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336节

  打开系统,在里面搜一本书,挺厚的一本,正文1300多页,也幸亏系统按本计数不是按页计数,否则这本书加《钢铁材料手册》就能让高振东的抽奖次数两年加起来都不够。

  找到了!

  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关于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的,高振东手上这本,成书于1996年,正好是将要爆发又还没爆发的前夕,很多环境条件和理解、习惯与60年相对比较接近。

  这书是把整个飞机气动布局的设计都讲了一遍,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很多内容,它给出的不是理论性的计算和公式,而是给的观测结果和经验。

  气动布局这个东西,本来就不是纯靠理论能算清楚的,这个领域的理论,有相当一部分大致理解成带公式的经验还靠谱些,大家都是拿着没定论的NS方程这些东西在做事,谁也别说人家是在靠蒙。

  要是流体力学的东西能靠理论算得清楚,花旗佬的高超音速导弹就不会上上下下没个完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本书的一部分不是在教人怎么计算出一架飞机,而是在教人怎么“凑”出来一个合适的气动外形。

  例如边条翼部分,这书里提到的公式和理论很少,而是告诉读者,在哪个角度,哪个速度下,什么构型的状态是什么样,再把典型的条件-响应曲线给画出来。

  靠这些数据和图像,有基础的读者自然能形成一定的边界条件,在这些边界条件里做选择题,或者不停的试错。

  可别小看这些边界条件,能省设计者很多事情。

  例如,有很多输入和输出之间,虽然不是线性的,但是一旦有了边界,分割开来之后,就可以近似的用线性来处理了。

  又比如,知道某个角度某个条件之上,性能会劣化到不可接受,那就直接在这个条件之下做事情,在这个范围内尽可能捞好处。

  对了,攻-5最出名的应用——面积律,在这书中也有。

  高振东前世会收藏这本书,还没事儿会看一看,就是这个原因,这书的相当一部分不需要专业背景知识,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看着高振东一言不发,肖总还以为高振东有什么地方不满,但是看着又不像,正疑惑之间,高振东已经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倒腾好了。

  他站起身,对肖总道:“肖总,您等等,我去取一点资料过来。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您别急,我一会儿就回来。”

  说完,转身走出了会客室,回了自己办公室,在办公室坐了二十来分钟,手上变出来一叠资料,大概80来页的样子,高振东手写笔迹的复写稿。

  花了这么多时间,主要是有的内容得删掉,比如满篇的花旗佬飞机名字。

  这部分基本上是把花旗佬对于边条翼的早期研究成果都说了个透,在搞这些研究的时候,花旗佬也没有相关理论,主打一个大力出奇迹,一样一样的试。

  花旗佬试验做得有多扎实?说两个数字就能体现了——他们试验了200多种边条!搭配了至少5种不同后掠角的主翼!

  感谢花旗佬的馈赠!该谢一定得谢,高振东不是那种吃了抹嘴不认账的人,虽然这本书是国内的人写的。

  会客室这边,肖总一直很有耐心的等着,听见高振东的话,这才知道高振东手里有货,这肯定得坚决等着。

  不过他很好奇,高振东这些资料哪儿来的,国内肯定没有,难道是国外?

  带着好奇,他等到了高振东回来,对方乐呵呵的往他面前一坐,先递了一叠纸过来。

  “肖总,这是我业余的时候,用计算机计算的和边条翼有关的一些东西,您有空看看。至于边条翼,我这里只大概说一下情况,您心里暂时先有个概念就好。”

  有概念了,就能讨论了,至于具体的细节,那是进入设计工作的事情。

  在这里,高振东直接把边条翼的相关内容说成是自己闲得蛋疼用计算机算的,这样至少还合理一些。他作为国内计算机实际上的头号人物,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有些异于常人,这很合理吧?

