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战斗部紧凑一点丝毫不影响威力,以老毛子RPG-7火箭弹为例,那东西就是火箭发动机上长了个光秃秃的战斗部,别的什么都没有。
听了他的话,大家这才明白他对于威力的信心何在,细节啊,太细节了。
高振东又补充道:“射程方面,虽然导弹小了,可是也轻了、细了,设计得当的话,还是能基本保证射程的。”
和日后真正车载重型弹比如赤剑-10的数十公里肯定不能比,但是3公里射程的话,对高振东来说那就小意思了。
听了他有理有据的话,大家对于他刚才那句“至少射程和威力基本持平”的论断感到信心十足。
防工委领导一听这话,坏了,这么搞下去,这是真的要把重型弹挤掉的样子?
更轻更小更方便,威力射程没有变。
傻子都知道选哪一款了,不由得有些后悔刚才会议上没有支持高振东的建议了,这是要浪费资金了?
不过会议木已成舟,再去纠结这个事情没有意义,重型弹也是要搞的嘛,大不了这边这个“游击队”真的搞成了,再拿这个轻型弹的技术去反哺重型弹,让重型弹真正的达到重型弹的水平。
想到这里,防工委领导的心又放了下来,都是一个锅里的肉,没关系,没关系。
而使用方代表就乐了,有门啊,听负责其他项目的同志说高大炮手上,一向能出好东西,他只要提意见了,那必然针对这个意见有解决的办法,此言果然不假。
其实高振东最担心的,反而是战斗部,其他他都有比较成熟的想法,可战斗部不太一样。
这东西原理简单,一看就懂,但是却比较考验加工水平,因此即使战斗部实际口径差不多,但是能否赶上SS.11的威力,他有一定的担心。
恰巧,长剑厂就是生产战斗部的,这就有了进一步改进的技术基础和设备、人力资源了,就好像如果高振东不在三轧厂,那591这些材料也很难做出来一样。
几帮人商量了一下,决定由高振东来作为项目的带头人,负责出思路出技术,并解决疑难问题。具体的研制工作,主要由长剑厂来负责,使用方负责提要求,并提供实验条件以及部分相关资源。
这个“游击队”的草台班子,就这么拉了起来,接下来的工作,使用方代表回去汇报并进一步收集技战术要求,长剑厂的人回厂里清查和汇拢现有技术、资金、人员、设备等资源。
两边都搞好之后,去京城第三轧钢厂找高振东,三方人马依据这些东西进一步明确单兵反坦克导弹的技战术要求。
长剑机械厂就在常山,离京城不远,来往还是方便的,这也方便了日后的沟通交流。
几方人皆大欢喜,带着对新装备的憧憬回去各自开展工作去了,除了防工委领导,他有一丝对“游击队”干翻“正规军”的尴尬的隐忧,不过这是小问题,小问题。
第二天,高振东按照计划进行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答疑解惑工作,下周就要考核了,而且这是第一批学员,基础还是要搞扎实的。
学员们提问非常踊跃,高振东解答得也极为认真,这是真能救人命的知识,大家都很上心。
算上《项目管理体系》的培训,不少学员已经是“二进宫”了,对于高振东的涉猎之广,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声声“高老师”叫得更顺嘴了,明显比叫其他头衔的要多得多。
上完课,高振东把接下来的事情交给了负责更具体工作的小李四人组,自己则是回了办公室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今天是周六,周日事儿还多着呢。
正准备走的时候,电话响了。
高振东接起电话,是李副厂长,一般这种情况,都是些与高振东和李副厂长两人本人没什么关系的小事,否则老李大多都是会亲自过来的。
“李厂长好,有什么指示啊,哈哈?”有事儿赶紧说事儿,急着下班呢。
“高处长好啊,有个小事儿,找你帮忙核实下情况。”老李的声音乐呵呵的,明显觉得这个事情不是什么大事情,而且叫的是“高处长”,那明显就是纯纯的公事了。
高振东连声答应,李副厂长说起了正事:“是这么个情况,有人举报易中海和秦怀茹搞封建残余,收什么干闺女来着,还给了证据,说秦怀茹的孩子都叫易中海叫爷爷,是有这么个情况吧?”
