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229节

  “今天不止语文一科啊,还有别的呢,听话。我在考场外等着你,保证你出来就能看到我。”

  “好的.”快要爆发的娄晓娥突然就乖巧了起来。

  她突然抱了一下高振东:“你真好~~~~~嘿嘿~~~~~”

  说到后面,又傻乐了起来。

  高振东摸摸她的头发:“废话!”

  娄晓娥乐颠颠的把东西都收拾进包里,高振东又给她查了一遍,她一拉高振东:“走了走了,考试去!没事儿的,相信我。”

  娄晓娥背上挎包,两口子骑车就出门了。

  临出门的时候,还碰见了巡逻回来的刘海中,还好,没闹什么幺蛾子。

  你要今儿敢闹事儿,劳资一枪崩了你!

  两口子骑着车,一路叮铃铃的来到了考场,是附近的一所学校,娄父娄母已经在门口等着了,娄家有车,来得更早。

  娄晓娥欢快的跑上去和父母说话,高振东也跟了上去。

  “好好考,不要辜负了振东的心意。”娄父没有说太多,娄母则是满脸笑容,合不拢嘴,这年头圈子里孩子还能考大学的,也就她家了。

  娄晓娥笑着保证,眼看可以进场了,她转身进去。

  一切都很顺利,娄晓娥站在学校门口,转过头对着高振东和父母挥挥手:“放心吧,我会考好的~~~~”

  夏日清晨的阳光从她背后照过来,整个人蒙上了一层金灿灿的浮光。

  等娄晓娥的身影消失在教学楼里,高振东转身对岳父岳母道:“爸,妈,你们回去吧,今天我在这里一直陪她,你们明天再来就行。”

  高振东在学校门口附近找了个阴凉处,把车子一支,从车上拿下一个小马扎,坐下了。

  要考好几天,虽然没办法每天都来,但是一头一尾是一定要陪着的,中间两天就只能早送晚接了,其实也区别不大,就差中午那一趟而已,老丈人他们会安排好的。

  今年的考试是从星期三考到星期六,要是夹了个星期天就好了,还能多陪一天。

  娄父娄母钻进了离学校不远处的车子里,看着这一幕,笑得很开心。

  时间过得挺快的,高振东看看表,差不多了,他转身在街边买了个烤红薯,嗯,这时候能有烤红薯卖,说明情况远比自己前世所知的要好。

  把烤红薯拿在手上,7月的天儿,就不用捂在怀里保温了,推着车站在了学校门口,周围都是送考的人,不过高振东个子高啊,站在人群里很是显眼,这年头,能长到1米8的人可不多。

  结束考试的铃声响过,没多久,高振东就在熙熙攘攘的的考生大军中一眼看到了步伐轻松,神情欢快的娄晓娥。

  还没等高振东叫她,她已经发现了在人群中鹤立鸡群的高振东,加快脚步向着他跑了过来。

  高振东向前两步,接过了她手中的包,仔细看了一遍,没落下东西,然后才问道:“感觉怎么样?”

  娄晓娥皱了皱鼻子:“挺好的,感觉好简单呐,哈哈哈。”

  语文嘛,不奇怪,从前世电视剧里的娄晓娥可以拿着古诗文出口成章来看,这门课她差不了。

  高振东把手上的烤红薯递过去:“给,先垫垫。”

  脑力劳动也是非常耗费能量的,得补充点碳水。

  娄晓娥接过来,小心剥开,咬了一口:“嗯,甜,哈哈哈。”

  这个时候的高考,结了婚来考的多的是,甚至有两口子一起考的,周围的人也见怪不怪了。

  两人刚转身,就听见王德柱的声音:“老排长,嘿,这儿,这儿~~~~~”

  又转过身一看,王德柱和万月芹也在学校门口呢,对啊,万月芹今天也考试。

  四个人聚到一起,很是高兴,高振东和王德柱聊了几句,娄晓娥则是和万月芹说了说上午的题,总体来说两人感觉都不错。

  眼见两个女的说得差不多了,高振东手一挥:“走,附近找个国营饭店吃饭去,我请客。”

