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谁小鲜肉,我是天王 第120节

  原本打算直接回横店,但杨思维跟他说了《南方周末》专访…

  沈言只好留下来,再待一天。

  现阶段的《南方周末》代表着有思想、有深度,就是高逼格!

  沈言没法拒绝。

  《南方周末》专访,主要是他最近确实火热。

  是这样的,截止12月13号,《重返20岁》上映14天,累计票房2.09亿——次周报收1.07亿…

  是今年第四部票房过两亿的华语电影——《唐山大地震》6.42亿,《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94亿,《叶问 2宗师传奇》2.32亿…

  而且,《重返20岁》同步香港上映,目前报收840万港币!

  不是最终票房啊…

  最终票房估计至少能超过1000万…

  最主要,正面击垮了《赵氏孤儿》——后者次周报收只有6800万…

  原时空这个数据是8200万!

  很多人关心沈言的想法…

  所以,采访的第一句话就是‘您之前预测过《重返 20岁》的票房嘛?’

  “预测过…”沈言点头:“我觉得至少能拿8000万…如果导演不拖后腿的话,应该能破亿!”

  “那现在的票房呢?”

  “很惊讶…”沈言笑了笑:“我们之所以11月 29号上映,就是想躲过《赵氏孤儿》还有《大笑江湖》…”

  “那你觉得《重返20岁》票房大卖的原因在哪?”

  “…剧情是完整的,笑中带泪…”

第142章 专访(44)

  沈言特反感谈电影…

  尤其是‘自己的’电影!

  感觉很像自吹自擂。

  至于《重返20岁》票房超过《赵氏孤儿》…

  其实很正常,陈大导演早就透支了自己的观众信誉度…

  每次都吹《霸王别姬》之后最好的作品。

  狼来了的故事听多了,大家也就不相信了!

  简单聊了一下,然后《南方周末》的记者问了:“很多专家说《重返 20岁》没有意义,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我觉得电影只是电影,虽然从艺术角度来讲,电影不完全等于娱乐活动,但《重返 20岁》就是一部商业娱乐片,你能让一部商业娱乐片承载什么价值?”

  “所以,你觉得电影应该更偏向娱乐性?”

  “我没这么说,我说的是娱乐类型的商业片…具体到《重返 20岁》,我们的目标观众就是工作了一天,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消遣消遣的人们…他们不想接受教育,也不想感受电影的艺术性!”

  “那你觉得电影应不应该追求艺术性?”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

  沈言的微博粉丝数量增加到了 600万…

  这个数量暂列微博粉丝榜前三!

  现阶段微博的日活不多三千万,也就是说五分之一的人都有关注沈言…

  最新一期的《南方周末》是 12月 20号发售,封面是沈言的照片,标题是‘我不属于主流电影圈!’

  BJ的一个书店,几个翻看报刊杂志的小伙,直接找到了最新一期的《南方周末》,果然是沈言的专访。

  更明显这帮人都是沈言的粉丝,因为他们掏钱买了杂志,而不是留在书店直接看一遍!

  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先开口:“我感觉《重返20岁》到不了 2.5亿了,《让子弹飞》太猛了!”

  “嗯,我看了报道,说首日3060万!”

  “…还说了18号票房高达 6000万!”

  《让子弹飞》确实以巨无霸的姿态横扫市场,16号上映首日,便在全国拿下3018万票房,超过《阿凡达》的2700万,位居总榜第二,18号,更是斩获超过6000万,超过了《阿凡达》在1月9日创下的5760万的单日最高票房纪录…

  太猛了!

  《重返 20岁》的排片已经降到了不足10%,单日票房也降到了不到200万…

  当然,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大笑江湖》,很多影院干脆不给排片了!

  估计《南方周末》也没想到,否则,专访就该给江闻了。

  “可以了,听说《重返20岁》成本不到3000万,已经赚翻了。”

  “…诶,咱看看专访说了啥吧!”

  “怎么说他不是主流电影圈的人呢?”

  “…看看就知道了!”

  翻开杂志,基本是一问一答。

  《南方周末》:“很多专家、教授认为你的两部电影太天真太幼稚,很少有让人值得深思的东西,你怎么看待这一点?”

  沈言;“其实全世界的主流商业电影都挺幼稚的,《阿凡达》有什么剧情?不就是一个球奸的故事嘛,《泰坦尼克号》的剧情更简单,富家女罗丝和穷小子杰克在泰坦尼克号上相遇并坠入爱河的故事…”

  《南方周末》:“所以,你认为商业电影应该是主流?”

  沈言:“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肯定不算华语电影的主流电影圈,我也没有跟主流电影人合作过!”

  《南方周末》:“为什么这么说?”

  沈言:“我不是科班出身,肯定不属于科班圈子,我也是没有跟大制片厂合作…也没有邀请什么有经验的导演做监制…”

  《南方周末》:“你对中国电影市场怎么看?”