  要是说是试验观测出来的,那就是扯淡了,打死也没人信。

  边条翼是典型的漩涡增升手段,能有效提升大迎角升力,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种气动设计,除了大后掠三角翼飞机之外,三代机没用到边条的很少。

  看见肖总一脸的喜色,高振东也没忘了提醒:“肖总,有好处就有坏处,边条翼对飞机稳定性是有一定影响的,具体的还要看取舍。”

  但是这个影响并没有大到没有电传操纵和放宽静安定度技术就绝对不能用的程度,对于肖总来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迎角升力,是绝对划算的。

  这个时候,高兴过后的肖总才反应过来,刚才他说什么来着?这个东西是他自己在计算机上算出来的?真正的最强大脑啊这是。

  至于他的随行人员,更是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这人怎么会蹲在十七机部的一个轧钢厂,扯淡么不是。

  然后高振东又指了指资料:“这些资料,是计算出来的,还是建议先挑选一些我在上面列举的典型例子做做风洞试验,看看可信度有多高,再往下继续搞。”

  其实试验花旗佬早就在二十年后做过了,这话听着好像挺别扭。

  至于这个提醒,高振东必须这么说,否则就不够严谨。这个时候,低速风洞和跨超音速风洞我们还是有的,具备风洞试验的条件。

  有了这份材料,加上风洞多吹吹,找到一个适合5爷的边条应该还是有一定可能的。

  肖总连连点头,这是肯定的,理论计算的东西,不先做做试验,谁也不敢往下走。

  不过抛开“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说,这里面有很多概念性、总结性、陈述性的内容,对他的启发也很大,原来这东西还能这么搞?

  值!先别说翼身融合,就这个边条翼,就值回这趟京城之行的票价了,肖总心里乐呵呵的。

  想到这里,肖总才想起来,高总工的第一个翼身融合的建议还没说完呢,就被自己打断了。

  “高总,你的第一个考虑,我大致听明白了,这个建议的确是对机体结构的变化很小,代价不大,那它的缺陷还有什么?”

  “第一个缺陷刚才说过了,机翼安装的密封问题。”

  “那个啊,不是什么大问题,实在不行,打腻子,每次拆机翼维护的时候铲了重打就是。”

  肖总这话把高振东惊呆了,我艹,这办法我还真就想不出来,我特么光想着怎么用技术解决问题,主意都打到高粘性高强度胶带上去了,没想到在肖总这里压根就不当回事,用工艺解决。

  学会了学会了,搞应用研究,活到老学到老真是一点儿不假,随时都有惊喜。高振东发散了一下思维,对啊,花旗佬干得,我们干不得?花旗佬那个F-22不就是经常打腻子,而且那腻子质量还不咋样,明显开裂啊。

  这种手段在条件不好的时候,我们常用,我们的第一架预警机,由于换装了涡浆发动机,发动机变化导致飞机一直有一个偏转力矩,很难解决,我们的解决办法是操纵杆天生预先偏8度,把这个偏转力矩先给抵消掉。

  最后虽然预警机没搞成,但是这个问题的确是被这个土办法给解决掉了的。

  “第二个缺陷嘛,这个是在原有结构上做的修修补补,翼身融合能够增强机体刚性、减轻结构重量的好处就基本没有了,而且增加的空间也受原有结构限制,如果要做油箱的话,布置上可能有一些困难。”

  在原有结构上修补,不重新设计主承力结构,那在设计上其实要说有多大麻烦,不论是什么翼,也都不至于,只是好处也没那么全就是了。

  “嗯,这倒的确是个问题,不过也还好,这里放设备,那其他放设备的地方就能用来干别的,只是调整会带来一些工作量,如果好处足够的话,例如升阻比的提升、阻力下降、容积的提高都到一定程度,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就是不知道这个好处怎么估计。”

  肖总沉吟道,总的来说,他觉得这种办法虽然简单,但是也不是没搞头,就是不知道怎么估计带来的好处。

  听他这么说起,高振东拿出了另外一叠纸:“这是我闲来无事,自己算的有关翼身融合的一些东西,肖总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参考。”

第529章 我想把它当战斗机用

  这叠纸的来源,和前面那叠一样,只是来自不同的章节。但是肖总不知道啊,高振东这变魔术似的左掏一叠纸右掏一叠纸的,直接就把他惊呆了。

  高总,你是不是从来不干自己的本职工作,天天都算这些东西来着?你们厂怎么没把你给开了?

