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豪生活从家庭自卫开始! 第323节

  男生抹了抹女人的头发,然后也盘坐下来。

  太太穿着黑色轻纺的棉纱,龙川彻赤膊着上半身。

  两人身上都有薄薄的汗渍,已经到了擦枪走火的边缘。

  “你烦不烦。”

  太太有点嗔怪,让一个女人去维护另外一个女人这种事只有龙川彻猜想得出来。

  “您温柔漂亮善良,肯定不会坐视不管的对不对。”

  龙川彻也没有要太多,就是在自己不方便的时候让太太处理一下松枝木子跟武田真妃的关系。

  这两人一个像绵羊一个像狮子。

  龙川彻觉得需要太太在中间中和一下。

  “中和一下?”

  太太躺在地面上慵懒的撑着脸,想了想说。

  “你跟我生一个我就帮你中和一下。”

第366章 获奖可能性上

  在龙川彻跟太太研磨借种问题的时候都柏林里面也有一场关于他的讨论。

  圣三一学院后面的旧议员大楼,原本是爱尔兰共和国商议政要的所在。

  现在某个会议馆里面围满了评论家,文学教授甚至还能看到国会议员的影子。

  弗兰克奖是爱尔兰境内重大奖项,前两天见过一次的科尔姆拿起一本参奖书籍。

  “《一小片阴云》?”

  很多人都以为弗兰克小说奖的短名单评选第二天才开始,其实在龙川彻今天见过简.乔伊斯后短名单的筛选已经开始了。

  旨在选出优质短篇小说,为短篇小说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这种小说也想跟《凯尔经》放一起?”

  弗兰克小说奖的获奖作品会进入圣三一学院老图书馆,老图书馆是爱尔兰的国家图书馆,被收录进去是相当大的荣耀。

  “其实还是不错的。”

  坐在科尔姆的旁边,乔伊斯看了眼对方手上的小说。

  ——

  几年前,他曾在诺思华尔为朋友送行,祝朋友一路顺风。

  ——

  加拉赫也真的一路顺风。

  ——

  从他走过许多地方、见过世面的神态,从他剪裁得体的花呢西装,还有他充满自信的语调,你立刻就可以判定他获得了成功。

  故事说的是一个一个幻想自己拥有无限天赋和能力的人,他常常优柔寡断又缺乏毅力。

  短篇小说能写出来的东西不多,这篇故事通过文章描写了那些喜欢幻想成功聊以自慰的堕落之人。

  文章排序干净,内容整洁。

  “是一篇不错的短文,但是配不上弗兰克奖的短名单。”

  科尔姆摆摆手把《一小片阴云》放到左手边的末位,这代表这本作品落选了。

  文学奖评选十人轮流观看,能够得到一位主评或者三个副评通过就能进入短名单。

  《一小片阴云》科尔姆是最后一个观看的。

  “都是这种程度的就不用看了。”

  科尔姆是文学批评家,嘴巴十分毒辣,众人看他生气,有人讪讪的笑了笑。

  “继续吧。”

  有一个经常发火的同事,乔伊斯摇了摇脑袋。

  弗兰克小说奖的评选十分严苛,对方说的也不算错。

  “乔伊斯教授,听说您直接推荐了《列克星敦的幽灵》进入短名单?”

  第一个进入弗兰克小说奖短名单的就是龙川彻的《列克星敦的幽灵》小说集,全文七个小短篇,据说简.乔伊斯十分惊叹跟推崇。

  “书不就在那么?你要感兴趣可以直接去看看。”

  跟科尔姆坐在旁边,乔伊斯评选书籍十分安静。

  进入长名单的有近百部小说,但是能进短名单的只有十部。

  这不是那种小范围的奖项,面对的是整个欧洲境内以及东方的推荐投稿。

  所有一切都要小心谨慎,乔伊斯克没空跟对方扯闲篇。

  “那种东西没什么好看的。”

  科尔姆其实想要把龙川彻的作品排除在短名单之外,但是无奈乔伊斯已经直荐《列克星敦的幽灵》入围了。

  每个主评只有一个作品直荐名额,科尔姆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要把这个名额给龙川彻。

  腹诽了两句龙川彻,科尔姆拿起下一本作品。

  “咦?”

