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画家 第162节

  这个小男孩在浩瀚的宇宙中孤独的游荡,于一颗颗不过村舍房屋大小的微型星星间,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陌生人。

  想要封小王子做大臣的国王,敏感傲娇偷偷喜欢他的玫瑰,想要被人驯养的小狐狸……

  他们各有各的古怪,也各有各的孤独。

  每个人与小王子的相遇与分别,都在他身上留下了自身的投影。

  当小男孩坐在沙漠中看星星的时候,心中里思念的是什么呢。

  那颗代号为B162号小行星的家乡?还是那些闪亮的星星中,他的那些朋友?

  顾为经用油画刀在纸面上拉出黑色的天空,又用刀尖的侧锋用亮色的颜料点出天上的星星,接下来是远景的沙海。

  沙漠如同金粉,星辰璀璨如银。

  小王子侧坐在一个沙丘上,抬头仰望着宇宙,银亮的星光从天幕中洒下,在沙海上留下了被拉的很长的投影。

  顾为经一边回顾他此前,画那些居住在天空中星星上的居民时的感受。一边用一层层被画刀压的极薄、极细的颜料,反反复复的铺陈着小王子在星光下的影子。

  他以往在画《小王子》系列插画的角色的时候,都只会全神侧重于角色的单一情感。

  或孤傲,或敏感,或迷茫……

  这些情感都是顾为经于人物的某个精神状态的共情,也是使画面表现力能使观众有沟通感的基石。

  像是一杯口味或酸,或甜的饮品。

  但真正活的人物,永远不会只有某种纯粹的快乐或者悲伤,这种可以用单一词汇来概括的情绪。

  每个人无时无刻的心情都是由很多种复合式的情绪汇聚而成。

  就像一杯茶,草本植物的苦、涩、甘甜……各种回味拧成了一股清香。

  佛说,凡人有五蕴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无时无刻不被七情六欲似是毛线般所缠绕,不得解脱。

  心理学则认为,感情其实是像一枚洋葱一样复杂的状态,剥开一层,还有一层。

  顾为经尝试着将过往所有角色的印象都融入小王子的侧影里,

  就像童话中,

  这些人物在小男孩身上留下的投影。

  于是,

  这幅画真的就似乎要活了过来。

  随着顾为经作画,在他没有关注的虚拟面板上,情绪指针开始悄然攀升,从指向【心有所感】的区域,再次缓慢的拔高。

  沙丘上的小王子,身上诞生了一股“生气”。

  画面中,坐在沙滩上的人,还是那个仰望星空的小男孩。

  但是小王子似乎变的更加灵动了,像是有一种错觉,他随时要转过头来,对你说话。

  人们常常用,栩栩如生来形容画家技艺的高超。

  现实不是动漫,画家也不是魔术师,所创作的作品当然不可能真的活过来。

  然而,

  作品感觉有生气,像是有灵魂一样随时能活过来这件事,却是真的存在的。

  美术课本上告诉你,卢浮宫里的那幅《蒙娜丽莎》,无论从任何角度欣赏,那个胸前怀抱着双臂的女士都似乎在与游客对视。

  《蒙娜丽莎》特殊的视觉效果,也构成了达·芬奇传奇故事的一部分。

  绘画作品或者雕塑作品引发的感官错觉,

  更是东西方,古往今来都市奇谈灵异故事中的经典桥段。

  油画中的人物对你说话,歌剧院的雕塑夜半唱歌,《聊斋志异》里蒲松龄笔下野狐幽鬼的精魄寄居在墙上的画像之中。

  这当然都是源于创作者为作品所赋予的丰富情感。

  严谨的现代科学将这些情况解释为画家的精妙的构图比例,所造成的视觉偏差。

  而各种幻听幻想,则是观众内心的情感和画家的情感产生了微妙的化学效应,让人怦然心动,错把艺术品当成了活物。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精神病、妄想症、自闭症患者,或者刚刚失恋的人,能更加喜欢欣赏画展的原因。

  他们的情感更加汹涌,也更容易被艺术品的生气所触动。

  此时此刻,

  就有一股生气像小树苗一样在顾为经面前的油画布上萌发。

第150章 动人

  树芽在此萌发,自有玄妙的魔力在其中孕育。

  光与暗,星河与沙海的交错之间,有轻薄的雾气在其中流淌,似空气似水气,似朦胧的星光。

  画刀落下,

  大地长天,万籁俱寂,瑰丽的色彩汇聚成了一位栩栩如生的孤独王子。

  顾为经却轻轻的叹了口气。

  “唉,还是感觉……差了点什么。”

