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看啥?”
“看网友评论…”
沈言一边笑,一便把手机拿给施施:“你看看这段…”
施施接过手机,看了一眼标题:“青春版狗血言情剧…这是差评吧?”
“对呀,是差评…”
“那你笑那么开心?”
“有意思…”沈言解释:“挖空心思带节奏…但我估计他压根没看过电影…只能根据剧情瞎扯…让我想起了《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这部电影…”
“啥?”
“这部电影并不存在…是人胡诌的!”
值夜班的北京电影记者田野闲得无聊,做了一个试验:他瞎编了一个电影名字——《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用同事的英文名炮制了一份演职员表,“盗用”前苏联电影导演帕拉杰诺夫《石榴的颜色》的插画设计了一份海报,随手胡诌一段剧情,添加到豆瓣网电影片库里去了。
一年后的一天,田野无意间打开了相关链接,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一年里,有近2500人想看它,有207人表示已经看过了,还有不少人写下了影评。
一堆人说什么‘此生必看200部经典电影!’
施施惊讶:“不存在的电影,怎么写影评呢?”
“信口胡诌呗…扯一点后现代主义,表现意识流之类的东西,再说说自己的看法…”
“你都没见过电影,你能有啥看法?”
“很简单,你可以写‘我在深夜中看完此片,拉开窗帘,吐出最后一口烟圈,心底竟然涌上出一阵湿润的感觉。’…”
“我不理解…”
“这个叫装逼…你不懂的…”
沈言拿回来手机,翻看了一下《窃听风云2》的口碑…豆瓣评分7.9分…
还挺高!
……
《窃听风云2》取材于香港金融犯罪案件,讲的是股市!
主题内容的关键词是“操盘”,片中的人物都是处在力图操盘别人或摆脱别人操盘的状态下…
庄文强对金融故事一直情有独钟,后来还拍了部《金手指》…
《窃听风云2》咋一看看点很多,明星、侦察与反侦、金融战、阴谋论、动作戏…
但看点太多就是没有看点。
其实是很无趣的电影。
郭凡和陈晓凑过来:“在看啥?”
沈言:“《窃听风云2》的影评…”
“…不好看嘛?”
“普遍觉得没啥惊喜感…没有创新…”
“香港电影很难有新意了!”
沈言想起什么,突然道:“其实我之前一直以为《窃听风云》是政治片!”
“啊?”
“香港是很有名的国际情报中心,又叫间谍之都…”
陈晓瞪大眼睛:“间谍之都?”
“你不知道?”沈言很惊讶:“冷战三大特务中心,香港、德国柏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并列…后来,冷战结束了,但很多东西也遗留下来了,早些年,英国在香港设立了一个巨大的间谍机构,名义上叫香港警务处“政治部”,实际上却游离于警察部门,受军情五处(MI5)派遣。其英文名称为Special Branch,成立之初有大约200人,大都是从出身贫寒、但是学习很努力,考上名校,接受过完整西方精英教育的香港年轻人中挑选出来的,利用英国国籍和高薪来引诱他们为英国卖命。”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香港导演不拍这些…这玩意多有意思!”
郭凡犹豫了几秒,然后道:“可能…担心过不了审?”
“谁知道呢…对了,《误杀》过审了,刘得华也确定出演!”
“…过审了?你修改了结局?”
沈言点头:“电影局的意见是让我们先拍…拍完之后,再考虑上映的事情!”
“什么意思?”
“给个偏冷的档期…估计是11月初之类的…”
陈晓忍不住插话:“《误杀》是什么?”
“电影,一部犯罪悬疑片…”
郭凡解释:“刘得华友情出演咱们的电影,言哥写了个很牛逼的剧本,准备邀请他出演…”
“啥剧本?我能演吗?啥角色都行!”
“…这个本子没有适合你的角色…”
沈言插话:“可以让他演警察局长的儿子…那个官二代…”
郭凡点了点头:“也行…”
陈晓嘟囔了一句:“我怎么感觉不是啥好角色?”
“你还在乎这个?”