  骑车回去,再做好饭,再回来,那耽搁可就大了,王德柱两口子也不客气,老排长是大户,吃吃他的没毛病。

  吃过饭,娄晓娥和万月芹连中午这点儿时间也不放过,各自拿着资料在看。

  高振东和王德柱也陪着她俩,王德柱今天是请了假,然后孩子都放姥姥家那边了,专心陪自己媳妇考试。

  一晃,几天的考试时间就过去了。

  也许是都知道高振东爱人在考试,也许是巧合,总之,这几天都没什么事情来找他,让高振东很顺利的完成了四天的接送。

  第四天中午,高振东牵着小梅,王德柱抱着601,看着娄晓娥和万月芹一起从学校里走出来,都迎了上去,是好是坏,反正就这一锤子买卖。

  以两家的情况,是不可能再来一遍的,忙着呢。

  “怎么样?”高振东接过娄晓娥的包。

  娄晓娥笑得很开心:“感觉挺好的,有个学校应该没问题。不过我这情况,估计是要降格录取的,无所谓了,能读就成。”

  以她的成分,能有降格录取就已经是高振东张罗的结果了,择优录取原则上是不太可能了。

  高振东哈哈一笑,也没接这个话,拉起她,转头对王德柱道:“走走走,回我家,拉上老谢他们搓一顿,早上出门的时候我问了,今天正巧老谢轮休,也算是给她俩庆祝庆祝。”

  小梅咯咯大笑:“走走走,爸爸妈妈,去高叔叔家。”

  她可喜欢去高叔叔家了,有好东西吃,还有好听的歌儿可以听,运气好的话,还有会动的小人儿可以看。

  ——

  考完试的这个周末,看着手上抽奖次数逐渐增加的高振东,又有点蠢蠢欲动起来。

  从7月1号抽过奖到现在,加上今天,已经是4个周末了,这意味着高振东又累积了四次抽奖机会,好像可以抽一次了,不说像上次一样搞个四连,可是来个单抽总不过分吧?

  正好晓娥刚考完试,看起来考得也不错,沾她一波喜气?

  抽奖次数就是钱,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多出来的不用出去,那都不算自己的。

  想到这里,高振东一拍大腿,说干就干!

  单抽比四连可就简单多了,高振东在娄晓娥奇怪的目光中洗了个手,在桌子面前坐定。

  “莫名其妙的你洗手干啥?”娄晓娥有点儿奇怪。

  高振东嘿嘿一笑:“干活儿出了点汗,洗洗清爽。”

  娄晓娥笑着白了他一眼:“德性!”

  高振东没管她,在自己意识中已经完成了抽奖。

  意识看向存储库中的那叠纸,高振东笑了。

  自家媳妇这个医科必定是考上了!系统说的,不信的话,看看抽奖结果,这个鸟系统,还挺会凑热闹。

  ——《赤脚医生手册》!

  对于这本红色塑料封皮的书,不用过多介绍。

  一个字:善!

  要说娄晓娥没考好,高振东第一个不信,这里连日后的神器都给她准备好了。

  至于怎么交给娄晓娥,高振东还是想好了办法的。

第369章 穿深下降的改进型战斗部

  等她上了学,以帮助她学习、替她找资料的名义,一点一点的给她就行了呗。

  以娄晓娥的聪明劲,自然会意识到其中的意义,结集分类和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傻蛾子有时候呆呆的,那是天真未泯的娇憨,加上她爹妈和高振东保护得好,和真傻没半毛钱关系。

  看着对此毫不知情,一双眼睛笑得如同弯月的娄晓娥,高振东暗道果然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对于高振东来说,这本书不是自己的运气,而是自家媳妇的。

  星期一早上,刚到办公室的高振东,就被机要室叫去接了个纪要通话,长剑厂骆总的来电。

  “高总,新的一批筒子我们已经试验过了,成绩非常好!”

  这几天的高振东,一听到“成绩很好”几个字,就浑身舒坦。

  “是嘛?哈哈,多少分啊?”

  “什么?多少分?”高振东这句横飞八万里的回答,一下子就把骆总给彻底整不会了。

  高振东这才反应过来,说正事儿呢:“啊,啊,没啥,没啥,我是说,结果怎么样?”

