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232节

  高振东笑道:“可是P-2V更飞不快,机动性也不咋样。反正敌人是没有护航力量的,图-4欺负P-2V还是问题不大的。”

  嗯?大家顺着高振东这个话一想,好像是这么回事。

  P-2V的最大速度参数虽然不明确,但是从活动规律来看,巡航速度也就300多公里/小时,相比图-4最大557公里/小时的最大速度,明显是不够看的。

  机动性嘛,作为电子侦察机,不说一定比轰炸机差,但是最少说大家半斤八两是肯定的,而且图-4相对战斗机较慢的飞行速度,在这里反而是个优势了。

  见大家若有所思,高振东继续总结轰炸机的好处:“正儿八经空战,图-4肯定不行,可是打这种特殊的东西,它有它特殊的好处。载重量大,这个很重要,至于用处,我后面再说。有相对战斗机极为庞大通透的领航员仓,视野开阔,这在夜战中是有好处的。而且作为轰炸机,它浑身都是武器和观察员,即使目标不在迎头区域也能攻击,载弹量极大,不怕浪费子弹。”

  大不了不装炸弹,多装点子弹嘛,这个时候的主力战斗机米格15、米格-17及其仿制型,可都装不了多少炮弹,在夜战反复搜寻攻击中很快耗尽是常事。

  夜战命中率低,对于载弹量的要求就增大了。

  大家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啊,我就欺负伱是偷偷溜进来,没有护航,而且跑不快机动性差,就用轰炸机来针对性打击,没毛病。

  这真是“轰炸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飞行军的同志觉得这事儿有门:“那高同志,最麻烦的看不见和抓不住这两个问题怎么解决?”

  高振东道:“这就要说到我刚才说的载重量大的问题了。地面雷达发现和引导作战飞机抵达P-2V所在的作战空域还是能做到的吧?主要是作战时飞机本身看不见,抓不住,对吧?”

  地面雷达在不需要考虑地面杂波、本身功率又比较大的情况下,还是能做到这些的,被干扰的都是机上雷达,主要是这时候用的战斗机都是机头进气,雷达本来就没多大点儿,然后再加上雷达技术不咋样,很容易被干扰。

  这时候,我们可没有高振东前世看到的连单兵雷达都是有源相控阵那么豪横。

  果然,飞行军的同志点点头:“是的,地面雷达可以,但是作战飞机到了作战空域,雷达就被干扰瞎了。”

  高振东点点头:“那我们以毒攻毒,烧穿它的干扰!”

  以这个年头的雷达技术来说的话,其他抗干扰技术都意义不大,突然开机这种更靠近战术而不是技术的办法也有很大缺陷,最好的抗干扰手段,那还真就是大力出奇迹。

  “烧穿?”与会人员是有雷达相关人员的,连他对于这个概念都不是非常明白。

  高振东像和叶工说的那次一样,把电子干扰的几种类型,以及手段一一给他们做了个解释。

  大家恍然大悟,防工委的总工以及雷达相关人员,更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下笔如飞,干货,都是干货啊!

  防工委领导看着高振东,乐得合不拢嘴,把这小子叫过来,果然是做对了,就算今天想不出对付P-2V的办法,只是他对于电子干扰这一番介绍,就能让搞雷达的同志消化很久。

  飞行军的同志也在记,虽然他们不负责技术,但是他们负责战术啊,有了这些电子干扰的原理介绍,就算技术上没有进步,也许也能从中找出一些战术战法来,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被动。

  被敌人如入无人之境,那可太难受了。

  所有人都在努力。

  高振东继续总结:“所以以当前的条件,我们最现实、最有可能实现的抗干扰手段,就是加大雷达功率,让目标的回波信号盖过他们的干扰信号,直接在较远的距离上,烧穿他们的电子干扰!”

  其实这也是地面雷达能基本完成敌机的发现和引导的原因,这玩意特么功率大啊!

  飞行军的同志道:“高同志,所以你选择了图-4这个我们现有载重量最大的作战飞机?”

  图-16是于59年才搞进来两架样机,60年自然用不上,所以图-4,就是最大的了。

  今天晚上还有两章

第373章 还有个宝贝可以用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这个飞机载重量大,我们可以在上面装上尽可能大功率的雷达,比起敌人的飞机那点儿电要考虑做很多事情,我们要考虑的就少多了,就具备了烧穿锁定跟踪的条件。”

  搞雷达的同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可是大功率雷达的话,这么大重量所能安装的雷达,图-4的供电还是有所不足。”

  高振东笑道:“不是全部用来装雷达啊,你还可以装一部分电池嘛,能工作作战那一会儿就行,前面都是地面引导怕什么。”

  “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个载重量,安装大功率探照灯,为其他作战飞机指引目标,装一台DJS-60D,引导探照灯指向目标。这些,才是我说核心是图-4的原因,它自己能找到目标,也能指引其他作战飞机攻击。说穿了,都是欺负它飞得慢!”高振东说出自己推荐图-4的真正原因。

  不但自己能打,还能指引别人打!

