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云真想跟他说:“你知道近三个小时的电影让观众憋得多难受吗?”
现在他又听到郭凡说还要提高剧情密度,这要是剪辑的时候舍不得剪掉,那《流浪地球2》的成品不得三个多小时?
是,公映的电影确实有三个多小时的,比如《教父2》、《指环王3》、《泰坦尼克号》等。
但是保证电影有合适的时长,也是一种对观众负责任的表现。
一部超长电影三四个小时看下来确实太累人了。
吃完饭之后众人也就不聊“微博之夜”的事了,毕竟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商业航天员选拔。
国内的职业航天员选拔体系已经相当成熟了,但商业航天员……
别说选拔体系了,就是商业航天员上天之后的该干什么都不太确定。
早期的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强调对人体功能的分析评价,包括运动心肺功能、头倒位耐力、下体负压耐力、前庭功能、超重耐力等。
职业航天员训练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学习、体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训练及大型联合演练等8个方面近百项。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进步、飞行技术状态变化,人类对航天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入,航天员职业类型会伴随任务加速分化,选拔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也会不断调整和完善。
比如“神舟七号”乘组会首次开展出舱任务,所以航天员在地上的时候进行了大量的出舱模拟器、低压舱和水槽等设备中努力训练,还增加了对高空减压病易感性和身体基本素质的检查。
现在开始建设空间站和进行长期驻站了,职业航天员的训练重点强化了情绪稳定性、心理素质能力、危机处理能力。
也要提升医学处置技能,进行空间实验训练,并逐步建立起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选拔方法,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提供了合格的乘组,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商业航天员,尤其是“木鸢号”里用到的商业航天员,他们是不用参与空间站的建设的,也不用参与太空实验,所以很多职业航天员的训练就不用进行。
但删减哪些,确实是一个问题。
不过“木鸢号”的商业航天员也有新增加的科目,那就是跟空乘人员学习如何在空中对乘客进行服务。
虽然这个“空”是太空。
并且也不用推着小推车在机舱过道里走来走去,而是“飞来飞去”。
所以只跟空乘学习还不行,还要自学,还要发明新的服务方式。
从某一方面来说,他们这些商业航天员也算是太空探索者了,也可以说是“职业”航天员。
好在训练科目可以慢慢想,现在最重要的是进行选拔。
明天就……先给他们检查一下身体!
第250章 路云定义学:太空游客也是航天员!(二合一)
路云并不会全程跟进这些商业航天员学员们的选拔工作,《明日航天员》的录制也一样,只有开始和结束,以及各个阶段考核的时候他才会出现。
平常的时候就是那三位退役的航天员,以及一位去过太空的航天员,还有节目组负责。
另外还有载人航天办公室和蓝星航天公司做配合。
毕竟路云确实很忙。
咳,甚至越来越忙。
之前光航天方面,外人知道的是长征十号火箭、“木鸢号”太空穿梭机和“星舰”超级火箭。
不知道就多了,像是“太空码头”空间舱、新一代月球无人探测与通讯系统、商业航天服等等。
甚至就算长征十号火箭工程,路云忙的也不仅仅是火箭,很多载人登月工程的一些子项目也会找他参与。
所以外人光看路云那三个最公开的项目就以为他很忙,实际他确实很忙。
不过路云的时间就跟海绵里的水一样,挤一挤总会有。
以至于当外人觉得路云会忙的没时间拍影视剧的时候,尤其是那些就盼着这一点的影视圈同行,偏偏他就是有时间拍戏。
不仅有时间拍戏,还有时间去给动画片配音。
结果电视剧大爆,电影票房破纪录的大爆,连动画片的票房都大爆。
眼看着今年终于消停了,除了拍摄电视剧,其他的时间都在航天方面忙活了,那些同行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呢,结果又要拍综艺。
还是航天领域的,从来又没过的综艺。
路云还是人吗?
路云当然是人。
他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会全程跟《明日航天员》,而是回《三体》剧组拍戏去了。
等到三月份《三体》杀青之后他就会把大多数时间投入到“木鸢号”太空穿梭机的测试中,争取“木鸢号”在年中顺利首飞。
最好是成功的首飞。
当然,路云拍摄《三体》的期间也会办很多其他的事,毕竟拍戏也不会一天24小时连着拍。
甚至很多时候演员是拍不上戏的,而是剧组在做各种设备调整、场景调整、人员调整等等,一天能拍戏的时间并不多。
一般这个时候其他演员就是熟悉剧本,思考自己之前拍的镜头得失,考虑自己之后怎么拍等等。
但路云不用,剧本已经完全记在了他的脑子里,各种演技随手拈来,一开机就是影帝级演技。
甚至还能带动现场其他的演员,让导演的拍摄更加流畅。
所以路云会利用那些空闲时间做其他的事,比如最近就先想一想那些“明日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标准。
虽然在启动“木鸢号”太空穿梭机计划的时候就在同步考虑商业航天员的事了,但这玩意跟纯技术问题的太空穿梭机不一样。
纯技术的东西路云的【航空航天工程】技能就可以提供,照着来就是了。
但商业航天员是涉及到人类进入太空的,并且航空航天工程里边也不包括航天员,所以只能跟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人商量着来。
但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人也很挠头。
按照职业航天员那么办是不可能的,一是蓝星航天公司耗不起那么长时间,二是蓝星航天公司耗不起那么多资源。
俗话说“培养一名战斗机飞行员需要体重等量的黄金。”
空军每年收招1000到1300名的高中毕业生,但其中有50%~60%的学员将会被淘汰,剩下的进入飞行学院的学员在完成训练后再派到作战基地。
初级飞行训练期是六个月,专业飞行训练为期一到两年,从中选出优秀的学员成为战斗机学员还要接着训练。
完成这些,仅仅是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学员。
飞机的购买、运维费用和训练不好估计,但可以从飞机燃油的维度来看一下培养成本。
如果按平均油耗4.7吨每飞行小时来看,按每吨飞行燃油3000块来计算,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学员需要700个飞行小时,光燃油费就接近1000万。
优秀的战斗机学员在通过一定周期的理论学习、战术训练、联合战术训练等,才能够到最终的作战部队。
进入到作战部队后每年不低于200个飞行小时。
而航天员一般都是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他们基本上都达到了1000个飞行小时。
也就是说在入选进入航天员队伍之前光燃油费就几千万了。
这仅仅是燃油费,还没算其他的。
那么想一想从战斗机飞行员里优中选优的选出来,再投入大资源培养的航天员价值多少钱?
