生命,第三句很现实,总有护不住的时候,那怎么办?

  那请等一下,等老头子我来陪你们,扯旗干他娘的。

  旌,也是指旗的一种,和旗是平行的,不是旗的定语,为了押韵,旌旗反过来说也没啥问题。

  道理高振东都懂,可是看着领导这诗,还是忍不住嘴角抽了抽。

  您老收了神通吧。

  还愣着干什么,夸啊!

  高振东竖起大拇指:“领导这诗,用语质朴,平易近人,既表达了保护一线指战员生命的美好愿望,又体现了直面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最后更是立意高远,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不畏强权,斗争到底的革命风骨。高!实在是高!”

  领导转过头看着这小子,艹,你也把你的神通赶紧收了吧。

  两人乐呵呵的说笑一会,会议开始了。

  事情得一样一样说,老毛子和我们是同志,他们的事情比较重要,得先说。

  外商部的同志,将老毛子对集成电路生产线技术的进口意向做了一个介绍。

  作为讨价还价的底线,老毛子并没有一口气将技术不行就产线、产线不行就产品的退步空间也全部和盘托出,只是说要买集成电路技术。

  不过他们说不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考虑。

  负责汇报的同志介绍完之后,外商部领导做了一个补充总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对方是以民用技术进口的名义,向我们提出的这个意向,因此这个事情并没有落到负责军事装备交流的同志那边去。但是考虑到这个技术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还是需要防工委这边牵头论证一下。”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众说纷纭。

  “民用技术,应该是可以出售的嘛。”

  “对,这既不是炸药导弹,也不是飞机大炮,他们愿意买我们的技术产品,已经很难得了。”

  “那倒不至于,他们买我们的技术产品,也不是一星半点了,还是很多的。”

  “……”

  总的来说,分成了三派。

  一派是不卖,这类最多,这是有风险的,干脆把风险降到最小,割以永治。

  第二派是卖,原因倒是各不相同。考虑到关系阵营的,这是一种;趁着对方需要赶紧卖、别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的,也是一种;缓解国内压力所需的,这还是一种。

  第三派就有意思了,不说卖,也不说不卖,只谈这个技术的先进性,作为讨论的辅助,但是不下结论。

  这一派主要是运算所的人,想法都比较一致,这事儿他们就不多说了,看高总工的意思。

  外商部也知道,这个事情,其他人都不太好下定论,或者说下的定论从科学角度出发,不够扎实,因为对这方面最了解的人,毫无疑问,只有高振东本人。

  “振东同志,你的意见是什么?”外商部领导直接点将。

  高振东倒是早就想好了。

  “我的意见,技术不卖,生产线也不卖,但是产品可以卖。”

  说完,高振东一一解释。

  “对方的电子技术,总体是在往电子管技术方向上走,不是没有晶体管及集成电路技术,但是要说能有多大发展,或者说能够发展得多快,我看不见得,所以我们也不用担心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老毛子有一些这方面的布局或者发展一点都不奇怪,但是大环境决定了它的上限和未来,大概也就是那个样子了,这一点,是他们内部的一部分有识之士哪怕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改变不了的。

  “至于关系嘛,说实话,我觉得和单独某项产品卖不卖没什么联系,这东西哪儿决定得了战略层面上的事情走向,当然,这方面我不太懂,就是那么一说而已。”

  阵营在那儿摆着呢,国际关系和贸易往来、技术交流完全是不搭界的,集成电路很重要,但是要说能重要到这个程度?那就是笑话了。

  “但是该交流的、该支持的,我们还是要支持,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我们用集成电路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太特殊的,可以卖,这个我觉得没问题。”

  还是同志,该分享的东西还是要分享的,这也有利于我们从对方那里拿到更多。但是事情最终的走向,高振东心知肚明,因此必须得防一手。

  防工委的领导看向高振东,他知道高振东的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广泛的弥漫在各个方面,也正是这种危机感,让他工作起来非常拼命。

  不知道他的危机感从何而来,但是很多事情的走向,却和高振东体现出来的危机感不谋而合,也许这就是顶级技术人员、战斗英雄的直觉。

第590章 这才叫现代化

  震惊之余,这两个单位倒是隐隐约约想起高振东的底气来自哪里了。

  ——他已经搞出了一套世界绝对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现在,是收获的时候了。

  原来世界第一,是这种感觉,不只是名头上好看、好听。

  而且以他们对高振东的了解来看,高振东这个“一到两年”的时限,“两年”是用来兜底的,这也是他的老习惯了。

  而他真正的目标,绝对是一年左右!

  不可能更多!

  而外商部,则是惊讶两件事。

  第一件,一年到两年提升10倍,这个话未免太过夸张,他们可不像防工委和十二机部,对集成电路工艺的事情知之甚详。

  就算是我们因为太想要提升钢铁产量,而把增产目标提得最为激进的时候,也不过是一年翻一番,从1000万到2000万而已。

  一年翻一番都已经是激进了,而高振东这个,就算取最低值,两年10倍,这个跨度也是显得极为夸张。

  这就是技术的魅力了,当技术产生了跨出现有窠臼的跨越的时候,这种事情并不罕见。

  而10微米PMOS工艺,正好就是这种跨越。

  毕竟技术指标和产量不太一样,产量这东西,得堆设备堆资金堆人力的,提升有个过程,而技术和指标的提升,可以是不连续的。

  前者就好像物体的运动,后者好像电子的跃迁。

首节 上一节 377/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