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246节

  八月一日早上,也是星期一,高振东刚上班,机要室就来人了,机要通话。

  高振东连忙赶过去接起电话,是防工委领导。

  “今天凌晨,在某海域进行试验的我军导弹艇,使用仿制反舰导弹四发三中,击沉敌军驱逐舰一艘,巡防舰一艘,俘虏少将一名,少将以下俘虏共计165名。击毙上校舰长一名,共计击毙敌军384人,其中含意图渗透我方的特务107人。反舰导弹的仿制和提升,你出了大力,我觉得有必要让你也先知道一下,开心开心。”

  高振东顿时感觉像是三伏天吃了个冰西瓜,从头爽到脚!

  “好啊,太好了!谢谢领导!!”

  “你知道就行,先不要扩散。具体怎么宣传,还要等上面决定。就这个,没别的了。”

  防工委领导还真就是来专门给高振东报个喜,事情说完就挂电话了。

  高振东放下电话,感觉走路都飘了起来,再看看今天的日子,那叫一个开心啊。

  三轧厂三分厂的同志,在这一天看到了一个无比和蔼,极为温和的高总工,虽然他平时人很好,但是在工作上还是比较严厉的,但是这一整天,基本上都没拉下过脸。

  三分厂的同志甚至赶紧私下递话,工作出问题的同志,赶紧趁今天高总工心情好,去“自首”吧,过了这个村可能就没这个店了。

  高振东于是就在这一天,莫名其妙的接到很多同志的自我反省和深刻的思想汇报,他还奇怪,难道是因为今天这个节日的原因?

  直到中午去食堂打饭的时候,傻柱都收到消息了,悄悄的问他:“听说伱媳妇怀上了?”

  高振东一愣,这特么哪儿来的小道消息,连忙摇头:“没有的事儿,你特么听谁说的?”

  傻柱撇撇嘴:“你们三分厂的人说的,说是你今天脾气特别好,估计是家里有喜事了。”

  高振东这才明白过来,艹,都是人精啊,难怪今天来认错的这么多。

  他哈哈笑道:“是有喜事,不过不是家里,哈哈。下班了回去搓一顿,你掌个勺,有日子没尝你的手艺了,馋了。”

  听见高振东这么说,傻柱知道他是真的有喜事了,只是可能是官面儿上的,不能说的那种。

  “好嘞,那我可不客气了。”

  ——

  京城某地,几位领导在听取汇报,就是击沉两艘敌舰的事情。

  防工委、海军的人都在,汇报主要是他们在做。

  听完汇报,一位首长非常高兴,用手拍着沙发扶手:“好!太好鳥!我们滴仿制导弹,初试啼声就能取得这么重大滴战果,说明你们防工委、还有你们海军滴工作,是扎实滴,是卓有成效滴。”

  一条长长的烟灰随着他的动作,掉了下来。

  有人道:“首长,这样,会不会太刺激对面?”

  首长颇不以为然:“那有什么刺激滴?只许他们来,还不许我们发发脾气鳥?你不去打扫,那些蚊子跳蚤是不会自己走掉滴!你说滴这些,是我们要去考虑滴事情,对于本职工作是负责搞科研和打仗滴一线同志们来说,他们滴任务,完成得非常地好嘛!”

  首长很善于用平实易懂的话,说明一些深刻的道理。大巧不工,不外如是,与其堆砌辞藻,不如让所有人都听懂。

  “这个事情,要好好地宣传,要让敌人晓得,我们是不好惹滴,而且是越来越不好惹!”

  参会人员对视一眼:“是,首长。”

  ——

  第二天,《日报》头版。

  《今日长缨在手,沧海怒缚恶龙》

  ——我科研人员、海军战士使用国产反舰导弹,世界首次击沉敌舰。

  标题就是这么直白,这么炸裂。

  文中,以热情洋溢的文字,介绍了我们的科研人员在极快的时间里,仿制成功了世界先进的反舰导弹“争先一号”,并大大提升了原有性能的事迹。

  同时,浓墨重彩的描写了他们和海军战士,在科研试验过程中,发现敌舰后不畏艰险,主动出击,使用手中仅有的四枚反舰导弹,连射连中,一举击沉敌军2500吨级驱逐舰一艘,1000吨级巡防舰一艘,俘敌杀敌若干的事迹。

  而且,其中还有个少将!

