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项目也已经快要结题。
看起来一切都是向着好的方向在发展的。
完全有可能,或者已经是差不多可以实现,在两个月内把这个大项目做出来。
京华大学。
曹会长依旧是静静的查看着最新的论文。
顺口询问了一下。
“老路那边怎么说?”
林教授有些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能怎么说,你让人家把名字的位置调换一下,人家也照做了,就是不知道,你能否真的就把人家撮合成功了。”
“或者人家小青年都没有这个意思呢?”
“没有这个意思,就慢慢培养。”曹教授觉得无所谓,“即便是真的没有,也不妨碍结个亲之类的,借助这种权力才能够走得更远。”
“退一万步来讲,和这种级别的人多打一些交道,总是没错的。”
曹教授把论文放了下来。
“那你也不问问梁教授愿不愿意?”
“不用管他,老梁那边根本不差这么一个荣誉,但是,周越得到这个荣誉之后,那就不同了,相当于给了他一个保护伞,可以让他在之后的道路上更加的畅通无阻。”
“有人如果想动他,那也要掂量掂量他后面的分量。”
“谁能动他啊?他只是老老实实的做项目,甚至都不去得罪人。”林教授也是笑着。
“那就不一定了。”曹教授轻轻的摇了摇头,“哪怕是到了我们这个阶段,这种级别仍然有着明争暗斗,他刚刚进入这个圈子,免不得各种的明枪暗箭。”
林教授没有多言了。
事实上他也知道,哪怕是这个学术圈,在外人看起来像是最神圣的地方,但也就是这种地方,一些事情也在所难免。
毕竟无论是哪个圈子,都是由人来构成的。
人这种概念最为的复杂。
很难去想象。
有了这一封信,就相当于一个护身符。
曹会长想的很周全。
“接下来就等着他那边的成果了,也不知道济省大学那边,究竟有了什么样的进展,他们为什么还会疯了一般的发论文,难道是想要靠这些小分积累,直接干掉周老师的那几个大项目吗?”
“好像确实不正常啊。”
曹教授也是觉得有些困惑。
周越手中的项目几乎是十拿九稳的能够完成,但是,济省大学那边又是接大项目,又是不断的发论文,难道说大的打不过,想要用这些底层的论文来对冲?
即便是那些只加一分两分,甚至是零点几分的论文,他们都是不断的在发布。
他们在汇报成果的时候,就连这些最为低等的论文,都要算进去吗?
那这个a+,似乎有些不太值钱了。
另外,要多少篇这些论文,才能够抵得上周越那边的一个大项目啊!
济省大学到底要做什么?
他们又不是侦探,仅仅是在学术圈里面有极大的影响力。
不过这也仅仅是引起他们的注意而已。
并没有继续的深入调查,不然的话应该还是可以解惑的。
只是完全没有什么必要。
现在距离尘埃落定也只差十几天时间而已。
所有人都在努力。
慢慢的等待着一个揭示的成果。
“我倒是知道一些他们的打算。”林教授在一旁轻轻的感叹了一下。“不过也只是猜测而已。”
“什么?”曹教授望着他,目光湛湛,“你知道?那你怎么不早告诉我?”
“告诉你能有什么意义呢,你能过去阻止?”
“虽然确实可以阻止,只是即便在学术圈,也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才是。”
“说说看。”
曹教授皱着眉头。
林教授把他的分析说了一下,曹教授的瞳孔,肉眼可见的转为愕然。
“这……”
“他们真的要逆天而行不成!”
第173章 悲情主角?
几乎是第二日。
济省大学的校园网站,再加上济省大学的建筑学院网站。
同时发布了一则消息。
“目前,我校建筑学院助理教授徐君陶博士,在陶瓷气凝胶隔热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分别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布论文,济省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
此消息一出。
直接让国内的科研圈石化。
建筑学领域的大佬们,怎么研究上材料了?
虽然学科交叉确实是存在,但,建筑和材料,似乎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你要是发个地球环境工程的类型,他们还能勉强接受。
但你这两篇论文一出,让他们那些专门研究材料,从建校开始都没有在这两个期刊上发布过论文的,情何以堪。
看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刹那。
曹教授面容极为的精彩,甚至是“啊?”了一声。
他虽然知道会有这个可能,甚至林教授也不止一次的提及过。
只是,当真是强啊!
“自然杂志的正刊,再加上一篇‘科学’,怪不得济省大学即便是绞尽脑汁也要跟周越正面硬刚,哪怕是发那些论文冲量,都做出来了。”
“他们是真的想赢啊!”
“并且为了赢下来,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了。”
两篇论文,一篇在上一个月发布,一篇到了前几天才在正刊上刊登。
这两个期刊,毫无疑问,是国际最顶尖的期刊!
甚至都不是建筑学领域的顶尖期刊。
建筑学的顶尖期刊,甚至有六七种之多。
但,国际最top的,不超过三种!
这两种,更是顶尖中的顶尖!
虽然全学科都可以发,但,最重要的论文内容可能还是物理和生化环材。
他们,在建筑学领域,研究新型材料,在这两个期刊上分别发文?
怎么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
紧接着,是一则采访。
他们学校自发的组织专访济省大学的徐君陶博士。
徐君陶是个三十岁左右穿着实验服的青年人,此刻,面容上略有些疲惫,疲惫之中夹杂着欣喜,神色也是颇为复杂。
“为什么您能够同时在国际最顶尖的期刊上发布论文,并且两者的领域,似乎都相差不大?”一个小姐姐作为采访,声音很甜美。
青年人笑着道,“其实自然杂志上的《半晶质陶瓷气凝胶极端隔热材料》论文,是发在‘科学’杂志上的那篇《双负陶瓷气凝胶超隔热材料》的延伸工作。”
“两者的成果,都体现在了这两篇论文上。”
“从我大四开始,研究这个领域,一直也没有什么建树,但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本硕博的学习,在此,我要感谢一下我的老师,邱志诚院士,能够在我没有成果的时候,极力推举我留校。”
“让我把这个项目顺利的做完,并且成功发出来。”
“从大四到现在,将近十年的时间,才让我在这个材料的研究上,有了一点点成果。”
他为人很真诚谦虚,一看就是那种最为笃实的科研人员。
不然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毅力,能够用十年的时间,把这个成果磨出来。
说到这里,青年人的眼眶有些发红。
声音也是有些哽咽。
画面到此截止。
只有短短的二十秒,但是却记录了一个科研青年的十年。
青丝虽然没有熬成白发,但心态却已经苍老了很多。
很难想象,如果真的没有成果产出,那十年的努力是不是就真的白费了。
毕竟科研,有时候总归是一条没有结果的路。
如果想要一条路走到黑,并且能够有所成就,那除了天才,可能还需要一点的运气。
尤其是这种国际最顶尖的Top。
在国内,甚至有顶级大学,一篇 Top1都没有。
很难想象,在那些幽暗,独自埋在实验室里的日子,他脸上有多少落寞和惆怅。
如今才三十岁的年纪,十年磨一剑,从今后,注定要在学术界掀起惊涛骇浪。
甚至现在已经是风云人物了。
“越哥,我怎么感觉这位,真的好像悲情人物啊。”董阳他们显然是在第一时间也是看到了这个消息。
有太多人给他们分享了。
“蛰伏十年,一朝逆袭,这不是主角吗?哪里是什么悲情人物?”周越也是有些赞叹。
做科研啊。
太多人做不出来成果了。
甚至就连毕业的成果都做不出来,更遑论是这种大的成就。
他的院士老师,能够支持他做这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