  科尔姆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发挥了他文学批评家的风格,突然表现出一副惊奇的样子,众人都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是班维尔的作品。”

  作品的传阅是有随机性的,听到是那位爱尔兰新锐作家,附近的评委都好奇的凑过来。

  约翰.班维尔,爱尔兰目前最出名的文学创作者。

  登过《泰晤士日报》,是被人议论最有可能拿到弗兰克小说奖的人。

  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乔伊斯挑了挑眉。

  班维尔在爱尔兰的受欢迎程度很高,乔伊斯瞥了眼那本放在旁边的《列克星敦的幽灵》,这本书跟班维尔的是同一个类型的作品。

  一个无人问津,一个广受欢迎。

  乔伊斯听着其他人讨论班维尔的作品。

  《死者》,一篇以意识流表现孤独的文学文章。

  ——

  雪落在阴晦的中部平原的每一片土地上,落在没有树木的山丘上,轻轻地落在艾伦沼地上,再往西,轻轻地落进山农河面汹涌澎湃的黑浪之中。

  ——

  它也落在山丘上孤零零的教堂墓地的每一个角落,迈克尔·福瑞就埋葬在那里。

  有人看了一段,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

  “这是类似《都柏林人》的环形句式。”

  詹姆斯的《都柏林人》,很多短篇小说家都会赏析的文学作品。

  东方重禅意,西方重精神意向。

  乔伊斯曾经在《都柏林人》里以一场西方的雪描绘出个体的孤独感。

  ——

  都柏林的雪夜,加布里埃尔站在窗前,凝视着漫天飞舞的雪花。

  这是《都柏林人》的开篇,重要的是乔伊斯的结尾。

  ——

  他听着雪花隐隐约约地飘落,慢慢地睡着了,雪花穿过宇宙轻轻地落下,就像他们的结局似的,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

  开篇跟结尾都以雪作为结尾,同样的场景构成两个圆弧,乔伊斯在两场雪花里描绘了雪花飘落,个体生命的渺小置于永恒循环的时空维度之中的感觉。

  “真是不错啊。”

  乔伊斯的隐喻写作,环形空间建筑在整个文学界都是出名的。

  有人直接翻到《死者》的结尾。

  ——

  窗玻璃上传来轻轻的拍打声。

  ——

  他转头看过去。

  ——

  又开始下雪了。

  这里的雪跟《都柏林人》中同样隐喻孤独意味,几个评论家都有些惊叹。

  “乔伊斯教授怎么看?”

  如果说在场谁更喜欢这种“乔伊斯式”写作方式,那无疑就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孙女了。

  意识流文学宗匠的后代,乔伊斯的继承者。

  “一般吧。”

  已经看过了龙川彻的《列克星敦的幽灵》,乔伊斯对其他人表现的不咸不淡。

  如果说之前她也愿意支持约翰.班维尔获奖的话。

  但是现在

  “乔伊斯教授觉得那个东方人的作品比班维尔的要好。”

  《死者》的获奖可能性很大,科尔姆对女教授无所谓的态度有些不满。

第367章 :获奖可能性中

  班维尔的《死者》可以说是这次弗兰克短篇小说奖最大的拦路虎,但是乔伊斯却表现的不甚在意。

  ——

  他听着雪花隐隐约约地飘落,慢慢地睡着了,雪花穿过宇宙轻轻地落下,就像他们的结局似的,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

  班维尔写了一场照见人类虚无的大雪,从开始到结束,映射出人类永恒的困境。

  每一片雪花都是孤独的个体,在虚无中自由坠落,即使死亡也无法避免。

  这是班维尔想表达的。

  “《死者》这部作品我将直荐进入短名单。”

首节 上一节 323/3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