  “利用雷达信息,控制探照灯的话,DJS-60D的运算能力倒是够的,可是电动、自动控制系统一上,重量可又上去了。”技术人员也不傻,马上就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高振东摇摇头:“我们不用自动控制探照灯照射,这玩意飞这么慢,不用这么麻烦。探照灯装在领航仓里,领航员手动控制,计算机在显示器上解算一个当前探照灯照射点,再解算一个期望照射点,人工控制两个点重合,探照灯自然就照过去了。”

  高振东根本就没想把这个飞机做成制式的,他很清楚,只要找准机会,打下一两架,敌人自然就不敢再来送菜了,按照临时改装的路子搞就行。

  真要搞成自动控制,那不如直接联动图-4的机枪机炮,那不是更直接?

  大家都被他这个因陋就简,随意凑合的搞法给弄呆住了,严肃点儿,这儿打仗呢。

  但是仔细想想,这个办法好像还真不错。

  图-4能装的探照灯,可比战斗机、图-2装的要大,效果也更好。

  只要能解决最后一段的发现和引导问题,那就算不击落,多来几次敌人也就吓怕了不敢再来了,或者会小心很多,没有那么肆无忌惮。

  飞行军的同志想了一会儿,点点头:“嗯,这个办法不错,至少解决了作战引导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再配合其他作战飞机,打下敌人的把握很大。”

  负责雷达的同志道:“我们有信心在3个月内,把雷达改装上去。”

  机体大再加上载重大,要考虑、权衡和妥协的东西就少了很多,改装速度自然就快了。

  “我们改装2-4架,一半控制松江以南,一半控制松江以北。图-4的航程大,P-2V飞得又慢,这个数量足够了。”飞行军的同志说到这里,越发觉得选择图-4来干这个事情是对的,这位高同志想得还真周到。

  高振东笑道:“其实你们应该还有一个宝贝,只是还没搞完,你们不知道罢了。”

  别说部队上和搞雷达的同志,这下子连防工委领导都惊讶了,还有什么宝贝?

  连我们都不知道,伱怎么就知道了?哦,还没搞完,那就有可能了,有一些没搞完的东西,高振东比他们更清楚,这再正常不过了。

  比如才报过来的一次性火箭筒,高振东就比在座所有人,甚至比负责作战的同志都清楚。

  领导笑道:“你手上还捏着什么宝贝?别藏着掖着了,哪怕没搞完,也拿出来给我看开开眼。”

  其他人也好奇的看着高振东,高振东笑道:“不是我捏着的,是导研院捏着,红外格斗空空弹啊。图-4上面挂上几发,用雷达引导作战,敌人逃不掉的。”

  之所以说挂在图-4上面,主要是现在手上的战斗机,挂上空空格斗弹性能后飞机作战性能会打折扣,这可不是副油箱,作战前要抛掉的,红外格斗弹可是要挂着作战的。

  同时红外导弹也是需要雷达引导的,至少可以引导飞机进入发射阵位,并控制红外导搜索和引头锁定敌机,这在红外导引头离轴发射角很小的现在,就更重要了。

  现有战斗机能装的雷达,一晃就瞎,没用啊,又没有A射B导的能力,这东西是二十一世纪的事情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恍然大悟,这玩意现在能用了?

  如果有了这个东西,那只要能够引导到位,敌机逃掉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你再电子干扰,可是你干扰不了红外啊,而且就P-2V那个机动能力,哪怕红外格斗弹性能再差,一旦锁定,敌人想跑掉也非常困难。

  哪怕以60%的命中率计算,图-4带上4发红外格斗弹,4发连射,命中率那就是240%啊,诶,又串台了,别问这个逆天算法是怎么来的,应该是97.44%。

  前世打击对岸的串扰飞机之所以那么费劲,一大原因就是空空导弹不给力,雷电-2红外格斗弹是在1967年才定型的,在这之前,一直没有可靠的空空弹可用。

  而且雷电-2本身也不怎么可靠,更别说雷电-1了,那东西基本没有存在感。

  可是这一世,高振东直接把红外空空弹的技术水平,直接拉高到了二代红外弹的水平,而且时间提前了很多。虽然现在还没定型,但是高振东相信,离靠谱已经不远了。

  “红外空空弹已经能用了?你确定?我们都不知道。”部队的同志颇有点“你哪儿来的小道消息”的感觉。

  高振东笑道:“我帮助导研院解决了不少技术问题,所以大概知道他们的进度。你们可以问一问,也许会有惊喜的。”

  防工委的人对此,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这可太正常了,这个高振东,十处打锣九处响,关键是人家还真就能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其他几位同志来说,就有点惊悚了,你不是搞电子对抗的么?

