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01年的时候,在车墩影视基地,当时她们一个拍《情深深雨蒙蒙》,一个拍《像雾像雨又像风》,同在车墩片场,都处于上升期,人也单纯,陈昆一介绍,两人一拍即合。
当时赵燕子经常大夜里提着酒瓶子就去找周讯聊天,特别铁…
后来演《画皮》,也是陈昆磋商,两人共同出演,怎么到了《画皮2》,就撕起来了?
有说是因为片场踢凳子,也有说杨蜜搬弄是非…
纯扯淡,十年友谊,哪会因杨蜜挑拨,便一朝破灭?
更何况,杨蜜那段时间忙的跟孙子一样,哪有空挑拨是非…
估摸着还是因为番位和片酬的因素…
草莽时代,僧多粥少,大花们为了一点点资源打起来,也是寻常事儿。
《画皮 2》立项,赵燕子和周讯的粉丝就为谁是一番谁是二番,撕得不可开交;
开机后,两人又为谁是《画皮2》最先定下来的演员争论不休…
撕番位还是其次,两人真正在公开场合撕破脸,还是片酬。
当时,某资深影评人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布了《画皮2》的片酬,其中周讯为400万,赵燕子则是450万。
然后,周讯工作室的总经理余光照亲自转发了这条微博,并评论道:作为证据的照片也太粗陋,令人感到好笑又可怜。既然片酬自己拉抬得那么高,作假的手法可以再考究点。一线不是靠胡算或者插队就有的!
对的,矛盾对准赵燕子!
所以说有个傻逼合伙人,确实挺招黑的…
赵燕子也不是吃素的,就算她是吃素的,人家也有团队!
她的助理也立刻转了该条微博,同样回以暗讽,双方瞬间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很正常的事:都是意气风发之际,大好前途正在眼前展开,谁不想做中国最顶尖的女演员,谁又想被同行强压一头?
于是难免要争个高下。
哦,沈言的《模犯生》剧组是接在《华丽之后》的…
《华丽之后》,胡哥、容祖儿、柳施施都来了…
……
沈言没指望红毯博出位…
红毯向来是女明星争奇斗艳的地方,大部分男演员穿的都是黑色西装…
景恬、热芭也不是毯星,没有大心脏!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毯星的。
很正常的走完流程,然后在拍照区给媒体拍了个照。
采访区,沈言简单做了一下采访。
“对,跨国作弊案…我在网上看到了SAT考试作弊的方式,觉得可操作性很强…但我不确定能拍,就找了韩董,问了一下,他也不确定,我们找了佟局…佟局拍板,然后我们拍了,为了规避一些审查因素,我们把故事背景放在了泰国…”
“那如果没有过审呢?”
“没过审,就不拍呗…多大点事…”
“这次的导演也是新导演?”
“嗯,文木野、齐玉坤…都是科班出身,一个是北电导演,一个是中戏导演…配合很默契!”
“…为什么找景恬?”
“…我们之前合作过《重返20岁》,我觉得景恬很认真,也能吃苦…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前辈还有网友对她有这么大的恶意!”
“你是在指责孙洪磊?”
沈言摆手:“那倒没有…你们呢别乱写,洪磊哥我跟他合作过,《人间正道是沧桑》,他为人很正派,是很好的演员…后续,我还有个戏邀请他呢!”
接着说起了《模犯生》:“这个戏的成片我看了,节奏非常紧凑,角色安排也不错…我觉得能给85分以上…”
“票房预测呢?”
沈言想了想,然后比划出四根手指头:“我觉得应该能有四亿以上…”
“四亿…能过五亿吗?”
“你咋不说十亿呢?四亿,我都觉得有点吹牛逼…”
沈言吐槽一句,底下的媒体、记者都在笑…
一派其乐融融!
第357章 讨论片酬
还是那句话,沈言跟大部分媒体、娱记关系都挺好的…
足足聊了二十多分钟。
“够了吗?不够的话,你们再问点别的…就算凑,也要凑齐2000字啊!”
“我们写稿按篇算钱…”
“那是我多事了…对了,我待会要去参加制片人论坛,欢迎大家也过去…”
“好的!”
