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谁小鲜肉,我是天王 第336节

  “那我不能跟你说…”沈莉果断摇头:“不能因为人家示个好,你就毁了人家!”

  “…行吧。”

  沈言换了个话题:“你房子买了没?”

  “嗯,买好了…你要去看看嘛?”

  “没时间,我待会就得去象山…”

  沈莉好奇:“你不是要开巡演吗?”

  “…只是去确认一下场景搭建…估计还得三个月才能正式启动拍摄!”

  “也就是说,筹备期至少要一年?”

  沈言算了一下时间:“不止,少说一年半…”

  “…诶,哥,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说呗!”

  “你为什么要拍科幻片呢?”

  “感兴趣呗…我又不缺钱,玩点大家都不敢玩的的东西,这叫挑战!”

  “真的是五亿成本?”

  “没那么多…差不多4个亿就够了!”

  “这么高?”

  “科幻电影…还是挺花钱的,场景搭建、设备租赁,特效支出…咱们算便宜的了,主要花钱的地方在场景搭建还有设备…特效支出也就1000万美元…还不到1个亿!”

  “设备很贵嘛?”

  “你说呢?视效部门与摄影部门的配合包括虚实拍摄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拍摄视效相关的素材和参考。同时与剪辑、DIT、三维扫描部门对接…这些玩意都是好莱坞才有的,我们租用半年,2000万没了!”

  “那能回本吗?”

  “我觉得应该能打平…最主要积累经验,锻炼团队!”

第468章 竞标(14)

  象山影视城,专门搭建了科幻拍摄基地。

  配置了4个国际标准摄影棚和超过十个置景车间,还配备了数字影音中心、影视虚拟拍摄制作平台等硬件设施。

  没有这些东西,科幻电影根本无从拍摄!

  这些都是象山影视基地为了《火星救援》专门做的。

  两个摄影棚分别搭建了火星基地还有中国航天基地…

  肯定要实拍!

  这俩摄影棚都是1500平的…

  另外,两个摄影棚也用上了,其中一个专门模拟火星生态,还有一个则是搭建了太空舱…

  这些东西总共耗时六个月才完成!

  服装方面也很讲究。

  电影里出现最多的宇航服,就是参考了很多宇航服的款式设计,最终确定的服装每件都重达三四十斤。

  这些服装都是找了航天部门专门定制的,以剧组的名义采购了超过三十套…

  混录棚、录音棚、特效棚、调色棚等后期的数字影音中心,所有的配套设施都很齐全。

  听说花了超过6个亿!

  从这个角度来讲,沈言真的很感激象山影视基地…

  也签了合作协议,《火影救援》之后,肯定会接着做科幻片!

  沈言对《火星救援》的信心…

  其实也不是很足!

  最开始他有想过找雷德利·斯科特执导,但打听了一下…《普罗米修斯》成功后,雷德利·斯科特在执导自己最爱的史诗电影,而且他不太想来中国执导电影…

  还是算了,自己上吧!

  凭借沈滕的号召力,就算赚不来多少利润,应该能回本。

  而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观众也会给予最大的热情。

  抵达象山后,沈言跟三位视效总监聊了一个多星期…

  特效总监:徐建、丁燕来还有魏明三人,这三人分别是墨境天合、橙视觉、MORE VFX的联合创始人。

  风格和擅长的东西不尽相同。

  沈言把他们三整合在一起,顺便还拉来了全国数十家做特效的公司…

  其实,电影特效不一定很烧钱,你用Premiere、AE、FCP等这些软件也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特效,我们平时所说的“五毛特效”,很多都是那些普通的电脑所生成和渲染出来的。

  这种活,你随便找个学剪辑的人,几千块钱足以搞定了。

  但大投资的商业电影,对电脑的要求与“五毛特效”根本不是一个层级。

  普通人剪辑视频,2万块钱的Macbook Pro或者一万左右的台式机,可以说基本上干什么都够了。

  但如果是用来做特效电影剪辑的话,20万的Mac Pro也只是刚刚起步,而一个普通的特效电影,需要的电脑数量至少都是几百台起。

  在电影特效制作上,还有一个概念经常用,那就是“特效制作时长”。

  举个例子,你有1000台电脑,每台电脑用来制作特效的时间是20个小时,那么这个电脑的总渲染时长就是2万小时。

  基本上,一部1亿美元投资的特效电影,特效制作时长都要几百万个小时起。

  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

  因为电影是要在大银幕上观看的。

  同样是制作一个人物,网络大电影只要能渲染出比较细致的轮廓就可以了,但院线电影就必须把每一根头发丝都渲染出来——不然你就会看到人物的头是糊的。

  当然,《火星救援》不需要做到这么精准…

  但你也不能太差劲…

  至少要达到平均水准!