全球几十亿人口,但是只有仅仅有几百位航天员。
用杨立伟的话说:“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是由足金堆砌出来的,而一名航天员是由钻石堆砌出来的。”
真要算的话,那就是几十上百亿的价值!
当然,这仅仅是做价值计算,其实国家培养航天员的很多资源是无法计算的。
商业航天员不能这么搞,不过选拔的时候做检查要按照航天员来,毕竟商业航天员跟职业航天员一样是要操作航天器去太空的。
所以心肺功能检查要做,进行立位耐力和运动负荷试验,观察心肺功能的生理生化指标,选用最佳心肺功能者。
前庭功能检查非常重要,采用转椅、秋千或灌耳等方法,选出前庭植物神经反应稳定性佳者。
超重耐力也得检查,采用人体离心机作正向和横向超重耐力的检测,只不过不需要像职业航天员那么严格了。
载人飞船在主动飞行段和返回飞行段要经受6G~8G的过载,所以航天员大都从空军飞行员或试飞员中选出,并且后期还要进行大量的超重耐力训练。
后来,老美那边发明了航天飞机,它的过载仅为2G~3G,因此对航天员体格方面的要求相应降低。
也就有了77岁高龄宇航员乘坐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事。
这位宇航员叫约翰·格伦,是老美那边首位环绕地球飞行的宇航员。
他40岁的时候首次进入太空,然后77岁第二次进入太空,最后享年95岁。
他是一六年底去世的,也就是路云重生的半年后。
同时光头贝索斯的蓝色起源航天公司正在研发中的7米直径可回收大火箭“新格伦”就是为了纪念他。
这位老爷子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
路云研发的“木鸢号”比常规航天飞机还要讲究舒适性,所以对超重耐力的要求很低。
跟超重耐力一比,“明日航天员”们的失重飞行检查就很重要了,它会让飞机作抛物线飞行,选出对失重反应良好的人。
飞机抛物线飞行是让飞机先以大约45°的仰角高速爬升,此时乘客会感受到约1.8倍的重力加速度,即超重状态。
当飞机达到一定高度和速度后,飞行员会突然减小发动机推力,使飞机几乎失去气动升力,仅靠惯性继续沿抛物线轨迹飞行。
在抛物线飞行的顶点附近,飞机会进入一段失重状态,乘客会体验到约20秒~30秒的失重感觉。
失重状态结束后,飞机会迅速下降,飞行员再次加大发动机推力,使飞机恢复水平飞行,准备进行下一次抛物线飞行。
抛物线飞行是航天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让他们体验和适应太空中的失重环境,进行各种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航天服穿脱、物品转移、设备操作等。
同时也是某种“廉价”的“太空体验游”渠道。
它可以让乘客体验几十秒的失重感觉,价格差不多是5000多美元。
说它是“太空体验游”的原因就是这个,一是它只能让乘客体验几十秒的失重,二是……它不在太空。
跟真正的太空旅游比起来,基本上就是“牛肉风味”和“牛肉”的区别。
除了这些检测,还会做低压缺氧耐力检查,要在低压舱内筛选,排除缺氧耐力差和低压敏感者以及易晕厥者。
振动耐力检查,排除对振动过于敏感者。
隔绝环境适应性检查,以此评价个体在异常环境而又无外界因素刺激下的适应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此外还有高温耐受性检查等。
经过这些项目检查后,载人航天工程和蓝星航天的医务人员会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单项和综合项目的评定,作出总的评价。
鉴于这些来面试的人成分复杂,所以不会去老中的载人航天中心做检查,而是去蓝星航天太空机场的医疗检测与训练中心。
虽然太空机场还没建成,但这个中心已经可以使用了,毕竟它不用建成载人航天中心那种级别,里边的器械都是简化版的。
至于医疗器械之类的,直接买成品就行。
这个中心不仅会负责商业航天员的训练,后边太空旅游开启之后,那些太空游客也会在这里进行一些医疗检查。
以及更加简易的训练。
简易到什么程度呢?
航天员也是有分工的,比如航天驾驶员、航天工程师、荷载专家等。
早期的都是航天驾驶员,都是从精英飞行员里选出来的,他们的飞行员训练不说,单说成为预备航天员之后就要训练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