  群众一看,乐了。

  争先一号,这名字起得好啊,果然争先了,世界第一次!

  抓了个少将啊,自从敌人龟缩不出以来,多少年没抓过将官了,更别说还送了个上校做搭头,按照五千万四舍五入一个亿的算法,这勉强也算是个将官了吧。

  高兴!

  这年头的群众,武德之充沛,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充沛到什么程度,几十年后一群老奶奶围着某景点一门大炮拍照,不知道的以为她们是在网红打卡,知道的才明白,那门炮,就是当年她们自己用的,民兵!她们操着这门炮,当年炮战的时候和敌人对射了好多天!

  这个时候,这种消息就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热搜”了,要放到高振东前世,高低前面得加个“爆”字。

  所有看到这则消息的人,都走路带风,脚下生莲,感觉跟自己亲手打的似的。

  有不少人甚至在大街上放起鞭炮来,这年头,不禁燃。

  这是常人能看到的,在常人看不到的地方,也有一些“小事”在发生。

  海军发布嘉奖令,xxxxx部队荣立集体一等功,yyyyy部队及zzzzz部队荣立集体二等功。

  同时,xxx研究所的反舰导弹课题组,被防工委授予集体一等功,xxx船舶所、海东船厂的部分下属机构,被防工委授予集体二等功。

  这个时候,这些厂所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军民分野,走部队的嘉奖体系也是有的。

  科研制造体系里,个人嘉奖也有,还不止一个,但是并没有公开。

  高振东万万没想到,自己人在厂里坐,功从天上来。

  他是个人一等功之一,其他还有谁,他不知道,但是估计邱总是跑不了的。

  没有开会,没有当众表彰,就是防工委那边来了个人,找到他,给了他一个盒子。

  一等功!

  阵仗搞这么大,一点儿都不奇怪,高振东前世知道的“八六海战”,战斗过后接见参战英模的人级别也是非常高的,嘉奖的集体也是好几个。

  只是八六海战因为是贴脸输出的近战,所以参战部队涌现出了重伤不下火线的英雄。

  而这一次,就有意思了,八百公里开外.错了,重来!

  四十公里开外,几根小飞棍就解决了问题,所以,参战部队全是集体荣誉,没有个人荣誉,也算是这种大仗之后极为少见的了。

  也许,我们的战士们会越来越习惯这种情况,尤其是那些高技术兵种。

  防工委领导专门打了一个电话过来。

  “振东同志,能够给你们的,就只有这种暂时不能留名不能漏姓的荣誉了。不过想来你不会介意,你不缺这个,哈哈。”

  他知道高振东本来就有战斗英雄、一等功二等功若干,所以领导才这么开玩笑。

  要是高振东本来没有那些军功章,他反而就不会这么说了。

  高振东笑道:“谢谢组织关怀。领导,到了地方上还能领到这个,我是真没想到。”

  “振东同志,你总是说,你做的事情都是你该做的,这没错。同样的,这些荣誉,也都是你该得的,也许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它们可能会迟到,但肯定不会缺席。”

  这话听着耳熟,高振东心里开了个小玩笑。

  放下电话没多久,严厂长过来找他了。

  一进门就乐呵呵的,非常高兴:“高总工,好消息,好消息。”

  你怎么知道我立功了?高振东此时的心理状态,颇有点像前世那些一不小心钓了条大鱼的钓鱼佬。

  还好,严厂长接下来的那句话并不是经典的“谁问你了”。

  “刚才接到厂里通知,部里和看我们三分厂业务特殊,工作重要,工作量也大,给我们特批了两台嘎斯69,连人带车,都给配上了,哈哈哈。”

  今日完成

第393章 许大茂的噩耗

  也难怪严厂长这么高兴,这年头,别说车不好配,就连司机,也不是那么容易配到的,“八大员”啊,不是开玩笑的。

  好事连连啊!

