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谁小鲜肉,我是天王 第343节

  电视台购剧是要给钱的!

  两个月下来,《加油吧!少年们》至少赚了八千多万——加上网络版权…

  施施作为《加油吧!》的投资方片酬折算投资,而且投资比例是30%…

  当然有权利拿分红。

  分账后收益2400万!

  加上固定片酬200万…

  一部剧入账超过2600万。

  而且后续还有很大可能继续卖播放权…

  意味着后续还会有分账。

  至于《北京遇上西雅图》,她签的是8%的票房分红——只有票房分红。

  那也有两千多万!

  所以,施施才有勇气去逛汤臣一品嘛!

  ……

  酒店,房间。

  两人许久未见,干柴烈火,在一起温存了许久…

  施施沉沉睡去,沈言则没有啥睡意…

  干脆打开台平板,看起了《纸牌屋》。

  最近《纸牌屋》火出圈了。

  这个剧,沈言当然知道,客观点讲,前两季还行,尤其第一季,主线基本照搬英版《纸牌屋》,而英版《纸牌屋》的编剧本身就是政局中人,因此对政治斗争的细节描写得比较清楚,美版编剧主要加些美式细节;

  第二季就开始跑偏了,但还在符合一定的合理范围内,但美式细节开始泛滥,喧宾夺主。

  到了第三季,由于完全没有母本照抄,纯粹的由编剧放飞自我了,然后就变成了垃圾。

  不过,国内媒体宣传《纸牌屋》,主要目的是为了炒作大数据这个概念。

  各种吹嘘奈飞如何通过大数据发现了《纸牌屋》,顺便邀请了大卫芬奇,然后打造出了经典!

  说实话,单纯从作品角度来看,奈飞的玩意儿,至少绝大多数剧,都是非常有个性的,有鲜明的创作者本身特征,真没看出大数据的影子,反而是好莱坞的爆米花大片,比较有点像大数据…

  国内一群制片厂尤其是互联网大厂,最开始可能只是想着用‘大数据’入局…

  毕竟传统制片厂有人有资源,互联网企业属于局外人。

  局外人怎么入场?

  高举大数据、IP的旗号…

  就是没想到,居然把自己忽悠住了!

  典型的就是阿狸影业,居然真的靠着大数据做了几部电影——《摆渡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任天堂的老总说了这样的话,大意:商品质量不高,打折促销总能卖出去,但是,游戏质量不好,白送都没有人要!

  原因很简单:玩游戏是需要时间成本的!

  影视剧也一样…

  烂片烂剧,白送,都没人看!

  其实大卫芬奇之所以接《纸牌屋》,一方面,他有兴趣;另一方面,《龙纹身的女孩》票房惨败。

  《龙纹身女孩》,瑞典推理小说名家斯蒂格·拉森《千禧年》三部曲的第一部。

  第一部《龙纹身的女孩》,第二部《玩火的女孩》,第三部《捅马蜂窝的女孩》…

  可惜,《龙纹身女孩》票房还有市场反响一般,续集也没有了!

  而且他跟索尼闹掰了,《乔布斯传》也把他踢走了,不过索尼也没保住《乔布斯传》,转手给了环球…

  其实,传统制片厂不太喜欢大卫芬奇这种——他不听话,也不保证个性能带来成功。

  相比较之下,传统制片厂更喜欢J·J·艾布拉姆斯这种,有才华,但更能赚钱!

  J·J·艾布拉姆斯执导、编剧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至今保持北美影史票房冠军宝座——9.35亿美元。

  看了一会《纸牌屋》,沈言沉沉睡去…

第477章 六月(23)

  “他们说你也用大数据做预测?”

  “啥?”

  早上八点,沈言跟施施吃早餐,后者一边刷手机,一边问了个问题。

  施施解释了一下,顺便把手机递了过来:“大数据啊…他们说你做电影都用大数据先预测一下。”

  “…谁说的?”