高振东第一反应,是许大茂,转念一想不对,许大茂还在拘留所吃老米饭没出来呢,不过不管是谁,这个事情都不大。
“啊,这个事情啊,具体有没有搞这些我倒是不太清楚,不过贾东旭死了之后,易师傅应该是出于同情,继续收了秦怀茹做徒弟这个事情大家倒是都知道的。”
我也不说有,也不说没有,但是绕上一圈,核实后面这个放到哪儿都能称得上一声助人为乐的事情,就是我的态度。
李副厂长也不在意,他早就知道高振东的态度,打这个电话也就是走个流程,笑道:“嗯嗯,这样啊,明白了明白了。”
你明白个屁,又特么想歪了吧,高振东干脆帮易家师徒把后面一个问题给解决一下:“至于孩子叫易中海爷爷,是有这事儿。应该是从贾东旭还在那阵儿就开始了,估计是孩子还小,没有改口的意识吧。如果真要从秦怀茹这儿论,那就得叫姥爷,不该叫爷爷了,哈哈。”
贾东旭是易中海徒弟,孩子叫易中海爷爷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嘛,没毛病。
李副厂长笑道:“有道理,嗯,事情我知道了。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感谢我们的群众啊,紧绷斗争的弦,不怕伤不怕痛的。”
高振东闻弦歌而知雅意,是刘海中啊,自己和李副厂长都知道因此而受伤的人,就只有他一个。
话说李副厂长对刘海中也没啥好感,起因正是是DJS-59被发现的那天,杨厂长和李副厂长这两位的“第一见证人”名头被刘海中给“抢”去了,虽然刘海中当场被高振东一脚踹断了腿,可是李副厂长还是一直耿耿于怀。
第237章 真买了个表
不过虽然知道是刘海中,但是高振东暂时也不准备收拾他,这个事情严格说来和高振东没啥关系,刘海中举报的是易中海,当然,也许背后有一些小心思也说不定。
挂了李副厂长电话,高振东收拾东西回家,半道上碰见傻柱也下班,还被他蹭了车,然后高振东顺势反手就蹭了他一顿饭。
第二天早上,高振东骑着车就往娄晓娥家赶去,快结婚了,趁着星期天,两人准备逛逛街看看有什么要买的没有,虽然大头都是娄家在安排,不过一些小东西,娄晓娥还是想自己逛的。
甚至她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东西,反正就是想逛。
另外,还要去王德柱家一趟,一是那个放映员名额的事情,二来呢,601的大名还没起呢,这回得给解决了。
也幸亏王德柱自己就是派出所的,所以不慌不忙,换别人早就炸了。
在娄家和娄父娄母打了个招呼,娄守行还是不在,估计又跑出去见朋友去了,京城老牌坐地户,朋友多。
两人骑着车,去了西单,西单商场就在这里,56年合营的时候成立的,而且这里还有好多在当时称得上名号的店铺。
按说这时候,要买稀罕货的话,友谊商店是最好的,虽说友谊商店要侨汇证才能买东西,但是这明显难不倒娄家,远的不说,娄守行才刚回来嘛不是。
不过这个时候,京城还没有友谊商店,京城的友谊商店直到四年后才在东华门开业,要是在长三角那边,那就好一些,那儿的友谊商店58年就开业了。
所以他们能逛的,那就是西单这边了。
实话说,两人并没有什么目的,其他人结婚时候要准备的三转一响几十几条腿,对他们两来说完全不用考虑,有娄家准备着。
一响?好几响呢,收录机电视机收音机,特别是收录机,是娄守行在港岛特制带回来的“创始唯一特别纪念款”,对此娄守行还非常得意,至于什么被面枕头锅碗瓢勺之类,更是不用说。
但是这些能响的东西里面,娄晓娥最喜欢的,却是高振东家那台唱片机,就是靠着这台唱片机的天籁之音,她才循声而去,发现了高同志,并由此生缘,准备发明一个小高同志。
所以他们逛得非常随性,兴致勃勃的这个看看,那个看看,但是上手的并不多,而且这年头的售货员,想要给拿东西出来上手看看,却是不太明智,容易败兴。
不过少虽少,不是没有,娄晓娥想买一对自己和高振东都能用上,但是又不太容易坏的东西。
选来选去,只有手表了。
这年头,带首饰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就连娄晓娥那套还在加工的红宝石“晨曦”,到手了暂时都多半只能收藏着。
手表就不一样了,一寸光阴一寸金,争分夺秒,建设社会,多好的出发点。
两人倒是都有手表,可是一对手表和两块手表区别可就大了。
想到这里,娄晓娥兴奋的摇着高振东的手:“振东,我们去买一对手表吧。”
高振东看着娄晓娥闪着光的眼睛,知道她的意思,摸摸她的脑袋,笑道:“好,走。”
高振东现在戴的,还是刚到三轧厂报到的时候,在寄售商店买的一只五一手表厂的五一表,还是二手的,正好娄晓娥想换,那就换,现在这块可以作为收藏,毕竟这表虽然走时不怎么精准,却是建国后第一批工业品之一,还是有纪念意义的。
两人就一路往进口手表的柜台逛过去,这时候虽然京城没有友谊商店,但是国内还是进口有西方手表的,西单百货商场这地方,无疑就是京城这类商品最为集中的店了。
