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227节

第365章 神仙甲方

  高振东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怎么说好,他对这玩意的了解,也仅限于书上看到的那一点,不过他还是把自己了解的东西都给向总做了解释。

  “向总,不是那样的,双螺杆和单螺杆的区别可大了。”

  反正这玩意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他怎么说都行,问就是书看得多,记得牢,用得好,至于很多细节技术这个时候有没有,国内的人哪儿求证得了?

  实用的双螺杆和单螺杆一大区别是,这东西物料前进的动力和机理与单螺杆完全是两码事。

  单螺杆里的物料,看起来是靠螺槽推着走的,实际上隐含的要求是物料与螺槽之间的摩擦力要大于物料与机器内壁的摩擦力。

  在这种情况下,物料的挤出速度并不随螺杆的转速线性变化,最恶心的地方是,当螺杆转速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条件的变化,物料的挤出速度也会变化。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这种机器物料的挤出速度整体来说,是不怎么可控的,或者说,可控性差,可控窗口不大。

  同时由于单螺杆的螺槽是连续的,会导致物料在整个螺槽里形成长长的熔池和固体床两条连续螺带,这样一来,什么均匀加热、混炼什么的自然就无从谈起,等固体床消失,物料全部形成熔池的时候,都特么快到头了。

  而双螺杆就不一样了。

  双螺杆有一种非啮合的双螺杆,这东西倒是颇有点儿向总说的那个意思,还真差不多就是单螺杆翻一番,单螺杆的缺点,这货基本上也都有。

  但是当双螺杆使用啮合型双螺杆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简单来说,啮合型双螺杆通过两条并列的螺杆上螺纹的巧妙啮合,把物料分成了一块一块互不联通的小块儿,随着螺杆转动往前强制性输送,其输送的动力不靠摩擦力,而是强制性的搬运。

  实在想不通的,可以想象成一勺一勺的在往前送物料。

  也就是把连续的物料分成一份一份的,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了。

  这就带来了很多好处,物料挤出速度这一下子就可控了,转得快,就挤得快,速度可控。

  而且这种一小块一小块被严格固定的物料,也使得加热均匀,甚至可以为混炼直接设计混炼螺杆,使用不同的螺块组合提供剪切力,使物料获得高混炼度状态,非常之贴心了属于是。

  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其输送过程是节涌化的,会造成挤出压力的脉动,不过好消息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削弱乃至消除这种情况。

  高振东对于细节和深入的理论并不清楚,但是表面的东西还是能说清楚的,也记得不少相关的皮毛,这对于向总他们来说,就足够了,他们是缺思路,但是脑子并不差。

  向总毕竟是专门搞这个的,虽然他不负责挤塑机本身,但是原理的分析他还是会的,听了高振东的介绍,他沉吟半晌,高主任说得好像很有道理啊。

  至少从原理上来说,没找出毛病来,试一试,没准能成。

  他非常清楚,如果高主任说得没错的话,这东西一旦搞出来,可不只是用在这个ABS筒子的加工上面,完全可以作为一种通用加工工艺,用于其他材料的加工。

  值得一搞啊,不只是为了高主任这个项目。

  向总想了半天,觉得没什么毛病,心情极好,还得是高主任,涉猎广泛,拿出来的办法,甚至比自己这种专门搞这个的还要高明。

  “高主任,我这就去找搞挤塑机的同志,请他试试,如果真如你所说,你可是无意中帮我们解决一个大问题了,太感谢你了。”

  高兴之余,还有一丝忏愧,这就好比搞个项目,自己解决不了,还得甲方亲自出手。

  甲方是神仙甲方,便宜的确也占了,可是这脸上,多少有点红。

  高振东笑道:“希望能解决,我们现在基本上就差这个了。对了,这个东西的螺块螺杆机筒这些机件,最好用耐腐蚀的镍基合金来搞,这个工作温度估计不低,高温下面普通材料的耐腐蚀性会急剧下降的。”

  对于高振东的话,向总毫不怀疑,这个问题,可就回到高主任擅长的领域了。

  既然这样,那还是先用尿素钢上吧,至少在他手上,已知的耐腐蚀性最好的钢材就是这玩意了。

  得,又绕回去了。

  挂电话之前,向总还是给自己挽尊了一下子:“高主任,虽然筒子现在还不行,不过瞄准具是没问题了,我已经加工了上百套,马上通过专门的渠道给伱发过去。顺便还有几个合格的筒子,也一并发过去,至少先支持你们把试验做起来。”

  高振东一听,也行啊,至少把瞄准具先试验了。也不用发到自己这里了,他请向总直接发到长剑机械厂去,回头自己给骆总那边打个电话说明一下就行。

  挂了电话的向总,马上就跑去找到了负责挤塑机的同志,把高振东的提醒给他复述了一遍。

  这位同志听了向总的话,先是呆呆的想了好久,然后露出了惊喜的神色,嘴都咧开了。

  “这个东西,看起来混炼、反应、排气和自洁这些功能,都要比单螺杆的好啊,简简单单变一下思路,就彻底改变了螺杆挤出机的工作原理,解决单螺杆挤出机娘胎里带的很多缺陷。”

  对方毕竟是专门搞这个的,在脑袋里面一转,就把整个事情想了个八九不离十,而且看到了更多高振东看不到的地方。

  一看他这表情,向总就知道应该是没问题了。

  “看你这样子,人家的建议是具备可行性的了?”

