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谁小鲜肉,我是天王 第281节

  《杨兰访谈录》场地很小,布置成一个书房的样式,没有观众…

  “准备!”

  导演一声喊,镜头先对准杨兰,来了一段开场白:“大家好,欢迎收看《杨兰访谈录》。

  09年,一张《沈言》的EP,火了一个音乐人沈言,10年,《建筑学概论》火了演员沈言;

  去年,《内在美》、《我的少女时代》火了编剧沈言…

  很多人说他是偶像,也有人说他是全能艺人,那我们来听听他自己的看法…欢迎沈言!”

  “我们节目一直要邀请你,今天总算来了…”杨兰开了句玩笑,道:“早就想跟你聊聊,一直没机会。其实你给我的感觉有点神秘…”

  “神秘?”

  沈言好奇反问:“哪里神秘?”

  “到目前为止,你的电影都能做到卖座…陈果富说做电影相当于赌博,你怎么做到每次都是赢家?”

  “…首先我不是很赞成陈先生的那句话…”

  “你不赞成?一个文艺作品的好坏标准取决于专业,但专业并不意味着卖座…”

  沈言摇头:“我做的都是商业电影,商业电影最重要的是调动观众观影情绪…”

第397章 访谈录(34)

  一部电影从策划到定档上映,至少要一年。

  大部分是两年!

  电影投资差不多相当于去判断两年或者许多年后一只股票涨还是跌。

  所以,很多观众会觉得投资人傻逼…

  《战狼2》、《流浪地球》都不投?

  《哪吒》第一部,后期撤资,只有六千万。

  但《上海堡垒》居然能拿到3亿的投资!

  原因很简单,信息滞后性…

  你要知道《上海堡垒》立项阶段,还是小鲜肉+大IP流行阶段,主演陆晗,顶流,宣布女友直接把微博干瘫痪了,《上海堡垒》,江南的IP…

  不止《上海堡垒》,《欧洲攻略》、《阿修罗》,都是在试图重复上个时代的必赚钱商法的情况下,因为制作上的滞后而撞死的典型。

  只不过时代变换的太快,以至于资本被闪了腰。

  沈言接着道:“研究市场,研究类型…别总想憋大的,现在的创作环境,还指望搞出什么深刻而伟大的大作?”

  “…这样就行了?”

  “还要加一点诚意…另外,整体框架一旦确定了,就不要改动了…所以,我选的导演都很纯粹,咱们做的就是纯粹商业片,不搞任何假大空所谓的艺术表达…”

  “但是香港电影人也很纯粹!”

  “他们那套东西有点过时了…情怀这种东西你不能次次都用,观众审美在提升!”

  杨兰点头:“听说《人类清除计划》这部电影是你做的?”

  沈言想了想,然后道:“是我提议的…纽约有很多独立电影公司,业务就是去全球的电影节淘换一些电影,拿到美国上映…A24最开始也是这个打算…我提议做一部电影,就是《人类清除计划》…”

  “听说成本不到200万美元?”

  “对,总共拍了12天,场景也很简单…就一套房子,几辆车…”

  “真厉害啊!”

  沈言摆手:“有些电影靠的就是创意+尺度…《人类清除计划》就是一个概念引申出来的作品,这个概念就是合法暴力、合法的大屠杀…剩下的东西,都是编剧完成的!”

  “你怎么会投资一家美国电影公司的?”

  “主要是投资David Fenkel…”

  沈言说了一下过程:“当时要做《北京遇上西雅图》,要到北美取景,然后认识了David Fenkel,跟他聊了一下,他建议我们去温哥华取景…西雅图的拍摄成本太高,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要在西雅图完成拍摄,至少需要500万美元,但如果去温哥华,300万就能搞定,而且温哥华还有退税,他帮我们争取了25%的退税…后来得知他跟了合伙做了一家独立电影公司,我就投了一点,也算是联合创始人!”

  “投了独立电影公司?”

  “对…纽约有一大堆独立电影公司,他们说对北美市场很了解…我最开始也没想投资,《人类清除计划》这个戏最开始是打算找狮门合作,这不是事有凑巧嘛!”

  ……

  第一次上节目,肯定要聊一些家庭背景啥的。

  “我爷爷以前在潇湘电影厂做过灯光师,后来,电影厂改制,他跟我二叔一起被优化了…两人去了长沙电视台,继续干幕后…跟过《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国家行动》、《大明王朝1566》、《恰同学少年》…”

  “所以,你很早就认识张黎导演?”

  “只是见过面,”沈言摇头:“剧组是分组的,我二叔是美术组,跟崔卫东老师的…所以后来,崔老师做《国歌》的摄影指导,就把我叫过去跟组…”

  “那第一张EP…”

  “文章老师带着我去一家酒吧,那家酒吧,樊凡老师是股东,他经常驻唱…他们让我上台唱两首歌,然后我就唱了…”

  “然后,他们就给你发了EP?”

  “差不多,文章老师把我介绍给了花姐,花姐跟我签约,介绍了纪翔哥做我的经纪人,然后找了张亜东老师做制作人,第一张EP就这么来了!”

  “那《建筑学概论》呢?这是你的第一部电影吧?”

