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要登月 第149节

  然后两人就狼狈为……呸,一拍即合!

  而另一边,波音那没有完成无人首飞测试任务的“星际客机”张开三朵巨大的减速伞缓缓降落到了戈壁上。

  一会的功夫,工程师们乘坐直升机和车辆陆续到达现场,开始对“星际客机”飞船进行检测和回收。

  史密斯也戴着墨镜下了车,戈壁的风卷起沙尘扑到他的脸上,预示着他的心情并不好。

  显然实际情况并不像他在发布会上说的那么好。

  事实上波音的技术问题还是小问题,真正影响波音的是联邦的“驴象”之争。

  现在的联邦大统领正在遭受弹劾调查,波音必须在两边之间选一边,所以公司内部的大量资源被牵扯了进去。

  真正的舞台可不在太空,一直在联邦首都,在白房子,在国会。

  过了几天,《三体》剧组离开了京城,整体搬到了横店,后边的大量拍摄场景就都在这里和周边的几个城市了。

  当然,在林海雪原还有一部分要拍,不过那是其他人的戏,跟路云没关系。

  横店不错,距离魔都也近,路云可以时不时的到魔都航天科技研究院,也就是八院转一转。

  那里有一部分长征十号火箭的技术项目,同时蓝星航天的“太空码头”也是跟它合作的。

  同一时间,滨海航天城西南200公里的某处军港码头,祖国第二艘、国产第一艘航空母舰正式入列。

  此时距离它一七年下水仅仅过去了两年半时间。

  也是同一时间,阿美众议院通过了对金毛商人的两项弹劾条款,正式指控他滥用职权和妨碍国会,让他成了联邦历史上第三位被弹劾的大统领。

  当路云看到新闻的时候,早就知道历史走向的他感慨历史滚滚向前。

  众议院那些疯狂鼓掌的人绝对不会想到他们放出了什么东西。

  十二月二十日,《叶问4:完结篇》和《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同时在国内上映。

  对于国人来说,自然是更喜欢《叶问4:完结篇》。

  事实上作为“完结篇”,它算是相对平稳的落地了,基本上有7分左右。

  这一点能在它的票房上有所体现,加上之前几部和“完结”的情怀,路云记得它上一世拿了近12亿票房。

  相对来说《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的评分就不行了,国内那个遇到外国电影自动加两分的某瓣都只给了它六分多。

  而外国的烂番茄和M站都只给了五分左右。

  评论也是一点不客气。

  【第一次感受到电影可以拍的像电子游戏一样:接任务、跑剧情,平淡无趣。】

  【把影迷心中从以往优秀星战作品中积累的情怀拿来一通消费,拍出一部狗尾续貂的作品。】

  【说好听点叫致敬,说难听点就是为了圈钱。】

  【“圈钱”这两个字太难听了,但我觉得确实是把观众当韭菜了。】

  然后路云记得它……好像还真圈到钱了,割了一大波韭菜。

  它的票房好像全球破了10亿美元,其中单北美市场就有5亿多美元。

  国内没有星战的氛围,所以只有一亿多人民币。

  不过要说应景,还得是一九年最后一天上映的电影——《天使陷落》!

  讲的是刺杀联邦大统领的阴谋故事。

第223章 模仿无人机阵列灯光表演,卫星阵列能不能在太空放电影?

  《天使陷落》其实八月份就在北美上映了,作为小成本的R级片,年底才在内地上映。

  这部电影是《奥林匹斯的陷落》和《伦敦陷落》之后“陷落”系列的第三部。

  “小成本”是相对来说的,《天使陷落》的投拍预算是4千万美元,远低于《奥林匹斯陷落》的7千万美元和《伦敦陷落》的6千万美元。

  更低于那些动不动就上亿美元的大片。

  《天使陷落》的剧情跟前边两部差不多,都是“主角单枪匹马拯救大统领”的戏码。

  之所以路云记住了它,除了它跟后来的某些情况有些对应。

  还因为影片中袭击大统领的是“蜂群无人机”。

  里边的名场面就是恐怖分子开出来一辆车,那辆车上整整齐齐摆了几十个筒子,只见“嘭嘭嘭”几连速响,黑压压的自爆无人机就跟蜂群一样扑了过去。

  虽然大统领有精英保镖护卫,但这次来的可不是一般恐怖分子,遮天蔽日的自爆无人机见人就炸,直接把众多保镖炸的人仰马翻,几乎全军覆没。

  最后自然是只留下主角和重伤的大统领。

  而主角被反派冤枉成恐怖袭击的主谋。

  好在主角确实是主角,后来还是单枪匹马干翻了反派。

  当然,反派也不是别人,正是想要对大统领取而代之的副统领,还有他控制的军事公司。

  但这不是电影最好玩的地方,这个电影最好玩的东西在电影之外。

  就是电影里那种恐怖的“蜂群无人机”,老美自己并不是玩的最好的,玩的最好的是老中!