  高振东也很高兴,至少可以多节约一点时间了嘛。

  “根据部里和厂里的要求,高总,你看这样安排怎么样,其中一台专门原则上一般轻易不动,随时待命,你会议多,临时要处理的事情也多,有这个也方便一些。另外一台,我们分厂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配。”

  他没忘记杨厂长的原话:“老严,这两台车子,按说是只有一台的,不过上级考虑到情况特殊,所以才给配的两台。”

  这个意思嘛,就只差明说“第二台是托第一台的福,蹭到的”了。

  听了这话,严厂长自然心里有数,该怎么安排,他门儿清,而且这个安排,必须出自他的口,是他安排的而不是别人。

  “这个事情,你安排就行。”高振东倒是无所谓,“原则上”嘛,那必要的时候其他同志也是能用的,这个事情有严厂长管就行,自己就不用多操心了。

  心情倍儿好的高振东,乐呵呵的下了班,刚走出研究室办公楼,不对,现在是三分厂厂部办公楼,一名三十多岁的同志正在楼门口的空地上擦着一辆八九成新的嘎斯69,车被擦得铮亮。

  看见高振东出来,这位同志停下手中的工作,迎了上来。

  高振东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位同志身上透出来的感觉,肯定是部队上退下来的,别说现在了,就是往后几十年,汽车兵都吃香得很。

  “高总工,要用车么?”

  高振东一愣,不至于,不至于。

  “不用不用,我就是回家,没什么急事儿,骑车就行。”

  这台车子虽然安排了主要是他在用,但是他谱儿还没大到那个程度,工作上用用可以,回家这种事情就算了。

  师父每天上下班都还蹬着自行车呢,自己何德何能。

  和驾驶员同志道了声别,高振东跨上自行车,骑车离去。

  高振东刚回到家,娄晓娥就端着一杯茶,笑着迎上来。

  “喝茶。振东,伱不知道,今天后院那个许对,许大茂家两口子吵架吵得好厉害,最后是把还在坐月子的秦姐吵得受不了了,贾大妈冲上门去,闹了他们好一顿才消停。”

  秦怀茹已经顺利生下槐花,好像也不对,这孩子还没起名儿呢。

  反正是已经顺利从医院出院,带着孩子回四合院坐月子了。

  娄晓娥也按照高振东的安排,带着礼物上门去祝贺了一下,瓷实的贺礼,让贾家人很是高兴,高总工好人啊,一家人都是好人。

  白糖、麦乳精、腊肉,这年头可都是好东西。

  白糖,这是一种透明晶体,既可吸收以提升自身修为,又可以法术激发伤敌,还可用于炼器炼丹、疗伤恢复.

  不好意思,又串台了。

  而许大茂家吵什么,就要从上午他们两口子去医院检查说起了。

  从那天他们吵架被高振东压制开始,他们就不得不去把这个检查给做了,否则哪天高总工闲来无事,想起这茬儿来,发现他们毫无行动,两顶帽子又扣下来,他们是万万承担不起的。

  所以两口子扭扭捏捏,半推半就之下,还是终于抽了时间,来到了医院。

  在庞水仙的忐忑不安和许大茂的无逑所谓之中,一系列检查下来,他们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庞水仙能生。

  坏消息,许大茂不能。

  “庞水仙同志,根据你的检查情况来看,虽然你受以前很大影响,炎症情况比较严重,但是积极干预,积极控制的话,生孩子还是有比较大的希望的。”

  一位和蔼的中年产科女医生对庞水仙道。

  医生同志嘛,说话都比较保守,所以她说有比较大希望,基本上就等于能生了。

首节 上一节 246/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