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一个星期的事!”
“那也要等这个星期过去再说…
沈言摆手,问了句:“新闻联播的采访是你安排的?”
纪翔反问:“你觉得我有这么大能量?”
“…应该没有…”
“那不就结了…”
昨天新闻联播给了《大人物》两分钟的介绍——因为《大人物》的带动,国庆档票房接近10亿,比去年同期上涨两倍!
“后期的宣传主要集中到吴景的孙大圣身上…”
“怎么集中?”
“那还不好办?学区房、执法规则考试…对了,还有警民大联欢…都是值得讨论的点啊!”
“那你呢?”
沈言很坦然:“我回去导演电影啊…郭凡已经催了我好几次了!”
“…你不是说宣传这种事讲究宜将剩勇追穷寇嘛?”
沈言无语:“大哥,内地第一部破十亿的电影,这是什么概念?能写进中国电影影史的东西…还要宣传?”
纪翔点了点头:“也是…你现在确实在风头浪尖,避一避也好!”
“…那我直接去《中国合伙人》剧组了,后续的宣传,你们看着安排!”
说话间,他扭头跟《大人物》主创团队说了自己的决定…
陆洋立刻道:“啊?你走?不好吧?”
“…我再不走,你信不信,这帮媒体能把我妈挖出来!”
吴景插话:“…最近的报道确实有点夸张了…”
“岂止是夸张…”
……
呃,确实很夸张…
赞扬、批评的都有!
赞扬的就是‘类型化,旧瓶新装也能引发市场追捧!’
讨论量最大的影评是‘一个内地版的《警察故事》港式老梗,凭什么能在票房和口碑上双杀?’
‘吴景扮演的孙大圣就是陈家驹,包括动作场面的诙谐程度都有借鉴模仿的意思。
他会利用小聪明对待待审嫌疑人,利用自己的身手拳脚当作最有效率的办案武器,偶尔也会因此在警察系统的监察部门下转为被动,投诉率居高不下;
可是一旦轴劲发作,完全就是“天涯海角也要弄死你”,小刑警蚍蜉撼树!’
‘《大人物》,纯粹的港式动作片,吸收港片中的有效精华,拿来主义,把背景放在内地!’
‘虽然都在夸沈言演得好,但我觉得吴景也不错,香港娱乐圈这些年历练没有白费,既能演出《杀破狼》里的杀手,《男儿本色》里的天养生,这次演《大人物》里的刑警,有模有样!’
当然,批评的也有,类似抹黑警察形象或者太主旋律…
还有固定的——艺术性不够、太三俗…
这个属于常规攻击,沈言第一部电影《建筑学概论》就被评价‘太庸俗’!
公司压根没有回应…
沈言的粉丝直反驳‘商业电影要什么深度?’、‘不血腥、不暴力、不色情,这样的电影连小朋友都能和家长一起进影院,怎么就‘庸俗’了?’
怼上了热搜,然后杨思维回应了一句‘商业电影最大的功能还是愉悦观众,观众觉得是好电影,他们才会买票,从这个角度来讲,《大人物》绝对是成功的电影!’
没办法,随着票房的不断增加,《大人物》已经从商业电影升级为文化现象和社会话题,被过度消费过度解读已然无可避免。
10月8号,工作日,《大人物》单日继续报收3200万…
连续四个工作日,单日票房都在3000万以上!
然后是国庆档之后的第一个周末…三天票房报收1.33亿~
——《大海啸之鲨口逃生》、《飓风营救2》上映,分走了不少排片…
到了10月15号,《大人物》上映20天,累计票房超过11亿,具体数据是11.17亿…
创造了国产电影新的票房记录,也击败了《泰坦尼克号3D》重映,拿下了今年的票房冠军…
而且距离影史第一的《阿凡达》的13.4亿仅差两亿…
有机会…打破《阿凡达》的统治地位。
当然,正常来讲,概率不大——15号当天,《大人物》单日票房通已经下降到了不足千万,颓势显露无疑。
之后还有《全面回忆》、《谍影重重4》、《暮光之城4:破晓(上)》…
呃,《误杀》也会在25号上映…
想拿两亿票房,基本没有可能,除非用一些手段。
哦,很多人惊讶的发现…沈言已经超过一个礼拜没有公开露面了,就连微博都没有更新…
第404章 上门(24)
“《大人物》一开始就准备系列化…第一部扫黑,基调已经确定好了…”
陆洋在接专访…
《大人物》票房破11亿,导演陆洋成了华语电影影史第一位10亿票房俱乐部导演…
肯定受到追捧。
“电影开拍之初,我想的是票房应该不错…十亿票房这个具体的数字是快上映的时候,陈果富让我们所有电影撤档…言哥挺不爽的,直接喊出了十亿票房!”