  (网图,电科院的陆空协同固定翼无人机“蜂群”系统,猛士底盘的无人机母车)

  事实上这种无人机蜂群最难的不是无人机设计制造,而是智能编组和通信保障。

  毕竟通信宽带就那么大,如何在有限的通讯区域里塞下尽量多的无人机,还要让它们互相协同,并且保证讯息通畅不干扰,那才是麻烦事。

  好在老中是这方面的好手,有很多的核心技术。

  只可惜老中是爱好和平的,不像老美那样四处炸,所以只用在了民用无人机表演上。

  之前的大型活动基本都是烟花表演,但那玩意确实比较污染环境,碰上无风天气的话硝烟很久都散不了。

  换成无人机表演之后不仅环保,而且还可以玩的更花。

  无人机阵列组成的龙、凤、花草、建筑等都是小意思,更大的场面都可以直接在空中放电影了。

  甚至路云还想过某种逆天狠活。

  一大群无人机可以在空中组成阵列,然后变换灯光模仿屏幕放电影。

  这要是在地球轨道上用装了高能灯组的卫星组成一个阵列,通过灯光变化是不是能在太空放电影?

  如果这个卫星阵列够大的话,是不是地面的人就可以直接肉眼看到太空电影了?

  事实上这个确实是逆天狠活,但更狠的是它真能实现!

  往前看,“万户”火箭第二次发射就发过一组很有意思的“瓢虫卫星”。

  它的主星是一颗重达100千克的“瓢虫一号”,其他二至七都是10千克重的纳卫星。

  其中主卫星的功能跟路云发射那颗“一路芳菲”号一样,能显示照片跟地球或太空合影。

  同时它还有其他六颗辅助卫星配合,它们搭载了高功率的聚合光灯阵,可以借用莫尔斯密码的原理通过长闪烁和短闪烁表达不同含义。

  这种闪烁光肉眼可见,使用高性能手机、单反相机和追星仪均可清晰地拍摄到闪烁全过程,看图能准确识别出卫星向地面发送的摩斯密码内容。

  (网图,用相机拍摄的长短不一闪光,可以解读出摩斯码内容)

  今年的四月二日“自闭症关注日”,这一组卫星就与京城天文馆合作进行了公益闪烁。

  二十三日海军节,瓢虫卫星闪烁献礼人民海军七十周年华诞,“发送摩斯密码为海军庆生”的话题还上过微博热搜榜的前五。

  其实人的肉眼是能看到国际空间站和天宫空间站的,只不过看到的都是光点,跟星星没差区别,看到了也不认识。

  而“太空放电影”这玩意往更后边看,或者往科幻设定里看,那就是《三体》里的“全宇宙为你闪烁”了。

  就是“智子”的二维展开形成了一个包围地球轨道的“巨大屏幕”,汪淼他们在雷达站看到的闪烁波动是相隔很远的三颗卫星观测的“大屏幕”闪烁,而不是真正的宇宙。

  所以“太空放电影”的计划是可行的,只不过想要组成一个地面肉眼可见,并且清晰度不太差的卫星阵列需要的卫星数量太多,花费太大。

  要是卫星数量少的话,那就只能请全球人看来自太空的数字倒计时了。

  再多点的话,就能搞一个全球人类一抬头就能看到的……广告牌。

  所以说还算有点商机。

  就像现在有不少商家冠名商业火箭,往火箭上印广告一样,也是一个回收航天成本的路子。

  如果能凭借这类商机把项目养起来,然后多多发射卫星,最后搞一个真能放电影的卫星阵列的概率也不是零。

  想想还真有点小激动。

  “嗯,或许等后边卫星的制造成本更低了可以试试。”

  路云琢磨着这个事,突然灵光一闪。

  “太空竞赛!”

  “现阶段的人类航天项目跟政治有很深的绑定,上一次太空竞赛老毛子和老美就搞了很多算经济账赔本的政治项目,但还是要做。”

  “如果这次太空竞赛依旧进展到了白热化阶段,我跟上边说我有一个项目,可以让全球的人一抬头就肉眼看到一面飘在太空里的红色旗帜,那……”

  “啧啧~”

  想着有些拟人玩意会“高兴”的跳起来的场景……

  路云决定了,把这个项目放进“太空愿望单”。

  就放“在太空拍电影”和“在月球拍电影”后边。

  嗯,这是“影视”方面的,还有其他方面的太空愿望。

  这一世好不容易有了金手指,不管是上一世的“老愿望”还是这一世的“新愿望”,路云都要搞一搞!

  星辰大海是他永远的梦想!

  同样的,作为一九年的最后一天,很多人都在搞总结,也在搞明年的畅想。

  那些顶流的经纪人们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算了算,高兴的说道:“明年,明年就是你冲击明星榜第一的好年份!”

  那些新出头的顶流们跃跃欲试,而那些老的顶流已经在撇嘴翻白眼了。

  顶流:“拜托,你去年也这么说,说什么各个明星榜单不打算收录路云了,结果呢,他们收录路云的信息比谁都多!”

  经纪人:“这次不一样!”

第224章 流量明星:得想办法造一个“鸡你太美”的梗赢过路云!

  “今年确实是失误了!”

  经纪人说道:“之前各明星榜单真的在考虑不收录路云了,但没想到《流浪地球》能爆成那样!”

  经纪人说到这玩意就挠头,明明之前国产科幻都死了,还是那么超级的题材《三体》。

  那玩意都能死,《流浪地球》竟然能活。

  不仅活了,还大爆65亿,破了一堆纪录。

  再之后就是《向往》第三季,路云直接宣布录完这季就不再当常驻了,直接让这一季的热度更上一层楼。

  后来《你是我的荣耀》电视剧也大爆,安芳菲和路云在里边谈恋爱能甜死人。

  开始观众们以为是演的,结果不是演的!

首节 上一节 149/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