  虽然震惊,但是东西还是要收下来的,否则真成了手下同志说的“鹅卵”了。

  这叠资料里面,是融合体机身和旋成体机身在各种条件下的气动表现对比,还有融合体机身的一些设计参数,在这个时候,用处还是很大的。

  旋成体,是普通机体在这个章节里的名字。

  肖总拿过资料,匆匆翻了几页,就放下了,心中虽然激动,但是现在不是看这个的时候,不然就有点不尊重高振东同志了,资料到手,跑不了的。

  高振东指着资料,对肖总道:“肖总,刚才我说的好处坏处,大多都是在这三种思路之间,相互对比说的好处坏处,至于翼身融合本身的好坏,那就要你在这个资料里面去权衡了。”

  方案对比,主要对比方案之间的差别,至于方案那个共同目标的好坏,那是另外一回事,不在方案对比内容里面。

  在这里,高振东的三种考虑就是三种方案,而边条翼和翼身融合,就是那个共同目标了。

  这个道理肖总自然是知道的,他点点头:“嗯,你说说另外两个考虑吧。”

  “第二个考虑,步子要迈得大一些。”好悬把“容易扯着蛋”几个字吞了回去。

  “先吹风洞,吹完风洞之后,按照得到的最佳构型重新设计翼身融合机体段主承力结构,然后进行试飞修改,最终得到最佳结构,尽量消除第一个方案的弊端,并且有可能更上一层楼。这种方式,可能动到进气道、主结构,比较麻烦,优缺点都很明显,但是又都不是很够。”

  肖总觉得挺有意思,这第二个方案与其说是一个方案,不如说是第一个想法的延续和正式收尾。

  “嗯,这个算是上一个的深化了,那看来你的三个方案是循序渐进的了?”

  高振东笑着点点头:“对,第三个方案是连翼型都换掉,使用截尖三角翼,减小主翼厚度,主翼与尾翼之间增加过渡连接,进一步改善升力性能,进一步提高机内容积,并且截尖三角翼的高速性能也还可以,优点也不少,这样一来,后机身算是重新设计了。但是这个算是个极端想法,不确定性非常大。可能得上很多新技术,这飞机才能飞得稳。”

  这个就已经类似高振东前世的7爷和发财的关系了,都不能算是同一型飞机,甚至不是同一代飞机。

  这个动作之大,把肖总都给吓着了,这么一搞,还是攻-5么?这位高总激进起来简直一点儿后路都不留。

  不过这只是高振东的想法,对于攻-5来说,还是得肖总自己拿主意,他是最清楚情况的。

  想了很久,肖总下定了决心。

  “还是搞第一个吧,这个有老设计兜底,而且风险比较小,好处坏处都看得见,比较能把控,我回去就先消化消化你这两份材料,搞几个模型吹一吹。”

  这倒也挺好,实际上高振东是不太愿意在5爷身上花太多的精力和代价的,廉价多用途战斗机,这就是它的定位,主打的是有足够的功能,能用,但是成本还是放在第一位的。

  只要能实现第一个方案,适当提升升力性能,合理化一下挂载结构,让这个飞机更能挂,同时成本又不上升太多,那无论自用还是出口,都是极好的,原本的5爷,就是第一代出口明星产品。

  高振东点点头:“嗯,肖总这个想法很好啊,我个人也是倾向第一个方案。”

  肖总笑道:“主要是我觉得第二个动静太大,但是又没有好到值得付出那么大代价的程度,至于第三个,实在是风险太大了。”

  说完,他看着高振东画的翼身融合示意图,叹道:“不过这个翼身融合之后的飞机,实在是太漂亮了,可惜啊……”

  高振东为了把翼身融合的好处体现得更加直观,所以示意图是参照五爷的实机机翼画的,画得很认真,很传神,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很漂亮。