  沈言:“我没有看法…我只是个新入场的编剧…高屋建瓴的意见我也给不了,我也没研究过市场…”

  《南方周末》:“你写剧本不考虑审核嘛?”

  沈言:“考虑啊,我最开始想写个关于校园霸凌题材的剧本,但考虑到审核,最终还是放弃了!”

  《南方周末》:“不觉得难受?”

  沈言:“这有什么好难受的?你既然吃这碗饭,那就要守规矩,对我来说我的电影最重要的是上映,是面向中国观众,那能过审属于最基础的条件…我挺反感那帮香港电影人拿内地审查说事,你有本事你就不要内地市场,那当年台湾市场的审查也很苛刻啊…

  当年香港电影最兴盛的时候,正是台湾审查最严格的时候,举个例子,王景导演,周星弛主演拍个《上海滩赌圣》,还得换个女主角再一模一样的拍一次才能在台湾上映,创造了整个电影史上的唯一…

  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电影市场也一样,《古惑仔》在那边上映,把陈浩南改成卧底,亲手把兄弟们送进监狱…

  那个时候他们也不矫情,不抱怨审查…反而面对内地庞大的电影市场,开始挑剔起来了…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有了风骨!”

  《南方周末》:“所以,你不打算去香港发展?”

  沈言:“去香港发展?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内地电影市场正在飞速发展,香港电影市场早就被好莱坞攻陷了…香港人都不看香港电影了…《建筑学概论》拿了1400万港币的票房,《重返20岁》也拿了1000万港币…我不觉得我去香港能学到什么东西!”

  《南方周末》:“明年有什么计划吗?”

  沈言:“马上要进组《相爱穿梭千年》,之后还会做一部青春校园片,叫《我的少女时代》…”

  《南方周末》:“感觉你好像始终没有放弃电视剧?一般演员进军大银幕后,会主动把精力放到电影上面!”

  沈言:“对我而言,电影、电视剧没啥区别,都是面向观众的作品…我觉得好些电视剧比所谓的电影有意思多了!”

  《南方周末》:“你的微博粉丝数量已经超过500万了,你觉得偶像跟粉丝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定义?”

  沈言:“首先,我们是对等的关系,偶像不必过分讨好,粉丝也无需放低身段,更勿因你对此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他人颐指气使…

  其次,我不希望她们对我有太多的想法,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若将此比梦,切莫深入,以致梦魇,现实永远是追梦的根基,我希望粉丝们过好自己的生活,活在当下。

  最后,我希望我的粉丝明白,当你在某个领域风头正盛的时候,爱与恨总是相等的对立,褒奖与诋毁总是并肩而行,高潮和低谷总是毫厘之间…没有人是全世界的宠儿…”

  最后那句也是回应沈言粉丝跟韩更粉丝之间的撕逼大战!

第143章 最终票房(14)

  没错,撕逼了!

  很正常,沈言走的是偶像路线,而且是全能偶像,多栖发展那种…

  这个跟韩更冲突…

  最主要,两人代言的东西基本都是竞品!

  他代言太奇pad平板电脑,沈言代言华硕笔记本;

  他代言百事可乐,沈言代言雪碧…

  他代言聚美优品-美妆团购网站,沈言正在接触凡客,应该会签两年;

  但两人同时都是动感地带、特步的代言人…

  按理说应该不至于撕逼!

  杨思维的手笔——她找人撰写了不少文章,对比沈言还有韩更…

  有意引战!

  而且是踩着韩更的痛点——离开SM.后,他没有作品,虽然推出了《庚心》,但不管是销量还是流传程度远远低于沈言的《追梦赤子心》…

  《追梦赤子心》最终销量超过58万张,彩铃下载量超过3000万,其中《我的天空》、《骄傲的少年》占了一半…

  而且动感地带今年的广告用的就是《我的天空》作为配乐…

  但韩更是韩国组合SM.出来的…

  韩国偶像经纪公司关于粉丝经营、管理已经做到了工业化。

  韩更在 SM.时候就已经是顶流级别的偶像了——彼时微博还不是追星大本营,贴吧才是,韩更贴吧总排名没有跌出前十过,明星类别永远在前三,活跃成员九万多人!

  前两天,微博公布年度热词,韩更是唯一一个进入前十的人名,在没有数据概念的年代,这个是真实的数据和流量!

  杨思维拿韩更营销沈言…

  毫无疑问是非常聪明的!

  毕竟沈言正式出道时间还不到两年,都知道他有人气,但人气的量化标准在哪?

  找个顶流碰瓷一下!

  本来沈言的粉丝是有点心虚的,毕竟韩更火爆半边天,但看了作品实绩…

  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然后就开始撕逼…

  沈言对此挺无语的,因为他压根没把韩更当成对手,韩更过气太快了!

首节 上一节 120/3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