  创作这样的作品真是一种享受。

  毫无疑问,这是顾为经有史以来画过的最杰出的一幅作品。

  美中不足的是,

  萌发的树芽终究没有结出果实,画面上的小王子也没有真的活过来。

  这是一幅对于顾为经来说,满足了他百分之九十九期待的画作,杰出圆满到了极致,却并未突破。

  他已经到达了当前情绪的极限,却没能迈出开创性的下一步。

  依旧不够震撼动人。

  就像古希腊密教传说中,那位奥林匹斯圣山上炼金之神赫尔墨斯,以秘银为原料以阿波罗太阳马车上的圣火为熔炉,想要炼制出有生命的炼金人偶。

  昼夜不停的锻造了连续九个日夜之后,人偶有了心跳,有了呼吸,甚至连睫毛都在轻轻颤动。

  可在雅典娜摘下头上的橄榄花冠,投入烈火,赋予人偶那一点灵魂的灵光之前,却还是没能真的醒过来。

  画面有了生气,

  缺乏的,只是最后一点让人物苏醒的灵光。

  系统面板的提示也说明了这一点。

  【作品名:《夜晚沙丘上的小王子》】

  【绘画技法:画刀画·传奇级】

  【情感:心有所感(圆满)】

  似乎像是系统为了提示顾为经,即使同样是【心有所感】的评级,这张画依然与顾为经此前的作品,有本质的进步和区别。

  在心有所感的评价背后,多了一行代表着“圆满”的金色注释。

  “圆满,这倒像是一个发给只考了第二名的学生的安慰奖,多少也算是有些收获。”

  顾为经无奈。

  “这幅画应该已经是【心有所感】情绪评价的极致了,如果真要说是缺了些什么,大概就是……不够呕心沥血吧。”

  他摇摇头。

  这次尝试新画法,让他隐隐触摸到了情绪表下一阶段的道路。

  先动己,再动人。

  无论你是默默无闻不被认可的底层画家,还是在巴黎官方沙龙上一战成名,成为欧洲王室座上贵宾的画道宗师,艺术品创作总是遵循一个不变的定律。

  先谈打动自己,再谈打动观众。

  无论是人物,建筑,哪怕画家仅仅是画最简单的天气,都唯有能震撼到画家自己的作品,才能震撼到观众。

  一般人所看到的那些风光无限的美术名家,在自己作品上所倾注的情绪之深,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不仅画油画画的把自己耳朵割掉的梵高先生是如此。

  莫奈也曾经在与友人的信件中写到,

  他为了描绘巴黎的黄昏,酝酿创作晚霞风景时的情绪,站在河边揣摩天边的火烧云,一直揣摩到出现了妄想类精神疾病的症状。

  “这些火烧云,好像燃烧的毯子一样压在我身上,我的全身灼热如火烧,必须要跳进塞纳河冰冷的河水中,才能熄灭我身上的灼痛。”

  若问什么是呕心沥血的情感。

  大概这种不疯魔,不成活的激情,就是所谓的呕心沥血吧。

  曹老靠着半生的沉淀,见证过了世事风雨,精气神合一,这才能在《礼佛护法图》中,达到那么杰出的效果。

  顾为经不是树懒先生,

  他对文学的敏感性远不如画作,阅读《小王子》的时候,依旧缺乏这种真正打动自己,震撼自己的感觉。

  若真要论,呕心沥血。

  其实树懒先生比自己都更加配得上这个称呼,他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经纪人。

  世界上高古轩这类的大画廊里,有人脉关系,学识渊博的经纪人有很多。

  愿意为顾为经这样的绘画小透明,日日读书,费劲心思的想要他创作出更好的作品的经纪人。

  遇上一个,就是他的幸运与福份。

  顾为经又回味了刚刚绘画时感觉几分钟,也没过于纠结,就把这幅画扫描成了电子版。

  也就这样了。

  这幅画已经非常好了,顾为经对于《小王子》的领悟就这么多,能画成这样还多亏了树懒先生的帮助。

  甚至比卡洛尔的那幅《老教堂》,系统评价都要略高一筹。

  那位大师级的女画家的印象派作品心有所感情绪评价后,都没有圆满的注释。

  道路就在眼前。

  想要真正画出【呕心沥血】的作品,他还需要等待下一个契机。

  ……

  “今天怎么这么晚,上学都要迟到了。顾为经,你昨天晚上是不是偷偷熬夜打游戏了!”中年妇女不快的咳嗽了一声。

  “你姐姐就比你有时间观念!”婶婶重重的把电熨斗拍在桌子上。

  此时是早餐时间,

  顾为经一家人都围在院子里吃早餐。

  因为华人不少,顾氏书画廊门前的河堤上,就有卖豆浆油条这样中式早点的铺子。

  每天顾为经晨跑结束后,都会在买完报纸后,再顺便买一屉包子,拎一保温桶豆浆啥的回家,作为一家人的早餐。

首节 上一节 162/10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