柜台里,进口手表还不少,至少没有高振东想象中的空空如已,实际上相比国产表,这类表反倒好买一些,因为价格比国产货高了不少。
娄晓娥决定这对表,由自己来买,理由也很强大:自己出版了一本书,有稿酬。
至于稿酬都被高振东捐出去了,娄晓娥一分钱没拿到?那不重要,账面上有收入就行。
她在柜台前精神十足的选着表,高振东在一旁陪着她看。
看着看着,高振东看见了一款表,就呆住了。
倒不是这块表有多么的惊艳,而是品牌和价格,与高振东印象中的反差太过强烈,以至于他都不相信。
反复确认了表盘上的外国字,的确是那个牌子。
标牌上的中文名比较有意思——百里鸽,标牌上价格相对其他进口表来说,很便宜,基本上属于进口表里面的地下室,快混到国产的价格了。
这个中文名高振东是不认识的,不过那个外文名,高振东多少知道一点,Breguet,日后的宝玑。
这也是高振东不相信自己眼睛的原因,在他前世,虽然对表并不熟悉,不过男人嘛,对机械的东西总是喜好的,托互联网的福,一些普及和顶级的品牌多少还是知道的。
宝玑是日后妥妥的机械表品牌第一集团之一,当然,这里的第一集团,不包括百达翡丽、江诗丹顿这种超规格的品牌。
所以看到那个价格的时候,高振东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正好是宝玑最低谷的时候,至少在国内来说如此。
那时候的进口手表分类,一类表有三等,二类表有三等,三类表四类表各一等,实际上一共分为8等,宝玑正好就是第四类表。
就它了,既遂了娄晓娥的愿,又不显得扎眼,保养得当的话日后升值空间还大,重要的是,这个事情很有趣,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这就是。
高振东拍了拍娄晓娥的肩膀:“晓娥,这个可以,我们买这个吧。”
娄晓娥一看,还真巧,男女表款都有,不过她对价格不怎么满意。
“振东,这个太便宜了吧?我们买对好的。”她觉得高振东在替她省钱,心里甜甜的。
这话听得售货员直翻白眼,小姑娘看起来好看,就是不怎么聪明的样子,不过再看看高振东的长相,又觉得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高振东却摇摇头,笑道:“我就是觉得好看,价格什么的没关系。”
嗯,这个吃软饭的倒还知道不好意思,售货员心想。
听见高振东的话,娄晓娥仔细端详起这牌子的几块表来,也许是受了高振东的话的影响,好像越看越顺眼了。
“振东,你真的喜欢这对?”
高振东斩钉截铁的回答:“嗯,喜欢,就它们吧。”
娄晓娥于是不再纠结,买下了这对表,拿到手表的第一时间,她把高振东手上的旧表取下来,把新手表给高振东带上,自己也带上女款。
她把两只手并到一起,美滋滋的笑:“还真好看,哈哈。”
欣赏了一会儿,她把高振东的旧表收了起来:“这个表,我收藏了,嘿嘿。”
高振东摸摸她的脑袋,两人笑着继续逛下去。
两人逛了半天,东西没买多少,零食倒是吃了一肚子,娄晓娥兴致高昂,看见什么有意思的零食的都要去买一点,自己又吃不了多少,大半倒是进了高振东的肚子,两人中午饭都没吃,桂香村的糕点倒是塞了一肚皮。
不过倒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娄晓娥选定了结婚照选哪儿照,西单这条路上,著名的照相馆有好几家,欧亚、国泰,都是鼎鼎大名的。
最终比来比去,娄晓娥选了西单北大街的国泰,毕竟国泰最早就是以结婚礼服摄影而闻名的。
有意思的是,这两家相馆,欧亚于98年停业,国泰13年迁址,但是一直在经营,娄晓娥的选择,倒是与其最终发展不谋而合。
眼看时间差不多下午了,两人干脆跑到西单菜场,买了些菜,直奔王德柱家而去。
虽然天气还冷,不过万月芹正带着小梅,抱着601在院子里晒太阳,看见高振东两人,小梅欢呼一声,扑了上来。
“高叔叔~~~娄阿姨~~~”
王德柱闻声从屋里探出半个头,招呼了一声,估计是在做饭。
几个人都从院子里进了屋,万月芹和娄晓娥接过了王德柱手上的活儿,小梅则是乐颠颠的接过了高振东手里的糖。
一两个月大的601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伸手去摸高振东的手指头,脸已经长开了,看起来粉团团的,非常好玩。
看着高振东兴致勃勃的逗自己儿子,王德柱笑道:“老排长,赶紧结婚吧你。”
高振东点点头:“嗯,农历二月二十三结。”
王德柱一拍大腿:“太好了!”
也不知道他是在高兴儿女保住了,还是高兴高振东要结婚了。
高振东拿出一个纸条,递给王德柱:“呐,我给601起的名字,你选一个吧。”
王德柱大喜,等好久了都,接过纸条一看,上面是三个名字,还分别写了解释。
高阳——来自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颛顼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