“也对…能跟刘得华合作…”
正说着呢,施施跟杨思维走了过来,神色有点激动:“刚才李总打电话来说今天的票房很有可能破4000万!”
沈言摇头:“到不了的!”
“你咋知道?”
沈言指了指手机,满脸自信:“我有数据支撑,你看,我一直在关注电影票房吧…新影联预测今天的票房在 410万上下,我的电影,新影联的份额一般在10%~12%左右…也就是说今天的票房应该在3500~4100万之间!”
话音刚落,几个人都收到了短信…
很简单一行字:加午夜场成绩,首日票房4147万!
然后几个人都盯着沈言…
“我没说错啊,减去午夜场的180万,是不是没到4000万?”
第213章 懵逼了
确实,扣除午夜档的180万,首日票房应该是3967万…
并没有到4000万!
沈言还在嘟囔:“我跟你们说,我有数据支撑的…你们要相信我!”
郭凡震惊道:“我们破纪录了?”
“破啥记录?”
“华语电影首日票房记录啊!”郭凡掏出手机,准备搜索一下:“我记得,之前的首日票房记录是《唐山大地震》的3620万?”
沈言点头:“对,是 3620万,然后是《非诚勿扰2》的3325万…《让子弹飞》的3018万排第三!”
“…岂不是说我们改写了华语电影票房记录?”
“还要看后续呢…”顿了顿,沈言补充一句:“不过我估计总票房可能要超过4个亿了…我之前预测的三亿有失偏颇…”
施施有点难以置信:“真的是4147万?”
沈言乐了:“这么重大的消息,我相信光线不敢造假。”
要知道去年《唐山大地震》首日票房3620万,被一堆媒体公开质疑,其中就包括中国青年报…
他们认为《阿凡达》的首日票房也才3303万…《唐山大地震》凭什么首日3600万?
冯晓刚则微博反驳‘有人处心积虑认定《大地震》首日票房虚报,并痛心疾首地认为首日不可能超过《阿凡达》,我们的精英们唯恐丢了美国人的脸。怎么可能呢?一定是假的…’
后来,电影局票房信息系统部门相关负责人亲自佐证,才算结束了这场闹剧!
这时候,杨思维已经跟李晓萍通上电话了“…喂,我看到消息了,明天的排片…院线会提供两万场…好的…”
“《窃听风云2》首日1200万…院线会砍排片…”
“我们可以给两个点…但也不能太低了,至少要保证首周的分成在 35%以上…下周再给一点…”
“嗯…发行的事就交给你们了…”
十分钟左右,挂断电话,她问问沈言:“要不要发个微博感谢一下影迷?”
“确定这个数据没问题?”
“…你自己看!”
沈言接过手机,是电影局的票房统计报表:
电脑数据票房为37799825元。
这个数据是全国1089家影院上报的,是票房构成的第一部分。
还有将近200家影院是通过人工计票报数的。
每个月人工计票的影院票房数一般占计算机统计票房的10%,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个别最低点为5%…
这个部分按照历史最低估算,3779万元×5%应该是第二部分,就是188万…
加在一起是3967万!
另外,首映日22日零点前有些电影院还进行了点映,点映的票房数据是180万,这是票房构成的第三部分。
最后一部分是IMAX的票房,目前IMAX只能按人工方式统计,所以的准确票房数字是3779万+180万+188万+新增IMAX票房,这个数字是远远超出4147万的。
票房数据是真实的,而不是精确的,实际数字要高于这个数字。
好吧,确实没问题…
沈言放心了,发了一条微博:“谢谢所有的粉丝、影迷,《我的少女时代》首日票房4147万,我们打破了《唐山大地震》创下的 3620万的首日票房记录…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一定继续努力!”@马伊利@郭凡@柳施施@陈晓@杨天寳…
想了想,干脆把所有的@都删了…
因为你肯定有遗漏…
然后,施施、陈晓也发了微博。
……
业内震惊了!
《我的少女时代》,一部投资不到2000万的小成本青春片,首日票房超过了 4000万?
真的假的?
然后赶紧通过自己的渠道验证真伪…
好吧,是真的!
不是,这怎么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