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从港片开始 第149节

  只是钱的事儿不好问出口罢了,可他们知道李老师绝对赚了不少。

  根据小道消息,但凡小说字数不短,起码都能赚一万以上。

  那可是一万啊,就是双职工家庭想要存上这么多钱,没个二十年也不可能。

  办公室里闹哄哄的,不久就连校长和副校长都听闻消息赶了过来。

  这下,可就更热闹了。

  总之,李文化出名了,在他所在的县城彻底出名了。

  尤其是,当县文联的某些消息传扬出去后,李家上门想要给李文化介绍对象的人,可以说得上络绎不绝。

  尼玛,一本小说赚四五万,简直就跟天方夜谭差不多。

  这次港岛的电视台相邀,据说剧本要是改编得好,起码又是几千上万入账。

  在这个工资普遍不过百的时候,那是什么概念?

  要是成为了李文化的老婆,以后基本上吃喝不愁了。

  不仅只是街坊邻居,还有学校的老师同事为了李文化的终身大事积极奔走,就是西影厂和关中电视台那边,都派了人过来了解情况。

  他们可是清楚,港岛那边的电视台,和内地的电视台情况很不一样。

  那边的电视台,对于收视率的要求可不低。

  能够被电视台看上的小说,指不定有相当不错的改编潜力。

  此时,亚视的不少经典电视剧作品,已经在内地火爆放映,比如《霍元甲》和《陈真》,刚刚传入内地的时候可是相当震撼的。

第186章 降维打击!

  内地这边,不仅作家圈受到了武锋的影响,影视圈同样也不例外。

  事实上,银都机构拍摄的片子,基本上都能在内地上映。

  只是以前,银都机构的前身,实力太弱连片子都快要拍摄不起了,这才在八十年代的内地影坛几乎没什么声息。

  可眼下不同!

  自从武锋重生过来,八六年年底就和银都机构合作拍摄电影。

  像是《东北猎人传说》还有《秦岭猫妖传说》这样的电影,在港岛这边取得了不错票房成绩后,先后在内地进行放映。

  内地之前几乎没有这样的娱乐片,两部片子直接在内地爆了。

  比不得《少林寺》,可影响力也是相当惊人。

  后续,银都机构拍摄的电影,就是恐怖惊悚片,只要没有鬼怪出现,基本都能在内地放映,效果全都不错。

  别的不说,作为引进机构的中影,单单卖拷贝就没有亏过。

  可以说,八七年的内地影坛,几乎被银都机构,还有锋锐影视以及乾坤影视的电影给霸屏。

  内地八大电影厂拍摄的电影,和他们的电影似乎属于断层水准。

  每每有银都机构送进来的电影,全国影迷都能好好热闹一番。

  没错,就是锋锐影视和乾坤影视的电影,大部分都能引进内地放映。

  当然了,基本上赚不到多少钱,武锋和靓坤倒也不在意。

  锋锐影视的中小成本电影,能在东南亚甚至欧美都能卖出去,在内地放映效果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

  特别是《燕子李三》前两部,在内地引起了相当程度的轰动。

  没别的原因,剧情紧凑刺激,打得特别精彩!

  里面的武功手段,并没有脱离现实,事实上一些真正的高手是能做到的。

  八十年代,内地的一些武功高手还是不少的。

  乾坤影视的电影,之所以能够进入内地,主要就是他们拍摄的,就是现实主义题材。

  这种类型,内地其实不少,只是基本没有涉及到港岛的。

  然后,《姑爷仔》第一二部,还有《蛇头》第一部,同样在内地爆了。

  电影中有港岛的纸醉金迷,可更多的还是底层人的艰难求存。

  当然,至于观众看后是个什么反应,那就不是电影公司能够管得了的。

  总之,八七年的内地电影市场,相当的热闹。

  时不时就有叫观众欣喜的电影上映!

  原本历史上,因为电影厂改制的缘故,不管是电影厂还是电影院,都开始出现了萧条景象,日子都相当不好过。

  可是银都机构的强行参与,硬生生保住了放映市场的火爆。

  但包括北影厂在内的电影厂,日子却是相当难过的。

  他们拍摄的电影,在放映市场上干不过来自港岛的电影,一个个怨声载道。

  只是,因为银都机构特殊的身份,这才避免了被群起攻之的风险。

  若是换做一家内地电影厂独大,怕是早就被拆分了。

  日子不好过,自然就得想办法自救。

  有的,同样看上了能在港岛报纸上刊登的精彩小说。

  事实上,自从武锋手下报社,在鹏城设立了办事处后,就一直想要打开内地的刊物市场。

  经过鹏城方面的大力支持,八七年年底的时候,鹏城办事处这边,就能和港岛那里同时出版小说和漫画。

  想要在内地做报纸杂志,眼下还是没多少可能的。

  可还是那句话,武锋在内地的投资,可是实打实的实业!