发布会结束,沈言跟《模犯生》剧组告别…
对了,很多人疑惑‘演员参加电影节,除了走个红毯’,参加个发布会,好像也没有别的事可做…
其实不是,电影节是电影产业的重要交流平台,演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制片方、导演、编剧等进行商业洽谈,寻找新的合作机;
电影节期间,演员有机会与同行、业界人士进行社交,建立或加深人脉关系,这些关系对于未来的项目合作、资源分享都至关重要。
当然,对于一些小明星或不参与主要活动的演员…
他们也够不上这些活动。
那电影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个放松和娱乐的时机,他们可能选择观看电影、参与粉丝活动或享受当地文化。
朱一龍就选了《黑暗阴影》以及《我和玛丽莲·梦露的一周》…
《黑暗阴影》,蒂姆·波顿执导,约翰尼·德普、伊娃·格林主演,口碑不咋地,但蒂姆·波顿和约翰尼·德普合作了八次,每次都让人惊喜!
《剪刀手爱德华》、《艾德伍德》、《断头谷》、《僵尸新娘》、《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理发师陶德》以及《爱丽丝梦游仙境》…
不过,《黑暗阴影》之后,蒂姆伯顿‘看上’了伊娃格林,后续合作了《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以及《小飞象》…
至于《我和玛丽莲·梦露的一周》是去年北美颁奖季的热门电影,米歇尔·威廉姆斯差点拿了奥斯卡!
最终输给了梅丽尔·斯特里普…
这些电影都没在内地上映!
哦,沈言叮嘱纪翔去看一下《盗钥匙的方法》…
最好能买来改编权!
……
上海国际电影节…很混乱!
某种意义上讲,上影节定位挺尴尬的…
这是事实。
既然是电影节,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主竞赛单元咯!
但上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完全不受媒体和观众待见。
关键,也没有媒体报道相关内容…
一般牛逼的导演不会带自己的电影来上影节…
像库斯图里卡、贾木许、戈达尔、奥利维拉、伍迪艾伦这些大师,他们凭什么会来上海?凭什么会把作品拿来上影节?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戛纳!
为什么?因为戛纳的态度就是:电影,神圣!
所以,每年的主竞赛单元,要么是自己人,要么是没听过名字的外国电影,没有一位大师作品,没培养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锐电影人。
明星和商业是电影节的基础,大师和艺术是电影节的阶梯,没有这个阶梯,电影节成不了!
很多电影人看不上这个全世界最奇葩的影展,与其说是国际电影节,不如说是华语片大卖场。
每年,大大小小几十个发布会,在浦西的酒店里粉墨登场。
逐渐沦为华语片剧组搭台推销的舞台!
至于报道:记者看明星,观众看明星,主办方看明星…
主竞赛单元…压根没有人关注竞赛影片的内容。
甚至连很多电影杂志也不会报道主创的访谈,影评只有寥寥几篇,且找不到令人惊喜的观点。
唯一值得关注的,大概是一堆导演说一些心里话——当年王小帅炮轰路川、宁昊:他们票房都过亿了,但作为导演,他们都是失败者。他们一定特别羡慕我,因为我可以决定自己的作品。我再穷,我也要死扛,否则人的信念会倒掉,于丹说《论语》的时候说了,信念一旦倒掉是不愉快的!
神经病一样的言论…逻辑碎了一地。
票房过亿了?
所以羡慕你?
羡慕你什么玩意?
后来有个产业峰会,业内大佬各种语出惊人,于東就有‘电影公司未来都将给BAT打工!’的暴论…
王长田也说过‘未来动画电影会占到电影票房市场15%以上!’
哦,华宜的黄家兄弟没说过啥话——他们已经去电影化了,搞起了房地产…
……
上影节不是在一个地方,开幕式红毯单元在上海大剧院,论坛单元则在上海展览中心。
距离倒也不算远…
这也是上影节唯一不错的优点。
——任何一个专业的、大规模的电影节,都会将活动场所集中。
大致分为:开闭幕式场馆、电影放映、交易市场和主题论坛四块区域。
像戛纳,以卢米埃尔电影宫为中心,所有活动都发生在1000米以内的范围。
柏林、威尼斯、鹿特丹、圣丹斯包括上影节,场地都集中在一块区域,不求高大上,只求方便。
抵达上海展览中心,聚集了不少媒体记者,沈言很随意的打了招呼…
记者问他‘沈言哥待会准备谈什么?’
“我就一新人,主要负责旁听…”
“那你对好莱坞占据市场有什么看法?”
“…这是观众的选择,看什么电影是观众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