  好家伙是微博大V…

  叫什么‘乌鸦看电影’…

  标题是‘大数据+电影,星火工作室成功的秘诀!’

  “神经病!”

  沈言摇头,压根懒得往下看,直接来了句:“这人大概是收钱了…”

  “收谁的钱?”

  “谁想炒作大数据?”

  施施愣了一下,摇头:“不知道。”

  沈言笑了笑:“肯定是搭建了所谓大数据模型的公司咯…那什么样的公司会搭建大数据呢?”

  “…互联网公司?”

  “对!”沈言耸肩,然后道:“各大互联网公司不满足于仅仅搭建平台,还想掌控内容生产…”

  施施好奇问了一句:“…大数据真的有用吗?”

  “不知道…应该有参考价值吧!”

  “那你相信吗?”

  “我…肯定不信,但我相信奈飞…我买了1000万美元奈飞的股票…”

  “你怎么又买股票?”

  “…那我的钱总不能就存着吧?”

  施施想了想,然后道:“我听他们说可以投资饭店还有咖啡店…”

  “健身房还有美容院…对了,还有艺考培训是吧?”

  “…你咋知道?”

  沈言翻了翻白眼:“他们还能有什么所谓的投资计划?”

  “那你都投资啥了?”

  “我做电影、电视剧…动画还有特效公司…都需要用到钱啊!”

  “你还投资特效公司啊?”

  沈言点头:“我要做特效大片,需要特效公司支持…别人的我不放心,干脆自己投几个…”

  “那我可以投资嘛?”

  沈言琢磨了一下,然后道:“这样吧,我去注册个公司,你也占股40%,然后民俗电影宇宙每一部电影,我们的公司都占10%的投资比例!”

  “那要多少钱?”

  “你先给我两千万吧!”

  “哦…好的。”

  施施点头…直接就同意了。

  ……

  其实,明星投资…一般都会选择房地产!

  这是香港演员带过来的风气。

  在香港有句话:“房事大过天”…

  无论楼市涨跌,都阻挡不了他们买楼的热情。

  不论是明星,还是普通老百姓。

  ‘买砖头,更靠谱’、‘明星会过气,砖头永不变!’

  香港明星普遍有个意识:趁年轻有收入时,把钱换成砖头,为未来养老做准备。

  有段时间,港星赚的确实是辛苦钱,所以在该如何管理这些钱时,港星非常谨慎。相比于股市悄无声息的“一泻千里”,投资房产显然更让人有安全感…

  然后他们把这种习惯带进了内地!

  后来,天使投资这个名词开始火起来,一帮有钱的明星做起了天使投资人,组建了所谓的Star VC、巨匠文创产业基金、明嘉资本、AB capital包括陆晗的清晗基金…

  其实就是跟着一帮投资机构跟投…

  毕竟明星嘛,有知名度,在投资圈也能混得开!

  然后,贾悦亭给各位明星上了一课——收割了19位明星,这帮明星投资了贾悦亭的楽视影业,但最终损失惨重,少的几百万,多的上亿!

  其中,最惨的应该是刘韬…

  个人投资6000万!

  然后是邓朝、孙丽夫妇的500。

  此外,孙洪磊、张艺某、黄小鸣、李小璐、周迅、王寳强、贾乃亮等多位明星也都投了不少钱…

  贾悦亭真切的告诉了各位明星: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不过,到了2020年之后,经济下行,影视寒冬期来临,资本也不再疯狂下注影视行业…

  明星们也不好过了…

  包括曾经被宣传投资神话的任权也被列入执行名单,也就是老赖!

  所谓的投资之神,仰仗的只是时代还有明星身份,包括拉关系靠内幕消息钻空子得来的…

  都比不上白宫股神!

  毕竟连巴菲特都得连夜写了一本《论炒股,我在他面前像个新兵蛋子》!

  咳咳…

  施施的钱,还是言哥帮她投资吧…

首节 上一节 343/3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