“他是怎么判断的呢?”
“我也问了,他说现阶段现象级大卖差不多能过十亿,《大人物》只要能现象级大卖,票房肯定能破十亿!”
“我们在剧本讨论阶段,确实参考了《警察故事》…大家都是港片迷,也都是成龍大哥的影迷…甚至做动作设计的时候,跟甄家班的负责人说了,尽量用道具…”
“吴景表演的时候参考了陈家驹,但不能模仿,模仿永远不可能超越…他的动作特征跟成龍大哥也不一样,动作设计方面参考了部队格斗术、军体拳…”
“孙大圣这个人物的形象初步成型…第二部的剧本思路与已经有了,我可能要跟金盾影视方面取取经…看看他们的资料…等到剧本完善了,然后再开拍!”
“目前,我手上还有一部《盲证》…《盲证》是言哥的剧本,讲述了一起谋杀案的目击证人有两位,一个正常人,一个盲人,两个人的证词却大相径庭…需要警方从中抽丝剥茧…”
“票房超过《大人物》?你可真敢想!按照言哥的话来讲,《大人物》属于天时地利…《盲证》的票房肯定不可能过十亿,能有三亿就不错了…”
“《盲证》偏严肃一点,没有那么多笑料…观影过程不会很轻松!”
“言哥是非常专业的制片人,非常尊重导演…只有前期筹备时候会提出意见,真正到了剧组,完全听从导演指挥!”
“…我的导演片酬肯定不高,但我听郭凡说电影下画后,会给红包…《盲证》还有《大人物2》,我也是投资方之一…”
“言哥…回剧组拍戏去了,《中国合伙人》,郭凡、饶小志还有我都算联合导演…”
“我们几个关系都很好…剧本创意都是言哥提出的,我们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汇总给编剧老师…”
……
哦,提到了片酬…
陆洋接到《大人物》导演任务时候,只是凭借《盲人电影院》拿了釜山电影节的最受观众欢迎大奖…
那属于非院线电影,最终电影频道上映了事。
彼时的陆洋只能算初出茅庐,导演片酬给了35万。
市场价!
不过,按照惯例,电影下映后,会补上红包做奖励…
惯例是收益的20%奖励主创…
但《大人物》利润太高了!
《大人物》盈利情况,网友已经算清楚了。
还是那句话,每一部大卖电影,还没下映,盈利情况就已经被扒出来了。
按照12.5亿票房计算,票房分账收益4.85亿。
新媒体版权、海外版权、电视版权收益大概率会创下华语电影新纪录…
咱就按1个亿计算。
扣除制作成本、宣传成本,净利润超过5个亿!
光线、中影负责发行,先拿走12%。
然后是沈言的15%的利润分成…没错,6000万!
网上很多自媒体猜测《大人物》,沈言的收益会超过5000万…
猜对了。
星火工作室的收益超过两亿!
工作室拿出20%的利润奖励主创…
那…就是4000万!
这个数字太恐怖了。
陆洋、吴景,光是奖励可能就超过1000万!
但这就是规定。
……
《中国合伙人》剧组,正在拍摄成东青讲述梦想!
“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学生里最容易失败的,因为你们面临全世界最残酷的考试…
教育部公布的1993年的升学率,从初中到高中是44.1%,也就是说有近600万人失败了,高考,这个升学率是39.9%,140万人失败了。来
我们新梦想参加托福和GRE考试的,我算过比例,大概每四个学生里面只有一个拿到美国奖学金出去的,又有3万多人失败了。
失败无处不在,人生如此绝望,这就是现实,那我们该怎么办?
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
Those who choose to give up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will not fail,
because they faile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failure is not terrible, fear of failure is really terrible!”
正情绪激昂…
下一秒公安来了!
嗯,他们属于违规办学。
其实,当年的培训行业管理比较乱,同行竞争有些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