  放在鹏城,属于标杆性的港资企业!

  对比港岛其他大富豪,武锋对内地的支持力度,一点都不差。

  就像被夺了亚视的远东集团邱得根,他也算是港岛大富豪梯队中的一员。

  论财产,应该比无线的邵六叔强一些,属于港岛大富豪实力比较靠后的。

  这位也算是比较亲近内地的,可其之前在内地的投资,就是一家面粉厂。

  比那些搞玩具以及电子产品生产的中小港岛老板,都有所不如。

  所以,鹏城方面给办事处争取到了出版发行小说漫画的资格。

  这一下,可就不得了啦。

  在武锋的指示下,以比成本高出两三成的价格出货。

  像是两册《东北猎人传说》的小说,在港岛一本就是十港币左右。

  在内地,一本纸制小说就两块钱,可以说低得不能再低了。

  甚至可以说,比起盗版小说的出售价,也就多了几毛钱。

  然后,新开的印刷厂几乎就没有停歇过。

  一车一车的小说和连环画,被运输到全国各地出售。

  在办事处的严厉约束下,最高的出售价都不能超过三元!

  秉承的就是薄利多销的原则,不给有可能的盗版丝毫机会!

  也是如此,到了八八年,港岛报社签约的不少精彩小说,以及同名连环画,在内地也是卖得火爆之极。

  像是最早的《东北猎人传说》,已经轻松卖出去数百万册!

  不要觉得惊讶,在这个严肃文学作品,都能时不时卖出数十万册的年代,一本精彩通俗小说的销量,是相当惊人的。

  就连已经创刊的《武侠》杂志,受到冲击销量也是下滑严重。

  事实上,鹏城办事处这边出版发行的小说,可不仅仅只是港岛报社签约的精品小说和连环画,还有不少被打下来的中等水准小说也全都拿下了。

  他们的价格在千字十块到五十块不等,数量可是相当可观的。

  这些小说的大量出版发行,对于内地的小说迷来说,绝对是幸福的烦恼。

  为何烦恼,因为需要花费不少票子购买啊。

  这也是为何关中省文联,会放开了小说邮寄通道的主要原因。

  包括港岛报社,还有鹏城的办事处,每天都会接到不少投稿,其中起码有十分之一都会签约出版发行。

  别看只是十分之一,甚至可能还不到,但是数量却是相当惊人的。

  若是有后世的网文资深读者或者作者在此,肯定能够敏锐发觉,武锋手下的港岛报社和内地的办事处,这是将网文模式纸质化了啊。

  但凡签约的小说,都能得到出版发行机会!

  在眼下这个时候,真的是犹如泥石流席卷整个内地通俗小说界。

  这么说吧,武锋的行为在港岛,大有卷死那些所谓成名小说家的迹象。

  就是倪狂这厮,据说其稿费标准也受到影响下降了一个档次。

  之前可能是千字五百甚至一千,现在只有千字三百到五百了。

  只能说,这家伙确实是个触手怪!

  在用纸笔书写小说的年代,一天还能万字甚至一万五的更新量,放在网络时代怕是比得上一天三到五万字的恐怖更新量。

  可惜,他的《卫斯理系列》和《花米兰系列》,受到了《旺角新闻》和《小说月刊》的冲击太大了,根本就比不得原本时间的风光。

  倪狂都这样了,其余港岛小说作者的情况就更糟糕了。

  像是原本一些还在写传统武侠的作者,此时的稿费水准已经降到了千字一百以下,绝对是沉重打击。

  要不怎么说,现在港岛的小说作家,十个中有十个恨死武锋了。

  受到冲击的可不仅只是港岛小说作家,湾湾那边的更惨。

  像什么诸葛青云之类,专门写传统武侠的作家,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咳咳,不少武锋手下报社出版的小说和漫画,都通过不正规的渠道送到了湾湾那边,那边的作者同行同样被卷得不轻。

  而内地这边,受到波及的就是严肃文学作家们了。

  之前的内地,通俗小说是小说界鄙视链最底层。

  但凡有些名气的作家,都是不屑为之的。

  可能将严肃文学作品,写得轻松幽默的可没几个。

  结果武锋的出现,在港币大金牛的刺激下,不少年轻的传统作家首先加入了通俗小说行当,然后就是有文学爱好的众多小说作者纷纷参与进来。

  最要命的,就是武锋手下办事处的疯狂铺货行为,简直就是要命的举措。

  内地图书市面上,一下子多了太多精彩或者中等水准的通俗小说。

  而且种类众多,只要读者的喜爱不是黑暗向或者不正常向的,都能看到。

  这一下,严肃文学作品的市场,被挤压得够呛。

首节 上一节 149/1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