  哦,解释一下,特效渲染几百万个小时看着挺多,其实,分开的话,几百上千台渲染农场来做就完了,不是一台电脑…

  作为国产首部特效大制作,拍摄前,特效团队直接加入,专业人士指导场景布置或者拍摄,这对后期特效的制作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我们的特效真的很便宜了——人工成本很低,一个特效师,一个月给他1万块就差不多了。

  不能再低了,再低,人家会跳槽的!

  人家美国的同行,年收入最低也还是20万美元。

  ……

  离开象山,沈言准备去飞回BJ。

  竞标《湄公河》…

  公安部决定改编这个项目。

  通过竞标选择合作公司!

  如果不是竞标,作为主旋律题材,这个题材肯定是都中影来操刀。

  原时空,中影的韩董亲自抓这个项目,并请来了小马奔腾的李明参与,并且初步选定编剧由兰晓龙担任,导演高群书…

  当然,这个项目被博纳抢走了!

  不过,博纳可以抢,沈言当然也没有问题。

  不就是军事动作片嘛。

  其实,原版的《湄公河行动》就是普普通通的港产片,只是身份和背景变得高大上了,还莫名其妙加了一段一个男人因为相爱十年的女友被人害死,为了报仇从而甘愿潜伏敌国,把对仇人的恨意转化为动力…

  完美的‘机械降神’行为——解释不了信仰,那就推到爱情上面。

  另外,反派糯卡设置的过于愚蠢…

  对黄金的处理方式不是囤起来不让人看就是做成看起来就很重的金枪。

  这个逻辑是说不通的,就好像是农夫在想象皇帝家的金锄头。

  只不过,《湄公河行动》穿上了爱国的外衣。

  有爱国因素存在,也使得片子不只是动作,并且有了升华。

  《湄公河》,观众看到了缉毒战士的牺牲,意识到了一些东西,觉醒了一些东西,这样就是一部好电影的基调。

  最主要,同期的电影太差了,《爵迹》、《王牌逗王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而且,彼时是反小鲜肉浪潮的高峰…

  故事框架还是不错的。

  人物设定也还可以,联络员就是卧底嘛!

  沈言的想法是…通过竞标拿到项目。

  导演…还是找林超贤吧,《湄公河行动》,仔细看其中的场面调度和摄影、音响,都具备相当高度的工业水准。

  毕竟拍过《逆战》,工业水准、镜头调度相当不俗!

  编剧加上冯骥、刘毅还有董群…

  大框架按照原版来,但剧情推演还是交给内地的编剧吧!

  毕竟林超贤是香港电影人,咱不是看不起香港编剧,只是实事求是的说,以香港地区的武装力量,实在是跟“军事”沾不到一点边。他们日常生活中,也根本不会接触到真正的军人。

第469章 挺乱的(24)

  抵达公司后…

  纪翔对《湄公河》这个项目,不看好。

  原因很简单:“主旋律电影观众不喜欢!”

  “谁说的?《横空出世》,票房卖了一个多亿!”

  “…《横空出世》票房没到3万…你是不是记错了?”

  沈言愣了一下:“那我记得2000年有一部主旋律电影很卖座…破亿了!”

  纪翔无语:“那是《生死抉择》…而且那也不是主旋律,是反腐电影!”

  《生死抉择》,故事的展开跟《人民的名义》差不多,《人民的名义》因为一家叫大风厂的纺织老国企,牵扯出好多人和事;在《生死抉择》里,所有的腐败则全部由一家大型国企中阳纺织厂展开。

  甚至里面也有一个捞了巨款的人——一个有过腐败行为的病人临上手术台前对李高成坦言自己“这些年捞了几十万,但是都放在家里,一个子都没敢动!”

  2000年几十万真的称得上巨款…

首节 上一节 336/3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