  怎么感觉高总怪怪的,骆总心想,不过还是拿着手中的试验报告,一一向高振东说明。

  “高总,你对推进剂和火箭发动机的调整和改动非常有效,同时尾翼从六叶加到八叶之后,风偏进一步缩小了。加上其他方面的提升,现在火箭弹的有效射程已经达到180米了。”

  这个结果让高振东心情非常愉快,射程提升了20%,这就很不得了了,这意味着能取敌性命的距离,又提升了30米,同时意味着战士们距离危险,远离了30米。

  不过高振东并没有被喜讯冲昏头脑,而是非常冷静的问道:“是个别现象还是平均距离,平均距离的话,数据的波动幅度大吗?”

  骆总笑道:“放心吧高总,最小距离,哈哈哈,而且弹道一致性很好。”

  对于他们来说,如果弹道一致性不好,哪怕最小距离180,也不如稳定的150,因为这样打起来没个谱,打不中目标,距离再远又有什么用。

  高振东这才放下心来:“哈哈,这才好,这才好。这个数据是打了多少发的数据?”

  89筒子定型的时候,各种试验打了500多发,现在这个虽然还不到那个阶段,但是打少了也说明不了问题。

  从这里,也能看出这玩意有多便宜,导弹定型,打个10发15发也就算严谨了,换成它,一口气打出去这么多。

  骆总心中一边感叹高总仔细和严谨,幸亏自己这边工作也做得扎实:“不少,这是打了50发的数据。”

  50发,那没事儿了,这个数量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其他情况怎么样?”打了这么多发,很明显测试的数据不止这一点。

  “都挺好。首先是这次测试的重点之一,瞄准镜,还是瞄得挺准的,但是风偏修正分划区没什么用,主要原因是在有效射程内,风偏很小,4级风以下不影响精度。”

  这个风偏修正分划区,是照抄89筒子的,结果因为这玩意有效射程比89筒子要小,反而在其有效射程内不怎么用得上了。

  高振东笑道:“好好的找机会再校正校正,留着吧,战士们可以不用,但我们不能没有嘛,大风天也一样是要打仗的。”

  至于这个找机会再校正,是因为这个时候,风偏修正的校正,那是要看天的,老天爷不赏脸,没那么大风,你就搞不了这个事情。

  没办法,日后那种最大最齐全的风洞群的富裕仗,现在还打不起。

  180米4级风,是为普通战士准备的,保证这个条件下他们稍加训练就能打准。而风偏修正区,就是为精英战士准备的了,有了这个,他们能在更加恶劣的条件下也能有较高的命中率。

  骆总笑着答应下来,继续说测试数据的事情。

  “钢筒子的一致性很好,这个你应该从刚才的数据猜得出来,不过这次我们也用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塑料筒子试了试。”

  “情况怎么样?”高振东很关心这个,毕竟塑料筒子才是完全体。

  “挺好的,我们拿了3个来做试验,每个塑料筒的第一次射击,和钢筒子基本上都是落在同一个数据区间,可以认为是一致的。高总,伱这个塑料筒子搞得好啊,轻便,性能也不差,量产之后价格还便宜。”骆总对于塑料筒子赞不绝口。

  不过高振东却从他的话里听出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第一次射击?你们复装了?”

  骆总笑了:“就知道高总一听就明白,没错,第一次射击之后,我们看着筒子的外观还可以,反正火箭弹做得多嘛,我们就试着每个都复装了打了几次。”

  这个事情高振东还是能料到的,89筒单从那个塑料筒子本身,是能承受多次射击的,小道消息传说是10次以下。

  之所以搞成一次性,主要还是这东西便宜,而且制定其技战术指标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是一次性的,复装非常麻烦并且没有必要。

  没想到长剑厂的同志,顺手也搞了这么个测试。

  “情况怎么样?”对于这个的结果,高振东也很有兴趣,虽然并不准备搞成可以复装的,但是从这个结果是能看出筒子的相关性能的。

  骆总对此仿佛也很满意:“很不错,每个筒子至少能承受三次复装发射而弹道性能没有太大变化,这筒子是真结实啊,做完试验之后,同志们也很喜欢,拿回厂里锯开当花盆使了,哈哈。”

首节 上一节 229/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