  “对!”沈言点了点头:“当时纪翔哥各种找关系,想让我演电影…”

  “你不想演配角?”

  “也不是…主要那些项目听着不靠谱…而且,人家也看不上我,我就跟他说,我自己写个剧本!”

  “然后你就写了《建筑学概论》?”

  “嗯…”沈言点头:“感谢兵兵姐仗义出演…没有她,我们根本拉不到投资!”

  杨兰摇头,不是很相信:“这么好的剧本会拉不到投资?”

  “很多资方是不懂电影的,你让他们去挑片子投,他们只能根据导演演员这些明面上的东西去判断是否值得投资…”

  “我不懂这些…”杨兰朱转移话题,然后拿出三本书:“《莲花楼》、《有匪》、《雪中悍刀行》…都是你的作品?”

  “对…《莲花楼》是第一本!”

  “销量最好的是哪本?”

  “那肯定是《莲花楼》,”沈言补充一句:“电视剧播出后,又出了一版,卖了170万册!”

  “《雪中悍刀行》…我看了一点…感觉不像武侠小说?”

  “纯武侠不好卖…加一点玄幻设定…”

  杨兰接着道:“我看了好多网友说《一世之尊》…也是你写的小说?”

  “嗯,网络小说…我当时挺穷的,同时写了《莲花楼》还有《一世之尊》…”

  “他们说你一天更新两万字?”

  “哈哈…”沈言笑了笑:“也不是每天都更新两万字…不过我确实十个月写完了440万字的《一世之尊》…”

  “还有写网文的计划吗?”

  “暂时没有…”

  扯了会淡,顺便问了他的绯闻…

  沈言出道以来,就跟柳施施、杨蜜传过绯闻。

  嗯,她俩如今是最当红的!

  言哥回答的滴水不漏——只是朋友,暂时不考虑恋爱…

  然后,总算聊到了《大人物》…

  还是那句话,几乎所有综艺节目,到最后都会变成同一个类型,本番宣传。

  “算是一部尝试,警匪犯罪题材的尝试!以前,囿于各种不可控因素,总是拍得束手束脚。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警匪犯罪片,但大多数类型片的故事情节脱离现实,价值观表达拧巴。”

  “这个电影,从创作时候,就是出口气,求个公平…前段时间一堆富二代、官二代的事情,让大家感觉很憋屈!

  所以,男主角叫孙大圣的名字,最后他还扳倒了所谓的大人物!”

  “故事很简单,小警察对抗蛮横跋扈富二代的故事…确定好了主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呈现…最开始,我们想过要不要给富二代一个悲惨童年…后来觉得没有必要,杀人犯就是杀人犯,不要讲什么理由,不需要行凶者苦衷论…”

第398章 首日6800万(44)

  事实上,“行凶者苦衷论”就是“完美受害者”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这些论调都是在为暴力犯罪寻找理由和借口,冲击社会法治和道德底线。

  “我们不明白犯人的心情,也没必要理解,我们对你不幸的出身毫无兴趣,犯罪动机是什么也无所谓。——《非自然死亡》

  《大人物》的赵泰也一样…

  还有一点,沈言太帅了。

  真的会有人三观跟着五官走的…

  哦,杨兰还问了文艺片的事情…

  就是沈言怎么看文艺片和商业片。

  “我就正常看啊…前段时间看了罗伯特麦基的《故事》,里面谈到了文艺片和商业片。

  典型的商业片中大多是比较直接的公共价值的体现,比如:爱与金钱、正义与非正义;

  而比较典型的文艺片大多是主人公个人的内在价值的表现,比如:本来萎靡的人生在观察小区绿化带里的黄鼠狼之后突然感悟了,找到自己人生继续的意义了,或者本来世俗的都市青年在晚归的出租车上看到二环路上奔跑的野猪,就突然跑去支教…

  如果刚好与一个文艺片的价值思考有了精神共鸣,后劲儿是非常足的。有可能会影响到后续某些私人事件的判断。这是普世价值无法涉及的领域。

  不过,现在的很多所谓的文艺片,其实细究其表达的核心内容,还是爱与不爱那点破事儿,或者是爱能打破一切困难这一类的鸡汤价值…看得人挺没劲的!”

  “我很喜欢江闻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也喜欢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梦之安魂曲》…没什么特殊的偏好!”

  “但你好像不做文艺片?”

  “…人是会变的,我以前也没想过自己做导演,最近不是已经执导了第一部电影了嘛!没准,哪天我也会导演一部文艺片…”

  ……

  其实,我们的文艺片还不错!

  贾章柯拍小城市小角色人性纠葛非常到位,但一旦到了大城市现代感未来感的部分就尬得让人想抠脚。

  《山河故人》最后那段未来戏份,尬的直接快进…

  阿谋之前也是…

  到了《悬崖之上》,突然做了一部合格的商业片…

  哦,只是合格啊!

  这电影…墙上挂那把枪,它没有响。

  《悬崖之上》电影里不光这点没做到,连应该是主角的人物都毫无意义…

  ——最终的解题方式是本地的地下党的个人能力,甚至他顺手还收拾了派去的四个拖后腿的特工留下的烂摊子。

首节 上一节 281/3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