  对方一下子握住向总的手:“老向,你一定要替我向提出这个方案的同志说一声谢谢,他这简简单单一席话,解决了的大问题!我这脑子,怎么就想不到这个呢,哎呀,还得学,还得学。”

  向总笑道:“谢过了谢过了,你感觉这个能搞出来不?”

  “我马上向上面要求立个项,这东西不只是你能用,别人也能用的。你放心,我是想不到这条路,所以没办法解决。但是有人把路指出来了,我还走不过去,那我就真是废物了。”

  人家专门搞机械的,对于自己的专业自然有自己的判断,向总放下了心,不过还是叮嘱了一句:“那你赶紧写报告,我和你一起签字,对了,别忘了把人家的名字放进去,要没人家这番话,还不知道你要抠多久的脑袋呢。”

  “嗯,那当然!对了,这位同志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我好往报告上写啊。”

  嗯?糟了!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向总给整沉默了,这位同志的名字,好像不能告诉你啊。

  “啊这.啊这那啥,你写个外协专家得了,这人的名字,现在还真没法给你说,这事儿闹得。”

  搞挤塑机的同志也不是傻子,看向总这样子,大概知道原因,笑了起来,向总自己也没忍住,两人一起笑得像对儿弥勒佛似的。

  ——

  京城某地,标规局,他们现在正在开会内审一份国家标准编制申请。

  标规局,全称标准规范局,隶属于全技委(全国技术委员会)。

  这个年头,搞这个的同志可不多,正儿八经的全国第一次标准化工作会议,是在63年召开的,从57年标规局成立、58年GB1发布,到66年为止,全国制定的标准也不过1000多项。

  就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63年之后才搞的,因为正儿八经的第一个标准化发展规划,是在63年4月才制定的,标准出版社,也是63年才成立的。

  至于60年这个时候,实话说,标准工作不能说一无所有吧,至少也是着墨不多,1958年,全国颁布了第一批国家标准一共120项,1960年,颁布了行业标准103项,全是机械工业的,那120项国家标准全是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螺钉、木螺钉、垫圈、铆钉和销等7大类产品。

  看起来很有些让人泪目,我们标准化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如此的蹒跚。

  至于别的,就只有一些建国初期翻译老毛子的标准了。

  所以对于极少数在这个年头,主动向标规局申报国家标准编制任务的宝贝疙瘩,标规局也是相当的重视,会场上,头头脑脑都在。

  他们如此重视的另外一个原因,主要是这次份申请的申报方来头不小,而且一看就很靠谱。

  十七机部、十二机部、邮通委,联合申报!

  说实话,这几个单位就算单独申报,都够重量级的了,更别说联合申报了。

  标规局作为全技委的下属单位,对于十七机部和十二机部最近大半年来,在科技方面的连番亮眼表现还是很清楚的。

  他们两联合,再加上一个掌握全国通信的邮通委,那这份量是妥妥的超重量级了。

  他们面前放的,正是关于《软件开发文件编制指南》的国家标准编制申报文件,十二机部和邮通委的动作还是蛮快的。

第366章 审他?不去!

  虽然标规局的同志,搞不明白这样一个纯纯的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标准,三家联合的时候为什么会搞出把十七机部放在第一位这么个迷之操作,但是就申报材料本身来说,质量还是非常高的。

  目的、意义、创新性、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研究内容、人员投入、资源投入、资金来源、资金使用计划等等一应俱全,可以说整个申报文件骨架匀称,血肉丰满,言之有物,目标明确。

  当然,同样让他们有一些不懂的是,为什么领头的,是十七机部一位6级工程师。

  相对于高振东的其他工作,他在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在外界是传的比较开的,别的不说,C语言都传到花旗国去了,标准、论文、教程都发过去了,还顺手小赚了一笔外汇。

  所以在计算机方面,高振东的存在是不怎么遮掩的,这也是防工委、十七机部等部委想要达到的效果。

  对于领头人这个疑问并不重要,三家申报单位联合起来都没意见,标规局自然不会没事儿找事儿,有什么别的想法。

  让标规局激动的事情是,里面有一句话:“本标准目前为国际空白。”