  见大家都有点惊疑,防工委领导直接釜底抽薪,叫了一位工作人员:“你马上去给导研院打电话,问问他们空空导弹搞得怎么样了?”

  总工制止了工作人员:“我亲自去吧,我听得更明白。”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就是临时打电话问,普通工作人员恐怕什么有用的信息都得不到,办手续的话,又太耽误了。

  导研院的同志接到电话的时候,人是懵的,我这边刚打完一发全程遥测弹,你们怎么就打电话过来问了?你怎么知道我们这里有了重大进展?

  这边部队和搞雷达的同志顺着高振东的思路往下想,越想越觉得靠谱,非常激动。

  他们甚至都已经在比对分析用哪一种雷达上机了,这个事情,高振东就插不上话了,他对雷达又不熟,对于具体型号就更不熟了。

  没多久,防工委的总工回来了,面带振奋。

  “同志们,我刚才问过了,导研院那边的红外空空弹,已经在高振东同志的帮助下,解决了红外导引头、火箭发动机等关键问题,就在昨天,他们刚刚打过一发全程遥测弹,最大射程14.5km,正在准备下一阶段的实弹打靶。据计算,其迎头攻击有效射程可达11km,尾追攻击有效射程约6.5km。”

  “嗡~~~~~~”

  此言一出,全场大哗。

  对于防工委来说,是没想到这个弹这么顺利,要知道就连得到我们送过去的“响尾蛇”残骸的老毛子,现在也还没有仿制完成,原本老毛子是在1961年才仿制成功的,我们在此基础上仿制的雷电-2,那就更晚了。

  看来高振东在里面出力不少啊,防工委领导虽然隐隐约约知道这个事情,但是并没有像今天知道这么具体,导引头,发动机,对了,还有推进剂,这个他是知道的。

  领导看了高振东一眼,高振东却是表情平静,仿佛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

  嗯,振东哪儿都好,就是有点太稳了,这你都不激动一下子?领导满意的想着。

  对于其他同志,就觉得这个事情是个天方夜谭了,你说你搞电子对抗的帮忙解决红外导引头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是火箭发动机是什么鬼?

  打得准、打得远,都有他的功劳啊。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心里也对高振东的方案更相信了,这种人提出来的方案,把握可就更大了。

  “而且,在高振东同志的帮助下,这个导弹的红外导引头,要比仿制对象性能更好,命中率更高!”

  听见这个消息,部队的同志大喊一声:“太好了!”

  说完转向高振东:“高同志,谢谢你!”

  要是真有这种导弹,那他们作战的手段,就更丰富,叫敌人有来无回的把握也更大。

  王自重烈士血洒长空的事情,他们可一直都咬牙切齿,念念不忘。

  现在,我们也快要有导弹了,部分指标可能比敌人的更好!这让他们如何不激动。

  高振东摇摇头:“这是我应该做的,要谢,也是导研院的同志们更辛苦。”

  防工委领导笑道:“你也别谦虚了,这点感谢,你还是当得起的。”

  还有一章,十二点前

第374章 打中了!

  高振东嘿嘿一笑,摸摸脑袋,没有多说话。

  大家在会上继续讨论,集思广益,最后算是定下了最终的方案。

  高炮设伏、近快战法、照明攻击等等手段仍然继续,这些都是很好的手段,没道理就抛弃不用了,成熟的方案,从来都是多角度同时出发去解决一个问题。

  改装3-4架图-4特种截击机,用于对P-2V的打击,这个数量对于12架的总数来说,还是拿得出来的。

  先按照高振东的想法,改装大功率雷达、探照灯以及吊挂一定数量的照明弹,作为打击P-2V的核心,不但自己打,还引导别人一起打。

  同时向导研院提出要求,加快红外空空格斗弹的研究和定型速度,争取在3个月到半年之内,能够将导弹加装到图-4特种截击机上。

  也没有强行要求3个月就搞好,毕竟科研这东西,还是要讲究客观规律的,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大家还是明白的。

  其实高振东是有一些遗憾的,也就是碲汞镉线扫热成像赶不上趟,否则装到图-4上面,屎都给你打出来。

  算了算了,这个P-2V打两次就不来了的,注定是个过客,还够不上这么高的待遇。

  会议散会之后,部队和搞雷达的同志,都非常热情的邀请高振东有空的时候,去他们单位看看。

  没准看着看着又能擦出什么火花来呢,他们对此非常期待,对于高振东的本事,他们今天可算是见识到了,从理论到实践,乃至具体作战,都是非常有想法的人。

  高振东一一答应,有机会的话,他是真想多看看。

  防工委领导临别的时候,问了一句:“八一可快要到了。”

首节 上一节 232/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2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