  高振东还以为肖总的可惜是指的不能搞到最漂亮,但肖总的下一句话却不是这个意思。

  “可惜我看着这个翼刀太别扭了,太破坏美感了。”

  不得不说,肖总是有美术细菌的,如果在旋成体机体上,大家都是突兀过度,直来直去,那两条高高直立的翼刀一点儿都不显得违和的话,那在翼身融合之后,机体到机翼光滑过渡得非常漂亮,到了一半,突然看见一堵墙,换谁都会觉得心里硌得慌。

  6爷插翼刀毫不违和,10爷插翼刀就异常难看,主要是一个统一的美术风格一下子被破坏了,别说翼刀了,10爷进气道和机身之间那几根小小的棍子,都被网友戏谑了一辈子的“恶棍”,直到B/C型变DSI才消停。

  其实高振东对5爷的翼刀并没有什么意见,这东西不失为一种简单直接、效果显著、成本低廉的翼尖失速控制手段。

  除了丑点儿、要付出一定的重量代价、会影响飞机水平机动性之外,其他的在这个年代,也没啥太大毛病。

  别说五爷六爷了,花旗佬的F/A-18改进时,由于挂载物破坏了气流,使其原本的附面层吹除设计濒临失效,都一样是简单粗暴的在机翼上加了两片小翼刀。

  不过既然肖总提起这个事情了,高振东倒也不是说不出一二三来。

  “这东西倒是去得掉,但是要带来一些工作量啊,得动机翼。”

  肖总没想到高振东连这东西都有办法,主要是这个已经是很偏门的了,就算对空气动力学有业余兴趣,一般也不会考虑到这个东西身上来。

  看来高总对于飞机气动外形的研究,很是透彻和广泛啊,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了。一时间,他差点兴起捡起第三个高风险方案搞一搞的想法了。

  不过虽然那个方案不能搞,但是这个翼刀怎么去除,他还是很有兴趣的:“高总,说说,我看看能不能用。”

  高振东想了想:“有好多个办法,但是其中大部分对机翼改动都比较大,对你们这个阶段不合适,只有一个你们可以试试看。”

  又是很多办法,很多方案,这位高总脑袋里装了一堆东西。

  这次高振东不用去取资料了,这个办法相对比较简单直观,说出来让他们自己去风洞里吹就行了。

  “锯齿翼!翼刀是用物理方法,竖起一道金属墙,阻止附面层气流向翼尖的流动。其实挺好使的,哈哈哈。”

  高振东一边笑,一边在纸上简单画了一个锯齿翼的示意图。

  “而锯齿翼,则是利用锯齿激起涡流,破坏附面层向翼尖的流动,相当于是一堵空气墙吧。不过我觉得这东西效果不一定有翼刀好,而且没有翼刀简单,总之这算是一种办法,但并不是必须替代的办法,你们可以试试看。”

  翼刀这东西在我们的飞机上一直活到尖头8爷、豹爷,原因不一定是我们没有别的办法。

  毕竟前面十来年可能是真的没研究透,但是到了后面几十年还认为没有一点办法,那说不过去,估计最大原因还是这东西实在是简单便宜好用。

  所以高振东并没有强烈推荐的意思,只是把这个办法说出来供参考,用不用,或者能不能用得好,还得瓷飞厂的同志自己到风洞里吹吹看了。

  能在这个年代就把攻-5设计得如此匀称漂亮,估计肖总对于美学,是有一定造诣和追求的,至少是很敏感的,对于高振东画的这个也算是简单直接的锯齿翼,他有极大的兴趣。

  他非常认真的把高振东画的示意图抄了下来,口中连连赞叹:“嗯,这个办法也不错,我回去一定要试试。”

  就和边条翼、翼身融合整到同一个模型上试试,肖总心里做了决定。

  看着他抄图,高振东笑道:“肖总,翼身融合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了,你说的还有个使用上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啊?”

  肖总几笔把图抄完,从本子上抬起头:“高总,从你对我们攻-5来看,你恐怕不只想是把攻-5当攻击机用吧?”

  老前辈就是老前辈,一眼看穿。

首节 上一节 336/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