  三个部委敢联合起来说这句话,想来问题不太大,从技术上来说,做可能不一定做得出来,但是确定有没有,还是有这个本事的。

  标规局的局长见大家都把文件消化得差不多了,喝了一口茶:“大家都看完了吧?是个什么想法?都说说。”

  “这算是我们收到的第一份机械工业范畴之外的主动申请吧?就凭这个,我觉得就可以支持。”

  千金市马骨的典故,大家还是都是懂的。

  “我的出发点和你的不同,从申请本身的质量上来看,是很高的,看来他们也是志在必得。三个部委联合,这份量不可谓不重了,资源人力的保证都到了顶点,真要说现在要做这个事情的话,可能不会有比他们更好的了。”

  “我觉得从硬实力上来说,没有讨论的必要。从必要性上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现在晶体管计算机已经开始大量铺开,应用程序匮乏,程序编制的相关标准,的确有必要推广起来。”

  “有道理,据我们所知,这种规格的计算机,是我们为数不多的,不落后于世界的高技术领域了。甚至还向老毛子和高卢鸡实现了反向出口,这份标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是不缺的。”

  “不止,在软件编制方面,我们编程方面的计算机语言的标准、论文和教材,甚至都已经输出到花旗国了,在这方面,既然我们有一些亮点,肯定是要支持起来的。”

  “我想大家都看到他们提供的标准大纲和初步内容了,非常详实,很有指导意义啊,我觉得这个事情,就不用讨论了吧。”

  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边倒,不过流程还是要走的。

  标规局局长眼见此情,也不浪费时间了。

  “既然同志们意见都非常一致,那我们就不继续浪费时间讨论了。不过整个流程还是要走起来,这种主动申报编制标准的事情,我们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趁这个机会,把整个流程走一遍,也算是三个大部委照顾我们,给我们一个演练和开卷考试的机会。”

  他这话说得很谦虚,没办法,这三个部委都是庞然大物,标规局虽然是标准的管理机构,但是总的来说事情就很微妙。

  同时,他的话也没错,主动申报编制国家标准编的审批流程,自从制定以来,还从来没有真正实践过,演练演练也是好事。

  大家都表示同意,局长于是安排道:“负责审查工作的同志,会后联系几位专家,把这个材料按照流程上个会,审一下。”

  这个事情说完,局长话风一转,说起了自己心里真正关心的事情。

  “我在想,这个标准条件这么好,我们是不是干脆一鼓作气,干脆把它推到国际上去?”

  这才是他最激动的事情,自从看见那“国际空白”几个字之后,这个想法就一直在他脑袋萦绕,赶都赶不走。

  理论上说,我们现在是具备这个条件的,早在1957年,我们就已经加入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可以参加和进行IEC相关的国际标准的工作的。

  IEC负责的工作之一,正是电子、电工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举个例子就清楚了,ISO/IEC 9899:1990 Programming languages C,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0年发布的C语言标准,也就是常说的ANSI C89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版。

  但是很多事情理论上能做和实际上能做,那是两码事。

  别说60年代了,我们真正在国际标准上开始发力,已经是90年代的事情了。

  这其中,有技术原因,也有一些别的原因,比如两大阵营之争,不过主要还是技术原因。

  作为标规局的头儿,他对技术的发展还是有所把握的,至少他能肯定,这个时候,IEC是没有软件开发文档类的标准的,或者说,软件编制相关的标准都没几个。

  能不能在这个事情上放个卫星?

  局长此话一出,参会人员的心思都跟着动了起来,对啊,这玩意是有可能成为IEC标准的啊。

  作为我们到现在为止加入的唯一一个与标准有关的国际组织,软件文档编制指南对IEC来说,专业对口,领域合适,同时又具备先进性和实用性,必要性也不缺。

  别的国际组织,和标规局没什么关系,可是这唯一一个IEC,就是他们的舞台了。

  本来虽然有舞台,但也没什么舞好跳,可是这三个部委就恰好编出了这么一出舞。

  标规局负责技术的同志想一下,眼睛一亮:“局长,我们不妨大胆一点。”

  “大胆一点?”局长有点没有反应过来,我已经够大胆了好吧?

  “对!大胆一点。”

  她是负责技术的,对于技术方面的发展,把握比局长更好一些,也能想起更多的事情,侃侃而谈。

  “除了这个标准,我没记错的话,我们是有一个关于计算机语言的事实标准推广到了国外,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的,而且这个语言的名字非常有意义,和我们联系紧密,天生就是可以拿来向外宣传的。”

  她这么一说,局长想起来了:“啊,你说的是C语言?”

首节 上一节 227/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